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尚荣 || 人生坐标上的故事主题:黄昏即黎明
导读
作为一名已经退休21年的老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究竟是为了什么,要从哪里做起,又该落实在哪里呢?对此,成尚荣老师有自己的思考。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2023年9月9日,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并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所有教师的使命和必然追求,青年教师要弘扬,老教师也要弘扬;在职教师要弘扬,退休教师更要弘扬。那么,作为一名已经退休21年的老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究竟是为了什么,要从哪里做起,又该落实在哪里呢?对此,我有自己的思考,那就是回顾以往,寻找新的生长点。进一步而言,就是为自己搭建人生坐标,并不断完善和发展,在此过程中把自己的故事讲下去,争取越讲越好。这样一来,教育家精神就在践行中弘扬起来了。
人生,是在坐标上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曾因为坐飞机遇到过两件趣事,既让我高兴,又让我沉思。
一件事发生在几年前。当时,我承担了教育部“西部教学改革支持活动”项目,并组织项目团队到贵州开展教学改革活动。出发那天,我们乘坐的航班按照航空公司的要求行李箱必须托运,同时要交150多元的费用,但当时我们对这一规定并不清楚。那天,我看代办登机手续的同事许久还没办完,便去柜台找他,原来他正和工作人员商量交费的事。柜台工作人员见我来了,看了我一会儿,便对我的同事说:“你说的就是他吗?那钱就不要交了。”这位工作人员脸上的表情似乎在告诉我们:这位老先生有先生的气质,亲切、和蔼、可信,应该享受特殊照顾,可以免交托运费。这是他们公司的规定还是她自己的决定,我们没有追问。后来,同事在好多次培训活动中以此为例阐述一个常识:人格、品德、修养是可以看得见的,而善良的人应当受到尊重。我想,我真的有那么好吗?面对他人的尊重与信任,自己该怎样对待?我该怎样让自己更优秀起来?
另一件事发生在前不久。当时同样是坐飞机出差,我对柜台工作人员说,我的腿比较长,能否安排我坐在宽敞些的位置上。上了飞机我才知道,我的座位是在紧急出口的过道边,比较宽敞,但坐在那里是有年龄规定的。果然坐下不一会儿就来了一位空姐,她很有礼貌地对我说:“先生,我给您调一个位置,同样在过道边,进出比较方便。”我正想挪动,另一位空姐过来对我说:“先生,我刚查了您的年龄,今年82岁。不过您的身体看来还是不错的,精神更好,您就坐这儿吧,没问题的。”显然,她违反了航班飞行的规定,但她深知,所有的规定、规则都是为人服务的,要以相信人为前提。我知道,这叫伦理视域下的规范。我深受感动和鼓舞,因为我又得到了一种尊重与信任。同时我更想着,怎样才能使自己更好一点。
呵,人生确实如同一个故事,每个人都在讲述自己的故事,其实质是创造故事。以上两个故事是巧遇,但我相信“巧遇”原本就镶嵌在生命之中。诸多故事编织成了一个人生坐标,抑或说,人生就是在坐标上讲述故事。那么是先有故事,还是先有坐标,是说不清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人生坐标是在人生经历、体悟后逐步构建起来,而且越来越明晰,也会越来越牢固,还会在不断调整中越来越完善。显然,人生故事的主题具有道德性和审美性。这便是我对人生的体悟,也渐渐成了我的人生信念。
“学步计划”:在“尚可”中走向“尚荣”
我是中师毕业生,当时就读的是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全国第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读书期间,我和几个爱好文学的同学创办了班级壁报,取名“学步”。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们正在学习,正在学习走路,走学习之路,同时学着走人生之路。学习之路漫长,需要刻苦,必须遵守学习之规。用今天的学术话语来说,这便是“强学习”,即如古之学者所言,“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但人生之路更长,更需要经历磨炼,当然,人生之路永远是学习之路。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壁报的名字极富学习意蕴、人生哲理。也许,人生的期许是从“学步”开始的。
我的乳名叫树生。这是农家人常取的名字,泥土气浓郁,但寓意深刻。母亲45岁生下我,很不容易,家里人把所有的希望系于我身上,希望我能扎根家庭、扎根乡土,像田里的禾苗一样,将来才会有收获。在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乳名“树生”似乎消逝了,连我的儿子都不知道。前几天,94岁的二姐给我打电话,头一句就是“树生兄弟”。这一称呼让我心里微微一震,一股热流涌上心头。我当时就想:我怎能忘掉“树生”?树是怎么生长起来的?怎能忘掉我的“根”究竟在哪里?它扎得深吗、牢吗?现在的根还扎得好吗?近日,我将“树生”这个名字告诉了儿子,请他记住,也希望他能像树那样成长,不奢望成栋梁之才,至少是亲近大地、扎根乡土、不忘本的那棵树。父母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物质遗产,但“树生”是他们馈赠给我最宝贵的财富。这个名字应该刻在我心里。
我的学名原叫“上荣”,是何时改为“尚荣”的,已回忆不起来了,但我始终觉得改得极好。人是不能“上荣”的,只能“崇尚光荣”,珍惜名声,再努力走向高尚,走向光荣,一步一步走扎实。更为重要的是,我把“尚荣”解释为“尚可”,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永远的“尚可”才能谦虚谨慎、积极向上,即使小有成绩,也只能当作“尚可”来对待。这绝对不只是虚心,而是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是对自己的要求,永远的“尚可”才会有永远的进步。
如果做个词语串联,“树生-学步-尚可”,那么这正是我的人生轨迹,也是一条生命线,即以“树生”为根基,以“学步”为行动方式,以“尚可”为品格。一言以蔽之,这是我的“学步计划”。我相信,名字其实是生命对自己的呼唤,是人生的底层逻辑,是一种人生的隐喻,需要我们去开发、阐释它,更需要我们去践行,最终去实现它。这不是宿命论,而是一种人生哲学。
机遇是属于自己的:为构建更大的人生坐标垫起基石
人是一种意义的存在。人的意义不是别人赋予的,而是自己创造的。但是,人既是意义的创造者,也可能是意义的破坏者。要问“人是谁”,这是最好的答案;要说明人生之谜,这便是最好的破解。人生之考,我们始终无法回避,但我们终究是要做出回答的,正如周国平所言,“在人生的考场上,我们都是学生”。破解人生之谜需要刻苦,也需要机遇。我的人生机遇是比较多的,但开始却是隐藏的。
第一个机遇是师范毕业后的工作分配。1962年我刚刚从中师毕业,当时国家刚度过三年自然灾害,经济非常困难,师范毕业生只有少数几人能被分配去当教师,其余要么转行,要么待业,而我幸运地被分在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当教师。更幸运的是,在那里我遇上了李吉林老师。在后来的日子里,李老师创建了中国特色的情境教育学,构建了中国儿童情境学习范式,她是从小学教师里走出来的儿童教育家。“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情境学习”,以至如今发展到脑科学视域下的情境学习。一路走来,李老师专业的精神、实验的方法、“干净”的人格给我极大的影响。要问这次机遇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那就是实验、研究,做个好老师。这是我为师之路上的关键起步。
第二个机遇发生在我做了22年小学老师之后。1984年1月,一纸调令将我调到江苏省教育厅任副处长。当时在省级层面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人,也没有任何特殊背景,然而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小学校长竟然能被调到省厅工作,这让我充满感恩。党的政策的伟大、社会风气的清朗,让我更加热爱党,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相信制度的优越。从一所小学到省厅工作,我的视野一下子放大,格局一下子打开,宏观、战略思维逐步提升。要问这次机遇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那便是宏观视野,做一个会工作的管理干部。
第三个机遇发生在我到省厅工作之初。当时我参加了南京师范学院(如今的南京师范大学)开展的本科函授学习,为期三年。虽是函授,但要求非常严格,三年中我没有落下一堂课,少交一次作业。正是这样的学习让我比较系统地了解了教育科学理论,开始进入学术领域,并从一般的工作经验上跳脱出来,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当时全国大多数师范类高校都在用的那本绿色封面的《教育学》至今都时常在我眼前晃动,那神秘而又最接近实际的理论殿堂吸引着我。我开始进入这个理论世界,仰望着、追索着。如果要问我,这次机遇带给我的最大收获是什么,那就是理论思维,做一个懂理论的教育工作者。
第四个机遇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当时,教育部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江苏省借调一名干部去参加,省教育厅领导定的是我。我在北京工作了两年多,走访了全国各地的课程专家,并去美国进行教育考察,后来又参加了2001年启动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改由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王湛亲自领导,教育部原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朱慕菊组织,后来又由教材局领导主持。要问这次机遇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那就是课程育人,做一个课改者。
以上这段话说得挺长的。一是时间长。这是我个人发展的“千里人生图”。时间给了我阅历,历史馈赠我诸多的珍贵礼物。二是篇幅长。这是我反复浓缩写成的,凝练为我的学习发展历程。其实我最想说的是,在本质上看,机遇不是外在的,都是在生命之中存在的,它们总有一天会以各种方式“冒”出来;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而抓住机遇靠的是自我的认知以及负责、勤奋、刻苦的态度;机遇说到底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挑战,迎接挑战才会有真正的机遇和收获。说到底,机遇是自己“抢”来的,抓住机遇本质是抓住自己。
“黄昏起飞计划”:用浓郁的色彩涂抹“年老的青春”
“黄昏起飞”是借用哲学用语。黑格尔说:“密涅瓦的猫头鹰只在黄昏时飞行。”意思是说,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只有到了晚期,当人们回顾已经发生的事件时,才能洞察并产生理解,就像只有到了黄昏才能回顾白天发生过的事一样。密涅瓦是罗马神话中的智慧女神,猫头鹰是她的宠物,通常与智慧联系在一起。我当然不是什么神,更不是什么智慧之神。但在人生旅途中,我已看到了黄昏的到来,看到了夕阳西下时的晚霞,不禁常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是,我相信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时段对人都是有意义的,都不会亏待你、遮蔽你,更不会丢弃你,只有一种可能——自己丢弃了自己。于是,我产生了制订“黄昏起飞计划”的念头。
“黄昏起飞计划”始于2003年初,这一年我正式退休(我推迟了一年退休)。我不愿意赋闲在家,无所事事。我想过另一种生活,这种生活虽然不在工作岗位上,但应该有自己的“学习岗位”;虽然工作退休,但思想不能退休,学术研究、实践变革不应该有退休一说。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启动新的计划,开始新的起飞,何况夕阳又是那么美好呢!同时,王蒙的那首《青春万岁》更加激励了我: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在生活中我快乐的向前……于是我有了一个计划——“黄昏起飞”。
一个新概念的诞生都有个过程。“黄昏起飞计划”一开始并没有提出来,不过它一直存活着、跳跃着,甚至撞击着我的心灵。我知道,这是内心的不安分,是自我突破、自我超越的期盼,这一强烈的愿望会在某一时刻一触即发。柴可夫斯基说得好:“灵感是这样一位客人,她不爱拜访懒惰者。”由此我想到,一切所谓的思想主张都不要刻意,它是自然生成的,但需要勤奋刻苦的努力,并且会在积极的行动与沉思顿悟中迸发出来。
“黄昏起飞计划”是从打开“心视角”开始的,视角有多宽,坐标就会有多开阔;视角有多高,坐标就会有多深厚。1968年12月,宇宙飞船阿波罗8号飞往月球执行绕月飞行任务,宇航员威廉·安德斯从空中拍摄了一张著名的照片——蓝色的地球从灰色的月球地平线上升起,这张照片让人们首次看到地球的全貌。后来,威廉·安德斯在一部纪录片里说:“我们努力探索月球,而我们最重要的成就是发现了地球。”他的意思是,时空距离给了自己一个机会:从自我的视角跳脱开,这样才有机会回头,见识才更广,见解才更深,“心视角”才会真正打开。
威廉·安德斯的照片给了我启发,中国古典诗词也给了我极大启发:诗词的格律、格局、格调同样适合我们自身的发展。诗词所具有的格律,应该成为教师的基本品格;诗词的格局,应该成为教师的拓展性品格;诗词的格调,要求教师发展应有理性的深度和审美的品位,应成为教师发展的境界性品格。当然,诗词创作还需要不拘一格,教师专业发展也应不拘一格,要追求个性化教学,成为有个性的教师。以上“四格”便逐步形成教师的个性化、独特性风格。我常常在内心默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中那“百舸争流”“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勇气,那“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气象,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气概,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激情,不正是一部“青年中国说”吗?格律、格局、格调,以及不拘一格的品性、品质、品格尽显其中——这正是我“黄昏起飞计划”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黄昏起飞计划”应当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有可靠可用的载体,我计划的内容、载体或曰形式,主要是阅读、写作、研究以及为学校教师发展做指导。阅读已成为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包括每天读多种报纸,从读报中我常有各种发现和惊喜。写作也几乎是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我写各种类型的文章,但坚守自己的风格——用感性表达自己的理念或理性。而研究和到学校指导实质是另一种方式的阅读与表达。无论是哪一个载体、哪一种方式,都是一次自我发现、自我体验、自我检视与自我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体会到,“年老的青春”其实质是年轻的品格,它让我在黄昏时起飞,而且飞得还不错。
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在更大的价值坐标上讲述人生好故事
人生计划的本质是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提升,人生坐标的本质是人生价值坐标的构建。人生是诸多的价值经历,在价值经历中不断进行价值体悟,进行价值澄清,在此基础上选择正确价值观,以此引领自己成长。这样的人生坐标是由理想信仰支撑的,是有灵魂、有方向的。在这样的人生坐标上,才能讲述有意义的故事,讲述人生的好故事。
回想过往,我发现自己性格中也有几个特点。
一是有点孩子气。我始终觉得自己和孩子在一起,内心总是住着一个儿童。童心不泯,可能是我还有活力的关键。不泯的童心源自当小学教师的经历,和孩子们长期生活在一起,使我在发现儿童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
二是有点随意性。其实,我是一个做事没有计划的人,有了计划也常常是有头无尾。比如我有一个选题“和儿童聊儿童立场”,大家说这是一个极有创意的好选题,但我没能持续做下去。包括我自己提出构建儿童美学的想法,至今都没有实质性进展。随意性并不好,说明我没有深刻性和定力;但也好在不为计划所累,能获得内心的轻松与自由。
三是有点任性。儿子说我有孩子的任性,也还算可爱。有时候,我因为随意做错了事,明知错了还不承认,还想继续下去。其实,任性说明我的内心是脆弱的,只是不想公开面对。不过我常常后悔,不仅后悔还不断反思,设想改进的方案。我越来越认识到,反思是我精神生活的内核,最终反思正在战胜任性。
四是晚熟。以上三个方面正是晚熟的表现。说起来让人不相信也让人笑话,我可能不成熟。这好吗?当然算不上好,不过我以为不成熟有不成熟的好处,那就是保留一份纯洁和真诚,没心计,没城府,不老到,不圆滑……总之,还是真诚的、善良的,还会产生一些突如其来的想象和创意。
我欣赏黄永玉、韩美林,也欣赏小说家汪曾祺,还欣赏那个改行成为著名文字学家并说“上帝把我忘了”的周有光。我远远不如他们,也不会成为他们,他们是大家,我只是一个平常的人。不过,我是有价值追求的。所有的孩子气、随意性、任性和不成熟都会在我所追求的核心价值面前显得不那么重要。换言之,正是这些“缺陷”让我获得另一种比较的“优秀”,这叫有缺陷的优秀,它让我有一种比较大的情怀和比较强的志向去追求更大的价值,用价值来塑造人格,铸就自己的精神品格。
概括起来,我所追求的人生价值是——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打开了“心视角”,面对着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看到一个古老的民族虽然多灾多难,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凭借强大的文化力量迅速崛起,这就是我们亲爱的祖国,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复兴需要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而时代新人需要有好的教育、好的学校、好的教师去培养,需要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在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全过程。这自然诞生了一个伟大的使命,并凝练成一个重大的命题: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我深知应自觉担负起这一使命,也深知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把有限的力量用在伟大的使命担当中,便有了无穷的力量。我想做的事,便是用研究的心得和文字告诉老师们,为什么要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怎么做一个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
几年前,《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这本书终于写成、出版,“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开始进入很多老师的生活,影响到他们人生坐标的构建。这正是我“黄昏起飞计划”的核心,是我的理想信念。从某个角度去审视,“黄昏起飞”实质上是新的星辰大海上的“黎明起飞”,向着我人生意义的高度。前段时间,有位杭州的校长给我发来了一条微信:“黄昏黄昏,拂晓呼叫……”我回复的是:“拂晓的呼叫就是召唤。此时黄昏不能昏,黄昏向您的‘黎明起飞计划’致敬!”呵,这一刻,仿佛人生坐标沐浴在黎明的曙光中,那么明亮,那么温暖!
相关文章推荐↓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3年第12期 · 封面
文章编辑:王淑清
微信编辑:黄子珂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AMI扩展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连续九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17次居人大《中小学学校管理》年度全文转载量榜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