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蚶、螺、牡蛎、蛏、蛤、蚝……8000年前有一帮宁波人,吃过的海鲜可能比你知道的海鲜还多!

都市快报 都市快报 2020-08-30

蚶、螺、牡蛎、蛏、蛤、蚝……成千上万筐吃剩的海鲜贝壳,搬也搬不完。



猕猴桃、橡子、麻栎果、桃核……他们吃完海鲜又吃水果。



这样的人类“盛宴”场景,其实早在8000多年前的宁绍平原上就出现过。


今天上午,浙江省文物局与余姚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项最新重大考古成就:井头山遗址。



井头山遗址的发现,将宁绍平原人类活动史和文明发展史,前推到迄今8000多年前。它还是曾震惊中国考古史的河姆渡文明的“爷爷辈”。


专家评价说,这里是中国沿海最早的“海岸家园”。


//

8000多年的史前古村落

为什么有大量神秘的海洋贝类?

//


关于中国人吃海鲜,史料记载有几千年的历史。


据考证,早在周朝时期,中国沿海居民就有吃海鲜的习俗。


比如《周礼》记载,“共祭祀之好羞”。东汉经学家郑玄考证说,“荐羞之物谓四时所膳食……若青州之蟹胥。”


青州,是《尚书》中记载的古九州之一,靠近渤海的一片区域,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那么,中国人吃海鲜还会更早吗?


井头山遗址的发现,今天揭破了这个谜题:早在8000多年前,浙江人就有吃海鲜的实证。


大牡蛎壳


井头山遗址,位于宁波余姚三七市镇井头山南麓,东距田螺山遗址1.5公里,距离浩淼的东海三十多公里之遥。


遗址的发现,很机缘巧合。


2013年冬,宁波余姚一家公司在土建地质钻探土样中,采集到碎陶片、残骨器、动物遗骸等。



其中大量蚶、牡蛎、螺等海产贝壳,最为引人注目。


经初步考古勘探确认,这是一处埋藏很深、时代较早的史前文化遗址。



井头山遗址的考古领队,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平。他说,大量的海产贝类,为浙江史前考古前所未见,是一处全新的文化堆积。 


2019年9月至今,孙国平率队进行了考古钻探调查。


遗址呈南北向椭圆形分布,总面积约上万平方米,文化层埋藏深度5到10米左右,年代初步分析,距今8000多年前。


出土遗物中海产贝类,数量之多令人震撼。



蚶、螺、牡蛎、蛏、蛤、蚝……还有胶结着牡蛎壳的粗砾石块。让考古现场的人们,用塑料框一筐筐人工搬运的话,数量多达成千上万框。


这个远古时期的村落,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海洋贝类?


孙国平认为,大部分的贝类,是先民们在食用后丢弃的。


当年的海洋,并不像现在这么远。井头山的这座史前村落,就坐落在海湾中。


海洋贝类资源丰富,捕捞方便,营养也好,成为井头山先民的“美味”。


这里的人,可以说是在中国沿海最早吃海鲜的人。


令人惊奇的是,8000多年前的先民还懂得“变废为宝”:一些吃剩的贝类,表面平滑的,还被加工成了工具,用来做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


//

吃海鲜也吃水果

他们的生活虽艰辛也多彩

//

今天,我们沿着杭甬高速出行,向东望去。


如果时光流转,你会看到完全不同的震撼景象:在8000多年前,极目望去,到处是蔚蓝色的海湾。


孙国平说,当年的宁绍平原,到处是滩涂和海湾。


而井头山遗址,给我们出重现了中国沿海最早的“海岸家园”。


考古现场出土了大量的人工制品,除了海鲜贝类,还有有陶器、石器、骨器、木器、贝器、编织物等。



当年的先民也富有聪明才智,他们把石头打磨成石器,有斧、锤、锛等,发现的数量有30多件。                   


石斧


今天的人们,还发现了很多植物种子和果核。


这些果核,有猕猴桃、橡子、桃核和麻栎果。


在8000多年前,这里的先民的生活,有茹毛饮血的艰辛,也有丰富多彩:除了享用贝类海鲜,水果也是必不可少。


在一大堆的动物骨头里,人们发现了一位先民的残骸:那是几块残缺的人类肢骨。


他(她)静静躺在那里,渡过了8000多年的时光。


孙国平说,这位先民是男是女、是老是少,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鉴定。


//他们是河姆渡文明的“爷爷辈”//


从时间上算,这座史前村落,还是河姆渡文明的“爷爷辈”。


据介绍,井头山遗址的文化层钻孔样品,先后送到北京大学碳14实验室、日本东京大学实验室、美国BETA实验室等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进行碳十四年代测定。


红衣陶盆


釜形小陶玩


小陶罐(口沿残)


目前,共有20多个数据显示:井头山遗址文化层最久远的时间,达到8300多年。



这个时间,早于河姆渡文化1000年左右。


河姆渡文化,在长江流域乃至整个南中国地区均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973年河姆渡遗址的发现,确立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是中华文明摇篮的崭新史观。


孙国平认为,而井头山遗址,算是河姆渡文明的“爷爷辈”,既一脉相承,又各有精彩。


井头山遗址,是浙江境内首次发现的一处史前贝丘遗址,也是中国沿海地区年代最早、埋藏最深的一处史前贝丘遗址。


孙国平认为,这是宁绍平原史前考古年代学上的一个重大突破,“穿越中国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史前文化起源,扩展到8000多年前的时空。”


//“我的故乡渊源之深之远,无法想象了”//


今天下午,宁波籍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发微信给市文联原巡视员、宁波大学兼职教授、文化研究学者周静书,对井头山遗址作出如此评价。



这位长期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学者言犹未尽,感慨道:它的意义是“复合式生产模式”鲜明的体现,是渔猎文明向农耕文明过渡充份的见证;河姆渡则是进入了农耕文明最早的见证。这两个遗址连在一起,可以看到中华文明史跨出的伟大的一步。恰恰都是在宁波。真为家乡文明渊远流长而骄傲!”


记者 程潇龙

通讯员 杨明 张旭东


·6月2日起,浙江省寺庙有序恢复开放


·今天,这个武汉男人在杭州流下的眼泪,让马云动容!月薪1.5万以下的员工工资全额发,外婆家Uncle吴被称为“最让人安心的老板”


·温州19岁学生5月20日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乘坐飞机前往三亚,今日被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


·“儿子有这样的机会体验,我比他还激动!”杭外今天举行语言学习能力测评


更多消息,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杭州新闻AP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