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都有故乡,众生都有故事丨我眼中的方山
﹃
万 众
物 生
都 都
有 有
故 故
乡 事
﹄
有一个地方
没有人比你更加熟悉
在它的每个角落都曾留下你的足迹
有一个地方
你始终想要为她努力
因为她是你的荣耀
也是你的根蒂
当你身在外
他是你的第一张名片
也是你身上鞋子永远扯不掉的标签
你懂得
没法靠一些图片或者文字
就完全向谁描述出你爱的这个地方
这个地方,就是我寄予乡愁并为之奋斗的地方
——方山
曾几何时,我对乡愁的理解并不深刻。只知道李白将乡愁寄予一轮明月,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席慕容认为乡愁是一种模糊的惆怅……
毕业以后,我以一名乡镇工作者的身份回到家乡。在方山的岁月,转眼已有四个年头,也渐渐从中理解了乡愁。安静,古朴,小桥流水。
在我眼中,乡愁不仅包含着对故乡的留恋,也饱含着对工作之地的热爱和对本职工作的热忱。
方山,就是这样一个不禁让人寄予深情的地方。
这个位于青田东南部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却孕育着全球首批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统。
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工作,我总是自豪地回答,“我在方山上班,这里是全球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实施地。”
下面跟随团团的脚步来了解下方山的人文地理
其
一
“
稻
鱼
文
化
”
方山稻田养鱼的历史,已有1200余年。
在方山,到处可见“田鱼当家禽,耕牛不用绳,四季无蚊子”的神奇生态。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养着田鱼,走进方山就仿佛走进鱼的世界。
曾有文人用“夹岸绿蘸枝水,碧潭彩鲤戏波”来赞叹方山的自然美景。
1200年的积淀,让稻鱼文化根植进了每位方山人民的心底。
每当家有女儿出嫁,满载希望和喜悦的田鱼苗就是女儿们的嫁妆。进入夫家后,田鱼被放进了夫家的鱼塘里,陪伴着女儿成长。
目前,年纪最长的田鱼王已有40余岁。
其
二
“
方
山
田
鱼
”
在方山种养的田鱼,肉质鲜美,鱼鳞可食,独特的烧法让前来品尝的游客络绎不绝。
田鱼干的烘制手法更是讲究,通过宰杀、盐制、干燥、配料、熏制等工序,烘烤上三天三夜,制作出的地道田鱼干可以保存12个月。
每当华侨回国,都要带一些田鱼干到国外,寄托着他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其
三
“
方
山
鱼
灯
”
鱼灯舞,是稻鱼文化的又一种体现。曾在国庆50周年时进京表演,被誉为“天下第一鱼”。
其
四
“
华
侨
之
乡
”
除了稻鱼共生系统,方山还是著名的华侨之乡。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当属吴乾奎。
作为青田最早的华侨之一,清朝光绪年间,吴乾奎携茶叶、石雕在欧美经商,拿茶叶、石雕参加各种赛会、博览会,并屡次获奖,是中国华人在世界博览会中的杰出代表。上海世博会申办阶段,提交的人文材料中就引用了吴乾奎的事迹。
在方山龙现村,至今仍保存着吴乾奎的故居和家庙。
(图为修缮前)
(图为修缮后)
吴乾奎故居建造用的钢筋和水泥,均是民国时期从美国海运回。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极具参观和考察价值,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方山,你不仅可以欣赏到满池的田鱼、遍地的金黄、独特的建筑,还可以观赏到成片的荷花,欣赏村民们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和谐,感受在大自然中岁月静好的恬静生活。
最后的最后,以一篇曾经共事过的同事写给方山的散文作为结尾。
向上滑动阅览
《途经你的美丽》
在这里,
我懂得了天堂不是生命尽头的桃源,
在这里,
会经常的迷失,迷失在梯田弯弯曲曲田径里,
迷失在那一条条密布的水网里。
他的青枝,你的红影,
拔节抽苗的声音与山川河流的回响
已寂静流淌了1200年。
在一岁一枯荣之间,
我们能感受到光芒,是生命的本质。
深藏记忆的况味,轻叩着心门,
牵动着心脉,如同那漂泊的一生,
是萦绕鼻端抹也抹不去的乡愁。
温情屹立的山峦,传递着遗忘的信息:
神的手指如此轻巧,轻轻一摁,
真龙显现,迭山顿开,
所有的斑斓璀璨化繁为简,落地生根。
黄金葛爬满了雕花的门窗,
夕阳斜斜映在斑驳的砖墙,
到如今,韶光难回,
只留下沧桑入骨的姿态。
穿越时空的帷幕,
允许我和我的灵魂在此刻与他们对视,
不早,不晚,在双手合什的瞬间,
轻轻地说:“我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片片草原,连连湖水,
被云雾和时间洗过,
带着古老的气息,
伫立在风中述说着自己的故事……
那一派无可挑剔的天然,
在每一次驻足,
烙印在心灵的最深之处,
或者,
这就是我不停在寻找的
可能根本就不存在的隐世美景,
连同尘间烟火的温暖,
盛开在我必经的路上。
在这里
有这么一个地方
怀揣着自己的故事
等你归来
细细品味
今日编辑:璇子、大然、一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