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吃得饱”到“吃得安全”,87岁的袁隆平院士再创奇迹!

2017-09-29 阳江青年


咱有句俗语:

盐碱地里种庄稼,十年九不收

咱还有个担忧:

农田重金属

吃进肚里对身体危害不小


可就在近日

87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来了两个好消息

以上这两个担忧可以不再有



9月25日消息,在201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以下简称“双新会”)上,袁隆平宣布了2项重大成果:“我们在水稻育种上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还有海水稻终于测产,2.8亿亩盐碱地将能种庄稼。”


袁隆平



01

水稻亲本去镉技术取得突破

意味着什么?



袁隆平“敲掉”水稻含镉基因,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许对于很多非专业人士这个概念可能不易理解,但是却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绿色种业提出的新要求,农作物纯净度越发受到关注,特别是在土壤污染较重的地区,如何避免污染元素在作物中的代际传播,是育种家必须考虑的问题。



此项镉元素剔除技术将扭转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趋势!


镉被认为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环境污染元素,自20世纪初以来,由于镉以及其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镍镉电池、颜料以及电镀等制造环节。镉的产量及用途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向环境中释放的镉高达30000吨左右。其中82%-94%的镉会进入到土壤中。在人体中积存,会导致软骨症,最严重的还会引发癌症。


镉污染会引发的“痛痛病”,也称“骨痛病”。最为人知的是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该国由于开矿致使镉严重污染农田,农民长期食用污染土壤上的稻米等食物,导致镉中毒,患者骨头有针扎般剧痛,行动困难,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松脆,不能进食,疼痛无比。


骨痛病患者


因为水稻是对镉吸收最强的大宗谷类作物,其籽粒镉水平仅次于生菜。可以说,水稻重金属污染类型中,镉污染是最严重的一种。


有分析认为

假如此次水稻亲本“去镉”成功

那袁隆平院士对人类的粮食的贡献将是

空 前 绝 后 的!

他不仅解决了人类的“吃的饱”问题

还解决了人类的“吃的安全”这一大难题



02


袁隆平“海水稻”测产

2.8亿亩盐碱地未来将能种庄稼


不光是水稻亲本去镉技术,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项目又传来另一则喜讯。


9月28日,由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项目终于在青岛的海水稻实验基地进行实地测产。



多年来,袁隆平院士带领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研发耐盐碱水稻育种及盐碱地稻作改良研究等,旨在培育高产且适宜推广种植的高产海水稻品种。


在今年的一次主题演讲中,袁隆平曾表示,将在3-5年内选育出在盐分浓度3-8‰海水灌溉种植条件下,产量达300公斤/亩以上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为了使海水杂交稻能够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我本人和本研究中心均十分乐意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促进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全球有9.5亿公顷盐碱地,其中1亿公顷(15亿亩)在中国,2.8亿亩可以开发利用。袁隆平希望通过耐盐碱杂交水稻(俗称“海水稻”)的研发和推广让盐碱地像普通耕地那样造福人类。


广东“海稻之父”陈日胜先生曾说,袁隆平团队主要的方向是“高产”,“我去找袁老时,他问我全国有多少盐碱地可以开发来种粮食,我说有2亿亩,袁老说,有1亿亩就了不得了,这相当于为国家增加1亿亩耕地种植粮食,那就可以多养活几亿人。”



海水稻试种、推广成功后

按照每亩盐碱地产值200-300公斤计算

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

多养活约2亿中国人!


这不仅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巨大

甚至将深刻改变人类的命运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8亿饥饿人口

如果全球143亿亩盐碱地都能种上海水稻

意义不言而喻!



网友评论





来源:中国青年报、湖南日报、澎湃新闻、广东共青团

编辑:kKi



推荐阅读:

官方紧急提醒!这些鱼近期不要吃,广东已有6人中毒入院抢救(内附“毒鱼”清单)

那个总理房顶都被掀翻的国家,中国再次霸气撤侨!

阳江人注意!摩托车违章也要吃“牛肉干”!

国庆黄金周海陵岛有这些优惠!快抓住“大海季”的尾巴走起吧!

你的国庆假期可能要泡汤了!“胚胎90W”台风正准备发货!

假网红月饼来了!过期3年回炉再售,搬运工被臭晕!


为袁隆平院士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