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大神志 | 毕业生-杨玉璋:一名普通大学生的环保足迹
一一入夜的校园华灯初上,当学生们纷纷回寝休息的时候,有一个人带领着自己的小队,挨个敲响陌生寝室的门。
一一他们不是推销员,也不是查寝的学生干部。
一一面对着疑惑、不屑甚至怀疑的目光,他们掏出用废塑料瓶做成的工艺品,开始自己的宣讲——他们,是一群校园环保宣传者。
一一收集废旧塑料瓶是他们的手段,宣讲环保是他们的目的。
一一“具体收集多少废塑料瓶并不重要,他们能够听得进去才是目标。”
一一这个带队的人叫杨玉璋,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一个愿意用毕生宣传环保的志愿者。
Part 1
一一杨玉璋的童年在一片一望无际的国有林区中度过。
一一父亲是林场职工,陪伴父亲巡山是杨玉璋儿时最寻常不过的事情。
一一巡山的路上,父亲留意的是林中非法盗猎者的捕兽夹、潜在的火灾隐患。而杨玉璋观察的却是参天的大树、林间的鸟鸣。一趟趟巡山的路上留下父子俩的欢声笑语,也在杨玉璋童年的记忆中打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
一一“小时候姥姥家和我家就隔着一个山头,从山的这边到那边,一条小溪穿流而过。林间有野鸡、有嘈杂的鸟鸣,水还很清,水里有鱼,石头缝里还有小螃蟹。”杨玉璋回忆童年的生活,那是一个孩子与自然最亲密的接触。
一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杨玉璋不得不离开了那片林海,去城市里读书。十几年过去了,当他再次回到那片熟悉的环境时,一切都变了。“鸟鸣少了,废弃的污染多了,原本清澈见底的溪流不见了......”
一一面对家乡环境的变化,杨玉璋的内心是痛苦的,但他却没有力量改变身边的一切。直到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看到“林学”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字眼,他知道自己的一生将与“林”相伴。
Part 2
一一杨玉璋将想要学林的想法告诉父母的时候,换来的却是反对的声音。“林业不赚钱啊~”父亲用自己半生的经历告诉杨玉璋。
一一“我知道,但我还是要学林业”。杨玉璋何尝不知道父亲的艰辛。巡山路上的坎坷杨玉璋走过不止一趟,林业人简朴的生活也伴随着他的童年。
一一“你学林以后的工作咋办?”报考之际正是国有林权改革的攻坚时期,改革和的发展方向远没有现在明朗。父亲劝杨玉璋选择其他专业,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一一“这我不在乎,我相信只要我好好学,一定会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杨玉璋的决心是坚定的,这种坚持仿佛来自儿时的呼唤,那是对于绿色的渴望。
一一“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杨玉璋郑重的在高考志愿上填写下这一行饱含自己梦想的文字。从此不会后悔,杨玉璋成为了一名东林人。
Part 3
一一初入东林,杨玉璋便参加了绿色使者协会,因为在这里有一群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做着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
一一参加“绿色离校”活动,收集每年毕业生的废旧衣服、旧书籍。杨玉璋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将同学们废弃的衣服整理、清洁、送给需要它的人的手里。
一一每次“绿色离校”回收活动,都能收集到几车衣服、数千册书籍。杨玉璋和他的小伙伴不仅要自己搬运,还要动手清理。在外人看来又脏又累的工作,杨玉璋和他的小伙伴却因为身边的旧物得以再利用,充满了幸福感。
一一“活动结束,我们几个参与的同学吃了顿饭,那种成就感是不参与其中的人根本无法体会到的”。
一一对于环保宣传,杨玉璋注重过程,而非呈现结果。
一一“漂流瓶”活动是收集空矿泉水瓶,制作成工艺品,宣传废物再利用的活动。
一一杨玉璋和他的小伙伴选择在晚上逐一走访学生寝室,面对着疑惑、不屑甚至怀疑的目光,他们掏出用废塑料瓶做成的工艺品,开始自己的宣讲。
一一收集废旧塑料瓶是他们的手段,宣讲环保才是他们的目的。
一一“我们不会拿垃圾桶里现成的瓶子,具体收集到的数量也并不重要,同学能够听得进去宣传才是我们的目的”。
一一“走寝的过程中,比起吃闭门羹,进入了寝室介绍活动的时候没人理你,那是才是最尴尬的”。杨玉璋苦笑着说。
一一不捡垃圾桶里的瓶子、不要不接受环保理念人的瓶子、不在意瓶子的数量。杨玉璋和他的小伙伴执着的守护着自己的初心,让每一个平凡无奇的“漂流瓶”都真实的印上了环保的足迹。
一一大学二年级,杨玉璋利用暑假时间参加了2017年全国高校环保社团负责人培训班,树立环保理念,给身边立志从事环保事业的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一“密切关注社会环境问题;身体力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充分发挥改革创新精神,具有超越前人的勇气,拥有改革创新的朝气。”
一一大学二年级,杨玉璋参加了“东北营”湿地环保宣传活动。为了让环保宣传更加深入参与者的内心,他们选择了原本计划外的徒步穿越。
一一每个人背着一个80升的户外背包,女生也不例外。背包中帐篷、睡袋、随身衣物加起来已经很沉了。徒步的路途并不顺利,快到终点时,一名队友晕倒了。
一一同学们有的喂水、有的喂糖,队友醒来之后他们依然朝着目标前进。
一一“环保的路上不可能没有障碍,徒步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深切的了解湿地状况,徒步也增加了队员更为深切的感受”杨玉璋说。
(后排左起第三位为杨玉璋)
一一“环境教育活动”,与学校周边四所小学结成对子,利用空余时间面向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宣传环保常识。
一一“筷公益”活动,收集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制作成工艺品,向被收集对象传递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的环保理念
一一“地球一小时”活动,利用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邀请校内兄弟协会一起表演节目,组织活动,让同学们走出寝室,关闭光源,给他们宣传节能的环保理念。
一一“水果贺卡”活动,在每年12月24日,号召同学利用水果代替贺卡送给远方的人,既增加了同学与亲人朋友的感情,又减少了一次性纸卡的使用。
一一大学期间杨玉璋参加的类似环保活动还有很多很多。
Part 4
一一杨玉璋热爱林学,执着地为环保默默做事,也刻苦地学习专业知识。而各位林学方面的大咖级教师,不仅让杨玉璋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更让他学会了如何做人。
一一大学三年级,杨玉璋跟随专业到长白山实习。实习有一个科目是土壤认识,当同学们完成前一个科目后,发现土壤学负责带队的崔晓阳老师早早已经在前面挖好了一个深坑。
一一这个坑很深,完美的展现了林区土壤各个层面的情况。
一一“挖这个坑是很累的,老师本可以找几个同学来挖,但他为了不破坏土壤层,让同学尽可能清晰的看到,选择自己动手。”杨玉璋说。一想到50多岁的崔晓阳还在亲力亲为地做这么多细致的工作,杨玉璋就觉得自己要做的更多更好才行。
一一同样是大学的课程,树木学任课教师王洪峰,为了让每个植物的形态深刻的印在学生心理,发明了一套包括肢体语言和闭目冥想的教学方法。
一一“他会像结合自己的肢体语言告诉你树木叶片的轮生和对生,也会让你闭上眼睛想象花瓣之间的重叠关系。”“一幕幕下来,同学们就跟看动画片似的,永远不会忘记”。
一一在外人看来,林学专业的老师只是完成了教书育人的本分。但杨玉璋和他的同学知道,老师们课前课后要付出多少别人不知道的努力,才能换来课堂上学生的过目不忘。
一一林业、生态、环保。杨玉璋突然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幸运,遇到了一群这样执着的人,从他们的身上汲取营养,并与他们并肩战斗。
Part 5
一一时间如驹过隙,一转眼杨玉璋即将完成大学四年的生活。
一一对于自己的未来,杨玉璋毫不犹豫地选择报考了林木遗传育种专业。
一一“我要继续学习,学的更深一点;我也还会继续做环保,将本专业的知识与环保更好地结合起来”。
一一回顾四年大学生活,杨玉璋是充实的。“我参与的环保活动很多,但当我担任活动的负责人以后,对如何提高活动参与度、提高活动创新性做的还不多。”
一一杨玉璋说,毕业后他还会继续行走在环保的道路上。东林四年的生活让他更有信心,林学专业的知识也让他更有底气。
一一收拾好行囊,将20多件衣服和30余本专业书籍捐赠给“绿色离校”的志愿者。
一一那一刻,杨玉璋将自己的环保梦想在东林传承,也完成了他在东林最后的环保足迹。
一一我国前林业部长、著名林学家梁希先生曾经说过,林业人要让祖国的河山,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这是无数像杨玉璋一样的,东林人的使命。
近期推荐
1.东林大神志 | 毕业生-李爽:四年坚守换得SCI权威期刊IF 8.228论文
文字 | 王一乙
盛一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