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攻克9大难关, 中建科工打赢深圳应急医院项目建设攻坚战!

小钢 中建科工 2020-12-09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

面对新冠疫情,

深圳市政府未雨绸缪、提前部署,

决定加快建设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二期工程应急院区项目。

面对如此重大、紧急的任务,

中建科工不负使命,

集全司之力,

在20天的时间里攻克9大难关,

打赢了这场与时间赛跑的防疫阻击战!



第一关:克服“三高”限制,

戴着“镣铐”跳舞



项目地块北临水官高速闸道,南靠厦深高铁,西侧有山,开挖后形成高边坡。场地标高达到78米,高于高速闸道。通往项目的唯一一条道路下穿高铁,建设条件十分苛刻,稍加不慎,将对高铁和高速公路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高边坡存在滑坡风险。



项目提前规划好平面布局,做好最大高度12米、长880米的高边坡支护的施工部署。同时联合高铁、高速相关单位对桥墩和路面进行实时监测,避免施工对高铁、高速公路的影响,以及规避山体滑坡风险。


第二关:挖35个“游泳池”

只用三分之一标准工



项目场地涉及山地林地,多为回填土,场地清表及填挖工程量大,地质条件不利。场地作业面积达9.2万平方米(含A地块),相当于13个标准足球场。需开挖土方量5.9万立方米,填方3.6万立方米,总挖填土方相当于35个标准游泳池,同时还需要对表层林木植被进行清理,完成以上工作量的标准工时是21天。



项目利用无人机航拍,建立三维点云数据模型,快速测算最优地坪设计高度和需挖填的土方量。同时分区作业,加大人员和工程机械投入,仅用7天完成全部场地清表及挖填工程,并为2月3日开始浇筑混凝土创造了条件。



第三关:疫情期间征调全国万余建设大军



项目建设现场,施工的高峰期有管理人员2372人(白班+夜班)、劳务工人10416人(白班+夜班)24小时不间断施工。深圳是移民城市和劳务输入大市,每逢春节,绝大多数劳动者都离深返乡,紧急调集管理人员和工人本来就难,今年春节又逢疫情蔓延,村村封路,要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调集数千名管理人员和上万名技术工人,难上加难。



中建科工第一时间发布战疫召集令,从总部、东西南北四大区域公司和投资公司紧急“征兵”,确保管理人员数量充足和体系完整。

同时,项目首先抽调华南大区春节施工项目的工人,投入前期项目工作,随即联系公司的核心劳务,采用非常规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措施,紧急储备施工人员7600余名,确保施工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很多参建人员奔赴战场的路十分坎坷,有徒步8个小时翻山越岭40公里到达机场的王邦炳;有因大雪封路,从高速绕行县道、乡道,辗转200公里奔赴机场的闫一鸣;有凌晨4点出门,一天横跨3500公里,经历40℃温差,跑步进入工作状态的彪鹏……


第四关:36小时考察锁定百家分包万种材料



项目工程材料需求量巨大(百余家分包商、供应商资源、2560个集装箱房,混凝土需求达1.4万方,级配碎石2.3万方、机械设备498台)。春节期间相关单位还未复工,各类材料库存及产能欠缺。同时,项目“边施工、边招采、边出图”,功能需求调整频繁,给招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项目优先针对“即刻进场”的场地清表和混凝土砂石工程,成立大宗材料应急小组,紧急调动公司内外现货资源,5小时内锁定劳务、混凝土和急需机械设备,确保项目“第一道工序”顺利完工。商务系统在第一时间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箱房单位约谈以及现场考察,在一天内完成了所有单位的考察工作,仅用10小时确保项目13个单元2560个集装箱,从全国10余城市发往深圳;仅用36小时锁定108家专业资源、各类机械设备498台,为项目高效推进提供强力支撑。



引用商务一位同事写给家人的话:


“截至今天凌晨,我和部门同事们终于把最重要的资源2560个集装箱板房全部采购、调配到现场,能够满足工期和使用要求,我为能够在这样的团队感到骄傲。之后几天也许能休息好一些,你可以宽宽心了,但仍有很多事情需要协调解决,一日不完工交付,便一日不敢有丝毫懈怠。人的一生,有的事儿,是国家需要,必须要有人做的,我自愿投身这场战役,无怨无悔无求。我自问达不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觉悟,但也对先贤忠烈心向往之。感谢这段经历,让自己知道热血没有因为生活的压力而变得冰冷。”


第五关:20天20余项工序万余人穿插施工



项目现场作业场地有限,20余项主要工序穿插施工,高峰期有将近1.3万人、489台泥头车、挖机、汽车吊等工程车辆和设备同时作业,如何在短短20天的工期内,协调、有序、高效地开展项目建设?



中建科工应用BIM技术、智慧工地平台,开启“时间不断、空间占满”的满负荷、急行军模式。例如,混凝土底板浇筑与箱体拼装是同步的进行的,怎么做到这一点?开辟第二现场——拼装场地。混凝土底板浇出一块,已拼装好的箱体就“占领”一块,机电安装和装饰依次插入。室外管网和道路工程见缝插针,一节节挖、一节节埋、一节节铺,既不影响房建施工,又确保了自身的工期目标。



7天,以极限速度完成9.2万平方米的场地清表、土方挖运、级配碎石施工、底板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7天,完成现场2560个箱体的现场吊装;7天,完成1000个床位的室内装饰、6.6万平方米的室外管网及绿化施工。在短短20天内建成了深圳应急医院项目,让深圳在疫情面前有备无患。


第六关:另辟“蹊径”破解交通困局



项目初期仅有东南边厦深高铁两个桥墩之间的一个出入口,且通向项目的市政道路交通十分繁忙。后期在布澜路增加了一个出入口,但最窄处只有一个卡车车身的宽度。另外,在工地内,只有东侧有道路。项目所需的众多材料、工程机械排着长龙等待进场,交通疏导如同血管疏通一样,刻不容缓。



项目紧急在24小时内,出土1.8万立方米,完成西侧和南侧便道,在工地内形成环路,为平面运输与市政管网同步作业,提供可能。同时与交警联合,成立交通疏导组,在各个重要路口设卡执勤,实行交通管制,确保项目运输大动脉有序受控。采用点菜式集装箱进场方式,为每个集装箱编号,按照安装顺序进场,减少堆场占用及二次转运,在高峰期实现了10小时进场360余个集装箱,当天24小时安装就位544个集装箱,有力保障了项目进度。


第七关:解决双层箱式病房带来的难题



所有的病房均为双层,这是深圳应急医院不同于同类医院的地方。在集约化利用土地空间的同时,也使作业面空间更局促,吊装难度增加,交叉作业增加,同时设置排水、通风的难度攀升。



项目发挥EPC管理优势,通过采用整体卫浴,同层排水的方式,仅排水主立管上下贯通;采用风管外挂的方式,减少了管线综合的难度。同时,合理规划吊装设备作业分区,合理排布吊装顺序,最大化提升装配式建造效率。


第八关:20天内经历冷热交替、雷雨交加



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深受季风的影响,二月份天气变化大,项目在短短20天的工期中,经历了多次大暴雨和艳阳天,最低温仅6度,最高温27度,冷湿和酷暑交替令项目施工人员应接不暇,严重影响项目履约。



项目编制雨季施工方案,联合气象局进行定点天气预报,做好设施、设备防雨防雷准备,实时调整施工组织;同时为项目人员配备雨衣、雨鞋、冲锋衣以及军大衣,现场提供姜茶、凉茶等,为一线建设人员做好防护。多项举措将天气影响降至最低,确保履约平稳有序。


第九关:疫情蔓延时期,

为万余“逆行者”罩上防护罩


以上八关都不是最难的,

最难的是特殊的防疫工作。


项目高峰期有将近千名管理人员、一万多工友(白班+晚班)以及大量工程车辆设备在有限的场地内夜以继日地抢抓施工进度,而此时是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全国各地都在倡导并践行足不出户,而且,项目紧邻深圳集中收治新冠确诊病例的深圳第三人民医院,项目疫情防控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安全生产的压力之大也不言而喻。



在防疫方面,落实工作机制,建立立体式管控模式,通过严把入场、教育、现场、通行、餐饮、住宿等6个关口,通过“四必查”,确保防疫工作做细做实,确保掌握人员轨迹,确保动态防控全覆盖。实施防疫责任网格制度、防疫工作清单制度、每日3次专业消杀制度、多方联合巡检制度,压实防疫管理责任。整个建设过程中,参建人员未发生一起疫情感染状况。
在安全生产方面,针对快速建造工程的安全生产特点,以企业、项目两级组织保障安全管理体系化,采取分区网格化、信息化等手段,控重大风险,整治一般风险,切实做到“全方位查隐患,铁手腕除风险,多举措遏事故”,实现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平稳可控。



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历经20个日夜的连续奋战,

攻克9大难关,

中建科工“建”证了深圳应急医院

从一片高高的山林地里迅速破土而出,

助力战疫“深圳速度”!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党建工作部、华南大区


供稿:张辉斌

编辑:张海毅、彭   阳

校对:林   绿、吴执策

审核:周发榜


要闻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