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揽国奖!朱从亮:从一而终,明光铮亮 | 东林身边人
2018年9月28日凌晨2时56分,朱从亮发送了一条朋友圈:谢谢你,林大!
这个时间点,他刚刚查到保研结果,成功推免至浙江大学继续学习通信专业。结果出来的那一刻,紧张的情绪突然平复,取而代之的是欣喜和感激,为尘埃落定、实现目标而欣喜,因东林带给他的所有而感激。
然而这一切的到来并不突然,他一直努力着。
他专业排名第二,平均加权92.36,绩点4.05。
2016年11月,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国家级三等奖;
2017年8月,获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一等奖;
2017年11月,获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
2017年12月,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
2018年7月,获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大赛华北赛区一等奖。
他是成绩永远名列前茅的专业学霸;
他是包揽国奖的竞赛达人;
他是兢兢业业的实验室战士;
他是从一而终、奋斗不止因此明光铮亮的追梦人。
从一而终的追梦人
初入大学,他和同龄人一样,对大学懵懵懂懂,觉得这四年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他知道,不能因为迷茫就什么都不做,相反,正因为对未来还摸不清楚,更要去接触、了解、尝试,在不断的试探中,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让前景逐渐清晰。
很少有人一开始就明确了自己所想要的东西,即使有了明确目标,也会在努力过程中偶尔陷入瓶颈。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要怀疑,没有更优的选择,就做好当下,给自己一个长远并且具体的规划。然后,事情就开始发生微小的变化,这些变化让他更加坚定也更加自如,所有的一切都那么明晰且让人心生向往。
所以,他迅速将自己从高中的学习模式切换过来,开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好习惯。
大一,他扎扎实实地学习基础课程,每堂课都认真听讲,课后自己巩固练习,取得了专业排名第一的好成绩。他说:像线性代数、高等数学等一些基础学科在最初接触时看来可能是局限在试卷里的一些固定题目,觉得它乏味甚至毫无用处,但这个专业在未来是要将它们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每一步里,所以必须准确并且扎实地掌握它们,才可能去实践自己的更高设想。
除此之外,他加入了实验室,在这里第一次接触了单片机,也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具象、更贴近生活的认知后,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渴望不断求知,真正走进这个新的世界。而且他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即使铺垫了扎实的基础,不实际操作都是空谈,他需要增强动手能力。于是,课余时间他更多地分给了实验室,在这里学习新东西,锻炼执行力,磨练意志力。
大一是学业相对轻松的时候,他借充分的课余时间锻炼自己的能力,参加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加入院团委,做一名小编,学习写通讯稿、了解新媒体……
大二,在诸多接触之后,他的规划变得清晰。他已经为自己奠定好了基础,要经过实践去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他参加多项专业相关比赛,积极准备,奋力迎战,保证学习成绩不下降的同时,把业余时间都投入到当中去。
他的生活是单调的,仿佛只有他的专业,没有很多大学生丰富的娱乐活动,也不能恣意地挥霍时间,享受安逸;他的生活是丰富的,在专业的世界里遨游,有很多很多未知值得去探索,它们新奇而独具魅力,因为内心的热爱变得鲜活而有趣。
大三,他通过优异的比赛成绩证明了自己,也有了成熟的独立能力,开始做项目,可以掌控团队,可以尽情做自己所想做的事情,慢慢也能带他的学弟学妹们,带他们走入通信的世界。
同时,他要开始为保研做准备,暑假里他参加夏令营、面试。已经将自己磨练成钢,此时要做的事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成果,让更多的人认可自己。他在面试中侃侃而谈,面试老师对他比赛经历展开的种种刁钻问题,他迎刃而解,最终获得认可。
大四,确定了保研结果,他沉淀下来,因为他知道有更多的事要做,有更重要的责任。将要开启新的体验,又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旅程。
战战兢兢的实验室战士
可以说,朱从亮的大学生活三分之二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
毫无疑问,早七晚十的实验室生活是无趣的。每天面对一行一行的代码,愈加错综复杂的电路,总会觉得枯燥和乏味。他说:我也喜欢坐在图书馆里读自己感兴趣的书,桌边放着冒着热气的保温杯那种悠哉的日子。但既然一开始选择了通过参加比赛磨砺自己,就不能轻易放弃。
也正是在这里,他完成了所有可能,而这些比赛中他付出最多心血的就是智能车竞赛。
在准备智能车比赛的一年里,他从入门到精通,不断攻克难关,有时甚至需要彻夜调试。很多问题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才能解决,一切都是未知。长达一年的准备时间,有时压垮人的不是难题,正是这种未知。没有坦然面对结局的勇气,没有安心准备不计得失的心态,没有探索求知不功利的本心,没有挑战自我不畏困苦的执著,没有它们中任何一点,都不足够应战。
他和队友准备1个月后,先参加校里的选拔。在这场竞争激烈的选拔中,他输给了其他战队。这时,他想到了放弃,也许及时收手,会有精力去做更多的事情。但他也想到了队友,询问队友的意见,队友决定转换方向继续战斗。于是,他不再犹豫,这个比赛是需要团队协作完成的,只要有人不放弃,就要去完成它。
从光电组转到创意组之后,他们和另一个更有经验的队伍进行比拼。他不想输,他要全力以赴,破釜沉舟,铿锵应战。他泡在实验室里,九天里只有两天回了寝室稍作调整,休息一下。
在实验室里,他和他的队友,接连几个小时不停歇地调试,实在疲惫的时候,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有时睡得稍微早点,还能占到为在实验室里通宵而特意准备的几张简陋折叠床。没有什么舒适的床垫、被子、枕头,能够伸开腿,躺下来,对他们来说就是幸福的一晚。
在这样的超高压负荷下,仅仅4天,从最初的简单程序开始到小车成型,从能跑到最终可以跑到很远,这之中倾注着他们的心血。那些有些难耐却自我激励的夜晚,有些心力交瘁却强打起精神的时刻,有些几近崩溃却努力镇定的心态,还有那个无论如何都没有止步的自己,都没有被辜负,他们的队伍最终战胜了对方。
顺利晋级校赛、国赛后,他们的压力更大了,我校的智能车比赛一直成绩优异,不再只是个人战和团队战,这是一场代表学校的荣誉之战,只能赢不能输。
顶着这样的压力,他愈挫愈勇,秉持初心,愈加努力,与队友并肩作战无数个夜晚,不断突破刚刚进步的自己,在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支撑下,2017年8月,他的队伍获得了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一等奖。夺此桂冠,不负过往。
最重要的是,准备这些比赛花费了他大量的精力,但他的学业没有受到影响,他是专业第二名。用身边人的话说,可以凭借这些奖项保研好几次了,但他靠的是成绩。问他是如何做到稳定成绩的,他说,有了之前的基础,保证课堂效率,及时消化就可以做到。所以,他最初的规划和努力早早为这一切做了铺垫,然后他所做的是进一步成长。
矢志不渝的东林情怀
朱从亮说,与他今天成绩密不可分的是身边人的帮助。他对实验室是有情怀的。是他的队友让他坚持下来,继续比赛,给他支持,使他可以坚定前行,他的学长们特别是李佳珂学长给了他很多帮助。他感激他们,感激实验室里的每一个人。
(右二为朱从亮)
从进入实验室开始,他得到在实验室里学习过一段时间、更有经验的同学的帮助,让他更快了解这里,提高效率。然后,他与实验室的同学们成为战友,在实验室里一起摸爬滚打。等到他成长了,他帮助新来的学弟学妹们融入这里,就像当初别人帮助还稚嫩的自己一样。
他回忆那些难熬日子里最幸福的一件事,就是每天晚上十点多可以和实验室的朋友们一起去买点零食,路上他们交流交流经验或者就聊聊今天发生的身边事,一起吐槽、一起打闹,然后再一起回到实验室里继续奋战。
实验室的融洽且积极的氛围和不变的传承精神是他能更好比赛的必要条件。这一路上,万幸有彼此,才有从容迎战、坚守自我的勇气,才有沉潜蓄势、厚积薄发的资本。
他说:“大学是一个很大的舞台,但其实你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如果这件事你做得到,而别人做不到,你就赢了。”
未来,他将跳出局限,更加努力,永不止步。
近期推荐
作者 | 薛沅锐
摄影 | 江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