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品味王秋奇

2015-08-04 李丛 海陆物语










品味王秋奇

文/李丛

此刻正值南国的金秋时节,舒坦地坐在小洲艺术村果园里的石墩上,吹着习习凉风,手捧一本由郭莽园先生题写的《秋奇水墨》,一边品茗,一边读画,着实别有一番雅致之情趣。

笔者对王秋奇先生的大名早已久闻,可惜一直只知其人不见其画,直到不久前在“水墨村”看到他的个人展览,才算一睹其大家风采。

秋奇先生的画,不但“画如其人”,甚至“画如其名”。他笔下的景物,基本都是以秋色为主,比如他十分擅长秋菊、丝瓜、葫芦、枫叶等表现秋季的题材。在构图上他总是别出心裁,有些险,有些绝,总让人有出其不意之感。秋奇,秋奇,其人其画可谓名至实归。

中国画贵在“有味”,有些人的作品虽然构图繁杂,形象逼真,却有些索然无味,很不耐看;有些人的作品虽然寥寥逸笔,不求形似,却耐人寻味,百看不厌。秋奇先生的画,最吸引人的便是有一种独特的味道。他的画之所以有味,其实是因为有趣;他的画之所以有趣,则是因为有才情,有感受,有生活体验,因此处处充满着人情味。这种基调在他的小品系列似乎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比如那幅《恬静的湖》,上面是一片黑乎乎的远山,下面站着两只小鸟在窃窃私语,皆以草草数笔完成,其他地方全部留白,虽着墨不多,但着意则多,却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思和联想。再如那幅《戏蝶图》,那种大胆的留白更是让人大开眼界:整幅画只有一只猫和一只蝴蝶,没有任何背景,没有颜色,没有标题,没有长款。黑猫以大片浓墨构成,造型简洁奇特;蝴蝶被安排在画面的左下角处,留白的空间至少占整个画面的百分之八十,但整幅画却丝毫没有不完整的感觉,反倒多了一份空灵和闲情。

大写意最难的地方就是减笔,要做到“多一笔则太多,少一笔则太少”的境界真的很难很难,这需要具备“一笔定江山”的功力。“知白守黑”也是中国画审美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懂不懂得留白,是体现一个画家的修养和学问;敢不敢大胆留白,则是体现一个画家的情怀和魄力。能做到以少胜多、以无胜有的,绝对是出自大家手笔。

画家许固令先生曾说:“秋奇的画,是不取巧的巧,是灵动着的动,奇拙中见精妙,成熟中求稚趣”。说得真是一针见血!我想,这种境界是秋奇先生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和沉淀,凝聚了无数的笔墨经验和深厚的文化结晶,就像已经发酵的老酒,散发出一股清醇醉人的香气。

2014年10月18日


看王秋奇画画

王万然

1月3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王秋奇回汕尾参加汕尾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

当天下午及晚上兴奋作画。


他看我画的巴浪鱼,便画出三条和一条葱,他说他从来没有画过巴浪鱼和大蒜。巴浪鱼画后有点像花仙鱼。





又画了乖鱼



晚上,他先叫我画两幅画,他补充。我画了一尾神仙鱼和两尾锦鲤。



这是他画的蜘蛛鸟,接近六尺对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