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林赤子 | 谢延军:愿为祖国留青山

东林新媒体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4-04

一一12304公里、11个小时的飞行,从苏格兰的爱丁堡到中国的哈尔滨,从龙比亚大学到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当谢延军选择回国的时候,英国人问他:“是我们给的条件不够好吗?你想要什么条件,我们可以商量。”可谢延军却说:“我只想为我的祖国做点事情。”谢延军像黄大年一样,只要祖国有召唤,无论身在何方,无论拥有什么样的物质条件,都会毅然回到祖国。在他们心里,祖国需要就是最高需要,服务国家就是最好归宿。人的一生充满了选择。去留之间,取舍之中,考验着智慧,更照鉴情怀。

一一2016年,当谢延军的项目在河北优林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地时,谢延军笑了:“这项可以让速生杨木变成优质‘阔叶材’的技术终于在祖国派上了用场,我离梦想更近了。” 



高考歪打误撞走进木材的世界

一一1975年,谢延军出生在四川省眉山市。只在《夜幕下的哈尔滨》中听过“哈尔滨”的他,从没想到自己这辈子会与这座城市沾上边儿,更没想到自己会歪打误撞地与木材结下不解之缘。

一一1994年谢延军接到了经过调剂的高考录取通知书:东北林业大学木材加工专业。“这是个什么专业?不会是干木匠的吧?”从未听过这个专业的家人心里直打鼓。但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谢延军不想因为复读给家里增加负担,所以还是硬着头皮踏上了开往哈尔滨的列车。

一一虽然对木材并没有天生的兴趣,但谢延军还是对于每门专业课程都严肃认真的对待、毫不松懈,为进一步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8年,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谢延军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原林产工业学院)两名考取硕士生的学生之一,师从我国木材科学领域著名科学家刘一星教授和王清文教授。两位导师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学术执着追求的精神也逐渐感染了谢延军,在他们的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下,谢延军开始对木材科学真正产生了兴趣——原来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调控木材的性能,让原本易燃的木材变得阻燃,这真是太神奇了。也正是在那段时间,谢延军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在木材改性领域深入钻研,用科技打造新型木材

一一1999年谢延军获得亚欧林业交流项目资助,作为交换生去维也纳农业大学学习一年。项目为谢延军提供了1年的生活费用,但是7000多元人民币的路费却成为谢延军的一个“难题”。上世纪90年代,7000元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导师刘一星教授还是自掏腰包给谢延军以最大的支持。“出国开开眼界,学学他们的先进经验。”带着导师的嘱托,谢延军踏上了更广阔的舞台。


出国不甘寂寞寻找科研的机会

一一第一次出国,谢延军特别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不仅是饮食、环境、语言上的变化,更大的则来自于文化。“欧洲人干什么事都很认真,有条不紊,但对于只有一年交流时间的我来说,感觉效率太低了。”谢延军非常着急:“一年时间转眼就过,我不能这样晃晃悠悠地过日子。”

一一本来亚欧林业交流项目并不要求学生做科研,只要完成相关课程就可以。但是谢延军却主动和指导老师Alfred Teischinger教授沟通:“我对木材的热处理改性特别感兴趣,我已经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请给我机会参与你们的科研。”

一一经过反复请求,Teischinger教授终于被谢延军的执着感动,给他提供了相应的实验条件。而谢延军也用自己的行动树立了中国人严谨求实的形象。2001年,谢延军结束留学时,他已经不再是木材热处理技术的门外汉,通过短短半年多时间起早贪黑的在实验室工作和去企业走访学习,在他回国时,已经对云杉热处理技术有了深入的研究,由此凝炼形成的硕士论文《云杉的热处理技术》也获得当年东北林业大学的优秀硕士论文

一一谢延军离开维也纳之前,Teischinger教授推荐他去国际知名木材功能改良研发单位——德国哥廷根大学木材生物与产品研究所攻读博士。经过短暂的犹豫,2002年10月,谢延军踏上了德国的土地,他仅用两年半时间就完成博士论文的试验工作并完成论文的撰写。6年后,当谢延军结束博士后工作,他已经站在了国际木材改性处理的理论最前沿。


▶回国舍弃小我只为梦想的前行

一一2010年,一家英国大型化工企业邀请正在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任教的谢延军加盟,希望谢延军担任其研发中心负责人,开发木材功能化新产品,并为研发中心配备了先进齐全的研发设备和设施。正在犹豫之时,谢延军收到了一封来自东北林业大学导师王清文教授的长长的电子邮件,邀请他回母校工作。一方面是优越环境的诱惑,一方面是恩师的呼唤,在两者之间,谢延军非常坚定地选择了后者。“在国外的这些年,我一直与东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关注着学校的每一步发展。如今学校需要我、祖国需要我,我没有理由不回去”谢延军说。

一一在回国这件事上,谢延军的妻子投了反对票。毕竟国外的生活条件要好一些,尤其是孩子教育和福利待遇要比国内更加完善。但谢延军说服妻子,要以发展的角度、长远的眼光来看,国内在木材功能改良技术领域有着广阔的空间,自己所学在国内一定能有用武之地,祖国也能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谢延军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生养他的这片土地。从那一刻起,他开始朝着自己的梦想靠近:愿为祖国留青山


转化高新技术留住祖国的青山

一一谢延军团队开发的木材单板功能化改良技术,可以使劣木的硬度、尺寸稳定性、耐腐朽性能等得到增强,使原本只能用于低端的木材华丽变身。

一一回国以后,谢延军以东北林业大学生物质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研究平台,与团队的同事们一起,在木材单板功能化改良方面做起了文章。由于实验室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已经开始了木材改良的研究,具有相当雄厚的研究基础,所以谢延军很快就融入团队开展工作,为团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一一“充分利用人工林,充分利用林木资源,就是不植树的造林。随着天然林的不断减少,目前木材资源的主要来源变成了人工林。但是,虽然人工林木材蓄积量大、成材快,但普遍存在材质松软、材性差异大、色泽纹理不美观、强度低、易变形开裂和霉变腐朽等材质低下问题,难以满足高品质木制家居产品需求。”东北林业大学生物质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清文介绍。

一一有什么办法,能弥补这些木材的天然缺陷?让它们可以在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一从上世纪80年代起,李坚院士就在葛明裕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木材功能化改良的研究,经过几十年来一代代东林人的奋斗,目前该项技术已经集成创新了高渗透性木材功能性药剂制备技术、一剂多效环保改性药剂复配技术、木材单板浸渍处理技术,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化生产工艺、建立了系统的木材单板功能化改良技术体系。通过对木材细胞壁和细胞腔进行改良,从源头上有效改善低质人工速生林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和表面硬度,赋予木材防虫、阻燃抑烟等新的功能,并可以调控木材的声学品质、能量吸收等性能

一一“简单地说,它可以人为控制木材的密度、吸湿性等相关参数,增强木材尺寸稳定性和力学强度,并赋予木材高的耐腐性、阻燃性等新的功能,不仅让那些原来被雨一浇就会变形、开裂的木材,那些被高跟鞋一踩就会出坑的木材都华丽变身为硬质木材,更可以提高木材的耐腐朽、阻燃防虫等性能,可以人为调控木材表面颜色和纹理,赋予木材表面自清洁等多项功能,让劣木有了广泛的用武之地。”项目负责人谢延军说。

一一以对木材综合性能要求极高的乒乓球拍底板为例。高端乒乓球拍多选择桧木等高档进口木材,即使这样,所制备的底板技术水平也很难满足一、二线运动员的需求。研究组利用所开发的单板功能化技术平台,利用国产树种木材、甚至是速生人工林木材开发高品质乒乓球拍底板并取得重要进展。技术熟化推广后,预期可实现企业年新增利税上亿元,将极大地拓宽产品原料来源,扩大我国速生木材的利用渠道,推动木材产业技术升级。

一一与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木材功能改良技术如乙酰化、糠醇处理等相比较,东北林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技术不仅改良效果好,而且工艺简洁、成本低,经黑龙江省科技厅组织国内专家鉴定,该成果整体技术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一一“这项技术,可以让原本不能应用的劣木变成了优材,等于为祖国留下了大片青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坚说。

一一有了技术,如何让技术真正变成生产力?谢延军说自己赶上了“好时候”。2012年,东北林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始向黑龙江科技厅等相关部门力推谢延军团队的木材功能化技术,在2013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暨科技成果招商和转化对接大会上,谢延军的项目作为重点项目受到大会的推荐。远东木业等颇具实力的公司开始与谢延军接洽

一一“木制品行业门槛较低,谁都能干。但要想做大做强,只有依靠科学技术,向新产品要效益。谢教授的技术可以让普通的速生杨木变成优质的‘阔叶材’,这样的技术不仅可以让我们企业获得较高的利润,同时也将为节约木材作出巨大的贡献。”河北优林科技总经理孟西昆说。

一一最终,经过多方面考虑,谢延军选择了河北优林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的“婆家”。“现在公司已经建成年产20万立方米的改性木材产业基地,建设规模及生产能力在业内首屈一指,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指日可待。”看着自己的技术在祖国的土地上得到应用,谢延军很高兴:“能为祖国做点事儿,真好。”

一习近平指出,要学习黄大年同志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谢延军正是用踏踏实实的行动,彰显着爱国之情、诠释着报国之志,书写着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绚丽篇章



编辑 | 许一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