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跋山涉水,追踪野鸟?预警防疫?东林这支团队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这样做

东林新媒体 东北林业大学 2024-06-05

今天

是第二十四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万物共生,和谐共荣

人类与百态生灵共同演绎生命的浩瀚

生物多样性保护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这条道路上
东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砥砺前行... ...在东林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长期从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科研工作
大家亲切地称其为以防万“疫”团队

他们身体力行

践行着守护生物多样性的诺言

为世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

贡献东林力量

东林学子为候鸟安装卫星追踪器
为什么要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病兽防,关口前移”重要指示,旨在从源头阻断人兽共患病的传播。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统计:世界约有六成的人类疫病来源于动物,而直接源于野生动物的疫病占动物源疫病的七成以上。为了从根本上遏制和防范疫病的发生,我校以防万“疫”团队积极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主动发现野生动物疫源,预警未来可能发生的动物疫病疫情。也就是说,通过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就可以为新发人兽共患病的发生提供预警预报。


走过20余年的路途,这是一支怎样的团队


我校以防万“疫”所属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创新科研团队在柴洪亮老师的带领下,聚焦野生鸟类携带病原体的本底数据,不断探索野鸟携带禽流感等重要人兽共患病的传播规律,评估野鸟跨境传播疫病的风险,评价野生动物病原公共卫生安全威胁,建立起了一个科学有效的监测预警体系。

团队成员在青海采样,拍摄于20245

团队走过20余年的漫长岁月
栉风沐雨,走遍国家自然大地万千里
刻苦钻研,攻关难题精益求精
……

2003年以来,我国发生了多起人兽共患病疫情,野生动物逐渐被人们重视。受相关部门委托,团队开始着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这时,我国开始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团队在野鸟流感监测方面,领先国内逐步形成了成熟体系。他们一步步探索着行径之道。如何对野生动物进行采样?实行长期的监测?这些都是野外工作遇到的第一大问题。他们多次走访基层监测站,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了专业理论和实操技能的培训,与此同时,基层工作人员协助着团队完成实地的采样工作。

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他们逐渐熟悉了野鸟样本的采集以及后续样本检测的工作流程。

团队外出进行采样工作

2004年,团队在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的样品中监测到了一株取名为“扎龙66”的禽流感病毒毒株,这也是团队发现的的第一株野鸟源禽流感病毒株。团队根据已公开的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大数据,合成了一套禽流感病毒基因检测引物,后续对引物序列实时更新,使基因测序更高效准确。

团队逐步扎实监测基础,根据野鸟的迁徙路径,辐射至全国多省市布局,主动开展监测工作,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监测检测及数据分析体系。

野生动物疫病基因库

但是,由于野生动物难以捕捉、行踪不定等特点,加之出行采样环境常常恶劣险峻,难以实现实地人员长时间的追踪,团队想要较高效率地完成监测工作是有相当大的困难的。为了更好地实现野生动物追踪监测的高效化、智能化,团队积极跟进技术创新,将信息技术融合于科研实践中。2018年,团队利用卫星跟踪技术协助部分保护区监测工作,实现野生动物迁徙路径实时可视化。2019—2020年,团队运用大数据分析对分离到的病毒毒株进行溯源与预警。2021年,团队完成了野生动物疫病基因库的建立。2022年,团队联合哈医大攻关纳米抗体现场检测试剂盒的研发,解决了野外检测不便以及样本运输条件苛刻的困难。队以创新的态度来面对研究工作种遇到的关卡,一步一个脚印,从实验室走向大自然,用科技克服难题,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瓶颈。

近年来,东北林业大学以防万“疫”所属科研团队主持了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1项,子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及其他课题多项,累计到账经费近1500万元;发表SCI文章30余篇,其中JCR 1区15篇,影响因子超过10分文章3篇,最高单篇影响因子为19,在野生动物疫病跨境传播、疫情防控和生物安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团队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指导下,通过对我国雁鸭类、鸻鹬类等野鸟禽流感和禽副黏病毒长期系统监测,累计采集样本20万余份,覆盖候鸟130余种,监测得到13个HA亚型和9个NA亚型组合的野鸟源流感病毒近2000余株,各型禽副黏病毒100余株,建立了野鸟流感快速检测、分析平台,建立完善了我国野鸟禽流感病毒监测预警网络,掌握了我国野鸟源禽流感病毒时空分布规律。基于以上数据,建立了我国林业系统首个野鸟流感基因库,可为家禽流感、人流感疫情溯源提供重要的野生动物数据平台。另外,还在迁徙候鸟中首次检测到禽白血病病毒、鸭圆环病毒和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等重要禽病病原。
智慧追踪,数据支撑,科技赋能每一步


为了完整而高效地完成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工作,团队通过多种手段对野鸟完成飞行路径的监控,以及组织样本的采集和检测。最后检测的结果将经过大数据汇总,形成可靠的病原基因数据库,结合野鸟的迁徙路径,对某一疫病进行预警分析。

简单而言,野鸟疫源疫病监测预警可以分为几个步骤:鸟类捕捉→采样、安装鸟环、安装卫星追踪器→样本的检测→获取病原基因数据与鸟类迁徙路径及其他流行病学数据→预警分析

1. 鸟类捕捉

为了避免在捕捉和采样的过程中对野鸟造成伤害,团队联合我校动保学院其他研究团队升级并运用了野鸟的无损伤、低损伤采样技术。解决采样时野生动物捕捉困难、具攻击性等问题,保证其在采样过程中免受较大伤害。实现了“安全”、“高效”、“环保”。

野鸟保定与采样

2. 采样或安装鸟环

对捕捉到的鸟类进行采样,一般采取鼻咽拭子、肛拭子及粪便;或是在鸟类腿部或附趾处安装鸟环,并根据鸟种和体重佩戴不同类型的卫星追踪器,可对鸟类的迁徙路径进行记录。

为野鸟安装上了带有卫星定位装置的鸟环

3. 样本的检测

对提取来的各类样本进行检测,得出鸟类所携带的病原体种类

团队成员在实验室处理样本

4. 获取病原基因数据与鸟类迁徙路径及其他流行病学数据

将病原基因数据汇总入数据库;通过鸟类实时监测系统得出鸟类迁徙路径。

卫星跟踪野鸟迁徙路径图

5. 预警分析

团队结合病原基因大数据、全球谱系地理分析技术与鸟类迁徙路径信息,对一些动物疫病做出预警。实现了重要疫病预警智能化,促进被动防御转化为主动预警。

从2020年起,团队成功预警内蒙古、湖北、黑龙江、西藏、青海共7起高致病性H5禽流感重大疫情。

团队预警成功多起禽流感疫情


野外跋山涉水,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团队在野外的确要面对很多挑战,由于自然环境的多变性,我们会遇到许多突发情况。平常的条件也就是小面包饼干就着咸菜。”团队成员李傲说道。

野鸟常活动于原生态地带,迁徙路径多样且广阔,为了更准确地追踪野鸟的行踪,团队成员常常需要登上高原、深入山林,甚至闯入无人区。这其中环境多变,地形崎岖,危机四伏。团队成员需要强大的毅力和胆量来克服面对自然的恐惧。

“我们有时要走到信号弱,甚至没信号的地方,这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不过好在大家在一起,互相帮助,一同克服了很多困难。”团队成员李仪说道。面对极端的自然气候,团队成员“抱团取暖”,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寻找庇护所,得以度过难关。面对车辆爆胎、陷车等问题,团队成员同心并力,不慌不乱,积极应对突发情况。劲往一处使,心向一处想。东林学子无论走到哪里,都牢记并弘扬着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三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20231西藏遭遇沙尘暴

20228西藏爆胎

20215西藏陷车

尽管团队要时常面对来自大自然带来的考验,但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勇敢,一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广袤大地中,点燃起人心的温度。也正是这样一份不是谁都能完成的困难工作,构成了以防万“疫”团队无可替代的一部分。

未来,我校以防万“疫”团队还将继续探索更广更远的祖国大地,走向世界,走向国际,为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而坚守,让更多人知晓野生动物保护者的生动故事。


为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

东林人一直在路上

以防万“疫”团队

在山川江河间

追随飞鸟的足迹

探寻着动物疫病流行背后的脉络和线索

一路走来

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

即使困难重重

生灵之多样依旧令人着迷

也因为热爱

会永远聚在这里


近/期/发/布


RECOMMEND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

▽▽▽

毛҉毛҉毛҉毛҉来啦!听听这些小绒球背后的故事


小满遇上520,人间最美是相逢

涂鸦 + 东林 = ?🧐

出品 | 新闻中心 东林新媒体
责任编辑 | 王思邈 侯岚亭文字 | 夏   霦设计 | 陈怡珊
编辑 | 宋佳宁
校审 | 吴   凡 黄欣雨

点亮“在看”,让我们一同保护生物多样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