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光明日报 | 深圳宝安:创新空间规划 共建“黄金内湾”
9月2日,《光明日报》以《深圳宝安:创新空间规划 共建“黄金内湾”》为题,报道宝安区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2周年当天,发布重大空间发展战略,用空间规划的创新,将自身置于国家、大湾区发展的格局中,为下一个“黄金十年”谋篇布局。全文如下:
宝安区委书记王守睿介绍:“目前环珠海口100公里‘黄金内湾’正加速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宝安如何抢抓机遇,如何与周边城市协同共赢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深圳和大湾区,宝安应该也必须回答好这个必答题,空间规划正是这一考卷的第一题。”
宝安区将科学规划视为最大的效益,一年多来,聚焦不同区域的禀赋特点、产业基础、生态本底,整合产业基本盘空间、重塑临空经济总部带、再造西部城市中心功能。对机场东商务总部区等片区进行了重点研究和规划,形成了最大效益的空间发展战略,力求为未来黄金十年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横跨珠江入海口的广深沿江高速上疾驰,向西展望,货轮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川流不息,一片欣欣向荣;举目向东,机场的航班起起落落,大大小小的工业区星罗棋布。根据宝安区重大空间发展规划,这里将被打造成一个兼具先进制造业发展和深港合作概念的核心区域——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
“宝安本来就是深圳的制造业大区,拥有机场、港口、会展中心、高铁枢纽,深中通道也即将建成,交通优势可以辐射到整个大湾区。我们合作区就是要充分发挥宝安制造业的基础优势,依托临港、前海政策优势,推动香港先进技术转化落地,从而打造对外开放、服务香港的最前沿阵地。”宝安区福海街道党工委书记许琳表示。
“这里曾经是一个8万平方米的老工业区,园区内190多家企业仅有9家规上企业,每平方米的产出仅5000元。”在宝安区福永街道的龙王庙工业园区,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研究员宋丁指着改造后整齐的街道和厂房告诉记者,2019年起,宝安开始采用“政府统筹整治+国企统筹承租+社区股份公司提供物业”模式,计划重点发展航空航天、通信、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还成功引进了宝安首家应用型基础研究机构——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弥补当地缺乏高端源头创新资源的短板。
“如今每平方米的产值达到2万元,等高端电子材料实现量产,相关产业链成熟之后,产值还会再翻番。”宋丁对这里的未来满怀信心和期待。
2021年,宝安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9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贡献了深圳近一半的工业增长,国高企业数量6759家,连续五年居全国区县第二、全省第一,经济增长活力强劲,蕴含着巨大发展潜能。如今的空间发展战略组合了土地统筹、城市更新等多种手段,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规划中的四大先进制造业片区,极大保障了产业的发展空间,将夯实深圳乃至大湾区的“高精尖”产业根基。
而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长王泽坚看来,宝安此次的重点规划显露了对城市生长脉络的深思熟虑。“宝安是大前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安国际机场和国际会展中心,是国内国际双循环转换的地方,是湾区对外的窗口,支持如此能级的发展引擎,需要全局视野和大局观念,有针对性地释放资源。”王泽坚说。
记者了解到,深圳宝安国际机场2021年客货运量排名均保持全国第三,当前正加紧打造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和高水平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机场对区域以及国内国际的辐射能力持续加强。
围绕珍贵的空港资源,机场东商务总部区、九围国际总部区、立新湖科创总部区携手构筑国际一流临空经济总部功能带,打通内外双循环,放大机场东“六位一体”综合交通枢纽对大湾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当交通、制造业、服务业这三大“基本盘”在这里汇聚,现代物流、高端商务、跨境电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等行业蓬勃发展,这座临港城区将会发挥出“乘数效应”,为前海、为深圳,乃至整个大湾区提供承载创新发展的沃土。
审核 / 郑礼军
责编 / 李庭新
校核 / 李可
编辑 / 蔡璨
校对 / 高崇文 胡洁贞
来源 /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