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故事|郭永刚:坚定回国为东林进入“211工程”贡献力量
人物简介——郭永刚
1955年生人,教授,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东北林业大学基础部外语教研室。1987年公派留学冈山大学,1997年留学北海道大学,1999年留学关西学院大学,2015年退休。退休前任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人物故事——郭永刚
2022年是东北林业大学成立70周年,也是我进人东北林业大学执教的第40个年头。尽管峥嵘岁月悄然逝去,但火红年代的印象依然保留在记忆中。
回想起40年来东林的成长让人唏噓不已。40年前,哈尔滨的家长会告诉孩子:“如果孩子学习不好就报考东林,东林会给你兜底”。40年后的今天,哈尔滨的家长会告诉孩子:“好好学习,争取考上东林!东林是211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院校。”东林建校7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离不开东林人的艰苦奋斗和开拓进取。
1982年,我来到东北林业大学的前身东北林学院任教。当时教师员工的工资很低,住房奇缺,但是人们的精神面貌却非常好。
一些老教师总会津津有味地聊起他们艰苦创校的火红年代,禁不住地赞扬起东林首任校长刘成栋。他们说:“刘成栋院长为学校开创基业, 建立了哈尔滨、帽儿山、凉水三个林场,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他们还说:“ 刘成栋院长极有绅士风度,他学识渊博,引经据典,风采不凡;他躬身亲民,礼贤下士,噓寒问暖,每逢佳节登门拜访,使人顿觉春意盎然;他具有大将风度,实事求是,善于规划,勇于担当,敢于拍板。”遗憾的是我来到东林时,刘成栋院长已晋升到北京工作,不能目睹他的风采。但我深刻感受到:他的精神对东林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青春岁月转眼即逝。我们这一代人都经历了“有了妻子没房子,有了孩子还是没房子”的年代。那时房子资源极度短缺,有为房子离婚的,还有为房子调离的,我们教研室5个年轻教师,曾经组团抱孩子找校长要房子。朱国玺校长安慰我们说:“学校有困难,希望你们能理解。”我儿子童言无忌说了一句:“爷爷,要是实在没房子,让我们住厕所也行!”这话深深触动了朱国玺校长的内心,朱校长一把抱住孩子,感慨地说:“爷爷一定想办法让你们有房子住,绝对不会让你住厕所!”
当年学校下定决心解决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学校建成了零号楼,在家属区旁边又盖起了三排干打垒。学校分房倾斜于青年教师,把宿舍一隔为二,建起了母子间,把两室一厨分给两户青年教师合用。这些措施极大地缓解了青年教师住房的压力,同时也凝聚了青年教师的人心。
1985年春天,我在双城审阅研究生答卷,碰巧遇见朱国玺校长来视察。当朱国玺校长得知我们的房子问题已得到解决后,自己掏腰包买了一瓶好酒,祝贺我们乔迁新居。这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什么叫“礼贤下士”,什么叫“深得人心”。我当时就下决心,跟定这样的领导,一定要好好干。1987年我公派去日本读研前,有一份文件急需朱国玺校长签字。我空手跑到朱国玺校长家里,朱校长的老妈妈让我在他们家等朱校长回来。这时我才发现朱校长家竟然也那么小那么简朴。朱国玺校长回来后,给我签了字并鼓励我,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留学机会,努力学习,建设东林,报效祖国。我时刻牢记朱国玺校长的教诲,在国外努力学习,并于1990年完成学业后按时归国。
归国后,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计划中的日语专业课没法开设。我在国外学到的理论和知识成了屠龙宝刀派不上用场,只好继续教公外和研究生二外。我想国家和东林花费了那么多钱供我留学,我要是不干出点名堂来就对不起东林。于是,我编写教材和方案,根据硕士生、博士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把复杂的语言问题变得通俗易懂且妙趣横生。我的教学得到了学生们的极大认可,教室里经常是座无虚席,笑声朗朗。
那段时间,国内开始建设211大学,211大学的入选条件就有师资队伍这一条,一时间海归人员成了香饽饽。好多院校开出优惠条件挖掘归国人才,北京的某个大学也向我伸出橄榄枝,提出给我三个进京名额,让我上他们学校执教,既能教专业又能进北京,这条件的确也让我心动过。但是转念一想,做人要讲良心,得对得起学校的栽培,我就放弃了进北京的机会。
当时,东北林业大学也谋划申报211。但是,在申报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在这紧要的关头,东北林业大学召开全校职工大会,提出了发动群众,凝聚全校力量,自费进入211的口号。李坚校长铿锵有力的话语现在还在我的耳边回响,他分析了当时的严峻形势,也分析了进入211大学对学校的长远利好。我从李坚校长的讲话,看到了一个负责任校长的深谋远虑和勇于当担。
1997年,因我妻子在日本札幌留学,她的导师邀请我去日本留学深造。我找校长递交报告时,我小舅子非常担心地说“现在没钱难办事。你就拿着一张纸去找校长办事?我看有点悬!”但是,他错了。李坚校长热情地接待了我,并对我说:“郭老师学问好,教学质量高,深得学生爱戴。”我很诧异,李坚校长又说“我女婿是你的学生呀。”我才释然。李坚校长又说:“你已经归国为林大效力了6年,根据规定可以二次出国,我同意。不过我们都是君子,就来个君子协定吧。你学成后一定要回东林,为东林出力,为东林成为211大学做贡献!
出国后,一晃几年过去了。我妻子已在日本的一家公立医院就职,她也希望我留在日本。这时我得知东北林业大学已经在李坚校长的领导下成了教育部的直属院校,也就是日本人口中的国立大学,学校的211大学申报工作也进行得如火如荼。这一消息使我心潮澎湃,彻夜难眠,我下定了早日回归东林的决心。妻子看我决心已定,就告诉我说:“ 如果你不喜欢留在日本,澳门镜湖医学院也邀请她去澳门执教,咱们一起去那边。”我说:“既然和李坚校长有君子协定就不能自食其言。”我妻子看没办法改变我的决定,只好辞去日本的工作,和我一起回到哈尔滨。我回到东北林业大学,而她则进入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我回到学校后,杨传平副校长、曹军副校长以及关强院长等领导和出国前我教的博士班的学生,为我接风洗尘,给我讲述学校的发展蓝图。这一切让我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也感受到了东林强大的凝聚力。
我觉得,有李坚校长这样的坚强领导,有这些年轻的同志们的鼎力相助,东林腾飞指日可待。果不其然,2005年,东北林业大学成功地进入了211大学的行列,学校的发展日新月异,面貌焕然一新, 教学条件、工作环境、科研水平、教职工待遇以及居住条件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当然,受益最大的还是东林的学生。有一次在饭店吃饭时,无意中听到一个女学生给她母亲讲述在北京应聘教师岗位的情景。女学生说考官看了东北林业大学几个字就说:“这个学校没听说过,名不见经传”,再往下面一看“竟然是211大学,还是教育部直属大学”接着就是一路绿灯。从女学生银铃般的笑声中,我深深体会到做东林人的骄傲。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学校的领导也换了几届。新领导班子继续凝聚着东林人,发扬着开拓精神砥砺奋进。回首往事,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年来我和东林一起成长,除了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以外,我在十年内共出版了五本著作,其中有三本专著,回报了东林的厚爱,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我爱东林,这里有我的青春岁月,这里有我的光荣与梦想,我的情感已经深深地融入东北林业大学。愿东林继续凝聚全校之力,再接再厉,迎接更加光辉的未来。
/期
/发/布
RECOMMEND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
七秩足迹,70年,建立起跨越五大洲的“朋友圈”
多少分能上东北林业大学?
用双语讲述东林——来看我校自筹经费建设“211工程”精神
出品 | 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 | 王思邈
编辑 | 郑赵毅
校审 | 申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