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宁华丰村里搭起了一条长长的“时光隧道”!失联56年后,这个海宁孩子回家了

都市快报 2020-08-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快找人 Author 快找人

进入“时光隧道”的一刹那,袁景军下意识回望了一眼:这段回家的路,好长好长。


从河南安阳到浙江海宁,这段路,他来回往返了整整14年。


昨天上午,在海宁华丰村,亲人们为他搭好一座座彩门,从村口一直排到他家门口。每座门上,都贴着他的一张照片:从婴儿到少年,从青年到中年,一直到现在的他。



亲人们说,这叫“时光隧道”,穿过它,就能回家


我陪着这个失联56年的海宁“孩子”回家,他的眼里噙满泪水,每一步都走得很慢,时间似乎也过得很慢……



56年前 老八被放在镇上的茶店门口


穿过“时光隧道”,一个瘦弱的老太太,站在家门口。


见到袁景军,老太太上前凝视片刻,“弟弟呀……”两人相拥痛哭了一场,她是袁景军的大姐殷美娥。


77岁的老人,一遍遍抚摸着弟弟的脸。


她哭着说,不用人介绍,第一眼看这个人,就能从人堆中认出来,“和我父亲很像,和我三弟弟更像。”


分离56年没见面,弟弟的脸庞,还带着这个家族的强大基因。尽管当年分离时,袁景军只是一个婴儿,出生还不到两天。


上世纪50年代末,恰逢“三年困难时期”,江浙地区粮食短缺,很多婴儿被遗弃。经协调,这些婴儿通过铁路,运送至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北方城市,由殷实的家庭抱养,人数10多万


袁景军属于这个特殊群体中的一个孩子。


他在海宁的亲人们,向我拼凑出这段往事:1964年农历四月十四,袁景军出生在华丰村一户殷姓人家。他有7个哥哥姐姐,他最小,排行老八。尚在襁褓中的老八,被父母决定送走,趟一条活路。



出生第二天,父亲趁着夜色,把他悄悄放在镇上一家茶店门口。放下孩子,父亲躲在旁边看,一直等到有人路过,把孩子抱走了,父亲才掩面痛哭,一路跌跌撞撞回家。一直到他老死,再也没见到这个孩子。


这位父亲所不知道的是,老八被好心人捡到后,送往海宁儿童福利院收养。再后来,又被养父母抱往千里外的河南安阳,取名袁景军。



在父母的墓碑上

他哭着刻上自己的名字


如今,老八回家了,但父母没等到这一天。


父亲殷宝堂早在24年前因病逝世,母亲吴叙松虽高寿到95岁,也在5年前走了。


昨天,袁景军在大哥殷吴松的陪同下,去父母安葬处祭拜。那里离家几公里远,在一片植被掩映中。他跪倒在父母的坟前,哭着伸出手,一次次摸着墓碑,又一遍遍擦拭。


大哥说,“回到家里,你就有了新名字,你就叫殷吴斌吧。”


袁景军突然从身上掏出一把钥匙,手指发力,在立碑的后辈姓名中刻上三个字:殷吴斌。这是大哥刚给他起的名字。



刻上新名字,他忍不住号啕大哭。


二哥说,“我爸妈还在世时,总以为,当年送走的儿子,就在嘉兴,就在他们身边。他们不知道老八会离家这么远……”


在袁景军看来,42岁是他人生的分水岭,在这一年,他知道了自己的根在1000多公里外的海宁


2006年6月6日,他从领养人儿子那里,知道自己的身世,“他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写着:浙江海宁县硖石福利所。那年我42岁,我开始到海宁找我的父母兄弟、我的根。”


这么多年来,他来海宁20次,每次来海宁,他说自己的心情,像钱塘潮一样澎湃起伏。


在河南,只要看到有浙江车牌的车路过,“无论是浙A浙F还是浙E,我会追上去一段路,这可是来自家乡的车。”袁景军说,他理解当年父母的难处,“他们虽然走了,但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定还在想着我这个儿子。”


整整14年的寻找,终于回家了,袁景军百感交集。他跪在父母坟前说,“踏上浙江的土地,我就是殷吴斌,我不会让你们失望……”


本报寻人活动的一张合影

成为寻亲者的幸运照


袁景军说,找家的那些日子,他一闭上眼睛,脑海里就有一张海宁地图:南濒杭州湾,北与桐乡、秀洲区毗邻。东至袁花、黄湾,西到长安、许村……


他还努力学习海宁话,现在虽然说不太好,但大部分海宁方言,他能听懂。


在江浙当年被送走的孤儿中,袁景军是其中幸运的一个。今年3月初,浙江警方比对了他的DNA,帮他成功找到了海宁这个家。


回到家,袁景军很欣慰:两个姐姐和四个哥哥,个个生活无忧。以前殷氏一家人,如今繁衍成当地的大家族,加起来有五六十口人。



袁景军也很感慨,他说在寻亲过程中,认识了很多“孤儿”,大家抱成团,结成了一个志愿者团队:大爱寻亲


他们中很多人和袁景军一样,每个人都屡战屡败,但锲而不舍。他们相约来海宁,走遍大街小巷,走过乡村的角角落落。


去年6月1日,都市快报和省公安厅刑侦总队联合组织了一场特别的寻亲会。袁景军等十多位“大爱寻亲”的志愿者,一起赶到杭州参加这场活动,大家和快报记者一起合了影。


“照片上的大多数人,陆续找到了亲人。”“大爱寻亲”的志愿者宓百黎说,“大家都说,这张合影真是一张幸运照!”


49岁的宓百黎,是浙江海宁人,“七八岁刚识字的我,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养父的日记,写着我出生于1971年1月19日。当时,养父在海宁酿造厂上班,经过海宁福利院时,发现被放在路边的我。我一看到就哭了,马上把那页日记撕了,我想这不是真的。这个秘密,我一直藏了30年不说破,直到养父母去世。我不想让他们伤心。”


目前,浙江公安每年约采集4000多份失踪、被拐人员的DNA信息。采集DNA技术的应用,已帮助一批家庭找回多年前失踪、被拐儿童和失散多年的亲人。


记者 程潇龙 文/摄


·女大学生翼装飞行失联超100小时!事发时在参加节目拍摄,杭州已有救援队员赶到现场


·杭州26岁女生靠朋友圈“完美人设”,2年诈骗40余人1400多万!被抓时挥霍得只剩4万余元


·杭州新增1例湖北来杭无症状感染者,疾控专家:现阶段武汉无症状感染者有一种情况具有传染性


·央行520发行心形纪念币,要预约抽签+保证金,杭州这里可以买!网友:买了赠男朋友吗?


更多消息,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杭州新闻AP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