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科育人能力如何提升?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届课堂教学研讨会暨高质量初中教育发展研讨会顺利举行
全文共3596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高质量教育体系如何建立?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育人能力如何提升?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入探讨新时代高质量基础教育建设的路径、策略,培育新理念,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升课程育人能力,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国教育学会于2021年11月12日-13日举办“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届课堂教学研讨会暨高质量初中教育发展研讨会”,以“高质量教育: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科育人能力提升”为大会主题。
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共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主办,由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学会初中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会承办,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共同协办。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张东燕,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方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代表上海市教委向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届课堂教学研讨会暨高质量初中教育发展研讨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上海也为未来五年的教育发展设定了新的目标。为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必须从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着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聚焦信息技术赋能教育变革,建构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方雷代表徐汇区委、区政府,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在云端相聚的各位领导、教育专家、学者和全国各地教育同仁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表示中国教育学会课堂教学研讨会已经举办了两届,成为教育有识之士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希望参加本届研讨会的各位嘉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在致辞中谈到,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高质量教育: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科育人能力提升”,正是聚焦到了当前我国教育的关键任务,是对如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一次深入探讨和积极落实。未来,有效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同时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课,着力提升教师课程育人能力。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尹会长指出,本次研讨会聚焦“高质量教育: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科育人能力提升”主题,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次研讨会的主题选得非常好,会议深入探讨新时代高质量基础教育建设的路径和策略,进一步倡导新理念、构建新格局、创建新模式,是一场高质量体系建设理论交流的盛宴,也是一场实践展示的大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育人能力的助推器和加油站。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张东燕代表学会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全体与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她强调,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对标国家育人目标,及时、准确、因地制宜地落实文件要求,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学校育人质量做出贡献。
观点聚焦
本次大会历时两天,包含6个内容单元,设置了6个大会报告。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罗滨;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院长、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李文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任王洋共同承担了大会报告。
◎罗 滨 || 赋能教师: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育人能力提升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罗滨,以《赋能教师: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育人能力提升》为题做主旨报告。她从“学会学习:帮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课程育人:教师因学生成长而精彩”“赋能教师:教研强有力的专业支撑”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育人能力提升方面,教师应当进行的努力。
她指出,面向未来,教研的供给侧改革关键就是赋能教师,要用循证教研来提高教研的效率,目标是指向教师的课程育人能力的提升,在实践中开展基于证据的教研优化和教师课堂教学改进,努力用高品质的教研来支撑高质量的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李政涛教授以《面向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未来学校”范式》为题做主旨报告。李教授指出,要以未来之眼,看学校教育,看高质量教育体系。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高质量的未来学校。未来学校需要体系化的建设,是不同范式构成的新体系,应通向“智能技术”、通向“人文艺术”、通向“社区社会”、通向“天地自然”。未来学校范式,不宜面面俱到;未来学校范式,需要进课程、进课堂、进教研、进评价。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以《如何设计学后反思》为题做主旨报告。他从反思之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新课程需要“新教案”以及如何设计学后反思等三个方面做交流。他指出学后反思是需要设计的,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学后反思的水平层级,以及如何设计、呈现学后反思。崔教授强调,学后反思不是课堂小结,不是课后作业,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学生非常重要的学习经历,是从知识技能到素养养成的重要学习过程。
◎李文萱 || 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国家课程区域性转化行动体系的构建
◎刘月霞 || “深度学习”为课堂教学改革赋能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以《“深度学习”为课堂教学改革赋能》为题,带来报告。她首先回顾了从“课改”走向“改课”的背景,表示回顾历次课程改革面临的状况,如果把改革重心更多集中于课程规划和建设上,而不下移至课堂教学中,课程改革难以获得更好的预期成果。之后她从项目定位、什么样的学习(教学)目标更有意义、什么样的学习(教学)内容更有价值、什么样的学习(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习(教学)目标的实现、什么样的方式能更好地检验教学与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等六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项目。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王洋主任以《新时代教研的探索》为题,从深度教研的内涵、理论与操作、实践应用三个方面介绍了深度教研的研究与实践。他表示教研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减少各层次课程转化时的“落差”,提高教育质量的机制性保障。新时代的教研要从“规范”走向“品质”:教研范式要体现规范与求真,教研深度要体现品质与实效。深度教研的“深度”应体现在内容深度、形式深度、方法深度、效果深度之上。王洋通过对属性表、“三度”评估表、“活动质量”评估表的要素填写及其相关解释,详细阐释了深度教研的通用工具和专用工具的实践应用,并以高中“双新”推进中的历史学科深度研修活动为例,介绍了深度教研设计与实施的完整过程。
内容来源:
海淀进修:《高质量教育: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科育人能力提升——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届课堂教学研讨会暨高质量初中教育发展研讨会》
微信编辑:杨晓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