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晚二美大咖云集 共话医疗科技创新发展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暨第四届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上,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发表报告,各抒己见
大咖云集 共话医疗科技创新发展
7月26日至28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暨第四届创新驱动发展大会在涞源县举行。28日,大会分会场报告会上,多位业内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中医药、智慧医疗、再生医学等方面开展研讨,从不同角度发表了精彩观点,本报选取其中部分发言与您共同感知科技脉动。
有助于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诊断和干预
《通过眼睛窥视大脑——眼动和脑功能》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张鸣沙
张鸣沙(李凯丽 摄)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到来,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已经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为止,医学领域和神经科学领域仍没有便捷可靠的生物标记物帮助诊断和早期筛查,临床上也没有能够治愈的手段。因此,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验研究表明,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可以引起快速眼动参数的改变。因此快速眼动参数分析可以为判断脑功能微小变化提供重要信息,可成为一种行为学检测大脑功能的新方法。我们实验室长期通过以人的视觉和眼动系统为行为范式研究感觉、运动控制以及认知功能的脑机制,自出研发了通过检测快速眼动探索大脑功能的脑功能检测仪。它是一套包括眼跳检测设备、数据服务和存储平台,人工智能计算平台的综合诊断系统,可以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多动症、自闭症、精神分裂等疾病诊断上发挥重要作用,填补了国内科研行业空白。
既能“看到”肿瘤,又能对肿瘤细胞的活动进行量化
《基于影像和病理大数据融合的肿瘤疗效评估》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刘振宇
刘振宇(曹云鹏 摄)
目前,在临床肿瘤诊断上还存在一些挑战,如多模态医学成像“雾里看花”导致诊断不准确,穿刺生化检验只能对肿瘤部分信息“管中窥豹”等。我们基于医疗影像大数据研发智能诊断方法,通过影像宏观信息与病理微观信息的融合提升诊断性能,既能“看到”肿瘤,又能对肿瘤细胞的活动进行量化,这样以人工智能为工具,实现从结构功能到分子细胞的可视化和定量化。
这种宏观与微观融合的诊断方法引出了“影像组学”的概念,即把结构影像、功能影像、分子影像、病理信息、基因信息综合在一起,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量化肿瘤的微环境,定量肿瘤的异质性,起到提升肿瘤诊疗效果的作用,此外,在重建肝癌全基因表达谱、肺癌EGFR基因突变预测、结直肠癌诊疗全过程覆盖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互联网医疗要迈入继挂号、咨询、售药之后的4.0阶段
《互联网医疗的现状和发展思考》
北京大学医学信息学中心创始执行主任、北大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智慧医学影像中心副主任 雷健波
雷健波(孟丽 摄)
互联网和传统领域的结合,产生了很多新的生活方式、思考和模式,互联网医疗便是其中一个方面。互联网+医疗,是要把互联网和医疗的特点完美融合,产生1+1>2的效果,具体包括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健康管理、互联网+专病(慢病)管理等。
我们经常见到互联网+医院和医院+互联网这两个概念。医院+互联网简单讲就是把医院的业务搬到互联网上,主体还是医院;而互联网+医院,我们希望利用互联网的特性去赋能改造医院,通过反向渗透来颠覆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截至2021年3月,全国有1100家互联网医院,不同程度存在着政策限制、缺乏激励机制、患者就医习惯没有形成、医保和付费制约等问题。所以,互联网医疗要迈入继挂号、咨询、售药之后的4.0阶段,必须要开展对专业性要求更高的健康管理,实现院内院外、线上线下的结合。我们的研究和尝试,就是整合各种可穿戴设备的动态数据,实现针对全人群的真正的大数据、全数据、全流程管理,让互联网技术帮助医生、医院和个人的健康管理插上腾飞的翅膀,实现科技改变医疗,互联网重塑医疗生态。
患者希望通过智慧医疗实现快速就医,并有更好的就医体验
《医疗5G应用现状趋势与案例》
九逸(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冉闿睿
冉闿睿(曹云鹏 摄)
随着5G技术不断落地、成熟,智慧医疗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2019年,郑州一家知名大型医院已经完成了整个5G网络的部署,随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也完成5G网络部署,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也在做相应工作。目前,我们国家医院信息化建设仍处于低水平。比如,在河北省甚至国内,电子病历评过5级的不多,但电子病历需要8级,目前国内的三甲医院中,能够做到互联互通且能够运营的不到5%。所以说,智慧医疗的建设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就业机会和空间。
对医院来说,要实现智慧医疗,首先要完成整个数据平台搭建,真正实现医院自身的互联互通。其次,医院通过数据内部的挖掘和互联互通之后,结构化数据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加强医院的精细化管理。而患者希望通过智慧医疗,实现快速就医,并有更好的就医体验,甚至在家也能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此外,完成每一个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这也是未来对智慧医院的一个要求。
医疗机器人替代帮助治疗师解决康复面临的困难
《医疗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挑战》
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侯增广
侯增广(曹云鹏 摄)
我们国家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达到了2.6亿,而且老龄人口的增长速度非常快,5年时间增加了2000万人。老龄化使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等多种老年性疾病患者增多。大量患者急性期后需要专业康复帮他们回归正常生活,康复是唯一经循证医学证实可以有效调整改善残疾程度的治疗方法。但沉重的家庭社会负担、治疗师的缺乏,是康复面临的困难,因此可以用医疗机器人替代或帮助治疗师来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助力和康复,还有一些康复机器人在欧洲已经得到应用。在国内,由于价格、安全性、应用性等问题,实际应用受到很多阻碍,尤其康复辅助机器人的作用对象是人,人机交互方面还存在很多挑战。现有的交互方式各有优缺点,但没有哪一种交互方式可以覆盖其他的。所以,我们要进行多种传感来实现它的感知。
防治慢性病、获取健康的关键所在
《中医浊毒理论的创新与展望》
河北省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三届国医大师 李佃贵
李佃贵(张卓 摄)
体壮为健,心怡为康。未来医学的目标,应逐步向预防疾病、维护健康、防止损伤调整。如何去除浊毒,净化人体内环境,是当代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防治慢性病、获取健康的关键所在。
在治疗理念上,应该坚守中医以“辨证论治”为主的理念,并融入西医以“消除病因”为主的理念,以创新中医治疗理念的战略。在治疗方法上,应该坚守中医以调动疗法为主的方法,并融入西医以对抗疗法为主的方法,以创新中医治疗方法的战略。在治疗策略上,应该坚守中医以治病人为主的策略,并融入西医以治病为主的策略,以创新中医治疗策略的战略。在治病切入点上,应该坚守中医以治未病为主的方法,和西医以治已病为主的方法,以创新中医治病切入点的战略。在疗效评价方面,应该坚守中医以个性为主的方法,并融入西医以共性为主的方法,以创新中医疗效评价机制的战略。
李凯丽 陆征 孟丽 李忻遥
编辑:晚小班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