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植树节,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度过了漫长的冬日,那冬月祁寒、满眼苍茫终于迎来盼望已久的东林绿了。漫步校园,虽无南方春花烂漫之胜景,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生机,也足以给囿于冬日许久的我们带来许多安慰。
乘此机会,松松杉杉整理了一些资料,有关东林人、有关东林绿。希望在此节日里,nefuer们依然记得那些人与事,那散落入每一抹东林绿中的东林精神。那些年,一群群如同落叶松般昂扬的东林人,秉承“替山河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誓言,面朝青山献青春,树木树人留山河。他们用东林人的艰苦奋斗为塞罕坝精神作了最鲜活的注脚,成为一代又一代林业人耕耘山海林田、塑造美丽中国的动力源泉。
1962年,为改变“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国家林业部建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127名大中专毕业生与林场干部职工一起构筑绿色长城。时称东北林学院的东北林业大学为这里输送了47名林学系本科毕业生,他们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了塞罕坝的绿色传奇,把“东林精神”融入茫茫荒原,共同塑造了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塞罕坝精神”。
相关链接
【壮丽七十年|人物】用东林精神标注塞罕坝
“山有峰顶,海有彼岸;漫漫长途,终有回转;余味苦涩,终有甘甜。”向开馥,东北林学院林学系造林专业的第一届大学生,她从事防护林教学和科研四十余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的学术带头人,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辑出版《防护林学》等三部专著。
1951年,向开馥迈进了东北农学院的校园,一年后的1952年,东北林学院从东北农学院分离并正式成立,她成为东北林学院的第一届大学生。1955年,向开馥毕业了。林学系大部分同学被分配到林业研究院或林业类高校,还有的派往苏联的“列宁格勒林学院”留学。他们在各自岗位上放飞梦想,逐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向开馥作为当届大学生中的佼佼者留校任教,成为林学系造林专业的一名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防护林学。相关链接
向开馥:防护林——我心中最靓丽的风景线
王义弘,1960年毕业于东北林学院林学系,从事森林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森林经营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40余年,参与改编多部教材,获得多项国家级奖项,他就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兼任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分会理事、全国高等林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相关链接
王义弘:情系生态林业
孙中山先生曾在《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东北林业大学自成立起,便深知此道理。风雨这些年,许许多多的东林人以林业事业为己任,为林业研究奉献力量,成果斐然。
3.我校在木材形成转录调控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已经是三月的日子,虽然东林寒气未散,却也有些冰雪消融的意愿了。正值植树节,微凉的天气让我们无法走出室外亲手种植,但这一天的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屏幕,欣赏树木之美。
往期植物科普
植物科普 | 松松杉杉教你识别“松松杉杉”( σ'ω')σ
植物科普 | 用ོོ花ོོོོ果ོོ拼ོོ一ོོ个ོོ绚ོོ烂ོོ秋ོོ天ོོ
植物科普 | 身在东林“万花筒”,它们的名字你怎能不知道!
植物科普 | 春ོོ日ོོ里ོོ的ོོ植ོོ物ོོ你ོོ都ོོ知ོོ道ོོ叫ོོ什ོོ么ོོ吗ོོ?
植物科普 | 秋天一起赏菊?东林可不只有菊花
植物科普 | 东林夏日前导:那些花儿
先辈们秉持“替山河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誓言,面朝青山献青春,树木树人留山河。塞罕坝精神、那些为林业事业奉献的东林人······在时间沉淀之后更加熠熠生辉。春日絮语已至,正是万物生长的时节。而学习生活在东林校园中的nefuer们又何尝不是东林绿的一笔,热烈且灿烂的年少啊,自当不负韶华,铭记精神。这也是松松杉杉对nefuer们最真诚的祝愿,愿你“为下一次春天的开篇,种下一树的铺垫。”
往期精彩
部分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