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 学校近期科研情况速览
服务地方 | 我校教师研究成果为哈尔滨节能减排与低碳规划建言献策我校科研团队在林木生物质精炼平台化学品增值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4月11日
我校科研团队在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我校科研团队研究出抑制乳腺癌癌细胞生长的抗癌肽
4月20日4月21日
我校科研团队在森林保护学和污染生态学交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服务地方|我校教师研究成果为哈尔滨节能减排与低碳规划建言献策
近日,我校城乡规划学科崔鹏副教授团队于工程技术领域的顶级期刊《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中科院JCR1区,IF10.7)上发表题为“哈尔滨地区街道形态及植被布置形式对城市热岛及能耗的影响”的研究论文。
该论文基于我国“双碳”战略背景,结合城乡规划学与风景园林学科内容,以哈尔滨城市街区为研究载体,探究街道形态及景观布置对于城市热岛及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采用实测与模拟的手段,对不同街道空间形态及不同植被布置下室外的微气候与能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基于大量的案例对比,以节能减排与提升室外舒适度为目标,得出哈尔滨地区最优的街道形态与植被配置方式。该研究成果体现了我校城乡规划学科在“双碳”层面的科学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可以为哈尔滨地区实现节能减排与低碳规划提供新的政策参考和技术支持。
我校科研团队在林木生物质精炼平台化学品增值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校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刘永壮副教授课题组在国际著名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一区TOP期刊,IF=24.32)上在线发表题为“Efficient biobased carboxylic acids synthesis by synergistic electrocatalysis of muti-active sites on bimetallic Cu-Co oxide/oxyhydroxid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制备低成本和高活性的双金属过渡金属基电催化剂,实现了多种生物基羧酸的高效制备,提供了一种串联林木生物质精炼和电催化增值的林木资源高附加值利用新思路。
林木生物质的精炼转化能够制备多种平台化学品,对其下游的增值能够进一步提升林木资源利用的附加值和整体经济性。醇、醛是最具有代表性林木资源精炼转化平台化学品之一,将其高效增值转为羧酸可以作为聚合物合成、涂料和医药等领域的重要化工原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该研究通过简单的电沉积/活化制备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的双金属Cu-Co氧化物/羟基氧化物电催化剂,Cu的引入增强催化剂对底物的吸附、构建缺陷、形成高价态活性位点,进而显著提升了催化剂的电催化氧化性能。以羟甲基糠醛为原料电催化氧化制备呋喃二甲酸的得率和法拉第效率均达到98%,并且适用于多种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衍生羧酸的制备。通过DFT理论计算和对照实验揭示了底物吸附和缺陷氧空位对提升电催化氧化性能的作用机理。
近日,我校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周学红教授科研团队,在保护生物学领域国际著名期刊Biological Conservation(中科院1区Top,IF=7.499)在线发表了题为“A novel approach to determining umbrella species using quantitative food web: A case study from fresh-water lak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创新性地从食物网视角提出了一种定量选择伞护种的新方法,研究成果对助力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伞护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有效聚焦保护重点,因此伞护种选择方法及其潜力评估一直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热点问题。选择伞护种的传统方法主要是定性选择或依赖物种生境范围内大量调查数据进行评估,精准度低、成本高,有相当的局限性。因此,迫切需要精准选择伞护种的新方法以聚集重点物种,发挥伞护效应,提升保护效益。
食物网理论是生态学的经典理论,反映种间关系,是物质流、能流的通道。本研究从食物网视角出发,依据物种间至关重要的捕食关系,基于有向加权食物网核心框架,结合网络中心性理论,应用MixSIAR模型,创新性地提出了综合物种间联系数量、联系强度、营养级三方面的“伞护强度”(Umbrella species strength)指数,以衡量物种伞护效应。本研究指出,食物网视角下东方白鹳可作为我国三江平原兴凯湖地区的伞护种,相比于湖泊生态系统,沼泽生态系统更适合将东方白鹳作为伞护种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该研究成果从根本上打破了伞护种传统选择方法的局限性,方法量化、操作性强,将大大有助于发挥物种“伞护”效应进而提升食物网乃至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效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13009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1544)、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 BON)下设的鸟类生物多样性监测专项网支持。
4月10日至12日,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黑龙江省工信厅主办的第一届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哈尔滨举行。我校生命学院隋广超教授团队凭借项目“乳腺癌新靶点的发现:多肽抑癌药物研发”,在总决赛中获得了创客组中唯一的一等奖。该项目发现的抗癌肽能够抑制多种乳腺癌癌细胞生长。
第一届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创业大赛初赛于2021年6月进行,吸引了来自全国多地的企业和团队报名参赛。在通过审核的260个项目中,经分组赛筛选出40个项目入围总决赛,分为创客组和企业组各20个项目。由于疫情原因,总决赛推迟在今年4月举行。
在项目研究中,隋广超教授团队通过多年的努力,发现了两个对乳腺癌癌细胞高特异性的抗癌肽。这种抗癌肽能够抑制多种乳腺癌癌细胞生长,尤其是对临床难点的三阴性乳腺癌有特效,并对正常细胞没有副作用。由于新靶点存在于多种类型的肿瘤细胞内,这两个抗癌肽有望成为广谱的抗癌药物。目前,该团队已经获得了相关的发明专利,两个抗癌肽正在进行科研转化,有望将为解除癌症患者病痛起到积极作用。我校科研团队在森林保护学和污染生态学交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我校林学院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严善春教授、姜礅教授科研团队在森林保护学和污染生态学交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继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1区TOP,IF=14.224)和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中科院1区TOP,IF=10.753)在线发表了题为“Transfer of Cd along the food chain: the susceptibility of Hyphantria cunea larvae to Beauveria bassiana under Cd stress”和“Defense response of Fraxinus mandshuricaseedlings to Hyphantria cunea larvae under Cd stress: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attraction and resistance”的研究论文。研究成果可为重金属污染地区害虫发生趋势的评估及害虫防控策略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RECOMMEND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
▽▽▽
五一特辑 | 东林劳动者大变装,惊艳到你了吗!
东北林业大学崔晓阳教授喜获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
这也太酷了!我们用阳光和铁盐“晒”出了东林的春天!
图文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新闻网
出品 | 新闻中心 东林新媒体责任编辑 | 王思邈编辑 | 张家玮 校审 | 初婧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