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张 晨:早期教育的误区和感悟之“数学篇”

2017-06-30 张晨 中文导报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

作者:张晨



编者按——


旅日华人张晨将儿子送进了名校——开成中学,而且是开成中学有名的智力竞赛部部长。对于早期教育,她有心得愿意与华人读者分享。本期起,我们将连载她的早期育儿经验谈,希望给读者朋友以参考。


张晨说,她认为婴幼儿都是天才。并以她的文字献给对孩子缺乏自信和因为语言或文理科障碍无法辅导孩子学习的父母。


《婴幼儿都是天才》

——献给对孩子缺乏自信和因为语言或文理科障碍无法辅导孩子学习的父母


当我第一次通过B超清楚无误地看到肚子里的婴儿是个男孩时,心情骤感沉重,我和我先生本科都是日语专业,那个年代外语专业里不设数学这个科目,这是我今生最大的遗憾和心病,没想到偏偏怀上的是个男孩,生在网络化时代的男孩怎么可以不擅长数学呢!尤其是生活在日本,他将来可能还需要撑起一个家。女人做了母亲才有机会展现坚韧的一面吧,当时我只有一个信念:我的儿子一定要擅长数学!


虽然怀孕前我已在日本生活了多年,但是因为早出晚归去公司工作,我并不了解日本社会,辞职待产后我忽然发现日本人邻里之间是不交往的,偏巧我家周围没有一户中国人!那时手机尚未普及,和国内的朋友发邮件还得用英文,没有人可以指导我,于是我就捧着日益壮大的肚子去泡书店的育儿角落,读书,买书,买胎教音乐和0岁~1岁培养幼儿情绪的CD,每天行只影单的,倒也没空寂寞。读过的书名我已经记不起来了,凡是关于“胎教”、“早期智力开发”、“不可以对幼儿使用的词汇”、“要通过肌肤相亲和让孩子感觉到爱去培养孩子的自信”等等关于育儿方面的书我通读了一遍,这些书,尤其是日本教育研究家七田真的右脑智力开发理念和录像带对我日后孤军奋战的育儿生活有着决定性的裨益,尤其是帮助我汇聚出了我自己的一套早期智力开发的理念:所谓开发智力并非早早地教孩子背多少单词做多少作业,这些教授和灌输知识正是早期智力开发的误区;我认为应该在优先快乐的玩耍和淘气中用心抓住点点滴滴的机会,从宏观方面首先刺激孩子的大脑得到最大限度的发育,同时培养孩子对学习及各学科的兴趣,还有关键的自信和阳光的性格,最终目的是让他们具备自己学习的渴望和能力。


怎样才能在父母都缺乏良好的数学教育的家庭里培养出擅长数学的儿子呢?奋斗目标先从刺激大脑发育开始!说出来可笑,我看过七田真写的《超右脑意念训练》,书里大致说只要母亲把意念集中到胎儿的脑门上就可以把自己的意志传达给他,于是我每天晚睡前就把数字发送到儿子的脑门,至于是否有效,就像我曾经读到过的关于胎教的一段话,“胎教是否有效还无法从科学上证明,但是当母亲抚摸着腹中的胎儿给他读书或唱歌时,母亲的心态一定是幸福快乐的,这对胎儿是最好的养分”。据说不要急于训练幼儿行走,多让他们四肢爬行能促进大脑发育,从他会爬开始,我就拿着玩具逗着他满屋子爬来爬去,一直到有一天他自己晃晃悠悠站立起来走出几步摔倒为止。书里说对幼儿大脑发育最有效的刺激方法就是母亲和父亲以及家人的声音,同时也最能给幼儿安全感;幼儿的右脑发达,对色彩和图形比成年人有天分,而这些天分如果不加以科学的开发和保护,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那些所谓有特异功能的人就是偶然没有消失的个例,于是我从抚摸日益鼓起的大肚子到怀抱着白胖白胖的儿子又到推着婴儿车再到牵着他的小手走啊走,直到两岁多开始去公园玩儿为止,儿子是我唯一的朋友,除了睡觉,我从早到晚“海阔天空”地跟他聊,他总是咿呀咿呀地跟我对答如流;我们去公园感受春夏秋冬的气息和色彩变换,听蝉鸣蛙叫,“观察”美丽的花朵树木的色彩和叶子的形状有什么不同,穿梭在草丛里捕捉蝴蝶蚂蚱,到树上去找蝉和甲虫,儿子直到三岁才会说话,我们娘俩“心有灵犀(这也是我的培养方法之一,不把他当幼儿,不一个字一个字地教,直接说词语和成语,说多了,他自然就悟出意思并能记住)”,他放飞,我数一只、两只、三只;秋天我们在树下拾橡子,然后看谁拾得多,我们一人拿出一个我开始数1、2、3;秋风扫下的落叶也是我们的玩具,我们用手和脚当推土机去堆落叶,我就问小哑巴儿子,咱们今天推几堆呀? 他就伸出小手指,我说,哦6堆呀,比昨天多一堆哈,好,开始!堆完后等儿子确认够数了,我们就用双手捧起落叶高高地抛向天空,任她们飘飘洒洒地落下,娘俩笑得像一幅画。


在儿子能扶着家具走路时我给他买了第一本书,是没有文字的海底世界,里面全是五颜六色形状多姿的生物和植物,一岁前后的孩子完全没有集中力和意识,我就故意背对着他捧着书傻傻的自言自语,“红色的珊瑚这么美呀,这条鱼长得怎么这么奇特呀”,儿子从不让我失望,会一直追着我“抢书看”, 他当然看不懂也听不懂,但是色彩和形状在耳濡目染中不断地刺激着他的大脑发育。我还给儿子买来了所有七田真的教育录像带,按照顺序跟他一起看,第一部是一个10分钟的节目,有小朋友唱歌跳舞不时地用鲜艳色彩闪现出1~5的数字或几何图形等画面,儿子不能集中精力,我就抱着他看,他刚一走神我就会夸张地指着电视里的内容兴致勃勃地说“唉,红色的3”“啊,绿色的圆形”“哎呀,4个小朋友怎么变成3个了呢?”,于是每天10分钟的“学习”在母子的智斗中快乐地持续下去,我并不要求他记住什么,目的就是让他大脑里接受信息的网络联结得尽可能地丰富和通畅。


因为周围没有亲人和朋友,白天爸爸上班只有我和儿子相伴,我生怕儿子性格乖僻,于是坚持每天带他出去玩一次,不到两岁时我们开始去公园找小朋友玩耍,公园路边总停着一溜车,我指着车牌说,给妈妈指8,告诉妈妈哪个是5呀。下雨天我们有时穿着雨衣雨鞋到周边去“探险”,见到邻居就打招呼聊天,每次都会用心地去发现一样新鲜的事或物;有时我右手手抱着儿子左手挎着折叠起来的婴儿车乘巴士去大商场里的儿童乐园,好让他身处在人群中玩弄各种玩具和游戏,我从不给他买电动玩具,都是手动的,最好的就是乐高积木,可以根据年龄不断添加下一个年龄段的品种,关键是可以随心所欲搞“创作”,我常常拜托小哑巴,给妈妈建造一个带公园的房子吧,给妈妈做个厨房吧,然后一通肉麻的夸赞,还说,“这个做得太棒了,妈妈都舍不得拆,等爸爸回来给爸爸看”,然后等爸爸回来之后就是一通挤眉弄眼地大加赞赏,爸爸也做着鬼脸说,“呦,儿子做得这么棒啊,给爸爸也做一个吧”,儿子被爸妈这通十足大补鸡汤一灌立刻干劲十足地“发明创造”去了。当时有个特别好的少儿手工节目《つくってわくわく》,我给他录了好几盘磁带,节目编排得特有趣,我们就到百元店买来材料学着做,儿子还不时地给我“发明创新”,我就会肉麻地说,“哎呀,你怎么想出来的呀,真好,教教妈妈吧”,小家伙便自豪地教我还给我纠正我故意犯的错误。当时还有一个由活跃在日本的匈牙利数学达人皮特出演的幼儿数学节目《マテマティカ》,编排得特别风趣易懂,我每次都录下来反复播放,自从我开始有意识地让他亲近数字以后,这个节目让他第一次接触和喜欢上了“数学”。


我家附近有个珠算班,虽然事后才知道我对珠算的理解有多幼稚,但是那句简单的广告语一下子就打动了我:“让孩子对数字有切身的感受”,我立刻拉着儿子去报名,老师说孩子太小了不能集中精力,等上了一年级再来吧,快上一年级时我实在忍不住了,耐心说服老师收留了儿子,但因为还有6年级以内的大孩子,老师怕他影响其他先辈哥哥姐姐,说每次只来15分钟吧,我说行啊,我也没指望他真能学出什么来,只求他能喜欢数字乃至数学,风里雨里,我就在门外散步等他15分钟,过了没几个月,儿子自己提出来要从头上到尾,我巴不得呢,老师说他还真坐得住,也同意了,没过多久,出乎我预期的事情发生了,有一天我们去超市买东西,我付完钱后见他闭上眼睛右手指在左手心里扒拉,然后说出一串数字,当时我完全没反应,过了一会收银台的数字出现后,那个店员先惊呼出来:了不得,他算出来了!我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他的右手指在“扒拉小算盘”心算出了找钱的数字,我当时就抱起他来转了好几圈,乐得天花乱坠,那时他上一年级后期。


由于我早期做足了培养他对数学历史地理天文物理化学等各方面兴趣的作业,从他上小学到现在高三我从没看过他的书本和作业,后来在SAPIX私塾中他数学居然得过100分,去过那个私塾的家长都知道,那里出的题目基本是得不到100分的!


重要的话再说一遍:婴幼儿都是天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