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学看台128 | 文化之旅29:城区篇·长沙夜雨雨沙沙【王万然+黄俊杰+罗惠香+温水义】

2017-01-10 汕尾日报 海陆物语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汕尾文化之旅——城区行”作家采风团走进城区国税局。            

孙彦修  摄


长沙夜雨雨沙沙

—— “汕尾文化之旅·城区行”马宫红草采风散记

●王万然


转眼间,“汕尾文化之旅”开展已有半年了。自3月29日于城区启动,各县(市、区)巡回一轮后,在城区又连续举办了东涌、捷胜采风和龟龄岛采风,10月25日,来自东莞、汕头和本市的60名作家再度相会在城区政府大院,前往马宫街道、红草镇采风。

这次采风,有人说是城区采风活动的收官之行,因为城区委宣传部准备把四次采风的稿件汇集成册出版,但我认为,这只是告一段落。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元海非常重视采风活动,每次都要提前踩点,并全程陪同,所以,今后有机会还是可以再组织的,可能形式会有所改变。

大巴开到马宫街道金町湾边,迎面是海滩上的一座座沙雕。原来,这是10月1日开幕的金町湾旅游度假区国际沙雕艺术节的作品。沙雕节具体创作涵盖动漫世界主题、世界八大奇迹主题、潮汕特色文化主题三大部分。现场有12座长度为4—12米、高度为4—6米的沙雕规模,每组作品由若干个单体组成,或分散或连接。内容既有当下孩子们非常喜爱的卡通形象喜羊羊与灰太狼、光头强、汽车总动员等;又有名胜古迹古埃及金字塔、古罗马斗兽场、西安兵马俑;还有令亿万信众敬仰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等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作家们这时候不是发挥想象力而是直接拿手机拍照了。

第二站本来要去白沙浮海边及白鹤寺,因汕马公路路口有充气牌楼挡住,大巴进不去,就直接去浪清村。

马宫街道浪清村有个徐氏宗祠,保存完好,祠内墙壁上嵌有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三大房公议族规条例》石碑,条例共十三条,第一、二条对打骂父母和伯叔、兄长的严惩,最重的一条是“奸淫族内妇女,集合三大房立即捆缚沉海”,最歧视的是“不许戏班在祠内住歇,违者罚戏二本”。内容体现了清代徐氏乡民以“尊敬父母、长辈,禁盗、禁赌、禁毒”等族规作为“乡治”,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反映出浓厚的封建色彩,这是清代较为典型的乡规民约。乡规民约的处罚重于法律,其中革出本家也是重罚,一旦被剥夺族籍,不但死后不能入祠,而且生着也没人保护。 

进了马宫街区,一座高大的妈祖石雕座落在文化广场前面的天后古庙后面。看到妈祖庙,你就知道马宫名称的来历了。

大陆沿海及港澳台多祀妈祖。妈祖即福建莆田县湄洲岛人林默,是海神。过去的妈祖庙比较小,多称妈祖宫或天后宫,民间习惯叫妈宫。澳门的外文名称“Macau”就是从河洛话“妈祖”转化来的。马宫三面环海,地形属丘陵地带。宋以前境内大部分为海水所覆,后随着地壳变迁上升逐渐形成陆地,山峦大多分布于汕尾马宫港的东北至东南一带。

马宫三面环水、一面倚陆,陆地由马鬃山、鸡笼山、上宫山、横山、牛尾山、东径门山和部分平地形成。不但有着迷人的海岸风光,更有着山的殊异。宋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马宫始有“建乡”的记载,“文革”时才改为马宫。原来,河洛话的“妈”有两种读音,一种是阴平,与普通话同,即母亲;另一种是阴上,意为祖母及女性祖宗、女神等,与“公”相对应,而“马”字在河洛话也是阴上,故普通话“妈”字多写成“马”。笔者认为,从地名的方言来看,凡是妈祖、妈宫等应该读“马”,不能读“妈”,以示区别并尊重历史和地方文化。

参观了妈祖庙,从大街往海边走,一路杂货、海鲜,尤其是晒在海堤上的海产品,一排过去,密密麻麻,很壮观。晒得最多的是虾蛄肉。活虾蛄和咸虾蛄吃了不少,而虾蛄曝脯笔者是第一次看到。海上停泊了不少船只,如果是摄影师,一定会驻足拍个够,但腥臭味太重了。

走了一段左拐,迎面有座小山,山下有座百姓公妈(无名墓群),左侧是普照寺山门,四柱两幅对联的字分别是著名画家白父(许固令)和蔡昭明书写的,许固令写的是行书,看起来很现代。山门左侧小巷进去是镇中心小学。听说寺里准备了芝麻茶,女作家们不再矜持,“哗”地一声争着拿起碗来喝。油麻茶也叫炒米茶,就是炒米和芝麻、炒花生泡在茶水里,一般是长头发的人(指女人)喝的,但男人喝也正常不过。普照寺在山脚,不大,祀奉达摩。后殿有达摩塑像,横匾写着“万家生佛”,使我想起了龟龄岛上一座小庙也写着“万家生佛”。

一个着白衬衫的老者,见到我,很是热情,滔滔不绝地介绍,几次想拉我的衣袖,生怕我走开。他说最值钱的是后面达摩的小塑像,两百年了,其“念头”有千年历史。后来又进来一个老者,对其介绍有异议。见到有人进来,我赶紧脱身。在院子听管理人员说,达摩庙原在海岛,听说海盗准备上岛,附近的信众都要把神像请去,最后通过掷“圣杯”,妈宫胜出。

看到山上有个亭,我便上去。等下台阶的时候,发现亭子下面有块石碑,刻着捐款名单,开头有历史介绍。拨开挂在那里的塑胶水管拍照,好像写的是地藏王菩萨古庙。觉得与达摩的普照寺又不同,下来便问在庙里帮工的大妈。大妈说,那座亭就是地藏王的庙。

午饭后在长沙湾收费站深汕高速公路桥下过去到达马宫街道长沙村,下车后一看,一个路牌写着“长城路”,大家笑了起来,村叫长沙,路叫长城,好气派。

长沙湾与高螺湾并称古海丰(含今汕尾市全境)两大海口。赤岸河在海城东郊五公里处,发源于五马归槽山侧的蜡烛山,合流于青湖(今公平水库),流经陶河港口分为东溪、西溪。东溪经陶河、可塘、赤坑、大湖流入碣石湾。西溪流至鹿境乡汇入位于海城40公里处的丽江浦——长沙海口,流入红海湾。

长沙湾拥有宽阔的岸滩,两岸广袤的冲积平原镶嵌着城区的马宫街道、红草镇和海丰县的梅陇镇、联安镇、附城镇,若将五镇用线相连,形如一只巨大的烟斗。千百年来,历史老人嘴叨烟斗,薄唇轻啜,引发波涛阵阵,悠然一吐,烟圈儿飘荡碧空化为白云朵朵。历史老人便在一吸一呼间向人们讲述了它曾经拥有的古老诗篇。

海丰古八景中是“长沙夜雨、丽江月色、海门潮声”都在长沙湾。

据《长沙村志》载:相传很久以前,长沙村建居时,有一位奇异老人,银须冉冉,童颜鹤发,仙风飘逸。日间不知寄居何处,夜间则独坐滩头,闭目打坐,不言不语。没有人知道老人姓甚名谁,来自何方。每当夜里下起雨的时候,村民便想起独坐滩头的老人,想请他进屋避雨,而此时,老人却全无踪影,连雨都不见了。长沙夜雨“人无影、雨无踪”的传说便一代代传下来。其实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旧时的长沙村海滩宽阔,满是微沙,夜里阵风吹来,扬起微沙落在屋顶、船蓬和树梢上,淅淅声响,让人误以为是雨声。笔者在创作《汕尾诗话》时吟咏了一首诗:“长沙夜雨雨沙沙,龙卷海风天幕遮。渔火幽幽星倒映,惊飞树上两三鸦。”

沿黄江边到了长沙炮台,远远望去小城从上到下依山而建,垛口基本完整。城门不大,和过去民居大院的院门差不多,上刻“镇海”二字。这里原为海丰县长沙出海口,清嘉庆九年(1804年),海丰县令张再瑛把原在潮沙村北侧的炮台迁至长沙海口,建成长沙炮台。为椭圆形,东西长50米、南北宽40米,面积2000平方米,配置海防火炮10门。城墙高5.2米,花岗岩石块砌筑。建有营房和瞭望哨房各3间。炮台扼险而守,视野宽阔,是古代海防军事要冲。还没进大门,就看到一地乌鸡和不少果树在断垣残壁间。虽然有鸡屎味,但作家们大多小时候生活在农村,也不计较了,避乌鸡、钻树下、爬山坡、登城墙,各自照相。出了大门沿着城墙往前走,只见城墙开着几个一两米见方的洞口,一定是炮孔。靠海边还有个小门,估计是海门。炮台前后有两座跨海长桥,南边的是深汕高速公路,往前是传说中的鸡笼山,北面的长桥是厦深高铁。

红草镇毗邻马宫街道,也位于红海湾中长沙湾畔。红草镇旧时叫青草墟,1927年,海陆丰苏维埃政权成立,这里是中共海丰县第八区委会驻地,便将 “青草” 改为“红草”。1969年4月改名东风,1979年3月复为红草。一到红草便直接去看该镇中心小学门口的“彰善义学”古碑记,了解先贤集资办学的义举。而途径“陈氏家塾”时,大家很惊讶,在这农村,能有这么大的私塾,很不简单。

在村里小广场,一边两个新修的庙靠在一起,一个叫“万福庵”,一个叫“二帝祖庙”。二帝指谁?仔细一看,祀奉的有两个帝王,好像一个在中间,一个在侧旁。管理人员说,二帝一个是玄武大帝,一个是元始天尊。那就不对了,元始天尊与玄武大帝不在同个等次的,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后来又有人说是玄武大帝与北极真君。也不对啊,北极真君就是玄天上帝,也叫玄武大帝。看来,这段历史文化还得去理一理。

理一理的还有南汾村的城隍老爷庙和石马。城隍庙是古代城池的守护神,一个村怎么会有城隍庙呢?究竟是哪来的?会不会附近在古代的时候建过城池?

在城隍庙旁边有座很大的亭,亭里立着石马,石马穿着金黄色中间红色的袍,马鬃也被布盖住。头上戴着大红花。地下一个石槽,里面有水,浸个番薯,已经长了不少叶子,可能是代表草。石马的轮廓已经风化,年代久远。老支书介绍说,石马有几个传说。一个传说是霸王的马,当地人摸下它,便不动了,再摸,变成了石头,但周围的粮食经常被吃掉。后来倒下了,所在地叫“跌马埔”。第二个传说是宋帝昺到了这里,死了,马留在这里。山后面有宋帝昺的坟墓。第三种传说是附近原来有打石场,有人订制了一只石马,可是人没再来,石马就留了下来。第一、二种传说神乎其神,我倾向于第三种说法。对于第二种说法的谬误,笔者本来要当场指出来,看到人太多了也就罢了,留到这里说说。海陆丰不少传说中,硬把经过海陆丰(陆丰是雍正年间从海丰分出去的)的南宋端宗皇帝赵昰误为他的弟弟卫王赵昺。景炎三年(1278年),宋端宗在碙洲(今湛江硇洲岛)去世,赵昺继位,改元祥兴,后称宋帝昺。翌年3月19日,宋军被元军击败,左丞相陆秀夫眼看靖康之耻又要重演,在崖山(今新会崖门)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南宋在崖山的十万军民也相继投海殉国,宋王朝覆亡。所以说,宋帝昺的坟墓在汕尾市城区红草镇南汾村是错误的。希望讲古的人今后还是要多读点历史。不过,红草人保护文物的行为还是值得肯定的。

最后,采风团走进城区国税局。该局利用市区凤山和品清湖两处地理环境,打造“凤至人和、税正品高”文化品牌。听取了介绍后,大家上去七楼和八楼参观。七楼是党建工作室,八楼是文化室。我默默在想,报社办公楼太小了,如果够用,我们也应该把党建工作室和文化活动室搞起来。看到文化室中间摆着一张大台,铺着宣纸,来自汕头的画家杜志鸿毫不客气地率先挥毫作画,使采风活动进入了新高潮。


长沙湾古炮台怀想

●黄俊杰


秋阳拉开穿越的隧道

历史从古炮台“镇海”门

向我逶迤而来

时光早销毁了那些大炮

锈迹斑驳的故事

却是砌成城垣的灰砖

触摸时满是味道

 

几百年烽火随风云飘逝

城墙完整

凝重挺立

把一个时代的尊严

嵌进铁马金戈

岿然雄视

变成经常被复制的长城

 

那一湾绵绵不绝的碧水

滋润了几个世纪的梦想

 

如果有前世

我将是当时瞄着远方的炮手

一炮轰掉阴霾与污秽

一炮消灭狰狞与贪吝

一炮彻除怯弱与落后

用熊熊火光装扮广阔蓝天

用浓浓情愫夯牢厚实大地

永远守护着正义幸福与安宁

 

历史又从我指尖溜走

捡起一抹落在这里的阳光

回眸古炮台

我难以丈量它的深沉

伟大来自坚守

美丽生于忠诚



秋到红草情满怀

罗惠香

还没到红草镇的时候,我就猜想,就像北方的满山红叶一样,那个地方是不是长满了红色的草,在这个落叶萧条的深秋,能遇见一大片一大片的红草是多么惊艳的事啊。有文友却笑着告诉我,红草原来不叫红草,叫青草。宋至清时代,属海丰县金锡都,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建立了海陆丰苏维埃政权,中共第八区委会在此驻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也是游击队的根据地,故将“青草”改为“红草”。

哦,原来是这样。细看资料介绍,红草镇位于汕尾市城区北部,依山傍海,风光秀丽,不光地杰人灵,还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东南部群山绵延,中部平原地带坦荡如砥,土质肥沃,宜林宜果宜牧,是农业生产基地;西北部濒临长沙湾,为黄江、丽江、大液河的交汇处,水生生物丰富,是渔业养殖基地。坐在车上,我倚着车窗向外观望,窗外的景色并没有因为秋天的到来而落尽春色,而是更添了一份成熟的韵味,那些草木,那些果蔬,该绿的绿,该红的红,该黄的黄,路边紫色的牵牛花依然亭亭玉立。

下车了,沿着红草镇长长的街道,果然如我想象中的一样,一路都是海鲜,有摆卖的,有晾晒的,说真的,长这么大,我还没见过这么大场面的海鲜晒制场。碣石的文友温水义告诉我,这些晒制的海鲜尽管闻起来有很大的腥味,但煮熟了吃起来是非常美味的。我点点头,心里非常赞同,尽管我平常不那么爱吃鱼,但每次来汕尾城区、海丰、陆丰,我都会尝试着吃很多,这里的海鲜除了口感不错,最重要的是没有腥味,这在我的家乡陆河是很难品尝到的。

谈笑间,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红草镇中心小学门前,只见校门的右侧立着一块石碑,原来该石碑是从红草镇南面“彰善义学”旧址移过来的。听陈辚老师说,在200多年前,为了普及教育,让穷苦人家的孩子都能够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清朝政府在全国创办了了许多义学,以促进当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是在这股热潮的推动下,清朝官员在红草镇创办了这所彰善义学,让许多旧时青草圩的贫寒子弟能够读书。我细细打量着这块由朱红色瓷砖镶嵌起来的石碑,在光绪一十三年刻写的“彰善义学”四个金黄色大字下面还刻写着“兴教育才”四个稍小一点的大字,旁边有“二〇〇二年九月重光”字样,可见当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站在那棵茏葱的麻榄树下,我抬头望向校园里面,校园很新,处处透着现代文明气息,在古石碑的衬托下,更有一种引人向善向上的积极力量。

在去参观万福庵和二帝祖庙的路上,我们在一条小巷里发现了一座老屋,老屋外墙斑驳,用铁栅栏锁着,如果不是屋檐上那个大大的五角星,它和普通的老屋并没有区别。望着五角星上残留的的点点红漆,我想,它应该就是红草文化大革命时期遗留下来的产业。凑巧的是,屋顶上刚好停歇着两只鸽子——那是象征和平的使者。大家纷纷停下来抢拍,轻轻地按下快门,怕惊扰了它们。或许它们知道我们并无恶意,或许它们早已习惯了闪光灯,竟然一直都没有飞走,像个模特一样安静地任由大家尽情拍照。

闻名遐迩、富有传奇色彩的南汾“石马”是必去的参观景点。石马相传雕于宋末,原遗于南汾村尖山跌马埔,秦汉风格,后迁到南汾小学右侧150米外的城隍庙侧。该村老支书用本地话介绍了关于石马的三种传说:一是山上霸王的坐骑;二是宋帝昺的守墙马;三是雕工卖剩下的。我听不太懂,便问汕尾日报王万然社长,王社长说他更倾向第三种传说:以前有个人让雕工雕刻了这匹马,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却没有将它领回去,便剩了下来。我不禁莞尔,坐在花坛边上凝望着凉亭里面的那匹石马,它由一块花白色花岗岩石粗雕而成,约两米高,它披鞍戴花,就像一位立功的士兵,此刻正享受着这种至高的殊荣。只是,它为什么没有眼睛呢?是因为年代久远而模糊了双眸,还是等着主人将它领回而望穿了秋水?没有人知道答案,我俯身轻触脚边那些繁盛的小草,小草青青,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它们就这样年年岁岁陪伴着这匹遗落在人世间的石马,春去秋来,花开花落。

徜徉在红草的大街小巷,秋风习习,秋阳暖暖,无论抵达或是离去,伴随着我的都是一种愉悦的收获。当车子载着我们缓缓离开红草这块古老、美丽、传奇的红色土地时,我不由想起了一句古词: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其实,此时此情此景应该是这样的:山映斜阳天接水,红草有情,更在斜阳外。


访长沙炮台

●温水义


如果你来到汕尾市,在这南方的沿海小城中就有一座绵延百里的“长城”,而且通向古城的路就叫“长城路”。别不相信,就在今年10月25日的“汕尾文化之旅——城区行”第四站活动中,我们一行几十人随着当地向导就亲历了长城路,也探访了这座传说中的“长沙古城”。

长沙古城位于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长沙村西侧1公里处丽江出海口,西北临海,是当年海防军事的重要关隘。当天下午,我们在长沙村行政办公楼前下了车,在向导的指引下,沿着长城路往郊外进发。此路虽称为“长城路”,却曲折盘延,仅够一车通行。

大约十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这座古城。正如我们猜想中的一样,这座建于清代嘉庆九年,而今已历200多年风雨的古城已经颓败不堪,墙体开裂,几乎成了断壁残垣。几个坍塌处,野草破墙而出,迎风招摆,似乎在卖弄,也似乎在炫耀。但让人稍感安慰的是东面的城门处依然保存完好,城门上的石匾额刻“镇海”二个大字,笔力雄浑,挥洒自如,如今依旧虎虎生威,英气逼人。

我走近,拍照,观察,抚摸,内心情感复杂而忧郁。我们都是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在时光的流转里,谁都是如此的唯不足道。这座夯土筑就,花岗石堆砌而成的城堡也终究敌不过时间的流逝,而变得面目模糊,不见当年风采;这墙高2.5米,城东西各长50来米,南北宽各40来米的长沙古城早就没有了当年的雄伟壮观。而今,连眼前的汪洋大海也已经退去了汹涌浪花,变作了滩涂一片。有几户人家在那里挖泥筑塘,养蟹喂虾,一派渔耕劳作、祥和宁静之景。再远处就是穿山越岭、高速飞驰的厦深铁路,与长沙古城遥遥相对。这一新一旧的建筑,使得现代科技与古老建筑的对比在这里是如此的强烈。

穿过城门,脚步愈显沉重。眼前所见,更感痛心。城内被人为破坏,改建成了几处鸡舍,喂养了一群乌鸡。鸡群遍地乱走,随意拉屎,臭气冲天。多处坍塌口也被种植上了龙眼、荔枝、柚子等果树。树枝低垂,树叶繁茂,严严密密地遮住了我们的视线。无奈之中,我只能在城内稍作片刻停留,心情抑郁难耐。

这曾是古县城重要的海防军事关隘,为了家国安宁,不受外敌侵扰,曾有多少英勇的将士守护在城墙的垛口之上,那一段历史是否也是用鲜血与泪水筑就而成?

而今,这只剩下城门处不上几十米的一段“长沙古城”,站在凛冽的风中,如历尽沧桑的老人,辉煌不再,年华迟暮,它沉默地忍受着时光无情的摧残,静静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变化,默默不语。也许他还在思念着当年自己年轻时傲然屹立的样子,也许他还在思念着当年那些保家卫国的英勇将士,也许他还忘不了那一声声震慑敌军的轰隆隆的炮声,或者是那一幕幕刺痛内心的往事……

告别马宫长沙古城,我用祭奠的心情缓缓而走,不忍回首。我不知道他会在往后的哪一年哪一天倒在了时光的流转里,不复存在;我也不知道,此次离别,我会在往后的哪一年哪一天重新回访。只愿此去经年,彼此安好!


拉到底部,有赞赏



转自:汕尾日报15.11.01

善为网:http://www.shanweinews.net/



你可能会读

拆字做人——太精辟了

汕尾市长乘坐首列深汕“公交”高铁【每天5对10趟城际捷运列车】

外国人对中国的11个别称

作家何苦要难为自己

潮惠高速全线通车,深汕高速不再大堵车

文学就是好玩

海陆丰明代城池

广东航拍图,从粤A飞到粤Z,看到汕尾惊呆了!

这才是真正的笔,平时咱们用的都是刷子

住宾馆几个安全措施及生活小窍门

打破体温计会致汞中毒? 专家称需小心处理

当你无法包容别人时,看看这个故事


您想要免费推广文学书画作品吗,请点击进入!

省作协主席蒋述卓:汕尾四日


文学看台127 | 戴运辉考察郑新派钓鱼(小说)

文学看台126 | 文化之旅28——城区篇·龟龄岛采风【洪天丽pk陈辚】

文学看台125 | 文化之旅27——海丰篇【王万然+冯晓霞+陈泗伟】

文学看台124 | 武松爱“性骚扰”【三位美女pk三位男士,四篇散文pk诗词杂文(叶勤海+罗琼花+陈健+一茗+彭伟栋+翁烈鑫)】

文学看台123 | 文化之旅26——城区篇·四大美女的龟龄岛【林小冰+白云数片+丘惠谊+罗素丽】

文学看台122 | 吴春红:童年的玩具(散文)

文学看台121 | 文化之旅25——城区篇·龟龄岛采风【陈辚+罗惠香+温水义+林瑞莲】

文学看台120 | 林煜琮:大塘骑楼印象(散文)

文学看台119 | 文化之旅24:城区篇·龟龄岛捷胜采风(王万然+陈瑞绒+王诗彬+蔡赞生+沈洛羊)

文学看台118 |  人民日报一刊登, 省报又来相挺【《感悟》发诗词四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