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明星药物发现简史】阿司匹林

2016-04-11 M Y 医药研发社交平台
阿司匹林,从一种解热抗炎药,发展成抗血小板凝结、抗肿瘤多种疾病治疗的药物,经历了100多年的岁月洗礼,其发现过程与现代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1763年,英国的一位牧师Edward Stone使用柳树皮为急性发热患者进行治疗,基本上全都治愈了。Edward Stone没有挟技居奇,而是公开了这一特效药,可能囿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大家并没有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这一拖就到了1828年,法国Henri Leroux和意大利Rafaele Pifia从柳树皮中分离得到了一种晶体,该晶体很容易转化成水杨酸。水杨酸的英文名来源于柳树的拉丁文salix alba,又有酸味,故通常称之为水杨酸(salicyclic acid)。随后德国化学家Karl J. Lowig 发现了水杨酸的第二个来源绣线菊(Spireae)。而人工合成水杨酸最早是由德国化学家Hermann Kolbe实现的(当年看人名反应,觉得Kolbe-Schmitt reaction在实验室里没啥用,后来才明白它在工业上有大用处)。
Kolbe-Schmitt reaction
随着科技的发展,经过无数科学家的努力,水杨酸及其钠盐能缓解发烧症状和疼痛的药理作用终于被证实,逐渐被医学界接受并应用于临床治疗。但是它对口腔、胃部的强烈刺激,许多患者甚至认为用它来治疗比病痛更难以忍受。
19世纪末期,由于当时的染料行业的不景气,Bayer公司决定转行进军医药界。当时Bayer的总经理Carl Duisberg成立了一个制药部,网罗了一大批专家如Felix Hoffmann开发药物。为了降低水杨酸的胃肠道副作用,Bayer公司开发出了纯净的乙酰水杨酸,并进行了缜密细致的研究。在肯定了其药理作用后,申请了美国专利(但在德国等很多国家未获得专利)。于是Bayer公司于1899年2月以”Aspirin”(阿司匹林)的名字进行了商标注册。自此,药物研发史上的常青树便诞生了。Aspirin中的A是acetyl(乙酰基)的首字母,spir来自水杨酸的另一来源Spireae(绣线菊)的部分,in则是尾缀。
其实在乙酰水杨酸被Bayer公司正式推出之前,有多位科学家合成过它,但是都没有发现其药用价值,直到Bayer公司将阿司匹林投放市场。随着对阿司匹林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机制和新应用逐步被挖掘出来。目前阿司匹林的确切药效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预防心肌梗死和脑卒中;有关它抗癌、抗高血压、肾脏保护、抗病毒、免疫性疾病、某些眼疾的治疗,糖尿病的辅助治疗等用途仍在研究中。
历经百年沧桑,阿司匹林非但没有被挤出市场,反而不断被开发出各种堪称神奇的新功效,大有老树开新花之势。目前全球年产5万吨乙酰水杨酸,以500mg/片计,大约有1000多亿片的阿司匹林。Bayer公司于100多年前开发出来的阿司匹林,在2010年依然为Bayer公司创造了7.66亿欧元的销售额。可以预言阿司匹林依旧是家庭最常用的药品,并将继续光耀人类药学史。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十大最受欢迎的文章!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