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密】中国明清四大卫之一,揭秘碣石卫城(含视频)

2015-08-28 网络文摘 海陆物语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s01355tmgn9&width=670&height=502.5&auto=0

朱元璋在全国划疆屯军时曾在这里设置卫所;

这里还曾是历代卫城的军事瞭望台;

这里的寺庙灵到被网友形容为“陆丰有个神一样的地方,这里的人遇到问题,不问元芳,只问佛祖。”

这里有太多好奇心等待被满足了,于是小编特意搜集了关于碣石卫城的独家资料,让我们和汕尾作家泉影一起,为大家一一解开与碣石卫城有关的谜题。


位置之谜:碣石卫城到底在哪儿?

这个地方不是秦皇的海边行宫,也不是魏武扬鞭之处,更不是主席诗词中重彩浓墨的那一笔。除却帝王理想中那个虚幻的仙台,这个也叫“碣石”的地方是座海上要塞,它与天津卫、沈阳卫及威海卫合称中国明清四大卫。很少有人知道她的辖区甚至包括“南海四大群岛”之一的东沙群岛。


碣石就象一头雄狮盘踞在海湾东端,守望这片宁静的港湾。碣石以北有座玄武山,山上有七颗巨形怪石,排列形状象高悬北天极的小北斗,玄武乃北极之神,因而得名玄武山。碣石的三面被这山所环绕,另一面临海。“碣”在《说文》释为“特立之石也”,意即高大的岩石。


名字之谜:为什么要叫“碣石”?

乾隆四十一年,七十五岁的碣石总兵许时中为这块巨石题写了“碣石”两个楷书大字


碣石历来是海防重镇,宋代已有军人驻防。明太祖朱元璋驱逐蒙古削平群雄之后,在全国划疆屯军,设置卫所。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诏建碣石卫,统辖海丰、平海、捷胜、甲子等九所,为全国三十六卫之一,以“碣石”为名,是对玄武的敬仰和推崇。


许时中所提写的“碣石”两个字,每字各约三米见方,笔法苍劲雄浑,这块“碣石”从此就成了卫城的标志。然而在“农业学大寨”的年代,“碣石”被炸毁,石料运去“围海造田”填碣南大坝。1980年后山头也被平整为宅基地出售,平整山坡时又挖出很多巨石,由福建惠安石匠打成石条,用来建造镇政府东大门。


福星塔重建之谜:为什么会被推倒?


元山寺里有人称“佛灯引明”的福星塔,是历代卫城的军事了望台,这里天然景色与人工巧缀奇合,形成了海角的迷人奇观。但殊不知,人们眼前的福星塔,并不是当年的那个福星塔。


1971年1月26日,正是农历除夕围炉时,万家欢腾正吃年饭,突然一声轰鸣响彻云霄,碣石的大地在颤抖,人们放下碗筷跑出门外,炮声响处,玄武山上矗立了几百年的福星塔,在浓烟中已轰然倒地,石块被用于垒砌海堤。在那个“不破不立”的疯狂年代,文化堡垒曲阜孔庙尚且不保,何况区区一古刹。但具讽刺意味的是,“拨乱反正”之后,1981年福星塔复原重建,塔下麒麟石有光绪年间总兵邓万林题刻“山不在高”四个大字。


香火之谜:元山寺的香火为何长盛?元山寺始建于赵宋南渡的建炎元年,明万历年间碣石总兵侯继高主持扩建


元山寺因“签诗”灵验而香火弥盛,这些签诗各有一个取自历史或戏曲的故事。


据传当年刘永福任碣石总兵时,有一天皇帝突然下旨召其进京,他感到疑虑不安,去元山寺祈求佛祖指点迷津,得到灵签“三十七”却是下下之卦,签文说:“伊君若要求名利,一旦乌江见项王”,解签先生认为这是凶兆,就象当年楚项王被困垓下,自吻于乌江,希望刘永福三思而行。就在他“出入不宜须守旧,进之难也退无他”时,却被一人妙语道破天机,“项羽落乌江,刘邦得天下,大人姓氏刘,适宜前往,必然加冠晋爵”,刘永福一时茅塞顿开,果然朝廷表彰他“不用一兵一卒,妙语巧拒英兵上岸演练,保住一方安宁”的功绩。后来刘永福为元山寺题匾“灵声满道”就不是空穴来风了。


如此充满了历史梦幻色彩的碣石卫城,亲自前往一探究竟,在山与海之间感受卫城魅力这事可以有!

小编特意为看官准备了交通指南,请看↓↓↓↓

1、自驾:碣石卫城在碣石镇东郊,可通过广东388省道向西行抵达碣石镇后前往探秘;

2、公共交通:深圳每天都有直达碣石镇的大巴,6:35am始发,末班车在14:00pm,一天五趟左右。



【博大精深】中国明清四大卫之一,揭秘汕尾碣石卫城

2014-11-06 泉影 善为网

今天的主角,是一座神秘的卫城!

☞朱元璋在全国划疆屯军时曾在这里设置卫所;

☞这里还曾是历代卫城的军事瞭望台;

☞这里的寺庙灵到被网友形容为“陆丰有个神一样的地方,这里的人遇到问题,不问元芳,只问佛祖。”


位置之谜:碣石卫城到底在哪儿?

碣石卫城的老照片


这个地方不是秦皇的海边行宫,也不是魏武扬鞭之处,更不是主席诗词中重彩浓墨的那一笔。除却帝王理想中那个虚幻的仙台,这个也叫“碣石”的地方是座海上要塞,它与天津卫、沈阳卫及威海卫合称中国明清四大卫。很少有人知道她的辖区甚至包括“南海四大群岛”之一的东沙群岛。


碣石就象一头雄狮盘踞在海湾东端,守望这片宁静的港湾。碣石以北有座玄武山,山上有七颗巨形怪石,排列形状象高悬北天极的小北斗,玄武乃北极之神,因而得名玄武山。碣石的三面被这山所环绕,另一面临海。“碣”在《说文》释为“特立之石也”,意即高大的岩石。


名字之谜:为什么要叫“碣石”?

乾隆四十一年,七十五岁的碣石总兵许时中为这块巨石题写了“碣石”两个楷书大字


碣石历来是海防重镇,宋代已有军人驻防。明太祖朱元璋驱逐蒙古削平群雄之后,在全国划疆屯军,设置卫所。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诏建碣石卫,统辖海丰、平海、捷胜、甲子等九所,为全国三十六卫之一,以“碣石”为名,是对玄武的敬仰和推崇。


许时中所提写的“碣石”两个字,每字各约三米见方,笔法苍劲雄浑,这块“碣石”从此就成了卫城的标志。然而在“农业学大寨”的年代,“碣石”被炸毁,石料运去“围海造田”填碣南大坝。1980年后山头也被平整为宅基地出售,平整山坡时又挖出很多巨石,由福建惠安石匠打成石条,用来建造镇政府东大门。


福星塔重建之谜:为什么会被推倒?

福星塔近照


元山寺里有人称“佛灯引明”的福星塔,是历代卫城的军事了望台,这里天然景色与人工巧缀奇合,形成了海角的迷人奇观。但殊不知,人们眼前的福星塔,并不是当年的那个福星塔。


1971年1月26日,正是农历除夕围炉时,万家欢腾正吃年饭,突然一声轰鸣响彻云霄,碣石的大地在颤抖,人们放下碗筷跑出门外,炮声响处,玄武山上矗立了几百年的福星塔,在浓烟中已轰然倒地,石块被用于垒砌海堤。在那个“不破不立”的疯狂年代,文化堡垒曲阜孔庙尚且不保,何况区区一古刹。但具讽刺意味的是,“拨乱反正”之后,1981年福星塔复原重建,塔下麒麟石有光绪年间总兵邓万林题刻“山不在高”四个大字。


香火之谜:元山寺的香火为何长盛?

元山寺始建于赵宋南渡的建炎元年,明万历年间碣石总兵侯继高主持扩建


元山寺因“签诗”灵验而香火弥盛,这些签诗各有一个取自历史或戏曲的故事。


据传当年刘永福任碣石总兵时,有一天皇帝突然下旨召其进京,他感到疑虑不安,去元山寺祈求佛祖指点迷津,得到灵签“三十七”却是下下之卦,签文说:“伊君若要求名利,一旦乌江见项王”,解签先生认为这是凶兆,就象当年楚项王被困垓下,自吻于乌江,希望刘永福三思而行。就在他“出入不宜须守旧,进之难也退无他”时,却被一人妙语道破天机,“项羽落乌江,刘邦得天下,大人姓氏刘,适宜前往,必然加冠晋爵”,刘永福一时茅塞顿开,果然朝廷表彰他“不用一兵一卒,妙语巧拒英兵上岸演练,保住一方安宁”的功绩。后来刘永福为元山寺题匾“灵声满道”就不是空穴来风了。


如此充满了历史梦幻色彩的碣石卫城,亲自前往一探究竟,在山与海之间感受卫城魅力这事可以有!





汕尾诗话001:曹操与碣石

·王万然

曹操《步出夏门行》第一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汕尾诗话》开篇拿曹操“开刷”,难道曹操与汕尾有关系吗?曹操与汕尾无关,但汕尾可以说与曹操有关,因为汕尾有个陆丰市碣石镇。谁看到“碣石”二字就会想到曹操的“东临碣石”。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王力《古代汉语》注:“碣石,山名,原在今河北乐亭县西南,后世沉陷到海里。”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补注:“一说,在河北省昌黎县西北。”从历代地图看,曹操的碣石早已沉浸海里,但南海边的碣石却“浮”出来了。

碣石有记录的历史追溯到唐元和末年,置石桥盐场,负责海丰全县盐务(其时海丰行政区域几囊今汕尾市全境及惠来、揭西部分地区)。碣石八景有“石桥半渡遇神仙”,石桥遗址已无考,估计是座很长的跨海大桥,这可能是石桥场名称的来源。碣石之名也可能因其山高石险而从曹操诗中得来。朱元璋建立明朝,把全国180万军队定为卫、所驻军,实行屯兵制。后又增碣石、神电等24卫所,据《大清统一志》载,碣石卫置于洪武二十二年,辖中、左、右、前、后五个内所及甲子、捷胜、平海、海丰四个千户所,全卫旗军10100余人,与天津卫、威海卫齐名。二十七年(1394年),都指挥花茂建碣石卫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海丰知县张济时主持石桥场土城建设,连接卫城,以御倭寇。康熙年间,新任总兵苗之秀在明卫城西部临海处新筑卫城,高2丈,厚8尺,周围1120丈,面积约70.6万平方米,用砖石垒筑而成,俗城石城。

民族英雄刘永福曾两度出任碣石总兵。刘永福(1837—1917年),字渊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中法战争结束后第二年,任碣石总兵,不久任南澳总镇,甲午战争后帮办台湾防务,最后兵败,他养的黑犬引开日军,使他安全潜回大陆,二度任职碣石。黑犬被其部将收养,几经周折从台湾回到刘永福身边。黑犬死后,刘永福在桂林村附近为它修建了“义犬冢”,人称此地为“狗地”。

碣石是海防重镇,屯田制使不少下级军官和士兵定居,加上移民,逐渐发展成明清时期粤东沿海官兵民众混杂、商贾经贸活跃的大都市。但毕竟远离海丰县城约八九十公里,行政管理很不方便,有“掠贼未得到县”之说,雍正七年(1729年),朝廷同意设惠州海防军民同知(相当于军政委员会),驻碣石卫城,对军民实行统一管理。两年后,析海丰县东部三都设陆丰县,碣石纳入陆丰版图至今。

读诗追史,思绪万千,遂成一绝:

东临碣石观沧海,剑影巉岩水接天。明月清风今又是,吟诗泼墨换人间。


2011年9月12日星期一中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