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要有个爱好!杭州植物园老园长,周浦租下几十亩地种荷花
杭州的夏天,荷花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一位读者给85100000打电话:杭州植物园原园长李志炎退休后在周浦种荷花,已经70多岁了,不为名不为利,像他这个岁数还坚持梦想,现在真的很少了!我们都非常敬佩他。
记者核实报道:这位读者从事园艺工作,她说,李志炎先生在周浦自己租了几十亩地种荷花,现在是浙江省最大的荷花种子资源圃。
不知你有没有去过曲院风荷、郭庄、虎跑等公园举办的荷花展,他的荷花栽培基地里出品的荷花、睡莲等水湿生植物,在这些展览上都有露面。
“他的故事很值得讲讲。”她说,以前曲院风荷的荷花就是他最早搞起来的,现在种了二三十亩荷花,去参加各个展览,也不是为了赚钱。
昨天上午11点,我来到周浦铜鉴湖附近的杭州西湖荷花栽培基地。李先生把我迎进门,他留着板寸,头发几乎都白了,上身一件淡粉色衬衣,溅着几点泥星,下身一条黑色长裤,脚上还套着一双黑色雨靴,全然一副老农打扮。见我穿着凉鞋,他笑着说,“我本来想给你一双雨靴呢,地里都是泥,不好走。”
基地一进门是个院子,北面的平房是李先生休息的地方,忙的时候他会住在这里,西面的平房则用作仓库。
再往里走是一个池塘,几朵淡黄色的睡莲静静开放,我们在池塘边的遮阳棚坐下,桌上摆着他现摘的新鲜莲蓬。天气虽然炎热,但不时有凉风从荷塘吹来,看着阳光下摇曳的粉色荷花,心情也不自觉地安静下来。
李先生说,基地共有35亩花圃,种了8000多盆,有荷花600多种,睡莲200多种。这些荷花大多为盆栽的花莲(观赏类荷花),少数为籽莲(用于产莲蓬的荷花)。花圃功能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用于荷花种子资源保存,一类用于品种繁育。
“这块地是我2011年退休以后从7户农民那里租来的。”李先生说,刚租下这片地时,这里还都是稻田和甲鱼塘,如今每到花期,他那的荷花都会出现在杭州及省内一些地方的荷花展上。
荷花“案头春”
李先生带我参观了基地,他捧起一个手掌大小的迷你花盆自豪地说:“这株荷花叫‘韵泽’,是‘碗莲’的一种。”
李志炎手捧一盆碗莲
花盆中的荷花花苞纤细如玉,莲叶如浮萍般大小,还没有一颗荔枝大。他的栽培基地最出名的便是培育迷你碗莲,“荷花越小越不好养,越不容易开花,所以国内不太有人栽培。”
李先生说,西湖里的荷花以“西湖红莲”这个品种为主,属于野生莲;到南宋时期,人们开始盆栽观赏性荷花;随着盆栽容器越来越小,荷花的培育也越来越精细,“碗莲每天要浇2-3次水,要有强阳光照射,每半个月施一次复合肥……”
每年有两个时间段是他最忙的时候,一个是春天荷花翻种的时候,他一个人就住在基地的平房里,“要雇十几个工人,他们负责翻种,我主要负责记录和编号。”
栽培基地刚起步的时候,翻种的活儿也是他亲力亲为,这两年雇的工人技术熟练了,他才慢慢放手。
翻种包括一系列步骤,先把花盆翻过来,加入新土,施肥,搅拌土直至变成淤泥,最后才是播新种。这其中第一步就很有技巧,要扎好马步,一翻,花和土全都倒出去,但手还是要抓牢花盆,否则的话,盆要是也翻了再搬起来就很累了,“最重的花盆有100多斤呢!”
另一个繁忙季就是现在这段时间的开花季,每天清晨4点多,李先生就起床了,早饭也不吃从古荡的家里出发,开车到基地6点不到,开始品种核对,观察开花情况,拍照并做好文字记录,确定接下来的培育计划,指导工人栽种,“工人们有技术,但是这么多品种,他们也很容易弄错”。
荷花“大洒金”
栽培荷花这么辛苦,已经70多岁的李先生却还想继续干下去,因为这是他毕生的梦想。
李先生是茅家埠人,从小家里种了茶叶,养着稻田,天生就有栽培的底子。在技校的时候,他学的是“果树园艺”专业;工作以后他去浙江农业大学(现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修“园林工程”专业,后来又去北京林业大学修“花卉园艺”专业。
李先生第一次接触荷花栽培是1978年刚刚工作不久,当时他作为技术员参与了曲院风荷的建园工作。“那个时候,我跑到江苏、江西,还有湖南引种,大概两年的时间吧,培育了20多个荷花品种。”
从那以后,荷花成了李先生最爱的花,“荷花兼有清雅与艳丽,除了它的美,我最爱的还是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性。”
在曲院风荷工作期间,他建造“荷花陈列室”,专门展出荷花分布地图、荷花品种、荷花工艺品等;他还开发了荷花的多种应用,如盆景、荷花宴、荷花食品等。
目前,李先生在基地已经投入了两三百万,收入主要是参加花展和少量售卖,但这些收入即便加上他的退休工资,也只能勉强支付工人的工资,“入不敷出是肯定的。”
我问他为什么还要一直做,他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图个爱好”。
而对于这个爱好,家里人一开始都是反对的。他的儿子在新西兰从事IT工作,退休了他原本可以好好休息,带带孙子,可他却不这么想,“新西兰又没有荷花养”!
“人总要有个爱好。”他觉得工作时很忙,退休才有了空闲,正好可以一心一意养荷花,他说自己的梦想就是把杭州的荷花栽培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欣赏和喜欢荷花。
又或许是李先生这么多年的坚持,家里人渐渐默许了他的这个爱好,他的爱人现在偶尔也会来基地转转,看看老头子的成果。
对于李志炎来说,退休后的生活,简单朴素,却充实有奔头,“不愁吃、不愁穿,有荷花足矣”。
睡莲“公牛眼”
记者 黄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