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知名古董商黄少棠:瓷器市场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明成馆的主人黄少棠先生,是知名的香港古董商,经营古董瓷器,尤以明清官窑为主。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曾为多位收藏大家做顾问,包括徐展堂等敏求精舍的4位藏家。前不久,在2017年嘉德典亚艺博会上约访黄少棠先生,听他谈及瓷器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
2017年嘉德典亚艺博会,明成馆带来的展品
首先,国外藏家在出货。
由于国外老一辈的古董瓷器藏家越来越年长,年轻人进场较少,所以这几年一直在出货。不仅是欧洲,日本也是这样。日本的富二代、三代们大多是接受的西方教育,对西方文化艺术更感兴趣,所以他们进入的是西方艺术品市场。而中国这几年发展非常快,不断有新藏家进场。
第二,随着“让艺术走入生活”观念的普及,文房瓷器的市场在升温。
黄少棠经营的主要是官窑瓷器,但他更喜欢的是文房用瓷。二十几年前,当他买第一件文房瓷器的时候,就觉得它们很特别,生动活泼,品味高,价钱还不贵,于是开始收藏、推广文房用瓷。黄少棠笑言:“那时候官窑器太贵,留不住,能留住的也就是文房用瓷了。”
文房用瓷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笔筒、水注、镇、臂搁、香炉、插屏、壁挂瓷板等等,只要能装饰书房的品类都涵盖在内。有趣的是,在香港,以前香炉卖得不好,因为藏家们误解香炉为拜祭亡灵时烧香用的。其实,香炉是文人书房中的重要器物,品香早在汉代就开始了,不仅可以安神减压,还可以赏袅袅青烟,非常有意境。
2017年嘉德典亚艺博会,明成馆带来的展品
这几年,文房用瓷越来越受关注,一方面,现在的藏家买艺术品的时候喜欢与生活结合,而文房用瓷在诞生之初就是实用器。另一方面,文房用瓷的品位高,优雅、漂亮,画面生动活泼,有故事性和深意,尤其是过渡期的人物故事题材,每个人观感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一件瓷器上画有一位背剑的道士和一位将军。梁晓新先生解读的故事是丘处机拜见成吉思汗,劝谏他不要杀人,而黄少棠想到的是吕洞宾的故事。这种无限的想象空间,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关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古董,很多藏家都是心有顾虑的。黄少棠认为,如果是昂贵的、国宝级的孤品,那么尽量不去使用,而那种典型的、不太贵的、有一定存世量的古董是可以适当使用的,比如插花,非常美。2016年,黄少棠跟嘉德合作做过花香供佛主题展览,邀请一些插花大师为展品插花,效果非常好。
第三,藏家追求和方式发生改变。
相对而言,老一辈的收藏家更为低调、纯粹,大部分是因为喜欢才买,会做深入、细致的研究,鉴赏、鉴定的能力不一定会输给专业人士。
比如敏求精舍的叶义医生,以收藏竹雕著称,出版的《中国竹刻艺术》在行业里被当成《圣经》。他白天忙碌工作,晚上回家挑灯夜读,研究藏品。他过世后,黄少棠曾参与整理其藏品,见过他为每件藏品写的签条,每件东西的著录、来源都有详细记录,可见其用功甚勤。
敏求精舍是香港最早的一个古董收藏家协会,入会条件非常严格,需要获得所有会员同意。最近几年听说放宽了准入条件,有一票反对也可以入会。会员大多年纪比较大,比如天民楼主人葛师科先生已经80多岁了,而最年轻的会员也五十多岁了。现在,年轻藏家进敏求精舍是非常不容易的,不仅需要有高质量的收藏,还需要志同道合,得到现有会员的认同。
新老藏家步入收藏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老一辈藏家往往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从19世纪瓷器开始入手,然后慢慢收藏清三代,之后再收藏明代及高古瓷。而新兴藏家追求特别,不怕贵,总想一入场就买最好的。黄少棠认为,循序渐进的进入方式其实是最好的,希望藏家有更多的审美培养和沉淀。
第四,随着信息透明化,古董商的盈利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古玩行业里有一句行话:“我吃仙丹了。”意思是买到了“漏儿”。黄少棠认为,就算是经验丰富的古董商,现在想捡漏儿都难,信息的透明化使得低买高卖的盈利模式成为了过去式。
“古董商不可能再用低价买到古董了,这几年我没有见过。就算是一些偏远地区出来的东西,其实也根本不是漏儿,让我出这个价钱,我还不一定会买,价钱已经没有空间和弹性。”他认为这是近几年古董商遇到的最大问题。
古董商生存越来越难,这是一个时代的改变。那么,是不是有一种方式可以不怕贵?黄少棠认为,古董商并不是无路可走,买的贵,卖的时候会更贵,而且时间的沉淀、发掘更多的故事都可以改变价格,做展览、出版书籍也会增加附加值,这是古董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还有一个方向是跨界合作。十几年前,黄少棠曾经尝试过筹建古董商会,可惜后来流产了。2015年,黑国强组建古董商会的时候,黄少棠欣然加入,因为会员们聚在一起做展览也是一种推广,对行业大有好处。而且,这个商会非常包容,涵盖了瓷器、家具、佛教艺术、书画、当代水墨等各个领域,以前古董商们只是跟同领域的人交往,现在打破了界限。明成馆这次在嘉德典亚的展览就是跟黑国强的研木得益合作,将瓷器和家具组合在一起,相映成趣,比单独陈设更有韵味。
2017年嘉德典亚艺博会上,明成馆与研木得益合作的展览
最近几年,黄少棠还在思考古董行业怎样与金融结合。
顶级古董艺术品动辄过亿,买得起的人凤毛麟角,即便藏家身家百亿,资金大部分也是投放在了生意上。那么,可不可以用基金的方式一群人合买一件古董?届时办展览、请专家分析藏品,然后股东轮流持有一段时间,让每位参与者都享受到研究、了解的过程,等卖掉时,既过足了瘾,也赚到了钱,何乐不为?黄少棠觉得这是一个趋势。
来源:收藏杂志 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