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景中有一景,几百年来杭州人居然从未见过!官宣:她俩要回来了!
▶杭州discovery美少女小组×快拍快拍出品
【南宋】叶肖岩《两峰插云》
双峰插云,在哪?
杭州人不知道遗憾了多少年,“西湖十景”里,像断桥残雪、平湖秋月、苏堤春晓……它们的美,大家都是见到过、说得出的。
苏堤春晓 摄影@木心禅觉
断桥残雪 摄影@kkai
花港观鱼 摄影@huhubaobao
柳浪闻莺 摄影@开心开心
雷锋夕照 摄影@鸿雁
三潭印月 摄影@贝加
平湖秋月 摄影@gongb123
南屏晚钟 摄影@polaris250431
只有双峰插云,叫得这么熟,可实际上最陌生,因为,没有人见过。
南宋诗人杨万里,曾记录下它们的美:“南北高峰巧避人,旋生云雾半腰横。纵然遮得青苍面,玉塔双尖分外明。”
双峰插云。摄于杨公堤往南山路方向第四座桥。摄影@Ve飘小散
双峰插云。2018年夏,杭州难得一见的景色,出现不到3分钟。摄影@据店
双峰云瀑 摄影@啸尘@999
看到没,里头有一句很重要的“玉塔双尖”。
意思是说,双峰插云美的重点,并不在于南高峰、北高峰两座山,而是两座山的山顶上,都有一座尖尖的塔。
只是, 这两座尖尖的塔,已经消失很久,我们早已看不到。
南高峰鸟瞰秋色。摄影@辰曲14
雪中南高峰。摄影@东南一萧
北高峰 摄影@狗狗爸爸
云雾北高峰。摄影@麦田
2011年西湖申遗时,官方《西湖申遗文本》中,对双峰插云的官方描述,是这样的——
南高峰、北高峰相距5公里,峰顶南宋时各有古塔一座,每逢云雾低横之日,自西湖西望,群峰隐晦而塔尖分明,因此得“两峰插云”景名。清代,峰顶古塔皆毁废,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南巡杭州,御题景名,改“两峰”为“双峰”,并在洪春桥旁建观景亭和御碑亭,标示为该景观的观景点。
你看,“西湖十景”里,少了双峰插云,是一个缺憾。
现在,为了让大家真真正正看到“西湖十景”里的双峰插云,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启动了双峰插云景观恢复工程。
重现双峰插云,必然要先复原南高峰塔、北高峰塔,两塔长什么样子,要怎么建,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到?
今天(10月16日),双峰插云景观恢复工程设计方案,正式出炉!
以尊重历史为基础
恢复双峰插云
2017年1月至9月,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对南高峰顶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陆续发现了南高峰塔塔基、旧时道路、排水沟、房屋基址等遗址。
2018年4月至5月,又对北高峰塔进行了探寻。市文物考古所通过物探等科技手段,对北高峰塔相关区域,做了考古研究,基本确认了北高峰塔遗址的位置!北高峰塔,就在现浙江省广电集团北高峰发射台内的八角楼建筑区域一带。
考古发掘和历史史料的验证,进一步确证了历史上南、北高峰塔及有关建筑的存在,为恢复历史景观提供了佐证。
所以,今年6月29日,双峰插云景观恢复工程方案,面向社会公开征集。
截至9月4日上午11点,一共收到三家设计单位递交的三个有效方案。在采用暗标的形式评审后,又经专家评审小组评选。
专家评审小组,成员有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西湖学研究会会长、风景园林和旅游专家张建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黛姮;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陈同滨,等国内9位知名专家学者。
专家评审小组一致认为,双峰插云的景观恢复,要以尊重历史作为基础,更好地保留历史痕迹,讲好双峰插云纵向历史文化故事。
通过现场评选打分,最终选出了一、二、三等奖,各一名。
第一名为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二名为北京构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和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体,第三名为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未来的双峰插云,就将按照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方案来复原。
南高峰塔
长什么样子?
重现双峰插云,必然要先复原南高峰塔、北高峰塔。
我们来看看,在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中,它们是什么样子。
先看南高峰塔。
设计方案中,对它的描述是这样的——
是砖芯木外檐的塔。六边形,底边长约 5 米,底径 10 米,高度约三十多米(不含塔刹),可登临的楼阁式塔,有副阶,每层有外檐,外檐出挑砖叠涩与木构并用,平坐不出人,仅用作窗台。塔每层开窗两面,每层错位,六边形其他四边设龛,龛内立佛像,上面六层共二十四龛,与了心《重建塔记》记载一致。塔顶有铁制相轮层叠状的塔刹。塔外立面可能有壁柱、梁枋,外立面应有抹灰,外粉刷色彩仿木作。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院副院长陈易,解释得更明白一些,说以后的南高峰塔,是一座六边形的楼阁式塔,有七层。它身兼两职,上面是景观楼阁,下面是遗址保护棚。
古时,南高峰塔想爬进去可能是很困难的,根据记载,里头只一人宽,上下都很难。现在,设计的南高峰塔内有楼梯,也有电梯,游客可以爬到塔上,远眺风景。
右边黑色部分那个就是扶梯
塔下的遗址保护棚,就像一个大罩子,把南高峰山顶的考古遗迹,都保护了起来,比如南高峰塔塔基、甬道等。你可以想象一下,它的做法和雷峰塔很像,站在那里,就可以一眼看到这些遗迹。
根据记载,南高峰塔有七层,“高可十丈”,大约是现在的33米。陈易说,未来的南高峰塔,等建好后可能会比33米要高,大约会到38米的样子。
比以前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塔下面多建了遗址保护棚,高大约6到8米,是古代没有的。
另一个是,从历史上来看,比如明清,那时候南高峰上的植被可远远没有现在这么茂密,所以说,33米高的塔,远处可见。但现在,可能就不行了。
之前,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也做了测试,南高峰塔大概38米高的样子,可以保证远处看过去,可以看到起码5、6层的塔身,这样比较合适。
那么,未来我们看到的这座南高峰塔,复原的是哪个年代间的样子?
根据资料记载,南高峰塔在南宋、北宋时,各大修一次;到了元末,塔毁损,只剩下了五层;明代,突遭雷击,只留下了塔址、塔刹。
陈易说,复原是按照宋代时的构造来设计的,毕竟双峰插云的景点形成,就是在宋代。你可以试着想象一下,也许将来我们再去南高峰,就能再看到宋代杭州人,曾经看到过的景象。
他们见过的南高峰塔,是什么样子的呢?
根据记载,南高峰塔里在古代是点火盆的,也有说是点灯、烛台,不管怎样,它哪怕是在夜里,也是亮的,在当时来说,就是“指明灯”。
陈易说,等南高峰塔建好了,以后到了夜里也是会亮灯的,让大家远远就能看到南高峰在哪。
当然,南高峰上不止是一座南高峰塔。除了塔,南高峰顶上还有什么?
一道山门进去,前头是南高峰塔,前塔后院,就在南高峰塔下,有个小小的院落,中间有一间小小的房子,是荣国寺的大殿。因为院子很小,所以大殿也很小。
大殿旁边,有一组石林。石林再过去,是钵盂潭,小小一潭水,哪怕从效果图上来看,也让山顶一下子看上去灵气了不少。
在文献记载中,南高峰顶是有钵盂潭的,之前考古队在挖掘的时候,发现了旁边的茶田,像一块洼地,推测应该就是这里了。所以这次,算是一起恢复。
山顶还有遗址保护与历史景观恢复组团,按照设计是一两间小房子,以后这里相当于是游客服务中心。
等南高峰塔建好了,以后,两条路可上山去看风景。一条,是三台山路,三台山脊直接登山的道路,距离较远,出入口位于俞樾墓和陈夔龙墓附近,非常幽闭,以后将以茶园风光为基底,以名人墓园为标志,形成三台山路上明显的登山入口。
另一条,是满觉陇上去,山脚下以后会有入口牌坊、停车场,一路走上去大约半个小时可以到山顶。如果实在不想爬山,设计方案中,将在千人洞和无人洞之间,建一条自动登山扶梯道。
自动登山扶梯道,单点式独立基础和轻钢结构穿越林间,串起千人洞、无人洞,以后还会有休息大厅和展示大厅。
陈易说,曾经还设想过,是不是能开辟一条电瓶车路到山顶,后来考虑对南高峰影响实在太大,所以放弃了,选了一个破坏最小但是又最实用的方式。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宋元考古著名专家郑嘉励,说南高峰山顶在考古挖掘后,找到的历史遗迹其实蛮多,比如塔基是五代吴越时留下的,塔院是南宋时建的,还找到了很多明代时留下的重修痕迹。
“天地悠悠,这里留下的不止是一个塔,而是一千年多年的往事。”郑嘉励说,这些部分都要保留下来,南高峰塔是怎么建的,怎么衰落的,整个故事脉络,以后在南高峰山顶上,你都看得到。
北高峰塔
和南高峰塔比起来,北高峰塔的记载,更为简略,而且它没有留下影像资料。
从《咸淳临安志》中知道,它“天宝中,邑人建。高七层, 屡坏屡修。中藏古佛舍利。元丰,闲长老圆明大师重建。咸淳七年又毁”。
《武林旧事》卷五•湖山胜概记载“北高峰塔在灵隐寺山后绝顶,比南高峰尤高”。
从这些资料中仅仅可以看到,北高峰有塔,高七层。潘阆(宋代)诗《北高峰塔》:“北 高峰上塔,竟上最高层。尝谓人难到,何当我独登。”可见,北高峰塔可以登临。 塔的尺度、样式不可考。塔边有望海阁。
今年,市文物考古所通过物探等科技手段,对北高峰塔相关区域,做了考古研究,基本确认了北高峰塔遗址的位置!
北高峰308米标高,平台为自然山体的顶端,其上是人工堆砌的平台,标高大致在310-311米,就是塔基所在位置。
北高峰顶是长条形地形,受地形限制,轴线并没有变化。北高峰电视台发射台区域内有一处八角形的建筑,位置正在庙宇轴线的延伸线上,从它的体量、位置来看,很可能是原有塔芯室的位置。
在这一次的双峰插云景观恢复工程中,南、北高峰塔的复原方案,是一起做的。我们再来看看,未来的北高峰塔,是什么样子?
陈易说,北高峰塔最终的样子并没有确定,未来可能是一个八边形塔,也可能是一个四边形塔,以后要根据考古证据再进行调整。
和南高峰塔相比,北高峰塔体型相对纤细,高度也在三十多米,因为二者体量的差距,且北高峰地势较南高峰更高一些,所以北高峰塔看起来更瘦高一些,《武林旧事》 记载“北高峰塔在灵隐寺山后绝顶,比南高峰尤高”。
等南、北高峰塔建好了,陈易说,西湖上一眼望出去,就有了四塔,分别是雷峰塔、保俶塔、南高峰塔、北高峰塔。
四塔,最好各有不同。
比方说,雷峰塔如老衲,胖一些;保俶塔,很秀气;南高峰塔,更挺拔;北高峰塔,则更纤细。
设计方案做好了
复原工程什么时候动工
从今天(10月16日)开始,双峰插云景观恢复工程设计方案公展在西湖博物馆展示,展期7天。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来看看。
第二名方案
第三名方案
目前来看,未来的南、北高峰塔,就将按照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来做,但之后可能也会做一些细节调整。
按照计划,南高峰塔,第一个动工。预计今年年底前,南高峰山顶先做环境整治,预计明年将开工。
未来双峰插云
哪里看才最好
清代,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南巡杭州,御题景名,改“两峰”为“双峰”,并在洪春桥旁建观景亭和御碑亭,标示为该景观的观景点。
现在,你要是往洪春桥去看,双峰基本上是看不到的。那么,以后要去哪里看,才最好?
陈易说,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也已经做过测试。
南高峰顶海拔 257 米,北高峰顶海拔 313 米。双峰相对于西湖的地理位置,如果以湖心亭为中心,北高峰基本在其正西方 4500 多米,南高峰在其西南向 3400 多米。
而两峰到达目力所及的大片水面边界(杨公堤)的距离,北高峰 、为 3300 多米,南高峰为 1670 多米。
从湖上望两峰,的确是两峰(两塔)相对均衡的观赏点。所以说,苏堤上观赏两峰,是体现古人意境的最佳位置。
那么,西湖四周呢?
距离不同,对两峰(两塔)的感受各有不同。
往西湖南线,比如如玉皇山顶、吴山顶(城隍阁)、涌金门、柳浪闻莺、雷峰塔等,离南高峰近,北高峰远,因此双塔会呈现一前一后的观感,其中往往又有雷峰塔作为前景,玉皇山顶甚至可以一览六和、雷峰、保俶、南 高峰、北高峰五座塔。
西湖东岸,比如湖滨、断桥、锦带桥,基本可以一览雷峰、保俶、南高峰、北高峰四座塔,但由于距离较远,南高峰塔、北高峰塔都不明显,视线不佳时,很难看见。
往西北线,比如玉带桥、花圃等处,由于距离较近,绿化遮挡,南北高峰中常常只能看到一处,如玉带桥是观赏南高峰的佳处,而花圃入口则以北高峰为远景。而双峰插云的碑亭处,双塔基本不可能被看到。
双峰(双塔)对市区景观的影响,只有在北高峰山体的背面,紫金港路上基本是以北高峰为对景。
总的来说,双峰插云景观只有在湖面和苏堤较为明显,这与历史上的记载也较为一致。
记载中的双峰插云
自从塔毁了以后,就没有人,真正见过南高峰塔的样子,那么,我们从文献记载中去找找,寻找一些它曾经留下的痕迹。
南高峰的午后。摄影@陈见非
俯瞰南高峰下村庄。摄影@阡陌
北高峰云山。摄影@弥陀
晚霞中的北高峰。摄影@孟子
先说南高峰塔。
宋代《咸淳临安志》中有记载:“南高峰有砖塔,高可十丈,相传云天福中建。”
有一位僧人了心写的《南高峰塔记》,更详细一些:“晋天福中,有梵僧飞锡到虎林,因睥睨南峰最高顶,曰:于斯可立大觉真人之表相。宋至道二年(996年)乡人朱泉、崇宁二年(1103年)僧修懿先后重修。乾道五年(1169年)僧义圆法师再修,为荣国寺寺塔”。
意思是说,晋天福中年间(936-946年),有高僧从印度来了杭州,爬到南高峰顶后,说这个地方实在是好,可以立菩萨像。于是,拿出一颗舍利,托付给当时颇有德望的僧人,组织建塔。
塔建好,有七层,“高可十丈”,大约是现在的33米。塔内四壁绘有佛教壁画,佛龛、舍利就放在塔内的地宫里。南高峰塔四面有窗,都是中空,里头应该有楼梯可以上下,游人可以登塔游览。
对比老照片一推断塔砖尺寸
有了塔后,跟着建了寺,叫荣国寺。和塔基一条小路相连的房子,根据猜测,以前可能就是荣国寺的大殿,当然,因为寺院实在太小,也有可能没有大殿,是守塔僧人住的房子。
南高峰塔,建起来后,那就是“地标”了!33米高的塔,又是在山顶上,不管你是在西湖边,还是杭州城,头一抬,绝对看得到。
雨后的北高峰,朦朦胧胧。摄影@纸000盾111
照耀北高峰。摄影@高压电
北高峰上看西湖。摄影@雨露
而且,塔还不止它一个。
北高峰上也有北高峰塔,按照记载,建塔的时间比南高峰还要早一些。你想想,西湖边最高的两座山(南高峰257米,北高峰355米),都竖着两座高高、尖尖的塔,绝对脱颖而出。
北高峰塔始建于唐天宝(742~756)年间。灵顺寺为其塔院。
唐会昌(841~846)年间,毁于“会昌法难”的毁佛运动。
五代时期,吴越国武肃王钱缪、忠懿王钱傲重修复建。
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北高峰塔毁于雷火,随之重修。
宋神宗元丰(1078-1085)年间,圆明大师重建。
南宋咸淳七年(1271),塔再次损毁。自此北高峰塔再没进行过大规模的重修复建。
元明时期,塔已倾圮,明末尚余三层。
清代初年,塔毁。
【清】董邦达《双峰插云》
出自《吴越游览图咏》
清乾隆时期《西湖风景图说》册之双峰插云
20世纪70年代,北高峰塔遗址被现代建筑叠压。
所以说,像“南北高峰高插天”“高入太虚云气中”这些当年古人留下的诗句,可能虽有夸张,但也是有事实根据的。
你可以试着想象一下,西湖边一场大雨后,白云飘渺在山际间,站在西湖边,西望群山,若浮若沉、时隐时现。
而这时,南高峰、北高峰上的两座尖塔,就像两把宝剑,直插云端。
这样想来,可能当年的画家们留下的这一幅幅南北高峰图,都是“写实派”的呢。
而且,据说南高峰塔里是点火盆的,也有说是点灯、烛台,不管怎样,它哪怕是在夜里,也是亮的,在当时来说,就是“指明灯”。
只可惜,南高峰塔“命运多舛”。
根据资料记载,南高峰塔在南宋、北宋时,各大修一次;到了元末,塔毁损,只剩下了五层;明代,突遭雷击,只留下了塔址、塔刹。
清《西湖志》里有证:“南高峰高一千六百丈,上有塔,晋天福中建,今下级尚存,塔下有小龙井;北高峰石蹬数万级,曲折三十六弯,唐天宝中建浮屠七层于顶。”
到了清代以后,就慢慢地只能看到塔基了。
博物馆馆藏——民国南高峰古塔
博物馆馆藏——第一号民国南高峰古塔
国外图书馆馆藏——1908至1939年南高峰山路
摄于1921年前,洪春桥畔双峰插云御碑亭
国外图书馆馆藏——1924年南高峰荣国寺山门
杭州档案馆——民国南高峰南高揽胜牌坊
记者 刘云
制作 罗祎
·曲院风荷上厕所,一不小心被她圈了粉!55岁保洁员徐大姐想上星光大道,粉丝写下85100000
·杭州百岁老人唯一的房子,只留给小儿子和大孙女!四个女儿到公证处质疑,看完现场录像哭了
·49亿!前两天刚来过杭州的这位大咖,近日计划捐出全部身家。一句话令网友动容……
更多内容,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杭州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