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GMAT | 700-650(C)-750, 难过却依然坚持!和你说说我的故事

2016-05-06 ffeelgood NativeStudy


题图作者 / Laurent Kronental,法国摄影师,1987年出生于巴黎。《Souvenir d’un Futur》(未来的回忆)


作者 / ffeelgood, 来源 / ChaseDream


NativeStudy精选编辑的第32篇GMAT心经。为您把关每一份心经的质量,减少GMAT备考路上的迷茫和困惑。


  • 如果你对GMAT完全感到陌生,完全不知道怎么准备,还是看看扫盲帖入门先比较好。

  • 如果你很着急准备,可以直接跳到“Improving ability”阶段。

  • 如果你在准备GMAT的焦灼/瓶颈/多次失败状态,想读读别人的经历,可以读读我的前几段,希望能给你们力量,温暖振作你们去面对未完成的挑战。


作为学生的经历

我是英国本科Fin&Econ,Yr2016毕业。


从小学开始楼主就是学生中的那种不起眼中等生,e.g.初中高中都是排在第40%-80%的人(不过高中是全市最好的)。高二感觉自己高考不行SAT美国也不行,以一个逃离者的身份在高二下学期转去读ALevel。


想反击,我反击。ALevel成绩优异e.g.去了剑桥面试等。


但差距不是一年多可以弥补的,性格等等的缺点是依然在的,尽管我有去弥补e.g.禅修等。


最后,我因为conditional offer中的雅思,到了最后关头也没有达标,无奈去了我的Insurance school。虽是勉强英国Top10,但依然是落后了昔日好友们一截。大学之前那个暑假无比痛苦:“努力这么久,如此刻苦尝试改变,明明牺牲这么多,为什么我就是不行?”。 学业是这样。家庭上,我也是个“有好多家,却哪里都不是家”的孩子。就连感情路,从初中开始到大二,我还是个永远被喜欢的姑娘认为不适合的人。我心里挫败。


但我不放弃,放弃就是彻底输了。不论如何,哪怕吃苦很多进步很小,但我在稳稳地进步我心里清楚,每段时间回头我看的到我自己的成长。知道自己的目标,遂本科继续直追: GPA\GMAT\INTERN\VOLUNTEERING\CAMPUS ACTIVITIES,路上的辛苦与成长我很难在一个GMAT帖中说完。 现在,终于有了心仪的硕士offer(英国Top4,世界Top10)。今天英国Easter假日第二天,写完这个帖子后,又是一轮新的路程。


GMAT的攻克,对我而言是意义万分的一次经历。SAT, TOEFL and IELTS,这三个标准化考试,曾经的我是惧怕的,我因为自认天资一般,所以做早起鸟,高一就考了一次托福,(不认真)准备两个月后,当我朋友一战100时,我的分数是50+,以至于我SAT都不敢考。怕,所以没有了后续故事。


去读ALevel时就决定,去英国的话IELTS我一定要行!结果依然是没能达到理想学校的口语单项要求(唯一骄傲的是我阅读听力8.5,至今欣慰当初在此上的努力)。因为我从来没达标过,我对这种考试心底里怕。也是我15年1月就准备GMAT的一个因素,最后很高兴我考过了,考的比当初一部分雅思托福比我高分的人还高。任何困难,都是可以攻克的,包括那些obsess你多年的恐惧来源。


我想从我的经历里总结一句对我来说意义万分的话:看清自己,看清世界,变得更强(From海贼王)。


比如在准备GMAT的过程中:看清自己缺什么有什么,看清GMAT是什么要什么,变得更强。当然,可能更早之前,你就要看清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要考GMAT,连续追问自己超过5个以上为什么,你就会比较能接触到内心最基本的动机。E.g. 为什么要考GMAT? (学校/能力进步) 为什么要申请这个学校/能力进步?...... 注意给出答案时,看看自己是否会有其他答案,别人是否有其他答案,为什么会有其他答案,等等,细细问。清静心,知本心。

GMAT Experience

能力不够,所以当GMAT早起鸟。2015.2.3.考了第一次700,AWA5.5, IR7,准备了一个半月从零开始,那时候很努力很努力,一战如此成绩是很高兴的,感觉有了个底,虽然离我梦想的MIT还有差距(最后我也没去到,遗憾)。 但规定时间到了,考完这次我不得不继续其他计划。


于是我忙于功课,考某个证等等。大二6月期末考后准备20天直接去考第二次GMAT。当时期末后很憔悴,加上过往对标准化考试的心理阴影,我总觉的自己会跪,但我就是不想妥协,不想放弃,没改期,最后只有650,心都凉了。我直接cancel成绩了,当天大二出final成绩GPA3.96,晚上9点做原计划的飞机从英国回国了,那一天(2015.7.8.)太多事,也是我的一个压力点。


考完650心里是很难过的。我是不是就算再考第三次还是700左右?我是不是命中注定会重蹈覆辙,最后研究生也普普通通过去了?我这辈子就是无法克服我过去的弱点了?对未来很未知,很担忧。但心里清楚,这就是个坎,过去了我就是不一样的我。过不去,那我还是那个永远都过不去的我。这种坎,我在这方面的弱小,是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就消失的。


暑假做实习,陪家人,想放松下,也还意外的有了女朋友,然后自学编程。因此隔了一段时间,到了9月,我开始了我的第三次征程,放平心态,向着GMAT重新出发,2015.10.20.第三战750,Q50(87%)V41(94%) AWA5.5,IR6。之后我就马不停蹄开始准备硕士申请,写PS准备面试等等,之后就是补那段时间缺的课,继续按时交学校的作业。一路到今。

Improving Ability

我是个喜欢总结的人,知识、经历我喜欢总结,总结了,说明我能完整掌握。希望大家不要把GMAT当作一次考试而已。希望大家放下考试技巧等等,把这当作一次能力的测试。你通不过,是说明你能力不够。如果你能力不够,硬是凭机经、技巧去通过,那你要相信你去了硕士依然会一路感到能力不够,这个苦,你总得吃。


把我三次备考总结起来,我觉得比较少走弯路且心理上相对压力小的path是:

先准备Verbal-RC->SC->CR,再准备AWA,同时做Quant中Problem solving类型的题,然后认真准备Quant的,最后IR。


如此path的原因:

1. 整体来讲,Verbal是最需要能力上根本提高的,且也是最需要时间的酝酿的,要放最前面练习,同时,当准备后面的及部分时,VERBAL也要坚持每天早上做一定题,保持感觉,这个感觉的保持非常重要,会让你不至于在最后重温Verbal时感到自己苦苦提高上来的正确率一下就下去了。一篇阅读10道SC 10道CR就足够了。一旦最后有了质的飞跃,是怎么都不会大退步的。


这个“能力提高”是我非常推崇的,我到后面自己写PS、论文都从中受益。而且因此我后期联系、mock、考场都很稳定。实战时我Verbal提前了5分钟做完,quant反而最后蒙了一题。我从来不用Verbal的机经,也不存在遇到做过的题的情景。


2. CR和SC能做好的人,就有了很好的底子for AWA。

同Verbal,AWA准备完后,应该后续继续平均每天练一题。保持手感、速度。


我一度不能按时保质写完。Pace很重要。


3. Quant是短时间内只要熟悉提醒后可以短时间大比分提高的,最后的49-50可能要求时间和心血较多,但当你有了稳稳的49,你至少也不慌了。


心理状态对于intense的备考阶段和实战,非常重要。有80分的能力发挥出80分,你就同100分只能发挥出80分的人一样强。


之所以Quant不最后复习,因为有IR,而且Quant也需要多练习,保持思维。


4. IR在我来看是很奇怪的。它是Quant&Verbal的合体,它其中考到的Verbal的能力不如Verbal部分考的难和深入,它考的Quant也不如Quant部分。练好了Quant和Verbal,你就有了个很好的IR的底子。但我觉得,IR是相对更靠技巧/做题感觉的部分。这部分你有了VERBAL&QUANT底子后,虽然提升很快,但一段时间不练基本就是完全回到起点。 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760,第一次IR7,760这次就成了IR3。因为他这次完全没练,就考前过了一次。 IR如果你不熟悉各种题型,面对很短的时间限制,是很吃亏的,但你提早熟悉了后面不熟悉了一样没用;同时IR也不值得复习多次;加上V&Q有基础后,准备时间短(4天max,一般人3天)。所以建议放到最后复习。


整个复习下来,两个月若全天复习,应该都能完成。非全天,则3个月足矣。一定要保持持续连贯的联系。每天都要练。


如何提高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一点:自己总结,多做笔记。学练结合。


练是做题。学是什么?看着错题总结。细细思考自己为什么会错,到底要怎么改进,才能让自己下次不错,且永远不犯同样错。好好总结。


比较好举例,就是SC,大家都会总结语法吧? 我的SC笔记有20311字。


我的SC笔记大体框架是这样:

1. 根据Manhattan的语法框架,先总结了一遍Manhattan。之后就这这个框架,去补充更多的细节。凡是这个框架内没有的,新开一个大主题,然后另外写总结。


2. 开始做OG的SC部分


3. SC错题、对了的但是不确定的题、对了的确定的但是觉得很有价值的题,他们背后的语法点我全都总结归纳了起来,充实在Manhattan的语法框架里。


就这样,两万字。每道OG 和verbal分册的题目,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这个选项对,为什么其他选项错,我都可以在我自己的笔记上找到自己的答案。


4. 做Prep去印证。我很高兴发现,我的语法点总结 & 比语法更重要的 对某Expression是否efficiently express intended meaning的经验总结是正确的。Prep的正确率很高,如果让我“开卷”每道题对着笔记去做,我基本就是全对。如果有错题那我就又总结上去了。


SC的总结实在花了很长时间很多心血。


这种总结的过程,就是学习。从中得到的,是远大于750这个分数的。


不过各位很抱歉,我不想把我的笔记上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样,寻求他人经验的人,也应该求渔而非鱼。


总结笔记的过程,给我的帮助远大于笔记的内容。


希望有时间,或者渴望突破SC的人,去总结自己的笔记。整体来讲,我的SC笔记包括:

Manhattan为底稿+OG解释(揉入了底稿框架里)+Verbal单册+ Manhattan论坛牛好人Ron对于Prep错题的解释(google一题题搜即可)+各种外国论坛的一些小心得的总结+我自己的新理解。


同样CR、RC、Quant、AWA、IR我也有整理。


RC我同样: GMAT的文章有什么类型,什么主题,每种主题一般是什么的行文思路/结构。慢慢总结出种不变应万变的能力。RC就有了本质提高。不限时的话,我RC做Prep和OG都是全对。限时的话也有85%。  (RC是我最早期正确率最高额,后面被稳定的SC超过了)


CR我实在没什么总结。Manhattan的CR分册看懂了,对每个好的Criticalargument的结构有了清晰认识的话,加上好的RC基础(词汇&语法&对某些话题不会完全陌生),是不用怎么练也不会差的。


除了SC之外,我认为最有必要整理笔记的是AWA: 最终目的是整理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写作框架、模板出来。比如我个人就觉得我的作文比很多范文中若隐若现的模板好。


在我看来,除了SC和AWA,其他的没有一定要做笔记的必要。我个人做了笔记,边练边反思总结,但那只是种习惯。


首先任何知识,当你能总结出自己一套的时候,那个知识就是你的了,你就学到手了。


其次,当你开始不断总结反思进步了,你总会一步步走向更好的,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点:质>量


我认为,读透OG,应比做GWD、prep等重要的多,原因在于OG的答案,是精髓。除非拿Prep当模考练则确有必要。


680-720之间波动还很大,题海战术练感觉也会很有效。但我想相信730以上的人,一定是在准备GMAT后,有质的能力上提高的人。


刷题只有初期有用。


第三点:每部分的,除以上外,关于准备的一些意见。


Verbal

表面上考的知识(语法词汇)只是能力的体现。


同样GMAT Verbal看似不同的sections考的都是同一个东西:

如何logically and correctly, concisely and precisely 一字一句严谨地 express your intended argument in a sentence/paragraph/essay.

                                          

SC最细微,一字一句用词用句的抓,一句精准的表达。


CR稍扩张,字句无碍了,但段落的argument的逻辑性强度如何,须考究。和SC的核心一样,提主干===help清晰逻辑。 一段argument。


RC是大成:一整篇文章。


有了这个觉悟后,当你去思考题目为什么这么出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比如对我而言,就是真切感觉到,SC并不是真的考硬语法。


当很多人SC提高到一定水平后,e.g.70%正确率,总发现,错题往往是有点难用一个万能的rule去解释的。唯一万能的rule,只是这个“正确选项”更efficiently的表达了intended meaning。  朝着掌握efficient expression of intended meaning的方向去进步,你就可以从70%到90%,而且是很稳的90%。


这种概念我一直有,但在这方面很直观启发我的人是babybearmm,在漫天的如何GMAT备考步骤/攻略中,我觉得这是启发我GMAT本质的贴子,虽然后面我有了更深的认识。


建议大家认真看看这个帖子:GMAT一战760 (Q51V42),倾情回馈。阅读量破19万的深度好文和里面的例子,会有个认识的。对于刚开始准备GMAT的朋友,尤其没有体验过怎么做题目SC提不高的朋友,你们感触可能不深,mark下也可以。


关于RC想多说点:

什么样的argument好?结构清晰、词与词的关系,句与句的关系,段落的组成,清清楚楚,同时这个argument中的每个component都清楚地serve for one target。Moreover,这些components都很efficiently的组合在一起,不仅没有一句废话,插多一句话都显得多余。用道家的观念,就是不多不少,不盈不缺,正好,平衡。


关于RC,小安阅读法,我认为掌握了精髓。整个RC的文章,GMAC考的正是你对serious argument掌控/表达能力。那么怎么通过RC考验你要具有这个能力?考你对文章的每一个Components的位置、作用、整体目标清晰不清晰。  如果文章是议论文,你可以感觉到RC是在考你这个能力,如果文章是说明文呢?同样,RC的考题中就会默默考验你,是否对“文章是如何组织起每个细节,来说明某个东西”。小安阅读法里的例子就是个说明文,大家可以感受下。


阅读法是读的方法,用小安那样去读,会提升你的阅读能力。但不是练做题的方法。


下面是我自己总结的“Reading notes”中的前两页,我复制在这里,也希望你们能感受下我怎么做Reading的心得笔记。 

     

笔记看上去会比较乱,因为是我自己总结的,所以我自己一看就懂,没想过出书或去新东方教书,也就没可以做什么排版。SC有语法分类等作为框架,就会更清楚。


RC有一篇pace丢了,Verbal就完了。输不起。

Strategies: A big picture reader with limited working memory and time.


第一步:找到主题围绕词/短语/文章的中心论点。文章/笔记从此的演绎。一定100%看懂第一段,长文对第一段要详细框架。Skeleton/Headlinessketch


第二步:边读边形成框架:留意逻辑链接词;根据文中明显的转折连接词,去形成框架。Link to what you read. Looking for the simple story. 出题点;非出题点;等等  e.g. for examples,  by contrast, to do…


First reading永远只找big picture/result conclusions/surprise转折,后面做细节难题一定是要回读原文找proof sentence,勿废时。


第三步:阅读中…

Emotionally Engagewith the passage (Concretizing & Unpacking 难句)。长文注意定位。


学术名词原名=长文读到后面易忘相关记忆甚至这东西的存在,即便我前面读的很明白。


所以:1. 一定要给个好记的nickname。2. 定位好段落。 3. 多练加强记忆。


突然一句看不懂了,lose sense了,别慌,联系上文,GMAT好文每句都是相互承接有关两的。注意以下文章等提到的各处:


每读一段再总结下框架;事物关系or记笔记。不一开始读就盲目记,先读,有框架后再总结topic性地记。


第四步:看完全部文章后,拼凑合成作者写文的Point,(background,support,implication) point first/middle/last。再做题。遇细节题,回归到特定段落,不走偏。


第一段有时整段都是context (Hard),完全没point,很不好读。读着着急,躁。熄灭。要相信自己的阅读能力。读下去。


倘若一开始节奏乱,第一段没读懂,会导致做不好题,且超时。亲测。


练习一:一个一个题型的练。先只练main idea题,然后只练有划线的题,structure type, infer type...... 然后就会发现,怎么从文段中发现,这儿会出什么题型了:


1. 作者为什么写这段话。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东西。作者的态度是否有变化,内容是否跟作者态度一致 。这段话提出的细节有什么作用。这段话和整个段落的联系是什么。等思考性去读!这是练习!是进步!不是做题。


2. try to think why those answers are wrong. Is there anything common in the wrong answers? Or in the right answers?


Try to comprehend what is "related" and what is "unrelated" information (choice). Very important.


练习二:文章也分类读,看不同类型文章有什么特性, e.g. science/management类,尤其历史事件类&词汇。


最终练习:请尝试直接从段落中找到答案,因为通过前面复习,你对段落已经很熟悉了。不要看问题,试着直接找到“这里可能会出问题”的地方。


文章结构在读完全文再写:to know what you have forgotten and the capacity of your memorization。再去进步。真正知己知彼。可以每看一段,也可以是一整篇文章。


the more and the clear you can memorize the frame of the passage, the less time you have to spend on questions. You have to practice to get those tips all translated into a habit.


还是要多练,把下面的笔记东西练入脑子里。

以上练完整篇OG Review。


文章:每篇文章首段都有主题围绕的词/短语。主题词e.g. caffeine, dim galaxies,two modes of argumentation等。 之后都是从这个词多线程的演绎每小段,其实也有些关键词与段落主题联系。即便feminist的文章也是一样。


框架:不是文学写作套路,是 作者描述、论证的内容的框架,文中事件的框架他所描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


同理,读的时候,了解作者写这几句的意图>了解每句用了什么语法句子结构精妙地表达出了意思。


逻辑框架 - 简化信息,每读一段反思讲了什么,为什么这么讲,后面可能该怎么讲。


理顺逻辑:全文核心是什么?围绕什么讲。目的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达到这个目的。能够跟踪,预测文章思路,了解到什么是重点,什么是辅助,什么简略提下,什么可以忽略。进而预测出题思路。


再次强调,框架的得出要根据文章本有框架性词汇:比于我初次阅读,短暂理解,不如直接一此种诳街、并列、转折词去构建架构,以避免我纠一些不必要的细节。这本来也是作者的线索。


阅读,同样抓住作者的intended meaning是如何 (correctively&effectively) express的。


看清众多事物间的关系。有条主线带着走。因而要有一个“对比”的概念在做题时。还有各种转折、并列、延伸等逻辑连接词、对比作者的态度等等。


人+发出观点性句子,特别注意,很可能围绕support它要么被反驳。


For example举例,一定会有细节题。看到细节题又不知上哪找,就去examples里。


注意分隔情况的 时间点词。"1920….. at the same time …."一看就是重点时间。


阅读核心是看清众多事物间的关系。有条主线带着走。因而要有一个“对比”的概念在做题时。还有各种转折、并列、延伸等逻辑连接词、对比作者的态度等等。


全部都细读。都是专业性文章,句句言之有物,没有废话。不要漏任何部分表达。


长文章根据文章结构,略读e.g. 例子,遇到一些细节题时再回过来细读句子。


VERBAL所用材料

OG,和official出的Verbal单册,Manhattan (RC CR SC全看了),Prep。  


OG我做了3遍,每遍都有不亚于第一遍的收获,我良心话。 Verbal单册两遍。   我真的觉得,如果你扪心自问,每道VERBAL题,你完全理解official answer的解释,你就一定 考的好VERBAL,至少40. 我第三次考试时,仍有几题没掌握。


在觉得自己“掌握了”的时候,脑子最好清楚点:比如某SC选项错,答案的理由是:awkward/distort meaning/redundant/not necessary/ 你要能清楚为什么是Awkward。我一度认为这是很主观的解释。实际上不是的,如果你是怎么做正确率都不会低于90%的人,你一定是和考官一样能清楚感觉到这句话是Awkward的人。 (没错,就是“感觉”。)


关于VERBAL,我没做过GWD等任何其他资料


Quant

这个部分没什么特别要说的,依然是注重思维多过技巧。我用了OG+机经。OG三遍。


机经是: 比较有效率地,用于检查你是否掌握了考试需要的所有数学思维  的题库。如果做机经发现有题目不会解,赶紧总结起来,是什么方法怎样做这类题。Moreimportantly, 为什么当时自己没有想到这明明很简单的方法,我思维上是否有盲点。要用自己的方式总结。我一般就是写在Word文档里,打印出来,考前30mins花5mins看一遍自己的总结就好。Verbal笔记同样考前看。


建议还没怎么开始的人,也不用想很多问很多,把OG做一遍,错题总结一遍,之后自然知道怎么改进了。


AWA

最关键的是:你要总结出一套你自己的模板出来。


去多看范文,多练,思考同样的架构自己会怎么写。然后把自己想出来的句子,变成模板。


我大概练了50道题,每道题写了有2遍以上,也读了相应机经思路和范文,然后不断改进。


思考OG上的6分文章和4分的差距,总结,自己去弥补这些差距,你自然就会是5分以上。


30mins要写出350+的字数不容易,如果你考场还在思考词句选择,会浪费很多时间。文章的提分,重点在于你的逻辑和思路。模板也不要花哨,腾出更多时间,写多个观点,更重要。


我的经验,3个观点或以上,400字,肯定可以5.5。


关于模板

我的是: 七宗罪的基础框架上加入自己的“万能”论点&对应可方便套用的模句+首末段的框架所需要的模句 + 可多角度多方面多个topic内使用的一些万能例子。


注意AWA中,举例不用是具体的现实生活的例子。你只要是把一个可以用来反驳题目的现实中很可能出现的情景,表述出来就好。E.g.geographical labour distribution的差异 / agingpopulation / changes in consumer preferences 这些事件往往可以应用在多种题目中。


多练题,练完总结,你们一定会发现规律的: 行文规律/框架和论点论据的规律。


IR

我没什么好说的,基础有了后,把官方的题目做了。找到感觉,总结题型。没问题的。


注:原作名为《GMAT700-650(C)-750想对与曾经的我一样难过却坚持的你说说我的故事。用经验回馈CD。》,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最时新的GMAT心经,完全原创撰写,最真实的经验。与真实的他们学习、互动。


GMAT一战760 (Q51V42),倾情回馈。阅读量破19万的深度好文 | Babybearmm

610-610-590-730 请再多努力一次 | 2016-02-02 Lillian Li

610-710 杀G之路没有人比我流的泪更多 | 2016-02-05 Vivian Zhou


回复“心经”至公众号后台,阅读更多原创心经。


欢迎分享属于你的经验!回复公众号后台“投稿”,把你的原创发给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