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核酸检测需求激增,多方合力确保通量持续提升

IDG君 IDG资本 2020-09-04




 IDG君写在前面:


核酸检测、防疫检查、排查消杀…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周,酷暑之中,夜深之时,总有人默默付出,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


作为鉴别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金标准,核酸检测需求在短时间内暴增。相比起之前一号难求的情况,此次北京在应对突发情况时,核酸检测能力和速度都大幅提升。





6月11日以来,北京市对丰台区新发地批发市场等3家市场,周边共28个小区实施封闭管理并开展核酸检测。

 

除了筛查近期去过此次疫情的暴发地新发地市场的人员、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人群等,还有一项最新规定是离京人员必须持七日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骤然间,核酸检测需求激增。

6月17日,北京在对出现疫情的市场人员、周边小区居民、大数据排查涉疫市场人员、社区敲门行动中报告有关接触史的人以及全市各农贸市场工作人员约35.6万人进行了核酸检测,此外,还完成了对大数据筛查的35.5万涉及市场相关人员的检测工作,总计约71万。


大数据筛查结果

 

除完成71万人的检测外,截至6月20日6时,北京累计核酸采样229.7万人。

 


多方合力作用的结果

 

据悉,目前北京市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机构达到98家,有超过7000个社区(村)近10万名社区(村)工作者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场,达到全负荷运行。

 

据了解,目前北京大部分检测点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检测到夜里11点,部分检测点每天采样总量将近3000份,今后几天还将持续扩大检测能。



其实,北京城市的应急机制这次能应对如此严峻的考验,是多方努力的结果。此次疫情爆发以来核酸检测的主力军、IDG资本被投华大智造已经把武汉“火眼”实验室的核心检测设备紧急向北京调配,并在本周一(6月15日)晚上到达北京华大医学检验所,主要包括生物安全柜、自动化核酸提取仪,以及用于核酸检测的PCR仪。

 

在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增加配备检测人员,以及优化检测实验室流程之后,华大智造的设备将把当前每天大约2000人份的检测通量(没有设备的情况下),提升到每天10000人份。


早在1月下旬疫情爆发初期,华大智造就已经投入在抗疫第一线。1月26日,华大智造的DNBSEQ-T7测序系统通过了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程序,成为首批正式获准上市的抗击疫情的检测产品。当天,华大智造在武汉紧急部署了两台超高通量测序仪DNBSEQ-T7。

 

DNBSEQ-T7在疫情期间具体做了什么?它在收到样本的24小时内,完成了对新冠病毒基因组的测序。这一步对后续快速研制病毒检测试剂盒起到了关键作用。相比2003年的“非典”,要花费数月才完成对病毒基因组的破译,DNBSEQ-T7做到了对时间成本的有效控制。


除此之外,华大智造高通量自动化病毒核酸提取设备MGISP-960及MGISP-100,将日检测能力提升至2万以上。传统的、由人工完成的检测流程,弊端非常明显:检测提速受到制约、人员有感染风险。而MGISP-960的通量可达到192样本/80分钟,一人可同时操作三台,提高了检测速度,并且降低了人员感染风险。


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包括华大智造之内的不少公司,都开始发挥自己的优势,将设备出口国外,帮助全球抗击疫情。

 

从数字上看,防疫物资的日均出口额从4月上旬的约10亿元,增至月底的日均30亿元以上,一个月内增长了超过3倍。到了5月,防疫物资出口再度提速。部分防疫物品上半月的出口量甚至超过了3月、4月的累计出口量。其中,检测试剂盒环比增长最快,5月1日~5月16日出口8859万人份,是3月、4月累计出口量的1.2倍。

 

就华大智造来说,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公司将设备、经验与科研技术人员持续不断地向外输入。在韩国、泰国、瑞典等地,华大智造高通量测序仪被用于基因组序列组装、病毒变异监控、疑似患者大规模检测等。



后抗疫时代,医疗行业的新征程

 

因为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使得今后更多人的目光将投向公共卫生、医疗健康体系,这次疫情也触发了许多关于医疗体系未来投资建设的讨论。

 

5月28日,华大智造获得由IDG资本领投的10亿美元B轮融资。这个金额创造了历史,是目前中国基因测序领域的最大融资金额。

 

布局医疗事业就是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医疗板块一直是IDG资本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我们重点布局生物医药、精准诊断、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并关注政策驱动下创新医疗模式带来的机会。

 

生物医药领域,IDG资本不仅布局新药研发类企业,如高诚生物HiFiBiO、博雅辑因、晟斯生物,同时也关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如百奥智汇、臻格生物、南方模式生物、诺思格等项目。

 

我们一方面通过产业链快速筛选出最具潜力的投资标的。在IDG资本过去已投的50多个项目中,已有的相应产业链的投资布局,是我们投资新药的重要资源。

另一方面,沿着新药研发产业链,我们布局了多家平台技术企业。从用单细胞基因组学做机制开发和靶点发现的百奥智汇,到使用单细胞技术进行抗体筛选的高诚生物HiFiBio。南方模式生物提供多种遗传修饰动物模型(转基因小鼠、斑马鱼、线虫)的研发、饲养繁育和分析检测。诺思格则服务于新药研发的临床试验。

 

此外,我们认为基因治疗是未来潜力行业,而博雅辑因是国内基因治疗走在最前的企业。其致力于将前沿的基因组编辑技术转化为治疗遗传病和癌症的创新疗法,以及药物研发的创造性解决方案。

 

精准诊断方面,我们布局了国产测序仪龙头华大智造、肠癌早筛企业康立明、以及深耕肿瘤伴随诊断的上海至本、裕策生物。

 

具体而言,首先,我们更关注新型和精准诊断相关企业。比如肠癌早筛企业康立明,就是由优秀科学家团队创办的一家高科技生物公司。公司专注于“长安心”粪便DNA肠癌检测试剂盒等肿瘤早筛产品。

 

据了解,中国的结直肠癌治愈率的5年生存率比美国要低10%,但究其原因并不是中国的医生水平差,而是因为早期发现率低。而这一技术可以实现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

 

此外,我们还关注企业是否有核心平台技术。比如选中裕策生物就是因为其是一家专业的肿瘤精准免疫治疗基因检测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基因”+“免疫”为双翼,将肿瘤基因组、免疫微环境结合,帮助肿瘤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人工智能领域,我们下注了昆仑医云和AccutarBio等项目。由于密切关注着国家医保政策调整和医疗服务改革可能带来的机会,我们则从中发掘了微脉医疗、思派网络等项目。


Accutar Bio独自开发了基于AI都药物设计算法,成功设计出了数个潜在的best-in-class的肿瘤药物病进行后续开发,已接近拿到临床批件。

 

昆仑医云提供基于深度学习的AI软件,对冠脉CT影像进行分析处理,形成CT-FFR分数,帮助医生进行判断病人是否有必要进行有创的冠脉造影检查,降低医疗费用和不必要的病人痛苦。

 

受到国家医保政策调整和医疗服务改革可能带来的红利和机会,我们投资的微脉医疗,通过医院的挂号系统再切入结算系统,再把一些医疗服务往外延伸,把医生和患者之间短暂的接触,沉淀成了一个可持续性的连接。

 

 

疫情爆发至今,数以万计的医疗工作者奔赴一线支援;隔离医院的建设、治疗药品和疫苗的开发效率不断彰显“中国速度”;线上问诊和药品端到端配送保障百姓健康。

 

面向未来,部分医疗健康品类将走入聚光灯下 ;人们的求医购药也将习惯改变,加速打通线上闭环;分级诊疗也将深化,持续提升基层检测诊断能力 …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医疗行业整体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医疗服务机构、医药器械供应商还是支付机构,都面临挑战。IDG资本还将持续布局医疗健康行业,在研究驱动的基础上,发掘优秀企业来攻克现存的医疗能力薄弱痛点,并持续投资建设技术型的创新企业。

 

人类与瘟疫斗争的千年历史,推动着传染病防控和整个健康医疗体系的进步。2003年非典爆发,铺就了十年新医改之路。当下席卷全世界的新冠肺炎大流行,造成健康危机的同时,也将开启下一个中国健康医疗事业发展的新里程。这一次,对于塑造一个更好的医疗体系,我们依旧有信心。

 

References:

《核酸检测日均采样40万,北京城市应急机制如何应对严峻考验》——澎湃

《北京:扩大核酸检测能力和范围,做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记者亲历检测现场…》——经济参考报

《北京核检大排查:一周筛查70万人,部分医院预约已至7月中旬》——财经杂志


 

END





你还不能错过:

¹ 马斯克信奉的“第一性原理”到底是什么?

²  IDG资本李骁军:疫情下关于自我认知、读人、做事的一些思考 | IDG VIEW

³ 荐书:这些优秀创业者都在读什么?

不断彰显的“中国速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