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近两亿,央视来采访,网友求量产!杭州男生为外婆发明暖心神器,火了!

都市快报 都市快报 2020-12-19

11月3日,都市快报刊发新闻《这是您儿子,这是您孙子,这是您老伴……杭州初二男生为外婆发明“认人”神器,太暖了!》,讲述了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男生陆原通过自己学习的编程知识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外婆发明了一个能认人的智能颈环。


文章发布之后,引起了巨大反响。在微博上,#初二男生为外婆发明认人神器#话题蹿上微博热搜,截至11月5日17:00,题阅读量已经超过了1.8亿阅读次数,讨论超过1.5万。



都市快报官方微博单条转发7728次,点赞20.7万。



在微信端,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中央媒体纷纷转发。




网友点赞年少有为
希望推广 让更多患者能用上




网友们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在微博5000多条评论里,为少年点赞的占了绝大多数。


“未来可期”“少年强则中国强”“暖心的发明”“年少有为”。



一位网友说:很温暖的一件作品,虽然要满足可穿戴在设计上还需优化,但一个初中生能真正关注身边,并为之行动,其意义已超出了技术范畴。中小学生非常需要这样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实践。



的确,在看到这件作品的同时,人们也感受到了这件作品之中所包含的陆原对大外婆的爱。


陆原的父亲说,其实这里面不仅是陆原对大外婆的爱,也有对已故外婆的一片心意,“陆原亲生的外婆和他非常要好,2018年的时候,外婆发生车祸去世了,他觉得他不能够给去世的外婆再做些什么,所以为他的大外婆研发了这款颈环,其实这里面也寄托了对外婆的怀念。”

   

在评论中,也有不少网友给陆原提了一些小意见,比如有个网友在功能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建议将智能颈环设计成领结,或者设计成帽子会更方便一点,还有网友建议在提醒佩戴者回家的模块中,增加回家路线提示,等等。


阿尔茨海默症成为不少家庭的痛,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有网友留言说,看得眼泪直流,奶奶也是这病,出门不认得家,摔了,大冷天在沟里过夜,回来后卧床直到去世。也有不少网友希望“勿忘我”智能颈环能够推广和量产,让更多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能用上。



好好好!大外婆知道后连连说好



昨天傍晚,记者联系了陆原的爸爸。


陆爸爸说,对于陆原在网络走红的事情,他和老师并没有过多地和陆原讲,陆原只是听到一些风声,并不知道自己“这么红”了。

  

“这件事对于陆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激励,现在他的学习劲头很足,学习的积极性高了不少,也很有信心。”


“这件事能够起到正面的社会效应,我们就已经很高兴了,但我还是想让孩子回归到原来的生活,我怕过度的曝光让他骄傲。”陆爸爸说。


陆原接受央视采访


对于家里人的感受,陆爸爸说大家很为陆原开心,也把这件事告诉了大外婆,大外婆听了连连说了好几声“好”!



医生点赞暖心发明,还有改进空间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至今为止发病机理仍不明确,且无法治愈,目前医学上能做的,只能是延缓疾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据了解,目前65岁以上人群阿尔茨海默症患病率达5.56%,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80岁以上老人,有近30%符合诊断标准。

   

网上大家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的讨论也很多,记者联系了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病区大主任陈斌华主任医师。


对于很多网友弄不清阿尔茨海默症和老年痴呆的区别,陈主任说,像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等都会引起老年痴呆的症状,阿尔茨海默症只是老年痴呆的一种,其实老年痴呆的范围更广。

   

陈主任也特别提醒大家,阿尔茨海默症的前期症状比较容易被大家忽略,比如记忆力下降、嗅觉减退或者性格突然转变,有些人以为是人老了自然有的现象,但其实也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症的前期症状。


有网友留言,自己前面两辈都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那阿尔茨海默症会遗传吗?


陈主任说也有遗传的可能,有个比较简单的判断标准,以65岁为界限,发病越早越有可能是遗传的,如果是七八十岁以后才发病,基本上不会是遗传的。

 

目前医院有基因检测的,可以检测是否有阿尔茨海默症的高危基因,但是陈主任并不建议大家去查,“查出来有高危基因,其实并不一定就会得病,按照目前的医疗技术并不能改变什么,反而你的心理压力会很大,所以还是不建议大家去检测。”

  

陆原发明“勿忘我”智能颈环的新闻,陈主任说也关注到了,“孩子非常有爱心,这份对长辈的心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的,其次他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值得点赞。” 陈主任说。


“勿忘我”是否对大外婆的病情有帮助,陈主任说“勿忘我”在康复训练上作用其实不大,但也有作用,比如保护佩戴者的安全。“在患者康复治疗方面,还是需要家人和患者多交流,多带患者出去走走,接触不同的人和事物,千万不能整天待在家里,病情会恶化得很厉害。”


同时从专业性的角度,陈主任给“勿忘我”提出了他的几个小意见。第一是仪器太大了,要注意隐蔽性;第二是要降低成本。



特别是第一点隐蔽性,陈主任说他接触过的不少患者,都会把自己的定位器用各种方法摘掉,因为他们接受不了这么明显的“标志”。所以有些家属为了隐蔽,会把定位器安装在手表上、口袋里、领子里、皮带上等等,所以能缩小尺寸,更隐蔽,会更好。


记者 官蓓

视频剪辑 金洁洁


看完了新闻,

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今天的佩琦说新闻吧!



·太拼了!今天杭州女老师上课,把自己的婚戒放火上烤:“是真金,也是真爱!”

·“杭州的11月是夏天吗?”有人今早感叹,但明天竟要立冬了!这道美食要来了吗?No,天太热了!

·吴山上格只“瓢羹儿”你有没有见过?老杭州说是它喂出了“十二生肖”

·楼上一个操作,楼下厨房变暗房!滨江一名二手房业主,折腾了一年多打官司才解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