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十九届全国理工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研讨会暨第四届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在我校举行

外院媒宣中心 好语知世界CFLC 2024-03-07

图文 |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编辑 | 冯雨彤

审核 | 黑欧蔓 黄珂欣






2022年7月23日,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外语人才培养的方针政策,推动外语学科和专业的内涵式发展,培养高质量外语人才,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的“第十九届全国理工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研讨会暨第四届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在线召开,全国共计3900多人(其中外国语学院院长200多人)通过网络平台参加了会议。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西安外国语大学主持工作副校长王启龙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教授,原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石坚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秘书长、北京大学宁琦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湖南师范大学曾艳钰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兼英语教指委理工院校组组长,上海交大特聘教授彭青龙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许明武教授、清华大学颜海平教授、大连海事大学罗卫华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周红红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刘克东教授、四川大学王欣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吴赟教授,以及清华大学吴霞教授、东南大学陈美华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李瑞林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杨枫教授、大连理工大学陈宏俊教授、昆明理工大学王英教授等特邀专家、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刘清友教授、成都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曾国强教授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永志教授主持。

刘清友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党政对参会的所有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支持我校发展的领导专家、同仁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刘校长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统筹“两个大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外语学界的重大使命。举办此次研讨会,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刘清友校长和特邀参会专家云端合影留念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第八届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理工院校组组长彭青龙教授代表教指委专家致辞。他强调本次会议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在新时代为党育才、为国育人而开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研讨会。作为外语人,一是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高站位、大格局地培养高质量的新文科外语人才。二是要统筹全人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两个基本标准,高标准地培养顶级和拔尖新文科外语人才。三是要统筹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两个核心素养,高起点地培养更多促进中西人文交流的的新文科外语人才。

简短的开幕式之后,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等13位专家围绕大会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300多位专家、教师参与了五个分论坛的研讨。全国共计3900多人参加了腾讯会议和在线直播会议。



孙有中教授以“外语类专业课程思政基本路径”为题,提出外语类专业课程思政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看待和评价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所承载的文化元素,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学习和外语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四个自信”、全球视野和跨文化能力、人文素养和专业本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外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









教育部长江学者、西安外国语大学王启龙教授以“新时代外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为题指出,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国家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外语专业优秀国际化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外语类院校需要主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立足特色谋发展,聚焦国家战略求突破,为党和国家培养用得上、用得好的国家化人才。他分享了西安外国语大学以卓越拔尖人才实验班、翻译专业产教融合等为抓手,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目标,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经验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四川外国语大学董洪川教授,以“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漫谈”为题,提出新文科作为国家高等教育战略,对高校学科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他阐述了新文科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新要求;外语院校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如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落实新文科这些要求。他认为各个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培训与评价的各项制度,从而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人才培养新目标的实现










原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石坚教授,以“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基于校本特色的理工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为题,提出如何在国际和教学指南的指导下做好理工类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是近年来外语专业学科建设中讨论得比较多的问题。外语学科和英语专业在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特色的理工类院校有很多典型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分享,同时,也有不少问题值得认真思考和探讨。他提出如何基于校本特色来建设好理工院校的英语专业,设置出优质的课程体系,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既对标《指南》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又突显校本特色的人才品质。










第八届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秘书长、北京大学宁琦教授,以“关于一流外语学科内涵式发展及人才培养的思考”为题,提出当前外语学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外语学界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尽管构成学科发展的元素十分复杂,但质量和成效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反映学科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指标。正确理解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确立新的学科建设理念,以教育教学改革带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知识体系创新,是变局之下的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湖南师范大学曾艳钰教授,以“新时代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为题,提出在推进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外语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具备跨学科知识,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要具备课程建设能力,并能以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教学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吴贇教授以“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为题,提出国际传播能力不足以成为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当下亟需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要求的专门人才队伍。优秀国际传播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的掣肘,这为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国际传播能力中的跨语言、跨文化属性决定了相关人才培养既需要新闻传播、话语分析、翻译研究的学理基础,也需要对于国际关系和意识形态分析支撑,因此成为课程思政开展的理想阵地。此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求在学理之外具有优秀的实操能力










清华大学吴霞教授以“守正与创新:新时代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为题,提出新时代给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契机。新时代赋予了外语学科新的使命,要求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一方面立足学科传统,坚守人文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打破学科壁垒,探索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为培养满足时代要求的高质量人才,外语学科在加强外国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的同时,需要拓展学科内涵,尊重学生学术志趣,着眼社会需求和国家战略,利用学校多学科的办学优势,探索多元化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服务国家和社会,增强学科生命力










《当代外语研究》主编、上海交通大学杨枫教授,以“新时代外语专业的国家意识与课程思政建设”为题,提出国家意识是新时代外语专业的逻辑起点,国家意识与外语课程思政具有本质属性上的同构性。新时代背景下的外语专业国家意识就是通过跨语言、跨文化的比较教育而形成的课程思政叙事;是将国家意识作为社会信念通过外语课程思政内化或习得的教育实践。新时代外语专业的跨文化特征决定了国家意识课程思政理念的施动性、思辨性、符号性和对话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李瑞林教授以“以跨语言知识转移为视阈的本科翻译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为题,他回溯了翻译专业的发展境脉,识别、分析制约翻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主要问题,然后运用知识翻译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阐释支撑翻译专业系统化建设的学科自治性逻辑,最后借鉴当代学习科学关于“素养教育”、“社会建构”、“协作学习”的主要观点,围绕翻译课程的设计理念、实施条件、运行机制等要点,以西外、广外等高校翻译A+专业的前期经验为例,分析了翻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创新进路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许明武教授,以“外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以口译课程为例”为题,基于对课程思政的理解,阐述课程思政的定义、目的等,根据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内涵等具体特点,结合《交替传译》课程,阐述了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课程思政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和过程,为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思政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










 东南大学教授陈美华以“学贯中外,复合融通——新文科视域下外语学科变革之道”为题,提出在新的历史节点,外语学科被赋予了新使命和新担当,这要求外语人必须明确外语跨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即——立足中国特色,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有大局观,有前瞻性,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此,外语学科的前路亟需打破学科壁垒,坚持问题导向,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学科师资团队,探索跨学科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跨学科研究发挥社会服务职能










成都理工大学刘永志教授以“新时代英语类专业教材内容改革的超文化实践理据”为题,首先分析了我国国际传播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自身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家国情怀的内涵,然后从实践认识论维度分析了教材内容改革的哲学理据,从外语教学论维度,分析了超语实践、文化回应教学法、超文化理论给外语教学改革的启示。他进一步提出超语实践(transculturing)的概念,认为新时代的外语人才培养应超越目的语、目的语文化、单一语言符号学习,超越传统教学和狭隘民族主义的文化观,适度重视母语、母语文化、其他参与表意的符号资源,并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既强调以外语文化为镜,也重视以母语文化为镜,以实现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文化融通和文化创新



下午2:00-3:30,29位院长、系主任和骨干教师在五个分论坛围绕新时代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新探索、外语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新改革、外语学科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方向、英语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新举措等发言,共计300多人线上参加分论坛。










闭幕式上,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大连海事大学罗卫华教授在闭幕词中对会议成果进行了总结。他认为这是一次高规格的大会、这是一次高水平的,一次成功的大会。本次会议的主旨发言内容丰富精彩,有对英语类专业发展的诸多重大思考,如外语课程思政、国际化人才和国际传播能力的培养、新文科背景下基于校本特色的理工院校英语专业特色建设、内涵式人才培养、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英语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具体探讨。大会也见证了全国理工院校以及其他兄弟院校在英语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方面的非常具体、非常宝贵的经验分享



最后罗卫华教授代表英语教指委理工院校组宣布第20届全国理⼯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研讨会暨第五届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将于2023年由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向京教授做了承办发言,她十分感谢教指委的信任,热烈欢迎大家明年莅临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共襄盛会

此次研讨会历时两天,各项议程紧密衔接,组织有序,大咖讲座精彩纷呈,研讨内容既有针对性、操作性,更具前瞻性,必将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的一系列外语人才培养新方针、新政策,推动三进教育、带动高校新一轮外语教学改革,促进外语学科和专业的内涵式发展,着力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有专业本领,能讲好中国故事的英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英语人才产生重要影响。我校外国语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师全部、全程参加了会议,聆听了专家的报告。大家纷纷表示,千点万点,不如专家指点;千变万变,关键在自己转变。研讨会让我们对教学改革的方向更明了,对一流课程、一流专业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内涵理解更透了,对高质量外语人才培养的理路思考更深入了







--THE END--




 推荐阅读 
疫情防控不松懈,“语”你一起在朝夕
“青春之美•爱在社区”成都理工大学外国学院敬老养老同心志愿服务实践团•锦绣社区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成理学子三下乡:走访调研察民情,博采众议助振兴
“三下乡”进行时 |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助力罗场镇春茗村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分享 点赞 在看三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第十九届全国理工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研讨会暨第四届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在我校举行

外院媒宣中心 好语知世界CFLC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