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GMAT | Babybearmm: Verbal-RC & Foundations

2016-01-28 Babybearmm NativeStudy

题图作者:法国诺曼底摄影师 Vincent Bourilhon


作者 / Babybearmm

首发于 / ChaseDream Forum

本文由NativeStudy早期核心成员Babybearmm原创撰写,授权发布。

续上一篇: 一战760 (Q51V42),Part II: 3. Verbal-SC


Part II: Verbal-RC & Foundations


RC & Foundations


关于我的RC,我最想感谢两位CDers:

狐仙姐姐——她将我领进了门,给我指明了路 。

770分大牛悠悠mm——她的指点恰在我的RC到达瓶颈的时候给我带来突破,“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悠悠阅读法)


还有一个组织——

我们最最可耐的阅读小分队(“NativeSpeaker 综合训练计划”)


很多人说“语法为王”,可是在我看来RC才是奠定GMAT根基的,RC and foundations go hand in hand. 阅读能力对RC和CR的作用自不必说,就连SC考到最后追求的还是to express the intended meaning correctly & effectively. 那么我们怎么读出the intended meaning呢?这不靠阅读靠什么??


我一直觉得,native speakers把英语当做medium,语言是为了表意的,写文章也是有目的的——无论传授信息还是发表观点,语言仅仅是载体、是工具。但不幸的是,我们传统的英语教育,却把英语当成了一个供研究供考察的subject,我们执着于各种语言现象,我们的英语跟其他各科脱节,似乎是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于是乎,很多同学说:“SC的用语义解题怎么操作啊?我觉得用语义还不如用语法规则来得快啊….”那这就是问题了——照理说读完一句话,语义应该是第一反应才对啊!


那怎么办?很简单——READ READ READ.

以sdcar大神为榜样吧:

“首先要提高的是英文阅读理解能力。我马上订了 Economist 和 Scientific American,按照 LSAT 阅读的方式,提纲挈领地读,抓主旨,看观点,评力度。把每篇文章都当做一个考试题目来看,并在心里对作者的观点作出反驳或支持。每周采购时,我推着购物车,一边走一边看杂志,和毛泽东在球场看书有一比!持之以恒的训练,使我的阅读水平稳步提高,速度也涨了不少。” – By sdcar2010


大量阅读对我的GMAT的帮助我是深有体会。在这半年里,我其实每天花在纯GMAT上的时间并不多,中间还搁置了近2个月准备CFA。然而,我基本上跟着阅读小分队练习,从第二期到第四期;每天看各种英文网页或者newsletters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一种休闲方式。甚至于在准备小分队的科技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每周都追踪Science, Nature等学术期刊的各科重大进展,看paper比我当PhD student时还勤快。在搁置GMAT复习CFA期间,我也是坚决100%用英文资料,效率最高的时候看精练的Schweser notes日过百页。于是在刚考完CFA的第二天模考PREP2 CAT的时候,在从未系统复习GMAT RC的情况下,RC只错了一道题。


我认为GMAT RC的表现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1. 英语阅读能力

2.GMAT RC的解题技巧

大致对应于悠悠阅读法中提到的两个阶段。


对于提高GMAT RC的解题技巧,方法有很多,比如:

小安法、新东方(例:吴云阅读法)、Helr阅读法(基于ManhattanRC)、Gmatclub RC

….


我觉得关键是:选择一种适合你自己的方法,将其内化。我最终选择的是跟自己的理念和习惯颇为贴近的Manhattan,跟着FoV和RCGuide去做。


在复习过程中,发现我做RC的特点很鲜明:我在读懂文章(借助笔记)这一步一般没问题,但做题会错。我甚至一度怀疑这种stardardized test就是我的克星(没有经历中国某著名考试的那种应试训练也从未上过XDF的孩子伤不起啊~)!如果GMAT不是选择题,而是填空题、简答题甚至口语复述题,我都能做得好。但这是选择题,我偏偏选不对。我经常不知道选项间孰优孰劣,或者对选项和原文的对应把握不住。


这时候,Manhattan的FoV对我帮助很大。我曾经做那上面的RC,觉得文章都能读懂但题目却错了一半,在它的生动讲解中我逐渐领会到一些规律。比如,对于同样一句话,specific detail题目的答案会长什么样子,inference题目的答案又会长什么样子。再比如说,出题老头往往会把正确选项做些“隐藏”处理,“犹抱琵琶半遮面”;然而错误选项故意出现跟原文“过于”match的词句,让你觉得似曾相识,但却“貌合神离”。典型的例子如OG13 Ecoefficiency #7: (A)中的”with no guarantee that”是不是让你一看到就眼前一亮啊?哦,原文说的是”there is no guarantee that”,这选项酷毙了!然而这样的我称做”too close to be correct”的选项恰恰是陷阱,因为后半截儿不对。而表面上看没那么相似的(B)选项,确实神似,典型的inference-type answer的长相。这个规律也适用于main idea题,假如全文围绕outsourcing这个抽象的东东来讲,正确选项它偏偏不出现outsourcing而是以类似”a business strategy”这样的词来掩饰(就有点像SC的句子里为了避免pronoun ambiguity也不想重复原名词,就说”the material”“the animal”一样),反倒是错误选项出现原词”outsourcing”……就在仔细领会了FoV上面的题目详解之后,我上网做那本书对应的question bank的题目,居然全对了,当时真心觉得对GMAT的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更脸熟了。


然而到后来我还是进入了瓶颈…..那时候我做RC题目的速度特别慢,经常是这样的:


读题

明确定位到原文句子I

看选项A,把选项A和句子I比较,kill or pass

看选项B,把选项B和句子I比较,kill or pass

看选项E,把选项E和句子I比较,kill or pass

这一轮下来,也许还剩两个选项,于是又来回比较,各种纠结不止….


到最后对答案时发现,我做错的题,却往往是这样over-think了。在剖析自己后我认识到,这是源于我做科研的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不惜代价往纵深开掘的习惯。我把一道选择题,当做5道证明题在做,我总是试图为每个选项的kill or pass寻找理由。然而很多时候,我找遍全文也找不到,才发现这原来是out of scope或者not mentioned,无从证否。


我问自己:干嘛要把这一道选择题当做5道证明题来做呢?我只需要从这“5道题”里挑出我觉得最有缘的看着最爽的一道来做证明题,就搞定了啊!其他我看不上眼的4道题我不care!


这一步,是看到当时推出的悠悠阅读法并与悠悠详细交流后受到的强烈启发。悠悠说,分析错误选项怎么错的,这太复杂;分析考官怎么出题怎么设套的,这也太复杂。为啥不能追求简单的生活呢?错误选项就是出题老头煞费苦心来干扰你的,你在那里停留时间越久,就越容易被干扰。


读懂作者的意图和手法,然后你就成为了作者,你只在乎自己的内心,不在乎考官对你形象的塑造。你想象自己是作者,于是当你看选项的时候,你只需要寻找哪个选项有共鸣,哪个选项是自己的“知音”。那些个选项刚一开口说话就让你提不起兴趣的,别听他瞎扯,直接卡擦!


于是在悠悠的启发下,我很快习惯了这样的做题节奏:对错误选项秒排,只因我看不上眼;但对正确选项我要保证从头到尾正确(即vet the answer)。这样能兼顾速度和准确率。如此,似乎是完成了无招-有招-无招的轮回。到最后觉得RC很纯粹,并没有那种尔虞我诈的人情世故,错误选项在自己面前跟小丑似的,而正确选项确是让我相见恨晚的知己。


"Unthinking is the ability to apply years of learning at the crucial moment by removing your thinking self from the equation."

我承认我没有悠悠的天赋,如果没有当初跟着教材深入体会那些正确和错误的选项炼成的感觉,也就不会有到最后的简单纯粹。


#下篇预告:Part II: 5. Quant & AWA


NS原创计划:如果读了觉得好,请直接打赏1元给原作者,并留言送上你的谢意。我们希望,每一个乐意分享的作者,都能在无论何时何地感受到有人在因为他/她的作品而受益。


#关于提问:方法雷同。留言提问,并打赏1.11元。这样作者就会收到你的“暗号”,第一时间来解答啦~!

回复“心经”至公众号后台,阅读更多原创心经。


欢迎分享属于你的经验!投稿请将图文内容(Word)发至以下邮箱,注明“【投稿】”字样:

nativeinstudy@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