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报名 | 当代艺术与公共现场:跨界及空间延伸

文化虹口 2021-11-1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Author 多伦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上海展2019” 
 系列论坛之一 


当代艺术与公共现场:跨界及空间延伸 

 论坛时间 
2021年3月27日
13:00-18:00
本场活动采取论坛+城市空间与社区行走的方式

 论坛环节 
13:00-16:00
地点: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4F学术报告厅

 行走环节 
16:00-18:00
地点: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周边社区公共空间

 策划、主持 

王南溟 


 演讲嘉宾 

包容容、付了了、郭奕华、姜俊、吴蔚、伍鹏晗、徐天天、张佳华



 论坛报名 




论坛简介


随着新美术馆学的发展,各种艺术不但在美术馆跨界,而且各种跨界的艺术在向公共现场延伸,当这种艺术进入公共现场后,我们如何建构其自身的环境,我们如何与政策和社会管理形成一种参与式的社会合作,我们如何形成艺术家的主体与观众的主体之间的“间性关系”等等一系列自前卫艺术发生和发展以来的问题。


本此论坛邀请八位青年学者,他们或来自于策展与艺术公共教育,或来自于设计与规划,或来自于社会组织,或来自于学术研究机构和杂志,有一点是,他们各自通过各自的实践和调研在这个领域作为前沿的回答。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上海展2019”,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摄影:崔鋆俊



论坛策划及主持人介绍

王南溟


被称为最具批判力的批评家,从“前卫艺术”、“后前卫艺术”到“更前卫艺术”(Metavant-garde)的阐释者和推动者,2000年以后,其批评着重以中国当代艺术中极有争议的行为艺术、装置和摄影作品为例,解释中国当代艺术是如何从审美转到社会政治批评及中国当代艺术如何在世界范围内提供出自己对艺术的理解。


王南溟曾任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2018年初创建“社区枢纽站”,致力于推动“艺术社区”的实践和理论,建构了通过展览不断打破艺术边界和为有争议的艺术作品辩护的行动,使得艺术展览不再仅是审美的,而美术馆也成为了讨论社会问题的场所。

 


嘉宾及演讲主题介绍

姜俊


策展人,批评家。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理论工作室研究员,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研究员。几点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研究员,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讲师。生活工作于杭州、上海。

 

 演讲主题 

艺术信仰的共同体——艺术自治

中国当代艺术在长期的生产美学中始终忽略了构建在接受维度上的欣赏共同体。没有欣赏信仰的支持,当代艺术只能沦为某种工具,不是被商业利用,就是被政治裹挟。我们应该重新思考艺术自治的基础--艺术欣赏的共同体和艺术同业者同盟。



付了了


艺术工作者,现任昊美术馆策展人。她的策展实践在当今社会的紧迫问题和历史研究的交叉界面上展开,其研究亦涉及社会经济体系与技术发展语境中的艺术介入和批判、现场艺术和公共空间的功能及其边界等。她策划的展览包括“暗光”、“被打断的饭局”、“严肃游戏”、“流动者会议”等,并为托马斯·赫赛豪恩、何子彦、厉槟源等艺术家策划个展。

 

 演讲主题 

在……场域内/外的艺术实践

本次演讲将从付了了策划的三个展览“流动者会议”(2017)、“严肃游戏”(2019)和“被打断的饭局”(2020)开始,分别从参与式艺术、虚拟空间的公共性和当代艺术中的跨学科实践三个角度,讨论跨领域的艺术实践和公共空间的功能及其边界的延展。



包容容


剧场策演人,自由撰稿人,上海市青年文联理事。曾就职于上海大剧院、上海戏剧学院,现任1862时尚艺术中心节目总监。曾担任舞台剧《繁花》创意顾问,日本利贺亚洲导演戏剧节特邀剧目《27车棉花》制作人,电影《黎明行动》编剧。


 演讲主题 
从公共空间表演艺术嘉年华思考剧院的公共性
以1862表演艺术开放日为例,讨论演出场馆在社会公共文化建设中扮演的角色,及演出场馆通过空间开放度、民众依附度、艺术家连结度、展演回应度、特定公共议题等五个方面审视与提升公共性实践。

 


伍鹏晗


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讲师,荷兰注册建筑师。曾就职于纽约渐近线Asymptote建筑设计事务所,俄罗斯莫斯科Strelka城市建筑媒体研究院,荷兰鹿特丹OMA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参与负责过众多国际项目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近几年重点关注城市更新和老旧社区微更新,与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合作,在陆家嘴街道进行了很多老旧社区的微更新项目并获奖。


 演讲主题 

老旧社区的再生

陆家嘴作为上海最耀眼的名片,其背后却有大量建于1980年代前的老旧社区,这些老旧社区在当下的城市发展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面对老旧社区发展的困境,“空间艺术”成为社区空间再生的媒介。在共建共治共享的导向下,小规模、低成本的微更新改造策略,以针灸治疗的方式,将老旧社区中闲置空间再生为社区的“精神”空间和“平等”空间,从而实现社区的永续发展。

 


郭奕华


上海艺术研究中心青年学者,研究方向为美术馆发展研究。


 演讲主题 

顺应与挑战——关于“跨界与空间延伸”的现实思考

当我们再讨论中国的当代艺术和公共现场等相关问题时,会更多地站在反思的角度。这个反思是基于过去四十年来,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变迁历程中,西方话语对中国艺术实践的影响。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生态的逐步成熟,继而生发出更自觉的艺术创作和思考。尤其在经历全球疫情之后,中国当代艺术是继续步入全球话语,还是从本土经验和文化环境中做出中国实践,为世界文化提供新的图景和想象。



吴蔚


艺评人、策展人、出版人,现任《艺术当代》、《公共艺术》杂志副主编。关注及研究在地实践、跨文化语境下的艺术语言及美学变迁。曾策划“Next Festival独立项目:中国当代影像展”、“李景湖:一天”、“贾蔼力:早安,世界!”、“上海惊奇:一场关于上海当代艺术的群展”、“漆澜:且共从容”、“步履不停:1995-2019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城市叙事”等当代艺术展览。


 演讲主题 

谁在参与当代艺术?

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艺术一直面临重新思考与观众的关系的挑战。一方面,城市化转型,美术馆兴起,以及当代艺术的社会作用的突显,让艺术参与的概念具有了特别的意义与倾向。另一方面,观众的参与对艺术的生产过程产生影响,文化消费者与文化生产者之间的界限也变得模糊。“参与”是否标志着我们对“观众”的认知转变?谁在参与当代艺术?艺术正以新的方式接触到更广泛的受众,从传统的基于对象的作品、孤立的实践,转向通过对话、协商产生意义,从而增进公众对文化多样性及其价值的理解。

 


徐天天


上海外滩美术馆策展主管。曾为国内外多位知名艺术家制作展览,包括陈箴、张奕满、乌戈·罗迪纳、马克·布拉德福德、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菲利普·帕雷诺、林天苗和弗朗西斯·埃利斯。2017年与上海外滩美术馆副馆长刘迎九共同策划“宋冬:不知天命”。近期正在策划与实施的艺术与研究项目有:“帘幕”,“亚洲策展实践”,“美术馆社区项目——客堂间”等。


 演讲主题 

“客堂间”里的故事

上海外滩美术馆于2020年发起了美术馆社区项目——“客堂间”:这是一个聚焦外滩区域内社会与个人经验变迁的长期项目平台。“客堂间(Khek Dhang Ke)”源自上海话中的“客厅”,代表了家庭空间中一个兼具公开与私密性的公用空间,这种介于开放会友和亲密邀请的状态,也代表着“客堂间”项目期许搭建一个具有包容性、友善的、关注区域内不同群体现状的文化交流平台。外滩社区的居民及团体亦可在此建立更为亲密的联系,丰富彼此认知本地的视角和方式。



张佳华


现任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理事兼秘书长、陆家嘴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副理事长。2010-2017年曾任职于高校从事社会学和社会工作教研,2017年底进入社区实践领域从事社区动员和社会创新。


 演讲主题 

社区的空间正义: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与公共艺术

场馆和社区都是当代艺术的公共现场,社区中的公众艺术发生逻辑与场馆差异很大。社区中的市民组成、居住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异质性,从而使社区中的文化工作带有很强价值属性。社区中艺术内容的生产方式、策展点位的选择、项目的人员和资金构成等都是这种价值属性的不同面向。从空间正义维度出发,结合实践案例分析具体社区中的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和文化机构等主体之间的结构和互动方式,可以更好为艺术社区工作的延展提供启发。

 


相关阅读: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上海展2019” 系列论坛






  当前展览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由上海市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于2003年创建,是一个按现代多功能目标规划建设的、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和服务的非营利文化艺术机构,是一个当代艺术国际化交流的平台。它以 " 原创性、学术性、国际性 " 为办馆理念,具有展览、研究、教育、收藏、交流五大功能。



温馨提示:参观须提前预约,来现场的观众须出示本人身份证、当日有效的参观预约码、本人实时绿色“随申码”,入馆前须接受体温测量,参观过程中皆需全程佩戴口罩,排队和观展时请保持1.5米以上距离。

预约参观二维码

信息来源: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推荐阅读

位于上海虹口北外滩的留法勤工俭学出发地纪念标识揭幕

快讯!本市有序放开剧场、上网服务、娱乐等文旅场所人数限制慢

会员招募 | 你的专属电影空间来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