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鹤壁这位“爱心妈妈”,为啥能获人民网点赞?

鹤壁日报报业集团 鹤壁新闻网 2021-11-18

 “13年来,

她以个人的微薄之力

汇聚社会爱心力量帮助留守儿童,

坚守一颗传递爱的初心,

弘扬一份和谐社会的正能量……”

这是近日在人民网-河南频道上报道的

我市徐艳玲关爱留守儿童文章中的一段话,

也是徐艳玲13年来

坚持公益慈善事业的生动写照。


人民网报道截图


13年来,她与其他爱心志愿者共发起爱心援助活动200余次,捐赠物资价值30多万元。他们还发动社会力量,成立了21个留守儿童“幸福书屋”,并为山区留守儿童送去爱心图书6万余册,受益留守儿童达7000余人次。12月1日,记者采访了我市众多留守儿童口中的“爱心妈妈”徐艳玲。

与公益慈善事业结缘皆因多看那一眼

徐艳玲在鹤壁迎宾馆工作,

记者刚见到她时,

她正在埋头工作。

其间,她的电话偶尔会响起,

原来是“守望幸福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

志愿者要和她商议将要进行的

爱心助学活动的相关事宜。

记者发现,

徐艳玲工作起来很是认真,

不苟言笑,但只要一提到留守儿童,

她的脸上总是挂满笑容。

徐艳玲看望留守儿童。(本人供图)

“我这个人心比较软,只要一看到那些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就会心疼。”徐艳玲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她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初衷。


2006年的一天,一次偶然的机会,徐艳玲受朋友相邀到市福利院参加献爱心活动,也正是那次活动,让徐艳玲决定从事公益慈善事业。“那里的孩子可能很少出去,也很少和陌生人接触。我刚进去时,一些孩子在看到我后高兴得大喊大叫,而有些孩子在看到我后则赶快低下头。”徐艳玲说,孩子们的表现一下子就击中了她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她既心疼那些孩子,又庆幸自己有机会走近他们。


在那次活动中,徐艳玲给福利院的孩子们洗脸梳头、穿新衣服、剪指甲、讲故事,还带他们做游戏……“活动结束后,在我要走出大门时,我回头看了一眼那些孩子,发现那些孩子一直在后面跟着我,他们的眼中全是不舍和期待。那一刻我就告诉自己,我还要再来!”徐艳玲感慨,孩子们的眼神就是一股无形的力量,激励着她要为这些孩子多做些什么。


从那儿以后,徐艳玲便经常到福利院、敬老院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给孩子们买些食物和新衣服、陪老人们聊聊天儿。同时,孩子和老人们的笑声也给了她无限动力。

在关注公益慈善事业的同时,徐艳玲和其他爱心志愿者还经常到农村或偏远山区开展爱心活动,而这也让她接触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常年和老人一起生活,他们也很少进城,像蛋糕、火龙果等城里孩子司空见惯的东西,他们却感到很稀奇,这种差距让我们心里特别难受。”徐艳玲回忆,正是这种经历让她和其他志愿者们决定更应该为这些留守儿童做些什么。2016年,她联合两位爱心志愿者成立了“守望幸福留守儿童关爱中心”。

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

关爱留守儿童,

重在细心,

正是由于细心,

徐艳玲和众多爱心志愿者发起了多项爱心活动。

“孩子们正在长身体,可我们发现有些留守儿童个子偏矮。”就这样,徐艳玲发起了“爱心牛奶”活动,她积极寻找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为山区留守儿童送牛奶,保证每个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袋牛奶。几年来,徐艳玲他们共为留守儿童送去1000余箱牛奶,还经常联系医院为留守儿童们进行体检。


 “书籍是进步的阶梯,

可留守儿童的课外书太少了。”

就这样,

徐艳玲他们又经过多方奔波

为山区留守儿童成立了“幸福书屋”,

截至目前,

徐艳玲他们已经募集图书6万余册,

并成立了21个山区“幸福书屋”。


另外,每年冬季,徐艳玲他们还会为留守儿童送去“爱心温暖包”,以解决他们过冬衣物不足的问题,其间,他们共为400多名留守儿童送去了“爱心温暖包”。联系具有爱心的舞蹈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师为山区学校留守儿童开设“艺术第二课堂”……这些爱心之举让不少孩子称徐艳玲为“爱心妈妈”。


“做慈善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

也可以润物无声,

把爱心融入生活点滴。

而持之以恒做好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

就是我的目标。”

徐艳玲说,

13年的爱心坚守让她和孩子们

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有时候工作忙起来顾不上

去看望孩子们时,

她总感到自己的心里空落落的。

搭建爱心平台,为贫困学子圆求学梦

“我认为安全可靠、长期可持续是做爱心帮扶的最基本要求,而仅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有组织、有计划的爱心帮扶,才能帮助每一名受助者。”徐艳玲认为,个人力量只是公益慈善事业的一小部分,只有搭建爱心平台汇聚社会力量才能让爱的力量更强大,才能帮助到更多弱势群体。


为此,徐艳玲发动了身边不少爱心人士和企业参与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从“爱心牛奶”到“幸福书屋”,这些爱心经费均来自社会力量。其中,他们成立的“天使助学团”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为了帮助家境贫寒的学生筹集上学期间的

学费和生活费,

2016年,

徐艳玲和爱心志愿者们成立了“天使助学团”,

旨在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每当有贫困学生需要帮扶时,徐艳玲都会和爱心志愿者们对需要帮扶的贫困学生进行入户走访,核实情况,然后通过网络平台征集资助人,并签订三方助学合同。三方助学合同签订之后,资助人再把爱心助学款汇到受助学生的银行卡上,这期间资助人和受助人一般不会见面。


值得一提的是,3年来,“天使助学团”共资助贫困学生60余人次,资助金额约17万元。“我这些年一直在做生意,收入还可以,就想为社会做点儿什么,可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是‘天使助学团’让我找到了方向。”淇滨区居民段先生说,通过徐艳玲搭建的爱心平台,他资助了几名贫困学生,而他资助的这些学生都考上了大学,这让他很开心。段先生表示,今后他还会继续资助其他贫困学生。


“目前来看,这种运作模式不仅消除了资助人担心受道德绑架的心理,还保护了受助学生的隐私,同时避免了孩子们养成依赖心理,对受助、资助双方都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徐艳玲认为,助学不仅仅是解决学费问题。“天使助学团”规定,只资助学生到高中毕业,受助学生考上大学后,她会联系一些在大学期间勤工俭学的学生向受助学生传授经验,以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品格。“到了大学,孩子们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力量生存,这是对他们的磨炼,也是为了不浪费爱心资源。”

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把阳光洒进孩子心田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是徐艳玲一直关注的问题,

她认为,

心理关爱和疏导比物质帮扶更重要。

“曾经有一名受资助的学生因心理压力过大导致高考失利,后来我们联系了心理咨询师开导他,第二年,他顺利考上了大学,从那儿之后我们便经常开展此类活动。”

徐艳玲回忆,

2013年,

她到淇县一所小学给留守儿童送棉衣时,

认识了7岁的小旺(化名)。

自卑、不与人交流是小旺给徐艳玲的第一印象。原来,小旺因发高烧落下了残疾,导致他有些驼背,而他的妈妈又患有智力障碍,他的父亲则因患重病无法进行重体力劳动。“小旺看见我们时,眼睛不是看天上就看地上,从不与我们说话,那时我下决心要让他阳光起来。“徐艳玲从此便当起了小旺的“爱心妈妈”,小旺每天往返学校与家的交通费、午餐费每年需600元钱,徐艳玲独自承担起来。当了解到小旺家里没有台灯,小旺只能头戴矿灯趴在小板凳上学习时,徐艳玲又为他送去学习用品和日用品。


为了“走”进小旺心里,徐艳玲经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陪伴,有时候是和他聊天儿,有时候就只是安静地陪着他,有时候则带着小旺去郑州玩儿。第一次坐高铁、第一次参观博物馆、第一次吃肯德基……太多的第一次让小旺很是开心,渐渐地,小旺打开了心扉,会向徐艳玲讲述他在学校里的趣闻。小旺对徐艳玲说,他要努力学习,长大了到更广阔的地方去看看。“那一刻我感到阳光终于洒进了小旺心里。”徐艳玲激动地说,那之后,她便和其他爱心志愿者经常深入山区对留守儿童开展心愿采集、趣味运动会、拓展训练、演讲比赛、书法绘画、手工制作、文艺演出等活动。

为爱奔走的她累并快乐着

多年来,

徐艳玲把关爱留守儿童当成了“第二事业”,

看望留守儿童、助学贫困儿童、

发起志愿者活动……

而这些,

全是她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完成的。

“虽然很累,但我觉得我收获了很多,感觉是累并快乐着。”徐艳玲说,这些年来,她看着孩子们逐渐成长,有不少学生参加工作后从受助者变成了捐助者和志愿者,这种传承令她最为高兴。


此外,能有更多的身边人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也令她高兴。如今,徐艳玲身边的近30名同事也成为了“守望幸福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爱心志愿者。


“有些孩子生活中有困惑会向我倾诉,

有些受助者自己比较困难还会去帮助他人,

这些也令我开心。”

徐艳玲说,

帮助他人是件开心的事,

而她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给“爱心妈妈”徐艳玲点zan!

来源:淇河晨报

编辑:朱迪

总值班:冯丽敏

鹤壁人,点我!

河南这个城市下周一起开始单双号限行!

张隽茹,你在哪儿?快回家吧!你的妈妈正为你担心、为你落泪

鹤壁人注意啦!70种好药纳入医保!都是“平民价”



在看点这里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