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频丨心痛“九 · 一八”,令人心痛的又岂止是“九 · 一八”

2017-09-18 阳江青年



请你看完这篇文章再看文末视频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 · 一八”,“九 · 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 · 一八”,“九 · 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

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血泪“九 · 一八”

但令人心痛的

又岂止是“九 · 一八”……


 @知乎网友 


最让我痛心的就是翻看老照片
比如这个,
用18世纪的抬枪打鬼子啊……




一支贫穷但是充满活力的军队









边区的妇女积极参加军训







如果能拿到一点点国际援助,能少牺牲多少人啊……



 @奕 瞻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1营6连奉命守死鹰岭,然当晚零下40摄氏度极端严寒,无冬衣,全连125名官兵全部冻死在死鹰岭阵地上,后在6连战士宋阿毛身上发现了一首绝笔诗: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
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的,
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千百年来,我们的民族经历过无数的磨难,罕见天灾也好,几近亡国灭种的时候,总有人能站出来,虽然他们有的人光耀青史,有的人籍籍无名,但正如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西林少侠陈一一 


抗联从此过,

子孙不断头!
——我辈当永远记住这句话。


 @老 三 


当《二十二》里,历史苦难的亲历者被制作成“表情包”供人娱乐的时候,我就知道,真正的心酸苦难的历史,是历史的后来者、幸福的享受者在吃完了人血馒头之后打个饱嗝、擦擦嘴就去自顾自地歌唱了。


那些老人可能不懂什么是表情包,但是当她们知道了自己几十年来难以启齿的苦难已经沦为消遣,这种不言自明的残忍带来的更是数倍于先前的心酸。


 @美人兮 


央视曝光的几张照片:原二炮某导弹旅用纸箱模拟导弹发射系统。揭了我们火箭军某些部队的辛酸“老底”。让人看着看着,鼻子忽然一酸……


新闻稿上说:“上个世纪90年代初,该旅组建初期,装备的东风11和东风15地对地导弹还没有条件配备好,在极其简陋的现状下,这个导弹旅的几个发射营连,自己想办法,用纸箱子画出导弹发射装置,让导弹号手们模拟导弹发射,熟悉程序,完成了两个型号导弹的全部操作训练科目。那是个‘宁可让人等装备,也决不能让装备等人’的艰苦奋斗的年代,也是一个民族在绝望中挣扎起身的拼搏历程。”


引用《中庸》中的一句话以评价: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Samurai


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若阵地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场,身膏野革。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抗日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郭汝瑰




勿忘“九 · 一八”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551p16vhb&width=500&height=375&auto=0视频来源:青微工作室

剪辑:GK-Loma



来源:知乎(转载请联系原作者申请授权)


来源:共青团中央

编辑:kKi



推荐阅读:

阅兵敬礼老将军遗言曝光,再一次令国人泪目…

买不起iphone8的公务员们

阳江市事业单位招聘449名教师啦!快来投简历吧!

开讲啦!第四期“菁英学堂”精彩回顾!

重磅!部分首次公开!习近平对共青团都说了些什么?

原来朋友圈该这样发!终于知道为啥要多读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