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巴黎郊外 一个建筑设计师破碎的乌托邦之梦

2016-08-11 大连展柜制作 大连多彩阳光

每一代人的梦想或许都大致相似——建造人们未来的理想住宅。


很多电影中的场景是虚构的,但在《饥饿游戏3》电影中那些极具乌托邦意识的建筑,却是真实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一组建筑群,它们位于法国巴黎东郊的大诺瓦西区(Noisy-le-Grand)。

它们实际上是承载着西班牙建筑设计大师 (Ricardo Bofill) 的乌托邦之梦。

法国摄影师(Laurent Kronental),一直用影像记录现在仍居住在1950年至1980年间巴黎“大房间计划”中建造的建筑里那些“资深市民”的生活。

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些后现代主义建筑就在当时由西班牙设计师 Ricardo Bofill 设计完成。


1985年,建筑师里卡多(RicardoBofill)开始了巴黎第14区的整修计划。

这个位于塞纳河左岸的区域,居住了大量的艺术家、难民、和外来移民。

因此建筑师既要考虑满足法国政府的要求,也要尽力在保持建筑自身特色时,同时符合巴黎和周边社区的文化环境。


在那时,勒·柯布西耶在巴黎卷起的现代主义风潮还未退散,方方正正的严谨房屋在这个年轻建筑师的眼里显得着实死板。


Ricardo 深受乌托邦思想影响,决定在这个平庸的环境下,建起一座“太空之城”(City in Space),并通过它打破阶级的界限,试图打造一个能够容纳社会各个阶层、邻里和睦相处的乌托邦式社区。 

在社区的整体造型上,里卡多以法国巴洛克建筑作为灵感来源,设计了三组大楼共274间公寓、商店、公共设施、一个深达7层的地下停车场、及一个用来休闲和集会的椭圆形广场。

巴洛克本为风靡于欧洲17世纪的一种艺术风格,在经手现代建筑师的规划后,加入了独具现代主义建筑特色的玻璃幕墙元素,使原本沉重、庄严、奢华的氛围充满了现代智慧的活力。

在庄严的意大利巴洛克式广场拾级而下,穿越雄伟的、好似凯旋门的现代门廊,办公大楼上条条玻璃幕墙,有节奏地反射出对面公寓大楼的景象,此外,里卡多还在建筑群中加入了大量的装饰主义元素、对称的矩形、圆形图案等。

“太空之城”的地标建筑被Ricardo 称为“大宫殿”,这座巨型建筑拥有610间公寓,看起来就像一座从科幻电影中跳出的钢筋城堡。

不仅如此,Ricardo 对“太空之城”的期望还有更多,他希望这里能够成为一个标杆,带动更多法国城市的重建。

然而多年过去,Ricardo 理想中的乌托邦式社区并没有出现,即使在早期安置了大量移民和贫民,因为缺乏配套基础设施,“太空之城”逐渐人去楼空。

这些恢宏的建筑,也慢慢地老去了。

最近,摄影师 Laurent Kronental 走进“太空之城”,用镜头记录下了这座乌托邦式城邦的现状。他的这一拍摄计划叫做“未来的纪念品”(Souvenir d”un Future),计划在多个巴黎郊区拍摄完成。


通过他的镜头我们能看到,和这些充满想象力,未来感的独特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寥落的居民和寂静的街道。

住户之间的隔绝感,使得这些高大的建筑成为了如同太空监狱一般的 存在。现在还坚持居住在“太空之城”中的只剩下为数不多的老人了。

居住在这里会与现实社会脱节,完全隔绝的居住设计还会让人被强烈的孤独感包裹。这些对于喜爱独栋小房子和花园的巴黎郊区居民来说,实在是太不可想象了。

但选择留下的老人对这里都拥有强烈的归属感,或者“天空之城”对他们和Ricardo 都一样,是一个难以磨灭的乌托邦之梦。

随着居民数量骤减,那些冷峻的混凝土、高耸的楼房、诡异的装饰图形,让这座社区显得更加苍凉,加速了它的衰败。


里卡多本人在不久前接受《世界报》采访时,承认自己的建设宏图失败了。他没能改变这座城市,他把乌托邦设想得太美好、太简单,他以为自己能够通过建筑改变一切,但是到头来,“什么都没有发生”。

2006年,面临整座社区的大面积拆迁,那些寥寥无几的住户还是发起了抗议活动。

对他们来说,这座乌托邦社区有一种别样的归属感,那一幢幢高耸的失败建筑,仿佛隐射了他们自己隐居于巴黎郊外,被主流社会所遗忘的孤独人生。 

巴黎政府最后还是保留了这座孤独的家园,直到现在依旧寂寞地伫立在这里,显示出一种荒废的未来的沧桑和孤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