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林海中,我“石”奋进的雕塑!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的烙印历历再现,六十九载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六十九载栉风沐雨,春华秋实。从风雨中走来东林初心不改,伟业如歌!
(动保楼前)
你了解丹顶鹤吗?你知道扎龙保护区吗?你肯定知道徐秀娟吧?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87年为救护走失的丹顶鹤,徐秀娟溺水身亡,年仅23岁。她是我国第一个在环保事业中因公殉职的烈士,然而她的事迹不止于此。
徐秀娟的父母是第一代护鹤人,在父母的影响下,她也开始关注并保护这种美丽又脆弱的生灵。17岁的她就已前往扎龙保护区,在与父母的一同努力下,湿地内幼鹤存活率达100%!1985年,徐秀娟前往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进修,并取得优异成绩。随后她带着三只鹤蛋南下江苏盐城,一路上将鹤蛋抱于怀中悉心呵护。最终三枚鹤蛋成功孵化,创造了世界范围内丹顶鹤在低纬度成功孵化的先例!
这种奉献精神感动了无数人,作为校友,每一位东林学子都以她为荣,并追随着她的脚步,前行!
(动保楼前)
同样是动保楼前的雕塑,同样是着眼于人与动物。
漫步校园,你总能发现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画面,“学参天地,德合自然”是深烙于心的校训。
低头凝视我们脚下的土地,从来不是只属于人类的地盘。万物相依相存,人与动物本就应和谐共生。我们将天地自然融入校训,就是为了告诫每一位学子敬畏自然,师从自然,热爱自然。
与我们同住地球的每一种生物都独一无二,要一起拥抱朝阳前行!
(学习广场后)
捧着一本书,手上是知识重万钧。眺望着,思考眼前与远方。在校园里,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然而又不能只知道读书做题。学以致用是不变的信仰,品学兼优是未曾改变的追求!
六十九年来,我校成就卓越,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杰出校友,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主楼后)
回环,盘旋,聚拢,团结在一起,是无坚不摧的钢铁。
中有镂空,方是海纳百川,融汇贯通,东林人懂得刚柔并济更显坚韧,更具磅礴伟力!
(理学楼前)
天地生长万物,自然教养众生。求学,参照天地;修德,和合自然。
就是这条校训,激励着“鹤娘”徐秀娟,培养出了坚守塞罕坝的林业先驱,还有扎根鹦哥岭的动物保护先进工作者。
赤诚忠厚的少年从不惧什么冰霜艰难,又怕什么北国风雪。肥沃的黑土上终能生出花海,今日的东林早已桃李满天下!
(丹青楼前)
有多少人从丹青楼走出,奔向五湖四海。求知于丹青,奉献给祖国。东林学子用行动践行所学,报效家国。
图书馆外有一块石头,写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激励着东林莘莘学子既要勤学,又要济世。
岁月在石上刻下痕迹,其间沟壑是经风雨磨砺后的勋章。那抹朱砂暖红是先人笔墨,尽显少年意气。
(文法楼对面松树林内)
二是思考本源,探究事物真相。搞科研学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拨开云雾见青天。nefuer们,何患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博謇而好修兮,处纷乱而不扰。
博,不止于丰富宏大,包容通晓亦蕴于其中。六十九年来,东林人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博”的境界。
我们所处的天地可以有界,而胸怀广阔,应是无垠。
(主楼前)
东来紫气,一直以来被视作瑞兆。这句“紫气东来,以启山林”是“紫气东来,祥云西去”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各取其一的结合。
大概是希望,在前行的路上不只有艰难险阻,还要有好运眷顾。
希望熬过“筚路蓝缕”的创业史,接过前人的接力棒,我们会迎来紫气东来的明天。忆往昔岁月峥嵘 ,看今朝再谱华章!
石头、雕塑不会说话,不能行动,但经风雨不倒,处变乱不惊,静守在在校园路旁,藏匿于林海茫茫,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记录者。
它们身上篆刻的不只是文字,雕刻的不只是人物,是对东林精神的描摹刻画,是东林精神的具化载体。它们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东林学子,提醒我们在浮躁的生活里沉静,在迷茫的日子里坚守。
只有我们从中汲取到智慧和力量,它们的伫立才有意义。让我们带着前人的希冀,踏上征途,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
5.砥砺奋进 · 绿水青山!庆祝建校69周年暨70周年校庆倒计时一周年启动仪式盛大开幕!
出品 |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