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安 | 民俗宝安!留得住的记忆,记得住的乡愁~
“革故鼎新,得宝而安”
素有“深港文化之根”美誉的宝安
有着近1700年的历史
千百年来,历经岁月涤荡
宝安沉淀了无数具有历史时代烙印
和别样地域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遗珠
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特色浓郁
据了解
宝安全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90处
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
国家级“非遗”名录1个、省级9个
市级15个、区级29个
非遗项目总量多,种类齐全,特色鲜明
总数占全市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四分之一
民俗活动是人民的艺术
艺术家们用独特的艺术语言
展现别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生活
在为人民群众带来欢声笑语的同时
也不断传承和发扬着宝安一方的历史文化
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镜头
一起走进了解宝安的民俗文化
感受宝安民俗文化展现出的时代魅力与风采
国家级非遗
松岗七星狮舞
宝安区松岗街道地处珠江三角,七星狮舞在松岗等地流传的历史,自清末民初起,至少已有百余年。
松岗七星狮舞是富有岭南地域特色的民间舞蹈,舞蹈语汇相当丰富。它与其他狮舞表演的主要区别,在于伴奏的锣鼓乐节奏为“七拍半”,且有“骝马步”、“彪步”等多种舞蹈步法,有“狗型”、“伏虎型”等数种造型。
它还在舞法上分为“武狮”、“文狮”,“武狮”的主要舞法有“逗蛇”,“文狮”的主要舞法为“狮子书法”。
1947年,年仅9岁的宝安区松岗山门村人文琰正式拜“七星狮”传人焦贤为师。文琰是松岗七星狮舞的第二代传人,也是文天祥的第二十六代侄孙。
松岗的原住民多为文氏后代,每年的七星狮舞表演必定要在文氏大宗祠前举行,蕴含了对文天祥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和尚武精神的推崇和传承之意。
省级非遗
松岗赛龙舟
宝安历来就有赛龙舟的传统,“松岗赛龙舟”更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松岗赛龙舟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一项民间习俗活动。
与中国其它地方赛龙舟活动不同,松岗赛龙舟更富有宗祠祭祀文化内涵。
据宝安文氏第二十五代传人、松岗龙舟赛“非遗”传承人文康宁介绍,松岗赛龙舟除了传统的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还有一项特殊的含义是纪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
每年龙舟赛在下水训练前,村中会定好日子,然后选一位年纪大且威望高的老人作代表,在祠堂为龙船点睛。比赛结束后,会将龙舟的龙尾埋入指定的沙田里保存,龙头放在文氏祠堂里供奉,祠堂每天都有人为龙头上香祭拜。龙头龙尾一直保存到第二年端午节前,再将龙尾挖出来与龙头拼连,准备新一轮赛事。
因此,松岗赛龙舟既是纪念屈原,也是纪念文天祥,蕴含着敢立潮头、永不言败、奋勇向前的龙舟精神,同时被赋予了独特的后辈祭拜先祖的宗族色彩,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的、严谨的仪式,具有深厚文化底蕴。
省级非遗
宝安“肖氏棉塑”
棉塑是我国民间手工技艺丛中的一朵奇葩。宝安“肖氏棉塑”工艺作品在国内具有唯一性,以棉花造型和成胚,再以针线经手工缝制、塑造、抽搐、刺绣、绘染、定型等多道复杂工序,辅以不同装饰、服饰于一体集成的软雕塑,表现形式多样,可单体展现或以群体场景立体反映某一主题。
精美的造型、柔和的质感、似真的人物、不同的服饰和佩饰、塑造的人物组合和场景都展现出其所表达的人物民族、民俗风情,具有强烈的艺术冲击力和感染力,体现了造型文化艺术的精巧与神奇。
作为宝安“肖氏棉塑”的第四代传承人,罗晓琳擅长绘画,重刻画塑造人物的情感和形态。
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承这一民间艺术,罗晓琳经常参与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展演活动,公益辅导手工棉塑制作,让孩子在“棉塑”制作中感悟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
省级非遗
深圳传统小食手工制作技艺
云片糕、炒米饼、米通、松糕、艾饼与干果等佳品在深圳已有悠久历史,以“合成号”生产的最负盛名。
“合成号”是深圳本土百年品牌,始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深圳墟,它记载了几代深圳人的故事,传承了老一辈的传统工艺,融入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岭南文化。
在宝安土生土长、也是“深圳传统小食手工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陈淦忠表示,百年“合成号”的出品,从原料到口感不断改进、创新,但它那独特的制作工艺伴随着一代代的深圳人,走过历史的长河,历经改革开放的大潮,一直保留至今。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情,传统的地方小食手工制作技艺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传统习俗和文化。
如今,百年合成号“深圳传统小食手工制作技艺”“云片糕制作技艺”“喜嫁礼饼制作技艺”“枧水粽”等已成为省、市、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市级非遗
北帝古庙“三月三”庙会
北帝古庙“三月三”庙会是深圳规模最大的传统庙会,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一五七三年),距今有近500年历史。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传说中的北帝诞辰,西乡人都会举行庙会庆祝。目前,“三月三”庙会活动已列入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庙会地点在西乡街道真理街,步行街方圆约两公里处,会期9天,从农历二十七持续至三月初六。
庙会期间,龙凤、醒狮、麒麟、飘色、歌舞风情汇景大巡游、千岁大盆菜宴、木偶戏、贺诞戏演出等精彩绝伦的民俗文化“大片”轮番上演,整个活动充满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是宝安乃至深圳民众的文化盛事。
市级非遗
沙井蚝民生产习俗
宝安沙井古称归德,从宋代就开始插杆养蚝,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养蚝的地区之一。
沙井素有“水晶皮,玻璃肚”的美誉,千百年来沙井蚝民不断探索、积累而成的制作工艺,赋予了沙井蚝色泽乳白、肥嫩爽滑的优秀品质。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沙井蚝就远销省外及港澳等地,蚝制品驰名海外。经过历史的变迁,沙井逐步形成了养蚝、制蚝、品蚝等具有浓郁岭南色彩的“蚝文化”。
如今,虽然沙井蚝不在本地海域生产了,但沙井蚝的加工、销售及文化根源都留在本土。“沙井蚝”既是沙井的本土品牌,也是一种产品的技术标准和品质标准,更是沙井、宝安乃至深圳特色风光物态、民俗风情的代表和象征。
区级非遗
木器农具制作技艺
作为松岗文氏后人,生于1945年的文业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便在松岗农具厂任制作技师。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心无旁骛、钟爱痴迷木匠技艺,独立设计制作、收藏近现代农具两百多种(件)。
文业成制作的农具是近现代农耕文化的物化见证之一,特别是记录了深圳地区农业生产、群众生活的历史印迹。2015年,以文业成为传承人的木器农具制作技艺被评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区级非遗
粤式酥点制作技艺
粤式酥点是深受广东民众喜爱的酥皮类饼食、点心(主要品种有老婆饼、蛋黄酥、潮式酥、核桃酥等)的统称,是广东传统小食中的一个独特系列,其制作技艺已在民间流传了上百年,目前在深圳主要分布于宝安区松岗街道。
清末民初,广东省陆丰县(今陆丰市)潭西镇崎头村人庄智敬,将祖传粤式酥点制作技艺传授给儿子庄信德和同族侄儿庄信珍。庄信珍后来只身前往香港元朗从事粤式酥点制作与经营,其后代在业界的影响甚至延续至今。
1993年麦轩进驻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以家传老婆饼起家,之后开设饼厂,到2002年进行公司化运作,在2005年建立现代化传统糕点生产基地并运作。2017年,麦轩粤式酥点制作技艺被列入深圳市宝安区第四批非遗保护项目名录。
除了民俗传统文化氛围浓厚之外
宝安还有全省保存最完整的
广府文化宗祠建筑群“曾氏大宗祠”
有全深圳市最早的地面建筑“龙津石塔”
有宝安“赵州桥”之称的古桥“永兴桥”
还有为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
而修筑的“凤凰文塔”等珍贵历史文物
此外,还有客家山歌会、
望烟楼的传说、应人石传说等
丰富而生动的民间习俗
以及西乡千岁盆菜宴、沙井蚝宴、
西乡基围虾宴等特色民间宴席
它们以点带面、相互映衬
形成了宝安灿烂悠久的人文历史
彰显着宝安的古韵魅力和丰富内涵
丰厚的民俗文化遗产资源
为宝安民俗文化节的举办
奠定了浓厚的历史基础
本月中下旬
(具体日期以官方公布为准)
宝安将举办第二届民俗文化节
届时,宝安的市民群众将一览
汉服服饰秀、非遗技艺展示节目、
传统美食展、非遗摄影展、
岭南服饰展、古风大巡游类表演等精彩节目
为期三天的活动中
将全天穿插粤剧快闪演出
丽人行快闪演出
趣味灯谜及各种民俗小游戏
让前来游玩的观众在浓浓的古风民俗色彩里
体验集赏、玩、品于一体的特色宝安
一起期待吧!
你身边有哪些
令人印象深刻的民俗文化呢?
你参加过哪些宝安的民俗文化活动呢?
快来留言区向我们分享呀!
留言集赞时间截至
12月18日16:00获奖的小伙伴会收到小编的留言回复哦请务必及时关注
届时奖品会自行寄出获奖的小伙伴请及时留言或发消息回复您准确的姓名、联系方式和邮寄地址(限宝安区内)然后就可以在家坐等奖品喽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宝安在行动
往期推荐
0102来源:宝安区委宣传部、深圳宝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