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宝安撤县建区30年:立潮头,领湾行!

滨海宝安 2023-02-13



1993年1月1日
宝安正式撤县建区
乘着深圳特区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
扬帆起航、勇立潮头


2023年1月1日
宝安迎来撤县建区30周年
抢抓“双区”驱动、“双区” 叠加、“双改”示范的
黄金机遇
奋楫而行、领湾向前

图片来源:宝安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30年,日月如梭,斗转星移
三十而立的宝安区

  • 城市能级跨越提升,从一个边陲农业县,蜕变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支撑极、前海战略“主战场”、深圳都市圈核心区。



  • 社会经济发展高歌猛进,1993年GDP为67.10亿元(含龙华区、光明区),到2021年已达到4421.83亿元,2022年跃居全国创新百强区第二、投资竞争力百强区第三、工业百强区榜单第四、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第五。



  •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38035.15元,增至2021年的66449.67元。



回眸30年,什么是宝安?
从1993年浩浩荡荡
按下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快进键”
到今天全力打造
“世界级先进制造城”
“国际化湾区滨海城”
“高品质民生幸福城”
或可在日新月异的城区巨变中
触及答案

宝安最早在东晋时建县,迄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

改革开放前,宝安县即深圳的前身。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从宝安县到宝安区,其版图几经变迁。

1979年,撤宝安县升设为地级深圳市。1982年复设宝安县,辖深圳经济特区之外的原宝安县地区。1992年,宝安撤县建区,分设为宝安、龙岗2个行政区。

宝安区由此走上了时代的舞台。

30年里,宝安区前后又经历了2007年分设光明新区、2011年底分设龙华新区两次“瘦身”,最终定格为土地面积397平方千米,境内海岸线50千米,海域面积220平方千米,即今天的宝安区。
2016年12月,宝安区开展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将其中4个街道一分为二,街道总数“六”变“十”,辖新安、西乡、航城、福永、福海、沙井、新桥、松岗、燕罗、石岩10个街道,共设124个社区。

地理版图越变越小
宝安社会经济事业却越做越大

1993年1月,第一届宝安区政府成立后,提出加快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步伐,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上一个新台阶。

在产业方面,作为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诞生的地方,到1993年,宝安已有3400多家“三来一补”企业,占全市大多数,以来料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蓬勃发展,早早奠定了“制造业大区”地位。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间,在产业结构改革、市场需求、技术、人才、资金等综合影响下,宝安制造业先后经历了来料加工-跟随制造-自主研发设计-以自有核心技术支撑的大规模制造等四次产业迭代,积累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完备的产业链,牢牢坐实坐稳深圳工业“基本盘”。

欣旺达生产空间
地处祖国最开放的区域,宝安制造不断走出国门,惊艳世界。据统计,宝安产出的电脑硬件和手机零配件一度占到五成的市场份额,全国智能穿戴产品每10个就有3个是宝安造。

宝安工业实力排名也持续上升。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2022)》显示,宝安在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榜单中位列全国第4,一年连超4位,首次跻身全国前5。

坚持科技创新,以变革图发展,宝安制造业始终保持领先、靠前发展。

1996年宝安区认定首批高新技术项目 2 项和高新技术企业 2 家,30年走出一条产业科技化之路,是宝安产业升级、制造升级的最重要的支撑。

近年来,宝安致力于推动产业链向“创新+智造”方向转变,积极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企业梯队。


目前,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7000家,约占深圳市总量的1/3,连续6年位居全国县区级第一。宝安区每平方公里拥有国高企业18家,是深圳市平均水平的1.6倍,是粤港澳大湾区平均水平的15倍。
深圳首个“专精特新总部基地”位于宝安区

从数量庞大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宝安又孕育出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现有1168家国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揭牌全国首个“专精特新”总部基地。

宝安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然成为驱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其中,既有大族激光、欣旺达、兆威电机、奋达科技、艾美特、航盛电子、华测检测、恩斯迈电子、优必选……一批在宝安起家,又抓住机会成功转型升级的行业龙头或“隐形冠军”。

也有Insta360、韶音科技、创世纪机械、裕同科技、古瑞瓦特新能源、正浩创新、英飞源、海柔创新等后起之秀,深耕产业链的某一细分领域,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企业。
2022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小企业工商论坛在宝安区举办。

在2022年全国创新百强区榜单中,宝安区从全国第八跃升至第二。2021年,宝安区获得专利授权数为72508项,这一数据在1992年仅98项,翻了近740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

广东着力培育的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宝安共有企业4792家,全市最多。
深圳市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宝安6个增加值第一、3个第二、4个第三。

2022年8月26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2周年之际,宝安重磅发布重大空间发展战略,邀请专家进行解读,拉开宝安立足湾区的空间战略架构,形成“一带两心四片”发展布局
“一带”是指临空经济总部带,宝安将环机场枢纽临空经济总部战略作为引领湾区发展的一大空间战略,机场东商务总部区、九围国际总部区、立新湖科创总部区将携手构筑国际一流人文经济总部功能区。“两心”指宝安中心区和深圳西部城市中心,其将塑造为品质卓越、功能齐全、辐射湾区的中心城区。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作为产业大区,宝安正加快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全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等重大平台的带动作用,加快打造4大先进制造业片区,即燕罗国际智能制造生态城、石岩科创城、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和新桥东先进制造园区,进一步夯实宝安在深圳工业发展中的“压舱石”地位;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临空经济、会展经济、数字经济、消费经济、金融经济,构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互赋能、“双轮驱动”新格局。
经济势如破竹,城市拔节生长

宝安撤县建区后,与工业化并驾齐驱的城市化工作同样取得巨大成就,城市风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


如今屹立在前海湾畔的宝安中心区,白天现代繁华、夜晚流光溢彩,成为最受瞩目的深圳西部CBD、粤港澳大湾区临湾核心区,也是宝安城市化最杰出的代表作。

2003年宝安中心区旧貌
  • 1993年,宝安区委区政府启动宝安新中心区规划,宝安中心区30年建设大幕就此拉开。


  • 1994年,填海造地,向海洋要空间;


  • 2006年,统筹规划滨海片区(7公里)、碧海片区(8公里);


  • 2018年,将大铲湾片区(8公里)纳入统筹管理,宝安中心区面积扩大至23平方公里。

在最新的规划建设中:
  • 滨海片区定位为中央商务区,重点布局科技研发总部和现代服务业总部,农商行、亚太卫星、vivo、中意、怡亚通、鹏鼎、易尚、俊峰、麦克韦尔等优质企业总部入驻。

  • 碧海片区定位为复合功能拓展区,重点打造商务岛、商业岛、文化创意基地。



  • 大铲湾片区定位为科技创新区,正在建设“互联网+”未来科技城。


在城市重大建设项目方面,串联海滨广场、宝安区图书馆、宝安青少年宫、滨海演艺中心、湾区书城(民俗馆)、滨海文化公园等市级规模公共文化设施的“中央绿轴”,已初具规模,是深圳唯一一个南北向、直接面向海湾、成规模的滨海公共空间,用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长1200米,宽430米。


随着2021年9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印发,宝安中心区加入“大前海”,发展能级再获提升。

2022年初,宝安区委七届二次全会点明了“422133”的主框架,提出以“湾区CBD、深圳主城区”的标准加快“三城”建设,宝安联手前海共同打造国际一流充满活力的湾区城市新中心。
从一片滩涂地,造出一个城市新中心,穿行连城达海的滨海廊桥,坐上湾区之光摩天轮赏一场唯美日落,眺望伶仃洋上的碧波、看沿江高速车流穿行,享受国际化标准的图书馆、体育馆,超一流的写字楼和商区……一幅幅波澜壮阔、绮丽多彩的城市画景,定格了今时今日的宝安中心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经济腾飞的终极目标之一,是让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更有幸福感。


飞跃30年,宝安区每一届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全力保障社会民生支出,就业、市政交通、医疗、教育、住房、环境生态、文化体育……各项事业都取得累累硕果。2021年九大类民生支出达到365.3亿元,支出总额在全市各区位居第一。

路通民心畅,道顺百业兴。

30年来,宝安城市道路不断延伸,路网越织越密,逐步打通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 1993年撤县建区,宝安区省养公路共118.82 公里(含龙华、光明区域)。
  • 1995年,宝安区公路总里程为 722 公里(含龙华、光明区域),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区到镇以及镇与镇之间全部以一级路相连接的区。
  • 2022年,宝安区(不含光明、龙华区域)道路总里程达到了1649公里。


纵观30年中宝安区交通每一次重大发展都令人心潮澎湃。

《G4宝安互通》 曾繁坚
  • 2005年11月,宝安区所有街道全部通高速 ,成为全国高速公路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 2006年,深南大道与建设中的宝安大道正式“牵手”,2007年2月,宝安大道全线通车;
  • 2007年12月,大铲湾码头正式开港;

  • 2011年6月15日,地铁1号线宝安段开通,宝安迈进“地铁时代”;
  • 2019年12月,穗深城际铁路正式通车;
  • 2022年12月,大铲湾码头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是深圳市吞吐量增长速度最快的集装箱码头
……

如今,宝安初步构筑了海、陆、空、铁多维度、大综合交通体系。

区内有国际机场、集装箱港口、客货运码头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已开通地铁1、5、6、11、12号线、穗莞深城际线。


形成了宝鹏通道、机荷-深汕、宝坪通道、外环快速、外环高速和沿江高速、海滨大道、广深高速、南光路、福龙-龙大高速“五横五纵”高快速路网体系,机场东空铁枢纽、轨道13号线、深中通道等正在加快规划建设。


宝安融入湾区、对接全球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无论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还是精雕细琢绿化美化城市、扮靓市容市貌,写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篇文章,是每一代宝安人与有荣焉的使命。

近年来,宝安区基于独特的气候条件与资源优势,积极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高品质构建“山、林、水、景、城、人”共融共生的生态格局,舒展出美丽宜居的生态画卷。

2020年,凭借“茅洲河治水”“一水清拆”“环保主任”等一批全国瞩目的环境治理“宝安模式”,宝安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1年12月30日,宝安区被国家气候中心授予“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称号,成为深圳首批获此殊荣的城区之一。

2022年以来,全区PM2.5平均浓度稳步下降至15.7微克/立方米,达历史监测最佳水平。


山水塑形,绿韵为裳。

“十三五”期间,宝安构建了全市覆盖面最广的社区公园-综合公园-森林郊野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城市绿化覆盖率约48%;截至2021年底,宝安已建成203座公园、近500公里绿道、72公里碧道和20公里郊野径,绿化覆盖率为48.08%。


近年来
宝安一批批颜值与内在俱佳的城市公园先后建成
为越来越多市民带来“亲山达海近河”的户外体验

  • 深圳湾区新地标的宝安海滨文化公园
  • 自然生态风情浓厚的罗田森林公园


  • 季相景观显著并特具城市标志的四季公园
  • 富含滨海特色风情的西湾红树林公园


  • 聚集人气畅行环湖绿道的立新湖公园、石岩湖湿地公园、蚝乡湖公园
  • 依山而建的尖岗山生态公园、企龙山公园
……


当前,宝安正实施“山海连城”计划,以“美丽宜居家园”作为规划建设主线,开展山海连城、公园城区、慢行系统等系列规划,为500余万宝安人打造“山海入城、河林织城”的理想生活城区。

在阔步30年的城市建设征程中,宝安一方面充分运用山海连城的先天地理优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挖掘宝安最美风光。

另一方面,大刀阔斧新建各级公共文体场馆,引进高端品牌赛事、明星俱乐部,举办品类丰富的文体活动,绘就出一张文化体育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的亮丽长卷。


30年来
一座座高标准的文体场馆落地成为城市新地标


  • 1997年建成的“老三馆”
  • 2002年投用的宝安体育馆
  • 2011年作为大运会场馆拔地而起的“竹林”体育场
  • 2013年投用的宝安图书馆
  • 2017年落成的宝安区青少年宫


  • 2021年带来首演的滨海文化艺术中心
  • 2022年改造重新揭幕的“宝安1990”(老三馆)


  • 2022年全新登场的宝安滨海廊桥
  • 以及陆续建成或投用的各街道文体中心
……


这些场馆
承载了广大宝安人家门口的文体生活
也带来了越来越多新奇的休闲运动体验

30年来
一场场高质量的文体品牌活动彰显城市辐射力


  • 世界杯预选赛
  • 乒超
  • 排超
  • CBA
  • 深圳宝安国际马拉松


  • “湾区杯”中国围棋大棋士赛
  • “宝安杯”2021深圳帆船邀请赛
  • 国际篮联A级赛事·斯坦科维奇杯洲际篮球赛
  • 国际乒联铂金赛事·中国乒乓球公开赛
  • WBO洲际拳王争霸赛
……
借由举办这些明星赛事,宝安一步步闪耀在世界文化舞台。


宝安区对文体事业的重视,也吸引了林丹羽毛球俱乐部、陈静乒乓球俱乐部、李群篮球俱乐部、明金海排球俱乐部、弈川象棋俱乐部、世纪启航三人篮球俱乐部的纷纷落户。

医疗保障是增进民生福祉不可或缺的一环。


1993年撤县建区后,宝安区进入医疗卫生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民的就医需求基本实现供给,逐步实现了分级诊疗的基层医疗发展目标。


据宝安区卫生健康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到2021十年间,宝安区医疗卫生投入翻了5倍;医疗卫生机构从607家,增至1479家;卫生机构床位数从6033张,增至11054张;三甲医院增至5家。

经过30年的沉淀与进步,宝安医院建设百家争鸣。

  • 2012年,宝安人民医院成功晋升三甲医院,是全区首家三甲医院。

宝安区妇幼保健院
  • 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宝安区妇幼保健院2020年排第16位,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排第16位,宝安区中医院2021年排第32位,均为全国同类医院前10%。


  • 2015年,第一个市投市建医院项目南医大深圳医院一期正式营业。
  • 2019年,全国首家纯中医治疗医院——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建成开业。
  • 未来,宝安区还将规划建设空海救援医院、宝安区儿童医院,加快推进现有区属医院的改扩建工程。

在医学专科发展上,宝安亦是多点开花。


1998 年 9 月,宝安区教育工作会在全省率先提出创建教育强镇,奏响了强教育、惠民生的主旋律,到2003年所有街道全部实现省教育强镇指标。


30年来,宝安区始终坚持把教育优先作为第一战略,从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迈进,在新时代交出了新的答卷。
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连续多年全市第一。“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教育经费477.28亿元,占全区财经性经费支出20%;2021年投入103.8亿元。
学位供给稳步增长。截至2021年底,宝安区办学单位达到580个,在校学生达到52.54万。
2022年9月,宝安“上新”3所公办新高中,12所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14所公办幼儿园,新增0.78万座公办高中学位、2.92万座公办义务学位、0.58万座公办学前学位,新校开办数和学位新增数再创历史新高。朝着“办一所,优一所”的发展目标前行,宝安区3所各具特色的公办新高中,脱胎于宝安区内的深圳知名教育集团和知名学校。
当前,宝安还有20所新校正在加快推动前期工作,拟在2022年底至2023年年初陆续开工建设。
近年来,宝安区在学校引入、建设上也亮点多多,陆续落户、建成多所标志性学校:
  • 第一所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
  • 第一所引进的名校办学——深圳外国语学校宝安学校;
  • 第一所大学附属学校——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 全市规模最大的区属15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宝安星光学校。

自2015年来,宝安区探索教育集团化管理,教育品牌效应凸显。
  • 宝安中学(集团)、新安中学(集团)、宝安幼教集团3所集团获评广东省优质基础教育集团,获评数量全市第二;
  • 宝安职教集团入选“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 2022年12月30日,组建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集团)、宝安区实验学校(集团)、宝安小学(集团)、滨海小学(集团)、天骄小学(集团),将进一步发挥教育集团的优质资源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扩增优质资源供给,推动学校优势互补,整体提升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一直以来,宝安区坚持五育并举,形成足球、戏曲、书法等多个特色教育优势品牌。宝安戏曲娃累计荣获249项全国“小梅花”等国家级金奖,位居全国区属第一。
///
这是一座向海而兴的滨海城区
这是一座被称为国高企业“第一区”、专精特新“第一区”的创新城区
这是一座60岁以下人口占96.17%的奋斗城区
这是一座山海连城、推门见绿的绿色城区
这是一座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城区
……


三十而立的宝安区,朝气蓬勃
三十而励的宝安区,无限期待




往期推荐



审核 / 郑礼军

责编 / 李庭新

校核 / 李可

编辑 / 蔡璨

校对 / 高崇文 胡洁贞

来源 / 宝安区统计局 宝安区卫生健康局 宝安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宝安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宝安管理局 宝安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宝安区湾区发展事务中心 宝安教育微信号 宝安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宝安区志(1993-2003) 南方+ 深圳特区报 宝安日报 网络 i宝安 等

文字整理 / 钟满香

设计 / 康敏

部分图片摄影 / 谢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