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们温柔的眼睛是人世间最亮的星!致敬浙江22万名护士,祝你们节日快乐

都市快报 都市快报 2020-08-30

今天是5·12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主题为“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在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护士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


习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大护士义无反顾、逆行出征,白衣执甲、不负重托,英勇无畏冲向国内国外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为打赢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重要贡献,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目前浙江有22万名护士,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战“疫”中,护士这一群体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英勇无畏地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在离病人最近的地方,任劳任怨,甘心付出,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是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始终贯穿在其中。在这个特别的节日,快报约访了杭州各大医院60后70后80后和90后的护士代表,请他们谈谈对这份职业的坚守和热爱,也借此表达对护士们的敬意。



点击下图直达杭州新闻App
“2020国际护士节特别策划”


做没人知道的无名英雄也挺好



徐凌燕(60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大科护士长兼急诊室护士长)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浙大妇院急诊室是第一个投入到医院抗疫的科室。从1月中旬保持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至今,没有松懈过,为医院疫情防控默默贡献力量。

 

1985年,成绩优异的徐凌燕被分配到浙大妇院工作,这一干,整整35年。从妇科、新生儿科到产科再到急诊室,温和、耐心且善于协调各种关系的她,一直都是病人们称赞的好护士、年轻护士的好榜样、同事们敬佩的好楷模。


从2012年调到急诊室开始,徐凌燕就在琢磨一件事。妇产科医院的急诊室,面对的是孕产妇这类特殊人群,一位患者两条生命,产科急诊必须有一套严格、科学的预检分诊标准,来弥补护士因经验不足而遗漏危重病人。


历时八年,2019年由徐凌燕带头制定的全国产科急诊分诊标准,顺利通过国家质量标准评审,成果发表于《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简单来说,护士把患者的急诊分诊指标录入系统,系统能自动给出分诊级别建议,在此基础上最终确定病情级别与响应时间。用科学标准取代人为经验,保证危急优先,为更多的生命保驾护航。”


急诊是离危险和死亡最近的地方,护士们常常要在第一时间识别并处理孕产妇危急情况,像胎盘早剥、子宫破裂、脐带脱垂等急重症,不能拖延几分钟,只不过,大多数人不会知道这些惊心动魄的过程。


“做没有人知道的无名英雄也挺好,”徐凌燕笑着说,当护士的,或许就应该有这样的初心。


看到清晨五六点升起的太阳
内心的小火苗又簇地被点燃


宋剑平(60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今年2月14日清晨,浙大二院171人医疗队临危受命,逆风远征,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重症监护室(ICU)。在这支英雄团队中,就有宋剑平和她带领的123人护理队伍。


当天下午抵达武汉,宋剑平立即着手做了四件事:构建护理管理架构和整体方案;科学分组排班,促进医护融合;因地制宜改造病区;无缝对接,制定“浙二特色”工作流程。仅仅24个小时,原骨科病房被改造成ICU,第一时间收治新冠肺炎重危症患者。

 

宋剑平还有一份责任和信念——要把每一位护理队员都健康平安地带回来。她在援鄂日记《心中有爱眼里有光》中写道:“ICU关闭那日,我在空荡的病区里站了很久,如释重负的轻松感,与战场告别的失落感……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眼泪止不住地掉落下来。令我深有感触的是,小伙伴们用无私的爱与付出,让这个临时的ICU变得温暖,光亮,充满希望。”

   

在这次驰援武汉的医疗队员中,60后的医护人员并不多。宋剑平已经在护理岗位上坚守了34年,当谈到这次主动报名奔赴武汉抗疫一线的感受时,她沉思了一下说:“在这个岗位上一天,我就还是一名护士,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不会因为任何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对于我来讲,护士并不仅仅意味着一份工作,工作带给我的成长同样是无法估量的。”


“每当我碰上深夜抢救病患的情况,再苦再紧张,安顿完一切看到清晨五六点升起的太阳时,内心的小火苗又簇地被点燃。希望患者在看到每一位医护的努力时,也能因此感到几分‘火苗’带来的温暖,我想,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价值。”


严谨和真诚是护士最该具备的品质


周艳(70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日间病房护士长)


2003年,因为先生研究生毕业留在杭州工作,周艳来到杭州,加入了年轻的邵逸夫医院。普外科、肿瘤内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日间病房、血液病科,17年间,周艳在多个科室锤炼打磨,练就了护理病人的“十八般武艺”,特别“能打善战”,也从普通护士磨炼成了护士长。

 

在邵逸夫医院重症监护室8年的经历,对周艳来说是一笔财富。这8年,她见证着1-3F监护室的监护床从14张扩展到24张,见证了邵医重症医学科的一路快速发展。

 

而正因为有丰富的重症监护经验,在医院需要集结力量驰援武汉时,周艳毫不犹豫报名,担任邵逸夫医院援鄂医疗队副护士长。在武汉前线,她和沈丽华护士长及团队一起,制定工作流程、梳理细节、保证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他们把严谨专业的邵医护理模式应用到了武汉病房,也把关爱温暖的邵医文化理念带进了病房。周艳说,47天的抗疫之路,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这47天,最触动我的,是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强大的凝聚力。”


回杭州休整结束,担任日间病房护士长的周艳马上又投入到后疫情时代日间病房的管理中,在符合新冠防控要求下,快速准备把日间手术开展起来。


“日间病房的工作,更注重和人打交道。要面对各个专科的医生,也要面对不同病种的病人,知识面和专业面要更广。每个专科的特点不一样,术前的宣教、术后的随访等都不同,需要不断学习。”


如何理解自己的职业?周艳思忖片刻,“护士,应该是大家最需要的人,严谨和真诚是护士最该具备的品质。作为70后护士,我们能吃苦,具有奉献精神实践经验丰富,我们为此感到自豪。”


看到孩子病情一天天好转
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



邵荷芳(70后 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病区护士长助理)


邵荷芳是一位有26年儿科护理经验的高年资护士,自1994年参加工作后,一直在儿科病区工作,主要负责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早产儿最小胎龄仅27周,最轻体重750克。在儿科监护病房,除了完成专科治疗,还要做好细致的护理服务,每两到三小时给小宝宝喂奶换尿布。


相对成人,儿科护理会更辛苦一些,压力也更大。就拿最常见的打针来说,小朋友的血管比较细,哭闹不愿配合,这就需要护士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


而且孩子不会诉说病情,尤其是在无家长陪护的新生儿科和重症监护室,需要护士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而培养这样的观察力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积累,并通过专业培训、临床典型案例分析和高年资护士的“传、帮、带”等方式来提高年轻护士的能力。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这是邵荷芳喜欢的,再累也不觉得。“通过我们的精心照护,孩子的病情一天天好转,恢复得很快,看到这些变化,心里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也会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


今年2月19日,邵荷芳随浙人医第五批援鄂医疗队一起出征武汉,先后在武汉中南医院、金银潭医院工作,在武汉工作期间担任护理小组组长,负责每一位队员的工作安排和生活照顾。“我们接管的是一个重症病区,病区里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护理孩子和护理老年人其实是相通的,都需要哄,在护理过程中需要耐心和细心,时刻关注病情的变化。”



能够被病人寄托以希望
是多么大的荣幸!


储华英(80后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高级责任护士)


储华英说,自己当年高考那会,是先填志愿再出分数的。“填志愿那会很纠结,便去了关系最好的同学家里商量,同学当护士的姐姐正好在家,看着我说,你挺适合当护士的,脾气好,讲话也不急不躁,要不要考虑一下?”就这么一句,储华英报考了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成为一名护士。


大年初一那天储华英作为浙江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驰援武汉。“到了病房,看到新冠肺炎患者的眼睛,里面包含的情绪太多,最浓烈的一种,就是生的渴望。”储华英说,切身感受到有人把活下去的希望都寄托在你的身上,这份重量,实在是重于泰山。


“有一次我上夜班,有一个情况特别严重的病人,看到我走近他身边,嘴里念叨着什么。”储华英把耳朵凑近,仔细辨了三遍才听清楚——不要走。那一瞬间,她突然克制不住流泪的冲动,在那样的时刻,只是默默地在身边陪伴,对患者来说都是一股莫大的力量。


“突然感到庆幸,前所未有地觉得当初报考护理专业是多么正确的决定。能够被病人寄托以希望,是多么大的荣幸。成为一名护士,也许是我人生中最值得自豪的事情。”


这是我护士生涯
最特别、最难忘的一年


王亦岚(80后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管护师)


2003年,王亦岚从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现杭师大医学院)毕业,进入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工作至今。


王亦岚一直坚守在心内科病房,负责重病人的管理。今年是护士生涯的第17个年头,也是最特别、最让她难忘的一年。2月9日,作为杭州第三批援鄂医疗队的一员,她奔赴武汉,和队友们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奋战了52天。


进病房的第一个晚上,王亦岚就被感动了。“那天后半夜,一位大妈要更换口罩,我拿了口罩进病房给她,没想到打开病房门刚准备进去,大妈很自然地把头躲在门背后,不让我靠近她,怕传染给我。后来,大妈治愈出院,邀请我疫情过后去武汉玩,我能感受到这份邀请很真诚。”


在武汉的每一天,除了日常的护理,更多时候护士还担负着“心理医生”的职责,安慰、疗愈对病毒恐惧的患者。“有位老太太,刚做了肿瘤切除术,正在术后化疗,又不幸感染新冠病毒。入院时老人家极度虚弱,觉得自己不行了,情绪消极,饭不吃水不喝,靠营养液维持生命。我们每次进病房都鼓励她,陪她聊天。后来慢慢地她开始吃东西,也愿意和我们说话了,最后能走着出院,我们都很开心。”


如今,王亦岚的工作和生活已回归正轨,闲暇时,她还是会时不时想起驰援武汉的这段经历,也让她对护士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作为80后护士,既要承上又要启下,肩上的担子很重,但为患者服务的初心,一直没有改变。”


别当孬种
我愿全心全意照亮别人


滕耀华(90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师)

 

滕耀华个头超过1米8,在护士这个女性为主的行业中,一个高大帅气的小伙子是格外抢眼的。


2016年6月1日,东北小伙滕耀华进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外科重症监护室工作。喜欢思考和写作。“医学、护理学,面对疾病,是很严肃、很理性的学科;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有血有肉,作为护士每天要面对生老病死。这是矛盾的地方,也正是护士工作吸引我的地方。”


滕耀华身上有一种淡定坚韧的气质。2月14日,他随第四批浙江援鄂医疗队支援武汉,来到了离华南海鲜市场只有几百米的武汉协和医院。他说,出发前老爸嘱咐他:去了就别当孬种。


在重症病房,监测新冠病人生命体征,基础治疗,送标本,采集痰液、排泄物,分发药物……在滕耀华看来,自己做的事情还是护理本职工作,和在杭州并无差别,于他而言是天命使然。

  

到武汉后第三天,爱好写作的他感慨万千,在休息间隙写下了《征疫书》——


行医者,不过万物渺渺一尘沙也,生亦为人,昼行一处,日食三餐,寝仅一榻尔,何异之有?同数十寒暑须臾而过,所行之道却悖天地生死之终归。现面国疫,为胞族争生死夺光阴,竭力为之但求贯彻一生之通达。奈何时坚日苦,医者才力之所能力者不过鸿蒙之一粟尔。正因如此,吾辈历此疫情方知吾辈所历者短,遇病痛忧患方知人命需怜。应趁此时,以白衣鼓荡斯世之善机,以挽国内胞族之生机。借春日将发之盎然,以撑浙一救世之脊梁。


……


支援武汉的经历,也让滕耀华再次审视了当护士时的宣言:我志愿接过前辈手中的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不敢说燃烧自己,但我一定是尊重自己的职业,全心全意,照亮别人。”


做好每一天的工作
也是为抗击疫情作贡献



黄敬敬(90后 浙江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


今年是黄敬敬工作的第四年。在急诊科,每天的工作如风驰电掣,她经常会遇到各种病情危急需要抢救的患者。除了琐碎的输液、发药、基础护理外,她还要协助医生抢救,如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此外,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用药治疗以及其他方面的宣教也必须做好。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正值春节前夕,急诊和发热门诊又是医院防控疫情的“第一线”,黄敬敬原本买好了回安徽老家的车票,她毅然选择留在医院上班。


“我虽然没有去武汉,但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也是为抗击疫情作贡献。”


疫情期间,黄敬敬在医院发热门诊和急诊室轮着上班,发热门诊主要接触发热病人,为他们抽血、输液,带着发热病人拍肺部CT,协助医生做核酸检测。


在发热门诊岗位上,每天穿着厚厚的隔离服,戴着护目镜,经常会接触到疑似病例,但黄敬敬没有丝毫畏惧,“这是我的工作,我的职责,我可以做好!”


都说急诊室是上演人间百态的地方,疫情期间也不例外。“有一个52岁的女家属,丈夫因为胃癌化疗,她在病房陪护期间突然发烧了。当时我陪着她去做核酸检测,做完检查后,她掉眼泪了,回去时一直双手合十跟我说感谢。”

  

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还是一名记录者。黄敬敬从小喜欢画画,疫情期间,她将一些值得纪念的感动瞬间画成简笔画,作为特殊时期的特殊纪念。


1月28日,省中医院感染科刘欣欣护士前往武汉支援,临行前,她和儿子相拥告别,这一幕感人瞬间令所有人为之泪目。“我把这一幕画了下来,看到这幅画,就会想起这个难忘的春天。”


首席记者 俞茜茜  记者 金晶 张煜锌 张慧丽

摄影 首席记者 陈中秋

通讯员 王蕊 胡枭峰 方序 童小仙 王家铃 李文芳 

陈晓华 鲍航行 孙美燕 张颖颖 冯晓


看完了新闻,

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今天的佩琦说新闻吧!



·王炸阵容!刘德华、孙燕姿、莫文蔚……周杰伦还带了惊喜!刚刚,他们为白衣天使开了一场演唱会


·顺丰开始送外卖的第一个工作日,我点了668米外的一碗面……


·太惊险!上午中河边散步的大伯从网约车轮下捡回一命,当时司机竟回头在跟乘客聊天


·杭师大昨天有人游泳渡河离校!为了去吃火锅?校方回应:系本校学生,已批评教育


更多消息,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杭州新闻AP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