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访谈 | 华大这些获奖的“大片”原来是这样制成的!

新媒体工作室 华侨大学 2020-09-01

五月

春日的尾巴

夏日的伊始

你是在宿舍筹划着暑假的安排

还是在图书馆奋笔疾书

无论在哪儿

都别错过这个重大消息


4月20日

第三届“中国梦•青年影像盛典”颁奖典礼

!!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斩获了一系列奖项!!


一等奖 微电影《生命的曙光》

(作者:曾春玲、李雅婧、侯细萍、何文文,指导老师:郭艳梅、黄志浩、钟丽、张月明、朱志军)


二等奖 微电影《海空之云》

(作者:吴炫、范嘉树、熊坤、江文婷、段昱竹、蒋承志、纪丽莹、张雪晴、高璐、李秋萍、张心怡、张舒宁,指导老师:郭艳梅、黄志浩、钟丽、张月明、朱志军)


二等奖 微视频《心灵原乡》

(作者:黄灿妹、张心怡、苏正涛、黄南聪、陈伟瀚、薛昕桐、白挺秀、娜英等,指导教师:郭艳梅、崔丽丽、黄志浩、钟丽、张月明、朱志军)


三等奖 微电影《我从泰国来》

(作者:吴雪玲、蔡钰婷、曹玥,指导老师:郭艳梅、黄志浩、钟丽、张月明)


三等奖 纪录片《龟糕印》

(作者:潘小彗、王雅婷、罗薇、叶思懿、宋萍,指导老师:郭艳梅、黄志浩、钟丽、张月明)


比赛简介


“中国梦•青年影像盛典”


第三届“中国梦•青年影像盛典”由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国际影视文化交流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中共日照市委、日照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是专门为发展青年短视频创作而设立的一项文化盛典。本届盛典吸引了112家高校、44个影视工作室参加,共收到4700多部纪录片、剧情片、微视频、动画片、MV等参赛作品。据悉,此次评奖有国际电影节主席以及评委参加,组委会将选出若干微电影,入选国际电影节评选单元及交易单元。




看到了同学们的优秀作品获奖

你是不是在好奇

这些“大片”是如何制成的


今天

官微君为你带来主创团队的独家访谈

让我们一探究竟这些影视作品的

幕后创作故事




生命的曙光






纪录片《生命的曙光》


该片以被授予厦门市“十大平民英雄”荣誉称号的厦门曙光救援队为拍摄对象,采用纪实手法,跟踪拍摄这支民间救援队,从日常训练、生命救援、城市寻人等三个方面讲述援救的故事,体现了曙光救援队“做事纯粹、用心纯净、守望相助、互助友爱”的公益理念。


滑动看剧情简介


官微君

Q1:拍摄时间是什么时候,周期有多久呢?

曾春玲

《生命的曙光》



A1:拍摄时间大概是2017年10月份,我们11月份成片。在十一黄金周的拍摄时间最多,因为那个学期我们课程很多,课余时间少,那段放假的时间我们常去拍摄,正好那也是救援队最忙碌的时间。我们拍摄时长也不固定,也无法预计什么时候任务结束。


官微君

Q2:有没有什么瞬间被这些平民英雄所触动呢?

曾春玲

《生命的曙光》


A2:每一次跟着队伍出任务时,都会对他们心生敬意。队员们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因为热爱公益而参与,他们的精神是一直感染着我们的。

官微君

Q3:被采访者刚刚面对镜头是什么状态呢,会不会不自然?


曾春玲

《生命的曙光》


A3:因为我们是以队长的自述来讲述故事的,所以拍摄主要以队长为主。队长是一个在工作时很严肃,有威严的人,但私底下很幽默风趣。面对镜头,他很自然,所以没有这方面的困扰。

官微君

Q4:团队里人员分别负责哪些方面,能否讲一讲其中的默契呢?

曾春玲

《生命的曙光》


A4:我们四个人是同班同学也是舍友,所以拍摄时间上的协调都比较方便。我是编导和剪辑,摄像、素材分类主要是雅婧、文文、细萍她们三个在做。我们每一次去拍摄都会四个人一起去。一开始去,我们都没什么经验,四个人都拿着相机东拍西拍,结果四台相机同时电量告急,后来就自然而然地分工了,分主摄像和副摄像,然后另外两个人在旁边帮忙。


海云之空






剧情片《海云之空》


该片由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历时一年时间在厦门鼓浪屿取景拍摄。该片剧情创意独特,画面唯美,时间跨度从民国至现代,表现了百年历史中小人物命运的变迁,也体现了海峡两岸人民割不断的情感。

滑动看剧情简介

官微君

Q1:为什么选择在鼓浪屿取景呢?

吴炫

《海云之空》


A1:作为学生团队来说如何找到可以用来拍摄民国背景微电影的场地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并且要最大限度杜绝穿帮。综合闽南几处民国建筑群的实际情况,鼓浪屿还是最合适的。岛上首先不会有私家车随处停放的问题,能有更多干净的景可以取到,并且剧本方向里基本确定是发生在三十年代南方城市中,鼓浪屿近代建筑群算是福建地区最能体现当时风貌的景点,同时也是福建的一张文化名片,考虑多方面这样决定。

官微君

Q2:在时长很短的微电影中展现百年历史,拍摄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吗?

吴炫

《海空之云》


A2:开场1931年戏份的两位女主身上穿的都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前期的古董旗袍,现在制作的新旗袍工艺早已远远达不到。包括发型的问题,因为时间紧迫,只能做到尽力接近。从1931年到1938年这个跨度是有造型风格变化的,片子里中严格遵循了历史上这七年间的服装流变,旗袍领高的降低,袖长的缩短,以及发型风格的变化。

官微君

Q3:已经毕业离开华大,对上学期间的哪门课记忆犹新,有仍在应用的吗?

吴炫

《海空之云》


A3:印象最深的课都是关于影视制作这块的,毕竟需要拍片子交作业,锻炼的都是实打实的实操能力和统筹能力。这些东西在之后的从业生涯中至关重要,虽然在工作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你都只是一个螺丝钉,但仅作为一个螺丝钉我都得有做合格螺丝钉的资本,不论是在项目的内容输出上,还是在技术问题上,都缺一不可。否则可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媒体人。

官微君

Q4:从事广电新闻相关行业,觉得大学期间的作品与工作后有什么不同呢?

吴炫

《海空之云》


A4:大学时期的作品基本上以个人为中心创作,能够调用的资源相比于工作后少之又少,但其实很锻炼个人能力;工作后你加入的可能是个大团队,这时首先得摆正自己的位置,如何把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做到最好,不掉链子。我现在做的是电视节目编导,所以只是庞大团队当中的一份子。像央视黄金档的电视节目的产出是需要这个庞大团队的通力合作,虽不可能以你为中心,但只要努力,你就有能力把属于你的那一部分做出彩,并且得学会做着小导演同时操着总导演的心,这个全局观对未来的自己是有好处的。

官微君

Q5:在5G潮流下,视频成为记录生活的重要方式,作为视频小能手对华大人有什么相关看法和建议呢?

吴炫

《海空之云》


A5:能拍请随时拿出手中的任何机器拍摄,当然包括手机。拍完记得剪剪,生活当中任何琐碎的事情都可以剪出完整的片子,千万不要停止思考,随时留意生活中任何一个可以制造惊喜的细节。


心灵原乡






微信公众号微视频《心灵原乡》


这是2018年华侨大学在泰国卫星电视团队的创新节目,作品采用季播的形式,共两季25期原创网络系列片,通过网络微视频展示海外华人风采,讲述华人故事。

滑动看剧情简介


官微君

Q1:在泰国卫星电视刊登的微电影,在制作时与普通微电影有什么区别吗?


张心怡

《心灵原乡》


A1:会更注重文化的传播,考虑如何通过节目的形式让泰国的观众更加了解中国,更加喜欢中国。我们平时制作节目更多的是到泰国当地去走访华人的生活,之前拍过各种类型微电影,在泰国的话作品更偏向纪录片方向。

官微君

Q2:新传学院泰国卫星电视团队这一资源,具体对你有什么帮助呢?


张心怡

《心灵原乡》


A2:对我而言这是一段非常美好的体验,不仅让我的专业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了解了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后,也让我懂得了看待事情要更加全面,这个世界多的是我们未知的事物。

官微君

Q3:影片集数较多,在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后期制作中,是如何分工的呢?


张心怡

《心灵原乡》


A3:团队都是一起协作的,有时候同时好几个片子一起赶,每个人可能同时要扮演所有角色,所有分工不是那么明确,事情都是一起做。最后会由带队老师审片,确保片子的质量。

官微君

Q4:讲述的华人故事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传递怎样的精神呢?

张心怡

《心灵原乡》


A4:我们住的地方有一些独栋的房子,里面住着华人。春节的时候他们会在自己家门口贴春联。即使身在异国,也心系祖国,很多华人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从小学学习,共同的特点应该就是他们对中国的热爱吧。

官微君

Q5:在拍摄过程中,有对哪位华人印象特别深刻的吗?

张心怡

《心灵原乡》


A5:一位八十一岁的学长,为了五分钟不到的访谈视频,准备了满满十页的谈话稿。描了好几遍的标题让我觉得深有感触。老一辈无论是对待工作,生活,还是感情都非常认真执着。那些日子听了很多老故事,八九十岁的学长,七十岁的学姐,都有很酷(很叛逆)的经历。真的,每个人都年轻过。



我从泰国来






微电影《我从泰国来》


该片采用纪实手法讲述泰国政府官员班学员刘精精在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的学习经历,该片以第三人称视角客观、真实地记录下这位美丽的泰国女孩在中国的留学生活,体现了中泰一家亲的友谊,也展现了华侨大学的侨校特色。

滑动看剧情简介


官微君

Q1:为什么会选取这位泰国女孩作为拍摄对象,她有什么典型之处呢?

吴雪玲

《我从泰国来》


A1:首先刘精精的中文水平比较好,沟通起来比较方便。并且刘精精的爷爷奶奶是中国人,她本身对中国文化就有浓厚的兴趣。

官微君

Q2:在拍摄过程中与主人公沟通,有什么记忆犹新的细节吗?

吴雪玲

《我从泰国来》


A2: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去南普陀寺的那次拍摄,感觉泰国人对于宗教都有一种很强的仪式感,那种信仰让我很有感触。

官微君

Q3:泰国女孩对中国的印象是怎么样的?是否适应中国的生活呢?

吴雪玲

《我从泰国来》


A3:刘精精很喜欢中国,非常适应中国的生活,她和我说过,她觉得在中国生活就像在家一样。当然也会有一些中泰文化不同的点,比如刘精精会觉得中国人比较喜欢肢体接触、比较爱热闹,在泰国的话,人与人之间肢体接触比较少,人们比较喜欢安静,生活节奏也很慢。

官微君

Q4:在华大这所侨校里学习新传相关专业,感受到了怎样明显的特色呢?

吴雪玲

《我从泰国来》


A4:我觉得最大的特色可能在于选题比较多元化,像《我从泰国来》这样的主题,其实我就是想展现我们华大的侨校特色,展现中泰两国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我一直觉得华大是一所包容性很强的学校,而且像我们这个专业,除了选题比较多元化,学校在创作方面也是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官微君

Q5:在拍摄中,感觉留学生活与非留学的大学生活有什么区别呢?

吴雪玲

《我从泰国来》


A5:就我所接触到的政府官员班来说,留学生除了要学习汉语,还要了解一些中华传统文化,日常的上课之余,学院也会带他们出去了解中国,深入地让留学生感受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让他们对中国有一个更完整更真切的体会。

官微君

Q6:在5G潮流下,视频成为记录生活的重要方式,作为视频小能手对华大人有什么相关看法和建议呢?

吴雪玲

《我从泰国来》


A6:短视频是一个新风口,在时代的潮流中不要随波逐流,要永远记住内容为王,把基础功学好了,再往更深一步去发展,做有意义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也是我对自己的告诫。


龟糕印






纪录片《龟糕印》


该采用纪实手法讲述了身残志坚的闽南龟糕印手艺人潘海员的故事,该片反映了时代变化对闽南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执着的老手艺人坚守闽南传统技艺的匠人精神。此外,新闻与传播学院微电影作品在2018年该比赛中曾获得一等奖。

滑动看剧情简介


官微君

A1:拍摄纪实性纪录片时,有什么需要特殊注意的地方吗?

罗薇

《龟糕印》


Q1:拍摄纪录片是一个非常纪实的拍摄过程,所以拍摄时的现场环境、同期声、拍摄角度、光线等问题都必须要谨慎注意,不能有差错。

官微君

Q2:闽南文化众多,为什么选择了龟糕印进行拍摄呢?

罗薇

《龟糕印》


A2:也是机缘巧合,我们在微信公众号上了解到了这样一门手艺,感觉在现在的工业化大机器生产时代,有这样一门手工艺世代传承真的很可贵。

官微君

Q3:指导老师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罗薇

《龟糕印》


A3:老师的帮助体现在各个时期。在前期的理论技巧方面教学和帮助挑选主题 ,后期解说词的指导意见和画面剪辑修改意见,还有帮助借学院的拍摄设备及剪辑室,至关重要的比赛信息的提供和现场领奖费用的报销。我觉得郭艳梅老师是我遇到的最敬业的老师,对我们方方面面无微不至的关心。

官微君

Q4:在完成拍摄及制作后,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罗薇

《龟糕印》


A4: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变成了真正的实践,不管是拍摄过程还是后期制作,都更加深刻地理解纪录片,技能上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官微君

Q5:在5G潮流下,视频成为记录生活的重要方式,作为视频小能手对华大人有什么相关看法和建议呢?

罗薇

《龟糕印》


A5:拍微视频真的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是也很开心。现在网上有很多的小视频,有很多创新点和故事性,但是部分质量和内容真的很粗糙。这些给我们以后拍视频也提供了一些方向,对拍摄感兴趣的华大学生也可以朝着高质量创新性这些方面努力。

一部“大片”的完成

从前期策划

到商定细节

从选择演员

到撰写剧本

从后期剪辑

到润色加工

无不饱含着主创人员的点滴用心


随着手机摄像头技术的日趋精进

学习如何用手边的设备

记录下生活的瞬间

剪辑成短片收藏

似乎也不失为一个

留存记忆的美妙方式


从这一次独家访谈里

你是否有收获什么呢?


近期热门


甲子“华”章 | 他们口中60年代的华大是什么样?



一周华园新闻速递(5.6 - 5.12)



超过四十种!这些家乡美食我在华大都能吃到



华侨大学150位香港学子获香港青少年教育基金会李圣根教育基金资助



华侨大学易班 | 一起来"易"探究竟


华侨大学

新媒体工作室


文字:各团队主创成员

采访/编辑:黄玥

 责任编辑:蔡君韬

 监制:温雅彬


转载须私信后台

并注明来源「华侨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