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宁乡这件事吸引了数十家媒体采访报道....
今天,宁乡吸引了省市数十家媒体
前来进行深入采访报道
如此盛况
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呢?
原来是宁乡市创新实施
“路长制”的管理新模式
一
什么是“路长制”?
宁乡市人民政府通过建立制度化、精细化、常态化的公路“路长制”,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属地责任,形成多元共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效实现辖区公路的安全、畅通、美观。
效果:宁乡全市道路交通事故下降明显
二
“路长制”是怎样的运作模式?
1、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2017年,宁乡市对辖区国省道、旅游线路共7条公路共计275公里实施了“路长制”。
实施“路长制”的7条公路
2、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
“路长制”实施巡查—处置—督查—通报的管理机制。
3、组建完备的管理队伍。
乡镇政府、公路局、交运局、公安局、城管局、规建局、财政局、安监局、水务局、国土局、公安交警等为成员单位;
辖区派出所、交管站、交警中队、公路养护站、治超站、乡镇综治办、乡镇安监站、村(社区)为具体工作落实单位;
每条公路成立“路长制”钉钉工作群,基层单位发现以及群众报告的相关公路信息,通过钉钉工作群上报,路长、分路长根据情况向相关单位下达指令,相关单位接收指令,并根据指令要求进行处置,处置完毕后在钉钉工作群反馈相关情况,通过钉钉工作群,减少了中间环节,实现了扁平化调度,实现了工作快捷有效。
三
宁乡“路长制”带来了什么好处?
1、农村交通疏堵保畅能力得到提升。
以往:交通疏堵保畅是公安交警一家的事,受警力不足的限制,在农村道路上,特别是重大节假日期间的疏堵保畅工作,基本上是哪里堵了疏导哪里,工作非常被动,辛苦的同时还得不到群众的理解。
实施“路长制”后:公路交通畅不畅通,不再是交警一家的事,一旦发生交通拥堵,上至“路长”,下至相关成员单位都有责任。尤其在重大节假日期间,疏堵保畅工作从以前的堵了疏,转变为提前预防、反应迅速,确保了全市全年未发生长时间大面积交通拥堵,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后,农村疏堵保畅能力得到提升。
2、交通安全防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以往:因为缺乏有力抓手,道路安全隐患排而未治,交通安全生命防护设施缺失。
实施“路长制”后:安防到位成为共同的责任。道路安全隐患的治理和交通安全生命防护设施的完善,使交通安全防控能力得到提升,交通事故明显减少。
宁乡实施“路长制”以来,以下设备绝大部分都是由相关部门、乡镇政府投入建设。
道路交通事故明显下降
3、交通违法和交通乱象得到有效整治。
以往:部分乡镇认为交通违法和交通乱象整治是公安交警部门的事,参与整治的积极性不够。农村交警中队警力严重不足,一个中队只有几个民警,却管辖着五六个乡镇,管辖范围非常大,而且势单力薄,执法难度大,效果不明显。
“路长制”实施后:辖区交通违法和交通乱象整治成为衡量乡镇政府工作的标准,乡镇政府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乡镇综治、城管,联合交警中队、派出所、交管站,开展交通联合整治行动,有力打击交通违法,治理交通乱象。
交通联合整治行动的开展,在有力打击交通违法的同时,还通过多部门、大规模联合作战的形式,有效形成震摄。部分乡镇政府为规范集镇交通秩序,出资建设集镇视频监控设备,建成后移交公安交警管理,目前全市乡镇集镇已建设移交视频监控球机34处。乡镇视频监控设备的建设,弥补了乡镇交通管理科技设施设备的不足,有效加强了乡镇集镇交通安全的管理。
宁乡市“路长制”创新管理模式
是件利民惠民的好事
宁乡公安、宁乡交警
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
积极助推“路长制”工作模式
让人民群众的道路交通
更加安全畅通
编辑: 李青见
编审: 黄金飞 魏 瑛
审核: 贺 任 冯 胜
推荐阅读
喜欢就给我们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