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馆大揭秘,带你走进...
在学校建校70周年到来之际校史馆完成改建与升级工作6月30日正式开馆、投入使用今天,松松杉杉将带领大家体验全新校史馆一起回顾东北林业大学70年的发展历程
序厅展示着一棵东林“生命之树”的造型,寓意东林作为一所林业高等院校,始终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培养了大批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和生态文明的建设者,为祖国的林业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东林时间长廊以学校发展历程中八个重要时刻为节点,1952年学院成立,1968年上山办学,1973年回哈复校,1985年学院更名,2000年划归教育部管理,2005年成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201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专业树展现了学校现有68个专业的建立时间和所属学院。同时,依次点亮的设计也呈现出了东林从最初的2个专业发展到现在68个专业的历史过程。
在学科树的展板中,主要呈现了学校现有28个一级学科的分布状态:左半边是10个一级博士学科,包括林业工程、林学2个世界一流学科;右半边是18个一级硕士学科。
刘达院长当年的工作笔记
接下来要与大家介绍分享的是校史馆的主展区部分,本区以时间线为轴,将学校70年历史分成五个阶段,分别为:“建校伊始 创业维艰”、“曲折前进 蓄势待发”、“抢抓机遇 跨越发展”、“锐意进取 深化内涵”、“改革创新 建设一流”。
1952年,为满足国家人才需求,以原浙江大学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为基础建立了东北林学院,这就是东林建院的起源。建校初期,在首任院长刘达高瞻远瞩的带领下,第一代东林人以拓荒牛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的使命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建设,奠定了东林的基础。
“人拉犁”雕塑反映的就是建校初期,在建设帽儿山实验林场时,用人来拉犁耕地的一个场景。1958年初在建设帽儿山实验林场时缺少耕牛,为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当时参与建设的干部和师生便决定用人力来代替,1人在后面扶犁,10人在前面拉犁,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东林人的吃苦耐劳和敢为人先,开垦出了130多公顷的土地,种上粮食和蔬菜,解决了大家的吃饭问题。正是在“艰苦创业 奉献担当”的“人拉犁”精神的鼓舞下,掀起了帽儿山实验林场的建设热潮,迅速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林地建设任务,为林场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阶段最后一个板块“东林精神标注塞罕坝”。从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初期开始,东林便与塞罕坝机械林场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我校47位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决然地奔赴“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塞罕坝。由于我校47位毕业生,都是学习林业专业的大学生,所以成为了当时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时的技术骨干和中流砥柱。林场的人们曾这样评价他们“可以说如果没有东北林大的47个人,就没有塞罕坝的今天”。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林场考察调研,强调我们要发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我校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成立塞罕坝精神研究会,制定并积极推进《东北林业大学“塞罕坝精神青年接力计划”实施方案》等,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和生态文明的建设者。
这一阶段主要介绍了学院从1968年上山办学到1984年间的奋斗历程。
从1968到1973年,跨越六载,学校终于在1973年等到了回哈尔滨复校的机会,并在这一时期陆续招收了4期工农兵学员,1975年,经黑龙江人民政府批准,我校开始在帽儿山林场兴办分院,时任干训班党委书记的王世林也加入到分院的建设当中;1977年恢复高考,学校也迎来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学生。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在科研、教学、对外交流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获得了5项国家级科研奖项,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与国际院校开展合作等等,……从此开始了以教学为重心的全面改革,我校的发展也走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这些是学校当年七八十年代的部分教学设备和仪器,像七十年代的小型录放机,八十年代初期的俄文打字机、英文打字机,这些设备早已老旧、褪色,被今天更加高科技的产品所代替,但它们的存在就是对那段艰苦岁月最好的证明。
这一阶段主要介绍了学院从1985年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到2004年间的跨越发展进程。
这个展柜里还收录了学校更名的下发文件,还有这两枚校徽,一枚代表的是尘封于历史的东北林学院,另一枚代表的是走向新生的东北林业大学,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学校迎来了“加速发展,拓展办学形式”的新阶段。
这面墙主要介绍的是“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相关内容。1985年,中央颁布了教育改革决定,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培养出了以徐秀娟为代表的众多优秀毕业生,他们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践行着梁希先生的誓言,我校校友徐秀娟,新中国第一位环保烈士,她的“鹤魂精神”激励了我校一代又一代的东林学子投身环保事业,为祖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同时,学校科研成果也在屡创新高,在这一时期收获了16个国家级科学技术奖,比起改革开放后,翻了数倍不止。学校在这一时期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优秀人才,培养师资团队,因此也涌现出了大批得优秀人才,其中以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马建章教授为代表,这也是我校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我校正式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成为黑龙江省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
21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学校精准把握了这一时机,我们看到的这些历史大事记就是学校积极开拓进取的印证。
这一时期,学校积极提高教学、建设等方面的质量,走特色发展道路。
在这一时期,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成绩斐然,2010年学校“园林”“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获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开展多轮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无一不是证明了学校在这一时期更加注重多元化人才培养。
这里是为学校规划量身打造的角幕播放展示系统,主介绍学校的本部校区、帽儿山林场和凉水林场的教学资源,它将3个幕布融为一体,用裸眼3D的形式,让观看更具冲击力。
这里主要介绍科技成果创新、教育教学、合作交流等内容。
成就展区主要介绍的是我校70年来的重要办学成就。这面展墙上层次分明的介绍了多项东林第一,如第一位院士、第一张毕业证、第一栋建筑主楼、第一本刊物等等。
本馆的最后一站未来展望厅,展示了众多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墨宝,弧幕播放着我校校史的影片,大家可以通过这段影像系统了解我校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我校的未来蓝图构想。在不远的将来,东林人将以更加坚毅的信念和铿锵的步伐创造辉煌,坚守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使命和担当。
除了以上介绍的精彩内容,校史馆还有绝对不能错过的打卡地!快来瞧瞧~
/期
/发/布
RECOMMEND
速来!带你探索东林各个角落的校徽校训!
校庆福利第一弹!《我和东林的故事》正式出版,文末参与免费领取~
今天,全新校史馆隆重开馆!
出品 | 新闻中心 东林新媒体
责任编辑 | 王思邈
摄影 | 闫正文 沈张旭
编辑 | 罗中泽 李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