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0)》发布


2020年6月16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了核能发展蓝皮书——《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0)》



从7个方面介绍了2019年中国核能产业发展情况:


核电生产运行


核电工程建设


核能科技创新


核燃料循环产业


核电装备制造


核能行业管理与安全保障


核能国际合作

并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对我国核能发展趋势作出分析和展望。


报告显示,预计今年年底,我国在运核电机组达到51 台(不含台湾地区),总装机容量5200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 17 台以上,装机容量1900万千瓦以上;到2025年,在运核电装机达到7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到2035年,在运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合计将达到2亿千瓦。“十四五”及中长期,核能在我国清洁能源低碳系统中的定位将更加明确,作用将更加凸显,核电建设有望按照每年 6—8 台持续稳步推进。


报告指出,持续推动一批核电项目落地,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落实核电强国、推进我国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绿色低碳能源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需要,也是当前以重大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现实举措。


核电生产运行






核电工程建设





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国在建核电机组13台,总装机容量1387.1万千瓦。


在建机组装机容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核能科技创新





核燃料循环产业






核电装备制造






核能行业管理与安全保障






核能国际合作






发展形势






清洁化低碳化已成为全球能源发展主基调。

我国正积极推动能源转型



应对气候变化,遏制全球变暖


减少污染排放,建设美丽家园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能源电力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核能发展环境与政策趋于完善,核能企业更加注重与地方融合发展。



我国核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趋于完善。


建立核能行业公众沟通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公众沟通社会环境,创建与地方融合、利益共享的发展模式


未来展望





 核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定位更加明确



核能是可大规模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基荷电源


我国政府在《巴黎协定》承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力争达到50%



核电建设节奏有望趋于稳定



以自主化三代核电为主,进行规模化、批量化建设


 “十四五”期间推进中部地区核电发展


“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效果图


核电产业链有望更加均衡发展



天然铀供应体系持续完善


核燃料加工产能保障核电持续发展


乏燃料后处理形成工业化处理能力


核电装备制造自主化水平持续提高



核能多用途利用示范工程有望陆续启动落地



海上核动力破冰综合保障船、海上浮动核电站、供热反应堆等预计陆续启动


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小型压水堆等示范工程将相继建成



核电将更加广泛参与电力市场改革



核电企业将更深更广探索电力市场交易模式,促进核电消纳


核电企业将更加注重降本增效,持续提升经济性



自2017年起,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联合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共同主编《中国核能发展报告》蓝皮书。蓝皮书作为每年定期出版物,对外公布我国核能发展的重要年度数据,客观、公正、专业地全面反映和分析我国核能行业发展状况与趋势。


资料来源:“CNEA核能协会”微信公众号

编辑:银汉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