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微软到沃顿商学院,28岁登上福布斯,他却说自己是个外向的书呆子

2017-03-14 江南杜 NativeStudy

这是NativeStudy精心编辑的第158篇好文推荐。一起分享你的好文与智慧、深度与思考,我们向推荐人和作者致敬。本文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文章,是针对一位已经走过留学、就业、创业、投资人等多种角色的成功人士。NS中的很多人都是在为了自己的留学梦而在奋斗一切,但往往对于自己所要就读的专业或发展方向还不够清晰。Toby的经历一定会给你很好的启示。在面对类似的人生选择时,你是否能够像他一样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面对挑战时,能否勇往直前地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到。面对机遇,能够耐下性子从一点一滴中赢得他人的尊重。Toby的成功,只怕不是区区一个学位能够给予的。那么,我们在求学的前后,真正该做的又是什么呢?



Leon Lin,铁板神猴,NativeStudy创始人。

“赤裸裸地谈利害,就接近于理智了。”


— 感谢以上推荐人为本文提供序言

写于2017.03.14


作者 / 江南杜,来源 / 日记本(id: RiJiBen-Diary)



今天的嘉宾

两年之内,在微软连升三级

从微软到沃顿商学院


跨入风险投资领域

两年从实习生做到合伙人

掌管十亿级别基金

有一种人生,叫做别人家的人生

比你聪明的人,真的比你更加勤奋


“Forbes30 Under 30”,是由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一年一度所评选的,旨在表彰上一年度30位年龄在30岁以下具有突出成就人士的榜单。中国传统的“三十而立”好像并不适合他们,因为他们已然在各自所擅长的领域推动着变革。

今年的30Under 30,总计有15000个提名,入选率少于4%,甚至低于哈佛和斯坦福大学的录取率。而今天的人在北美的主人公——张辰超(Toby Zhang)就是2017年30Under 30中的一员。



 外向的书呆子

 

有一种人生,叫别人家的人生。虽然我从不信奉这些话,但当我和Toby聊的越深入,这句话就越是在我脑子里刻下一道道深刻的印记,只能默默在心里说一句见贤思齐焉。

 

Toby是个北京人,出身于书香世家,姥爷就是人民大学老一辈的教授,父亲是航天工业部的科学家。在做访问学者时,得到国外教授的赏识,96年带着8岁的Toby和他的双胞胎弟弟举家迁往了Washington,D.C. Toby说他们兄弟两人,从小就一直在比,比谁的学习好,比谁健身时卧推力量中,比谁篮球投的准。而他们的父母,也鼓励着他们的这种良性的争强好胜。

 

Toby和他的双胞胎弟弟 

 

Toby和我聊起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儿,是父亲教兄弟二人骑自行车,起初是四轮车,之后父亲把两个辅助轮子去掉,拿手拉住自行车,就这样一遍遍放手,他们摔倒,到最终不知不觉他们可以在完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骑车前行。Toby说那个时刻,他此生难忘,现在回想起来,他的父亲充当了一个非常好的导师,所谓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也是伴随着Toby一生的话。

 

多少受到些家人的影响,Toby选择了密歇根大学的电子工程的专业,这可能是他所描绘的“书呆子”那一面,但当我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时,他的回答总能在慢条斯理中一针见血。并且,这个“书呆子”只用了四年就读完了本科和研究生,期间拿奖学金拿到手软。

 

Toby所拿奖学金汇总

 

从创业到微软

 

和这个时代每一个“不安分”的青年一样,Toby在大学时代尝试了第一次创业。做一家买卖二手书的校园电商,这家公司现在依然存在,Slogan是Collegebuying and selling made easy,彼时Toby作为联合创始人和COO,主要负责供应链管理,曾经一度占领全美最主流的20所学校市场。要知道,彼时是2007年,Facebook也刚开始起步,创业也不像今天那么主流和让人兴奋。

 

但就是这“不安分”,让他遇到了微软。Toby非常热爱自己的母校密歇根大学,但他也明白,自己的母校每年能去微软工作的人非常少。而他能踏上西雅图的土地,进入微软的大门,和自己的创业经历密不可分。由于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才能,他在微软创造了一套新的人才管理框架,负责管理15000多技术人才,而他所用的技术,则是在自己创业时用数学的算法去做的供应链管理。后来这套技术在2010年IT管理国际研究研讨会上发表。而这个过程中,Toby同时还在念着他硕士的第一年也是最后一年。


当Toby完成学业,再次回到微软时,他的身份变成了一个时下最火的互联网公司关键岗位——产品经理,负责的项目则是Windows8。这样一份人人欣羡的工作,Toby却最终选择离开,他告诉我,他在微软的前两年,职位被提升了三次,到第三年,和他同处一个办公室的人,已经变成了大他十几二十岁的大叔大妈,领着高昂的薪水,却可以腾出时间来参加社区的篮球联赛。


西雅图的篮球队


这个时候的Toby,才刚刚25岁。Toby自己说,这是一份金饭碗,但一望却可以到头,他不想一下子就看见40岁的自己。那种“不安分”让他又一次蠢蠢欲动。读一个MBA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没有拿到最心仪MIT的offer,但沃顿和哈佛的录取通知相继到来,让Toby又一次跨越了整个美国,来到东海岸求学。

 

投资界里的极客


打开Toby的LinkedIn,他对自己的定义是极客和投资人(Tech Geek and Investor) 

Tech Geek and Investor

 

我问他,为什么要把极客放在前面,他自己笑称到,这可能是他的好奇心,也可能是他对技术极致的追求,在他看来,风险投资这个领域,没有好奇心一定是行不通的。当Toby从东岸来到沃顿,他发现沃顿是一个非常鼓励企业家精神的地方,同时能给商学院学生创造更多的价值。在这里,他遇到了华岩资本---ChinaRock Capital Management(CRCM),一家和Toby一样低调的风险投资机构。

 

每次采访嘉宾前,我会做足前期资料的收集,但Toby的资料,我只能从LinkedIn、Facebook和微信朋友圈获取,网上关于他的报道几近为零。当我问他国内的投资人都玩命似的做宣传报道,你们这么低调真的好吗?他淡淡一笑,说我们就是闷头帮LP(私募股权基金有限合伙人的简称,可以简单理解为基金的投资人)挣钱的基金,又不是早期的初创企业,要那么多宣传没啥用,投出好的项目就行。顺便提一句,这也是Toby第一次正式接受外部采访。


Toby说他自己获得30 Under 30这件事儿,还是她老婆告诉他的,我笑称,难怪人家把你放在那么个小角落里!他戏谑到,其实获得这个提名,他最关心的是有没有奖金。  


在小角落的Toby

 

CRCM的名字,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但它所投出的优酷,却鲜有人不知。而CRCM最近的一个明星项目,Mucial.ly正在朝着下一个优酷,甚至超越优酷的方向前进着,这是一个由两个中国人主导,但在美国大放异彩的社交App。作为Mucial.ly的种子轮投资者,从2013年到现在,这个项目的回报已经达到上百倍,在竞争越发激烈的风险按投资行业,这已经是个足以站在巅峰的数据了。

 

进入投资领域,Toby其实还有另一个选择,EdisonPartners,一家更偏中后期的风险投资机构。彼时的Toby在沃顿旧金山的分校继续着学业,Edison的合伙人求贤若渴的从费城飞到旧金山劝Toby加入,而Toby倔强的坚持着离开微软的初衷,离早期科技领域更近一些,选择了投天使和种子轮的CRCM。

 

在CRCM,他从实习生开始做起,历经投资经理、副总裁,到2016年成为合伙人,Toby又只用了两年。如果非要说里面有什么秘密,我觉得是Toby在工作中全身心的投入,他会把别人眼里的挑战,看成一个解决方案。从最简单的小事做起,到慢慢参与到核心业务,再到变成团队中必不可少的一员,最终成为团队中别人的依靠。Toby说原来别人是他的导师,现在他要成为更多人的后盾甚至是最后一层壁垒,那句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真的不止是说说。

 

随着采访的临近尾声,我想Toby是不会去定义这种极客精神,不会去规范,更不会去束缚它,更多的是去感受它。

 

写在最后

 

和另一位小伙伴聊天时说到,好故事可遇不可求。其实采访每一个嘉宾,就是看到生命中另一种可能性。小伙伴的回答是“人生如戏,演员应该是最能体会人生百态的职业,但人物采访比当演员好玩多了,精彩但又不用去迎合。”


翻开Toby的朋友圈,第一条发于2014年1月8日,地点位于非洲,他写到:“Africa, a modernizing continent with much hope and courage”,在常人眼里象征战乱和疾病的非洲,他却能看到更多的希望,对Toby的整个采访过程,真正切合了我们的初衷,借彼此之眼,看看世界。



NativeStudy希望推动成员间最大限度的智慧共享与互利,为所有成员营造一个绝对高质的阅读环境。一段好文,分享的是一段智慧。


你付出了哪些别人看不到的努力?

你才20多岁,为什么总怕来不及


回复公众号后台“投稿”,给我们推荐您心目中的深度好文。

回复“好文”,查阅更多好文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