查看原文
其他

有信心者,可以得到一切功德【大宝法王】

2016-03-04 轻敲右边添我 持明讲堂

转发分享 获无量功德

   福报由供养布施而来,《普贤行愿品》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如果您读下文受益,请随手转发!





若无信心者,相续就不会生起善法。

<<圣十法经>>云:「人若不具信、白法不成就,如种被火烧、不能生苗芽」。

<<华严经>>云:「信心微小诸眾生,难知菩提微妙法。」

因此生起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大庄严经>>云:佛说「阿难!应生信心!此乃如来之祈请!」

因此,所谓信心為何?信心分為三类:及胜解信、欲乐信及清净信。其中


◆胜解信:是依照对境业果与苦諦、集諦而生起,即诚心相信善业之果引生欲界的安乐,诚心相信不善业之果引生欲界的痛苦,诚心相信不动业引升上二界的安乐。诚心相信所谓集諦,及业与烦恼造作故,所谓苦諦,及感得有漏的五蕴。

◆欲乐信:是指见到无上菩提的殊胜后,為获得彼而恭敬学道。

◆清净信:是依於对境三宝而生起,即於能宣讲道之佛宝、成為道之法宝和成為修道助伴之僧宝以清净信恭敬信受。

<<具捨论>>云:信心者何云?即於业果圣諦和三宝之现前胜解信、欲乐信和清净信。


<<宝縵论>>亦云:谁不由欲嗔,怖痴而越法,彼谓具信者,定圣妙法器。

其中◆不以欲望而越法:即不因贪欲而捨弃正法,譬如他人说,赐与你食物、珍宝、美女和国政等大奖赏而捨法,亦不捨弃。

◆不以嗔恚而越法:即不因嗔恚方面捨弃正法,譬如他人以前曾对你做过极大损害,仍然要有任一极大损害,亦不捨弃正法。

◆不以怖畏而越法:即不因恐怖方面而捨法譬如有人说,「你如果不捨弃正法,就派三百名勇士,每天割你五两身肉」,亦不捨弃正法。

◆不以愚痴而越法:即不因无知方面而捨法,譬如有人说,业不真实,果不真实,三宝不真实,你从事於法何用?捨法吧!亦不捨弃正法。


具有如是四种彼即是具信者,是堪為修持决定胜的妙法器。如是若有彼等信心则功德利益无量,即:乃胜士夫之发心、断除诸无瑕、诸根明利、戒律无缺、消除烦恼、远离魔境,获解脱道,广集善业,见眾多佛、蒙佛加持、出生彼等等不可思议的功德。


此亦如<<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云:信于佛佛法,能信佛子行,信无上菩提,诸大士发心。

又若具有信心,诸佛世尊也会蒞临其近前宣说正法。

<<佛说大乘菩萨正法经>>云:如是住信菩萨,诸佛世尊知是诸佛法之法器,即诣彼前,如实宣说菩萨之道。如是所谓人身宝,身体具有暇满二者、心具有三种信心,这即是修证无上菩提所依之朴特伽罗。



平常我们在讲菩提道次第时,会讲说「首先要依止善知识」,以及从修持「暇满难得」开始修持,总而言之,这些根本在於善知识,一切佛法為善知识為根基,一切根本為信心,因此我们在思维和行為上,都要对善知识生起极大信心。

大瑜珈士密勒日巴曾说,「大部分人信心在嘴上,我瑜珈士的信心在心裡。」

因此大多数人都会依靠外在装扮及外在行為表现,来决定殊胜与否,觉得自己对这个感觉比较好、对这外在装扮比较满意,然后就跟随这样的贪恋起信,这样的信心并非真实可靠的信心。


在<<俱舍总集论>中所讲,不论是生起哪种信心,都是要将功德、威力,作為生起信心之所依。

「胜解、欲乐、清净」等三种信心,就是要让大家了解到缘起论及因果论,从而获得三善道的果位,及经由三乘教法,获得三乘之果位,三种信心要相互地、相辅相成去修持,这样也达到了经论的要义。


譬如说「清净信」,平日裡当你见到三宝、上师功德时,就会被上师和三宝的功德所吸引,如同浑浊的水慢慢变清澈一样,心中的一切不信任、过失会渐渐消失,各种功德会在心中自然地生起。


这就如同一个贪心很重的人,当他看到贪恋的对境时,就会被深深吸引,而对於一切不喜好、不贪执的其他物境,不会產生贪执,只会念及著贪恋的对境。

当我们讲到「欲乐信」时,就会结合三士夫的发心。譬如,对於想断除此生的贪恋及需求、来世获得安乐的士夫们,他们就会以「皈依」和「业之因果」之方式来获得解脱;对於厌离轮迴痛苦者,依照三乘修法从此步入解脱之道;以及厌离自私自利的想法者,依靠波罗蜜多的六度修法,从而获得人天善道的果位。

总之,当知道这些修持方式、得知各种信心、知道其功德可获得解脱之时,你就会强烈希求想要获得解脱殊胜的果位,如同极度口渴的人,当他在很远处看到水源时,就会飞奔而去,同理,当你看到佛法、厌离轮迴时,就会有强烈猛烈的心想要去修持,这种心态就称為「欲乐信」。


讲到「行善就会获得快乐、行恶就会得到痛苦」,因此要远离「行善会获得痛苦、造恶会获得快乐」的这种邪见,同时要瞭解业之因果之真理,如同佛所说,业果真实存在,行者并应去真实相信业果的道理,譬如一个母亲在教导孩子时,会告诉子女应当如何去做之理,而小孩因為没有人生歷练,因此会相信母亲的话,并对此生起坚定的信念和信任,按照母亲所言去做。


因此在噶当派传承之中,也会有上等根器者(利根者)会随法而生信心。当利根者追随法而生起信心时,不会被任何障碍、困苦或违缘所动摇,如同平时裡,被酷暑逼迫的大象,当他实在忍无可忍、太过炎热时,就会不受任何阻碍,飞奔到莲花湖去消暑,任谁都阻挡不了。


同理,利根者的信心也不会被任何障碍违缘所阻碍,因此在三种信心外,还会加上第四个信心:「利根随法信」。

■  信心是一切善业的动力

信心是一切善业的动力,不管是在修法前行阶段、正行阶段或结行阶段,信心的功德是最為殊胜的,信心能让一切善业的功德,未生者能生,生者不退,从而增进,因此信心可以让行者得到一切的功德,也就是说,信心是一切佛法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在噶举传承中、尤其达波噶举派讲述的信心,在讲到信心时,直贡法王寂天颂恭,也在教言集中讲到「一切教证功德,都是源於虔敬心所生」。

在这之中所讲到,有人会误以為说,只要有这种这虔敬心,就不需要修持其它的法,会有这样的误解,此处并不是说,一切法教只要有虔敬心就足矣,并非如此,此处只是强调,这「虔敬心」是一切修法的基础。


因此对於「虔敬心」,在密咒乘中称為「虔敬心」,在经教乘中称為「信心」,这两者只是名词上之区分,其实是相同意义。

之前所讲的三种信心中,如果没有其他两种信心作為后盾,这「欲乐信」就无法发挥作用,因此「欲乐信」一定要依靠「清净信」和「胜解信」作為依靠,依靠这两种信心,才能获得功德,否则依靠自己力量,「欲乐信」是无法成形的。


所谓「欲乐信」、虔敬之心,并不是只是一种拜託、祈求的状态,若只是在拜託、祈求,是不会有太多成效和利益的,若我们真想要获得解脱,就要依靠三种信心相辅相成的去修持,这样才会有「自己想要去修持、想要去证得、想要去获得」的坚定信念。


所以「虔敬」这两个字分开而论,「虔」就是说对於上师佛的果位,对於「要获得佛的果位」有强烈感受、有强烈的需求之心,有无比的期待、渴望,(法王说中文「渴望」),称為「虔」,也就是对於佛陀果位,有无比的期待。

对於佛陀果位,捨身亦不惜,也就是就算要以自己的生命去交换,也不会去捨弃这样的强烈感受,因此若想要获得这样难得希有的果位。


「敬」是一个敬语,对果位表达尊敬之意向,同时自己趋入这样的行為,以自己的精进努力、透过方便之道获得果位,而此虔敬的对境,也就是佛的果位,要对此全知佛的果位,作為唯一的嚮往,这就称為「虔敬」。


以虔敬心来讲,它有闻所生的虔敬心,及藉由思、修所生的虔敬心三种,当然在闻及思阶段中的信心,还是不太稳固的、会有所动摇,只有当修所生的虔敬心生起时,才是非常坚定,从五道:资粮、加行、见道、修道、无学等五道中,依步向前,虔敬心也会逐渐增长增胜。


之前所讲到,我们究竟有无欲乐信及虔敬心呢?我们真的该好好去思维一下,平日我们总觉得自己虔敬心、信心都很大,但当自己真的遇到困难、要起作用时,这些信心、虔敬心,却不见了踪影。


在密勒日巴传记中,我们才会真正瞭解到何谓「虔敬心」。密勒日巴尊者上半生造了很多恶业,因為听母亲之言而修持诛法,第一次修持时,就诛死35人,也有传记说尊者多次修持诛法,总而言之诛杀了几乎四、五十人。

他深知自己造作了这样大罪障,因此心中生起极大懺悔之心,尊者心想到,如果今生不能成佛,来世可能真的会下堕地狱,这是毫无疑问的,因為已经造作太多恶业。


■  以事不关己的心态学佛,永远不会生起精进之心

在这种处境之下,密勒日巴尊者听闻马尔巴译师后,知道唯有译师才有让他即身成就之口诀成就法,因此深信唯有依止马尔巴大师,才能净除他今生罪大恶极的前科,从而生起极大的信心和精进。


当然密勒日巴大师有与眾不同的歷史背景及遭遇,但对於我们来说,我们没有这样的背景、遭遇,同时也不可能生起这样的信心和精进,我们总是会想「修佛也好、不修也无碍、成佛也好、成不了佛也罢」,秉持著这种事不关己的心态去学佛的话,永远也不会生起强烈的精进心。


如果不生起精进之心,你就无法进入真正修持。因為我们的思想,心念和愿心不够,从而导致我们无法精进修持。这是我们所有人的通病,然而,从声闻乘到金刚乘一切教法,都必须要有强烈的发心。


要对於世间生起强烈的厌恶之心,想要从轮迴之中脱离、解脱的强烈希求之心,在这之上,在大乘之中,也要对於利益自己、只想著自己的私心,也生起厌恶之心,而去尽心尽力地去利益、服务大眾。


但我们没有这样的心态或愿力,若说没有,可能大家会认為,这样有点过於肯定,或许还是说没有这样的强烈「发心」比较好吧。我们对於修持的态度,只是三分鐘热度,刚开始会非常虔诚去修,之后慢慢越来越差,就像羊的尾巴一样,越来越短,越来越细,最后没有办法收尾了。


这种不强烈的心态,导致我们无法圆满一切修持,或生起坚定信心、愿心。如同噶举祖师一样,当然噶举祖师们上半生几乎都有遭遇大灾大难,经由此因缘而出家、而修法,从而获得成就。


然而我们呢?我们却在幸福安逸中度过,然后拖拖拉拉地慢慢修持,相较於这样的信心,简直是天壤之别,因此我们无法生起强烈感受、也无法看透今生的一切,只想著今生一切,这样的话,很难成就大器、获得佛果或解脱也就成了天方夜谭。


■  传承祖师已為我们圆满一切苦修

因此如果我们具足一定的虔敬心,相对来说,就不需要经过太大精进修持,也可获得佛果,原因在於,达波医师(冈波巴大师)在跟他的大弟子刚巴大师、杜松虔巴和康巴多杰及很多弟子聚集在一起时,冈波巴大师曾做了这样开示:

「对於你们的事业,我已经歷经了很多劫难,因此一切苦修,我都已经為你们圆满了,现在,你们只需要虔敬的祈祷,就可以获得成就。」


冈仓巴大师也讲过,不论我修任何法,我都不会只停留在了知之上,而是会去修持最难修的那个法,克服万难,并非只是想想而已,而是会落实在实际行动上,我歷经劫难去苦修,已将内外一切的缘起都圆满,因此你们这些祈祷者,应该感到高兴、幸福了,因為我已经让你们的修法变得很简单、迅速了。

讲到内外因缘,主要在讲「俱生因缘」和「后生因缘」,后生因缘需要依靠士夫各自的精进修持才能生起,而提到「俱生因缘」,一定要讲到噶举祖师為我们创造的因缘。


如果没有祖师教导,那一切都只是空谈,因此外在的俱生缘,佛菩萨,及传承祖师已经歷经几百劫,為我们造就了这样完美的因缘。此外在的俱生缘,就如同一个家庭的主妇已经準备好所有饭菜、只等待家人回家吃饭一样,祖师们已经為我们準备好一切法教,只需我 53 28697 53 15287 0 0 2685 0 0:00:10 0:00:05 0:00:05 2855好好去修持、去依止便可。


刚刚所提到的祈祷,并不是说仅是祈祷就足够了,所谓的「祈祷」,也不是跟上师诉苦、或唸一下祈请文就可以了,而是要依照上师的教言、依教奉行的去修持,这样不过多久、不用经歷很大困苦,我们就可以获得佛陀果位。

所以,我们一定要视之為非常重要的大事,要想著这是非常重要事情,去专注修持,如此一来,就算是真的非常难获得的佛果,最终我们也能获得此难得的成就。


因此就如同母亲已经準备好饭菜,我们只要吃就行了,当然在做饭和吃饭之间,做饭比较复杂、吃饭就很容易、只要动动嘴,嚼几下就行。祖师已经為我们做好準备,我们当然应该去精进修持。


转发分享 功德无量

拥有正知正念,请关注“正见”

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关注本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