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学看台52 | 王青:《五里亭》中纪流年 ——张楚藩诗作散谈(评论)

2016-09-22 王青 海陆物语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作者简介:王青,女,60后。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蚌埠市作协理事。著有散文随笔集《女儿藤》,有散文、诗歌入选《我们的莎士比亚》《美丽心灵读本》《记忆之中的定格》《含羞的红豆》《青春诗历》等多部散文集和诗集。从事续红楼梦研究,红学随笔集《一抹红》即将出版。先后在《诗歌月刊》《文学与人生》《清明》《安徽文学》《草原》《安徽日报》《新安晚报》《中国诗歌》《淮风》等几十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多首/篇。

邮箱:502328441@qq.com

 

《五里亭》中纪流年

——张楚藩诗作散谈

 

·王青

 

     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个诗歌的淡季,那些我们生命中本当拥有的诗歌因子,已于生活的仓皇间经意或不经意地遗落殆尽。诗歌的声音微弱地淡出,在物质主义甚嚣尘上的当下,似乎也不完全是诗歌和诗人的尴尬。   

      依然有人在坚守。岁月的绿叶纷然飘零,却有人把它们装订成了厚厚的一册册诗笺。去年的秋天,我有幸收到诗人张楚藩从南国寄来的诗集《五里亭》,一册在手,如握一束刚刚收割的稻穗,沉甸甸的。诗人仓实廪足的富庶,让我这个大谈诗歌淡季的怅惘者顿感汗颜。

       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读万卷书譬如行万里路,途中不妨稍稍停下,回顾,眺望,天涯路远,人生路长,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张楚藩先生是资深报人,也是诗人,他写诗多年,如今在这《五里亭》中,一揽风景呈给世人,于人于己,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一一读过,一一咀嚼,仿佛随诗人行了很远很远的路。阅读《五里亭》的体验有别于我最近阅读的其他作品。我知道,这是一个人半生光阴的积淀,于是不敢稍有轻慢。这些日子,我时常在空闲的时候拿出来品读,有的诗读了很多遍,这本诗集的阅读过程,对于曾经写诗的我,也是不可多得的一个感动过程。渐入佳境的,不仅是文字,更是心情。

         代自序《生命的标点》一诗,似乎可以听到诗人的心声,是独白也是宣言,“我没有什么宏大的意愿/只希望生命能化做一串标点/一万个问号构造我沉思的前额/两眼有一万个引号的丰富内涵……”不仅是诗,更多的是思。好的作品如果不认真去体验就只会看到其冰山一角,而当你进入了诗人的内心,沿着他的思想轨道去看这个世界,你会看到另外的景象。比如被众人称道的《五里亭》和《母亲》这两首诗。初读《五里亭》时我有点诧异,感觉这些不太像诗的诗,竟能如此感动人。诗人沿岁月的脉络为自己梳理了一部个人史,梳理那些爱与恨,伤与痛,悲与欢。不温不火不煽情,却自有一番骨格,句句戳中你的泪点。风雨沧桑的五里亭,“一头连着/生下我的小城/一头连着/养育我的乡村……”那是生命的本色,也是生命的原味。《母亲》一诗的动人之处在于那些琐碎的细节,是它们构成对一个远去亲人的无尽追忆,诗人从“路”为起点,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带入母亲这辈子走过的路。“二十岁的金耳环/圈定了永生记忆/四十岁的绣花针/穿越了无数晨昏/七十岁的编织棒/缠绕过长长毛线/九十岁的半导体/播放过潮曲乡音……”这些不会退色的片段,其实已经组合成母亲的一生。不是那种虚无飘渺的华丽空洞,诗人总能在生活细碎的场景里,找到一种实实在在的依托,因此读来非常感人。鲜活和温暖是他真实的呼唤和状态,这在许多作者中是很容易被遮蔽的角落。而这在他诗中的很多地方都有体现。此外,忧患意识也贯穿在作者的大量诗中,沉重而不沉闷,平静中依然能溅起情感的波澜,让人在唏嘘之余感到了诗歌直面生活的价值。

       诗歌的写作应该归属自然,归于内心的和谐。在这本书里,诗人张楚藩有很成功的实验。他的诗歌语言特点是平淡无奇,甚至没有激越的浓烈情感喷发以及华丽的炫技,反倒有一种逆风而行的孤傲。除个别诗外,他的诗篇幅一般都不长,但也不显得节制和局促,世态人情的繁杂琐碎,风云山水的宏广幽微,都被诗人拿去做足了文章。诗人的满含着灵性和睿智的思考,褒褒贬贬,皆是人生风雨兼程的沧桑之悟。我们不仅从他的诗里读到生活的美,读到了真诚和执著,也读到了一种从容和坦然。诗人的笔触不似那种急流飞瀑的宣泄,直白突兀地呈现让人猝不及防,而象一个久违的老友,从那山重水复处的蓦然转出,此刻,诗就是生活的、家常的,没有距离,没有隔膜,相逢是一份出乎意料的欣喜。

       流光容易把人抛,说的是时间的无情,但更多的时候是人们将时间无情抛掷身后,还有那些曾经的理想愿望和诺言,以及对坚硬岁月的妥协。而诗人的坚持和他的绽放,是一个人的生命定力与自信的呈现。光阴荏苒,虽然诗人会在岁月里渐渐老去,但诗却在探索中日臻成熟。思想的叶片不会零落,情感的根脉永远坚韧,诗人就象一株苍干虬枝的大树,虽历经风霜,而诗依然新鲜明艳,花开一树。

       这是一个真挚的诗人,我想他应该赢得更多的掌声。 










附:张楚藩诗选


骨瓷


从炉火中走来

从炼狱中走来

它诞生在这个

集体缺钙的时代

 

没有白玉的温润

没有青花的养眼

谢绝一切油彩的矫饰

用一副铮铮铁骨

完成灵魂的裸现

 

撞击。挤压。

抛砸。摔打。


白色的沉默…….

 

只在月冷霜寒之夜

淌下了

一滴清泪

 

2012年12月29日

(原载2013年4月24日《羊城晚报》)

 

朱泥壶



丰润,浑圆

像极母亲

饱满的乳房

 

她有着大地的禀赋

淳厚而又博大

 

装着涛声

装着山韵

 

滚烫滚烫的心肠

悠长悠长的茶香

滋润出一段

恬然的时光

 

2012年12月29日

(原载2013年1月22日《潮州日报》)



母亲

 

 

到菜市场

过宽宽的柏油路

西湖公园里

有清幽的林荫路

 

——母亲这辈子

走过许多路

 

二十岁的金耳环

圈定了永生记忆

四十岁的绣花针

穿越了无数晨昏

七十岁的编织棒

缠绕过长长毛线

九十岁的“半导体”

播放过潮曲乡音 

 

——母亲不多的“收藏”

是她一生的心爱

 

歌册里的恩爱情仇

潮剧里的忠孝节义

俗谚里的千年古训

世间事的是非曲直......

 

公家的事总是大事

勤劳的日子过得心安

用在自己身上的

一分钱掰两半花

接济亲朋好友

常常装富足充“大款”

 

——人生的道理

母亲懂得许多许多

 

物业管理费

交了没有?

老家修路钱

捐了没有?

孙子的寒衣

带了没有?

你婶母的感冒

好了没有?

 

——母亲的唠叨

总是许多许多

 

元宵的红桃粿

端午的千层糕

冬至的糯米丸

除夕的油酥饺

 

——母亲拿手的手艺

还有许多许多

 

母亲知道

世界上有个母亲节

可是,可是

母亲从没有过母亲节

 

母亲的日历

停在翻不过去的那一页

母亲的音容

留在儿孙的记忆中

母亲迟来的康乃馨

开在

每年的清明节

 

2014年5月10母亲节前夜

(原载2014年5月13日《潮州日报》)



五里亭

 

(一)

 

 

三岁

带着一张户口迁移证——

写着我将被改换的乳名姓氏

带着新旧厚薄大小十八件衣裳

母亲同我走过了

澄城外的五里亭

 

 

过继

不因战乱,不因饥荒

缘于一次不大不小的历史误会

在汕头电厂任职的父亲

被“清算出队”赋闲在家

母亲那根挑卖玉米的扁担

挑不动我们几个

不明世事的孩子

从凤凰山回城的哥姐

正醉心于崭新事业

自然与“旧家庭”

咫尺天涯

 

 

饥饿

一大锅焖熟了的红薯

用一柄杆秤论两均分

馋坏了的我也不敢多要

只等着母亲给我

多刮一点小小的锅巴

 

 

(二)

 

 

一九五二年,六月十六日

从这一天起

风雨迷离的五里亭

就成了我

生命的张望

往东五里,连着生育我的小城

往西十里,连着韩江对岸

养育我的乡村

它是刻骨铭心的地标

在我和母亲的“人生地图”中

 

 

(三)

 

 

用我祖母送来的“红包”

母亲入股米粉厂

四十多岁的母亲

强忍风湿痛拉杆推磨

 

 

每回来乡下看我

母亲总爱带来她做的米粉

我最爱吃母亲的米粉

觉得它特香特香

 

 

母亲还带来了玩具——

一只橙色的旧袜子

装着大小方圆的铜钱

母亲压低声音告诉我

那是二哥小时候的珍藏

二哥在我没出生时

就去了台湾

母亲说我

长得极像二哥

两人都是她

最疼爱的“心头肉”

 

 

(四)

 

 

五岁那年

我又回到小城

第一次知道

小城里有假山秋千滑梯跷跷板

 

母亲带我去一处大院

告诉我有个哥哥在这里办公

 

 

走过“三阳巷”

走过“鞋街”

母亲拉着怯生生的我

走访亲戚

仿佛生怕我

丢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成了家族的“弃儿”

 

 

父亲要我在城里过春节

看看城里的“虎狮”和“双咬鹅”

 

 

(五)

 

 

正月里我又回农家

一步步走近五里亭

依依不舍回头远望

古旧的城墙,和

传说有水獭出没的

神秘城河池

脚下一绊

被路石绊出大片

带着皮肉的脚趾甲

我强忍眼泪不敢喊痛

生怕那鲜血

滴到了母亲心头

 

 

(六)

 

 

在农村

放鹅割草

上学读书

摸虾捉鱼

浇菜割稻

我很快变成

地地道道的农村娃

每当母亲来乡下走亲

总要去左邻右舍暗访

问我会不会刻苦

问我会不会勤劳

问我懂不懂孝敬

临别

总给我那句叮咛:

“奴啊,生功不如养功大!”

 

 

(七)

 

 

一九九0年暖春

五里亭外菜花金黄

我骑着单车急奔澄城——

有关部门“落实政策”

恢复父亲公职和干部待遇

 

 

一份《文史资料》

记录了一名老干部的回忆——

当年国民党军队溃退

父亲组织群众保护汕头水厂电厂

国计民生的命脉

终于未遭破坏。。。。。。

 

 

迟来的“平反书”

叠印昔日的“迁移证”

我一时

欲哭无泪

 

 

(八)

 

 

可惜父亲没能等来这一天

一九六0年

他已死于心力衰竭

 

 

那年端午节凄风苦雨

母亲又一次来到我家

四壁萧然中款待母亲

老祖母煮一锅稀烂糯米粥

母亲低声对我说——

真想留一碗带到五里亭

歇脚充饥

可带到五里亭就舍不得喝了

你父亲已饿得

脚浮手肿。。。。。。

 

 

农历六月

穿着一件白布衫

少年的我

奔丧路过五里亭

 

 

(九)

 

 

啊!风雨沧桑五里亭

一头连着

生下我的小城

一头连着

养育我的乡村

城乡之隔有多远?

我整整走了四十年——

自从住进潮州城

“乡下娃”才又变成城里人

 

 

望眼欲穿四十年

二兄辗转回家乡

两块“心头肉”相聚膝下

了却了母亲

深深埋藏的夙愿

 

 

(十)

 

 

走过了九十七个春秋

亲爱的母亲安然长眠

小城外高高的山顶

墓碑上的她含笑远眺

仿佛是在时时瞭望

风雨过后的五里亭

 

2013年1月30日

(原载2013年4月2日《潮州日报》)



红头船

——献给广东省第二届粤东侨博会


 

题记:

红头船,清代广东沿海的高桅木帆船,船头染红,头部两侧画黑圈作船眼,可用于远洋商贸。往昔潮汕人移居海外创业,都乘红头船出洋。粤东樟林古港旧址,是红头船的启航圣地。


 

 

从数百年前

  那个古老的世纪

  从海滨邹鲁

  这片神奇的土地

  从南中国海的

  樟林古港

  起锚远航

  开始了

  世世代代的

  和平之旅

  淡月如钩

  挂着缕缕乡愁

  云水苍茫处

  有朦胧的憧憬

  遥远的希冀

 

 

 大洋深处

  波诡浪谲

  恶鲨出没

  海盗窥袭

  你威猛如斯

  慨然前行

  矢志不移

  没有坚甲

  没有利炮

  只有如旗风帆

  鼓荡浩然正气

  爱拼才会赢

 一曲无声的船歌

  响彻寰宇

 

 

 

 船头如犁铧

  耕耘着蓝色经济

  船桅似巨笔

  书写潮人的七彩传奇

  让诚信战胜欺诈

  让开放战胜封闭

  红头船

  你是潮商的摇篮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

  社会精英

  商海巨擘

  当韩愈的传说

  妈祖的香火

  传遍他乡异域

  红头船

  载出了一个

  海外潮州——

  有海水的地方

  就有潮人的足迹

 

 

 

 啊!海外一个潮州

  海内一个潮州

  有红头船紧紧维系

  架起经济之桥

  架起文化之桥

  架起友谊之桥

  在赤县神州和五洲四海间

  筑起一条

  和谐世界的荡荡通衢

  从历史的天空中

  赫然浮现

  红头船

  你满载着的是

  家国之思

  强国之梦

  你永远不变的

  是黑色的眼睛

  黄色的皮肤

  你那颗

  滚烫滚烫的中国心

  永远眷恋着

  这片崛起的大地

 

2009年10月31日     

(原载2009年11月6 日《潮州日报 》)



拉到底部,有赞赏



你可能会读


拆字做人——太精辟了

警惕:冰箱千万别和它挨着,一定要让更多人知道!

生活| 去市场买菜,如果隔着柜台,你千万要盯紧点

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

碰撞再碰撞,交流再交流

打破体温计会致汞中毒? 专家称需小心处理

当你无法包容别人时,看看这个故事




省作协主席蒋述卓:汕尾四日

文学看台51| 文化之旅1:城区篇(王万然+林丹华+陈辚+石磊)

文学看台50| 同题诗:暗杀

文学看台49| 省作协会员笔下的汕尾(续)【陈炜鸿+何桂梅+巫国明+曾玉仿】

文学看台48| 庄爱娟 PK 林永练 PK 刘映虹

文学看台47| 沈木荣:记录陆河的一段历史——序罗新焕《闲话陆河》(评论)

文学看台46| 陈再见:日记唤醒文学生命(随笔)

文学看台45| 省作协会员笔下的汕尾

文学看台44| 拼诗:郑海潮~PK~叶爱琼~PK~陈少平~PK~柯宜超

文学看台43| 钟锦烽《王婆的敬老院生活》~PK~李济超《酒后的男人》

文学看台42| 彭涌波的散文: 爱意涌动里的忧患意识(评论)

文学看台41| 陈建深《母亲的朋友圈》~PK~黄鹏《晨曲》

文学看台40| 彭颂声:教师节痛悼被枪毙的龙山中学教师陈耀汉(诗词)

文学看台39| 孙雄:善从家乡风物提炼出意蕴来——序蔡金兵《伸向远方的路》(评论)

文学看台38| 刘晓霞:将,光埋进夜行人的怀里(诗歌)

文学看台37| 潘妙君:出来吧(诗歌)

文学看台36| 拼诗:林国全PK王晓忠PK陈辚PK林凤燕PK翟营文

文学看台35| 戴运辉:这座位究竟让不让?(小说)

文学看台34| 众诗人大比拼:船(同题诗)

文学看台33| 黄俊杰:美丽的诗心——序刘信杰《渔港风月》(评论)

文学看台32| 林进挺:荷花世界(散文诗)

文学看台31| 庄爱娟:知己如茶(散文)

文学看台30| 郑海潮:贩毒女的眼泪(小说)

文学看台29| 吴庆华:梦的千秋(诗歌)

文学看台28| 二毛:暗战(诗歌)

文学看台27| 老斯:天地人佛神仙鬼(诗歌)

文学看台26| 龙晓初 ~PK~ 郑海潮 ~PK~ 王珏瑜 ~PK~ 施良壮

文学看台25|  张鸿“祭孤”~PK~ 吴春红“祭孤”

文学看台24| 诗歌大比拼

文学看台23| 陈瑞绒散文 ~PK~ 苏香小说

文学看台22| 王晓忠两首~PK~陈坚青一首

文学看台21| 众诗人大比拼:三月(同题诗)

文学看台20| 龙晓初:沉沦(诗歌)

文学看台19| 庄海君《红海西路》~PK~郑海潮《擂茶》

文学看台18| 戴运辉:改名(小说)

文学看台17| 丘惠谊:一张罚款单(小说)

文学看台16| 吴春红:老街那些暖暖的岁月(散文)

文学看台15| 叶丽娟:梧州地震寄谢莹彦(诗词)

文学看台14| 庄海君:空灵日(诗歌)

文学看台13| 庄彩建:鼠(诗歌)

文学看台12| 洪天丽:山里来的客人(小说)

文学看台11| 陈树龙:村官来电(小说)

文学看台10| 陈瑞绒:老表林国(小说)

文学看台9| 钟锦烽:免费生(小说)

文学看台8| 戴运辉:奖励(小说)

文学看台7| 香雪兰心:微信群的快乐生活(散文)

文学看台6| 庄爱娟:旗袍(散文)

文学看台5 | 高建永:村长(小说)

文学看台4 潘日强:也谈野草(杂文)

文学看台3 赵日新:2016年7月诗稿



您想要免费推广文学书画作品吗,请进入!


请别吝啬手指头,按下下面的二维码好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