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晚二美技术“双翼”迭代更新,智慧解锁城市供水管网探测“密码”
全流程管控将漏损率降到最低、创新性地引入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看自来水如何变“智”来水
技术“双翼”迭代更新,智慧解锁城市供水管网探测“密码”
“将主城区进行网格化划分,对城市供水管网进行全方位的巡视、监测与细致检查,以确保管道泄漏、损坏等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为管网维修和优化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探漏班工作标准
“负责新建、改建供水设施的定位与竣工验收,查明地下供水管线的平面位置、走向、高程、埋深、规格、材质、关键点等信息并上传数据,以及GI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更新与管理。”——测绘班工作标准
“顺风耳”24小时在线,全流程管控将漏损率降到最低
“后台预警你们小区供水管网运行异常,我们需要开展排查。”7月12日,探漏班组长王超接到系统报警后,将问题聚焦在阳光大街某小区可能出现的管网漏水问题上。
受温度变化、地基下沉、地面负载等因素影响,不少老旧小区的管道老化导致渗漏问题较为严重。以前,探漏人员一般会选择夜深人静时,在路面上借助听音杆等专业测漏仪器,用耳朵一段一段地“听漏”。由于管线不明,漏水量无计量,导致查漏周期较长。自保定市供水有限公司率先在全省提出“智慧供水”理念后,不断推进“智慧供水”建设,用时两年在小区管网出入口安装智慧计量设备,实现对水量异常问题的及时预警和有效管控,目前已覆盖主城区216个小区的供水管网。
使用智慧计量设备后,探漏由“耳听为虚”变为“眼见为实”。记者看到,当工作人员输入“计量管理平台”时,电脑上显现出如迎宾小区、淮军公所等多个片区的供水动态监测图,通过监测区域内水流量和压力变化,对供水管网进行“网格化管理”。
“‘听’有误差,‘看’则非常直观。毕竟管网有了‘眼睛’,‘测漏’就能立竿见影。”王超迅速带领班组成员赶到现场,对疑似有漏水点的供水管网进行逐段排查。“听到漏水声音并不稀奇,能准确判定漏水点的具体位置,才是真本领。”
测绘“供水一张图”,为城市供水安上“空中之眼”
深埋地下的管线如何变得可视化?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和无人机勘察等技术,在北斗精准位置服务的基础上,即可顺利实现并应用于城市管理。
如今,这一技术已广泛应用到保定供水管网测绘工作中。在东二环DN800供水管网迁改项目中,一架无人机正在上空盘旋、实时勘察、采集数据。这,就是保定市供水有限公司创新性引入的摄影测量“黑科技”。
“以往供水管道抢修中可能会对周边其他管线造成损坏,现在通过系统,不到一分钟就可以获得管线开挖分析图与道路横断面图。”测绘班组长刘建良介绍,东二环DN800供水管网迁改项目位于城市繁华地带,不仅需要面对繁忙的交通、密集的建筑群,还要解决地下管线错综复杂、施工空间狭小等难题。更为棘手的是,项目还涉及开挖与非开挖多种施工方式,对测绘工作的时效性、准确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而通过无人机对供水管网进行空中拍摄,能够快速获取地面三维影像数据,再通过专业软件进行处理,生成高精度的地形图和管网图,不仅大幅减少了人工外业工作量,还有效避免了不同管线之间的冲突与破坏。此次东二环项目中需测量的管线长度达10公里,精确定位多达500余处,测绘班组的“空中之眼”为项目的顺利竣工提供了有力保障。
测绘班在东二环项目上实时勘察、采集数据。
“双测”合力驱动,高效推进漏损疑难小区全面“体检”
城市供水管网埋于地下、走向复杂,尤其是老旧小区,既有老旧管线,也有新增管线,如何及时发现、准确定位管道破损、渗漏故障点,一直是摆在供水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保定市供水有限公司坚持改革破题、创新赋能,采取探漏、测绘“两手发力”方式,蹚出了一条漏点查找和管线梳理“两条腿走路”的新路径。
“比如金昌小区,是一个具有商业门脸和生活区双重功能的综合性小区,同时东区和西区也分属不同的管理区域,小区内供水管线铺设情况很复杂。”管线探测处处长郑光永介绍,保障供水管网的安全不仅仅是一个班组的职责,更需要整个管线探测处所有班组的共同努力。在联合行动中,探漏班王超带队熟悉小区地形,迅速判断漏水点和寻找管线走向,而测绘班则由刘建良带领,携带高科技定位设备,精确测量管件的位置。
数万个供水信息“点位”,连缀成小区地下供水管网的“路线图”,两个班组用时一周,对金昌东区的供水管线进行了全面梳理,为小区今后管网改造、日常维护等业务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开启了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供水管线探测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用脚步丈量城市地下,用科技赋能安全供水。未来,保定供水仍将继续发扬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提升探漏和测绘工作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技术保障。
编辑:晚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