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学看台134 | 文化之旅32:陆丰篇·碣石金厢美景美食【王万然+陈辚】

2017-01-16 汕尾日报 海陆物语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美食美味美景色

—— “汕尾文化之旅”碣石金厢采风侧记


●王万然


这是一次“吃货”的文化之旅。

“汕尾文化之旅”开展以来已半年,每次都踊跃参加的陈辚余兴未尽,在群里邀请文友到陆丰市碣石镇享受美食。碣石的美食,真的,没得谈。全世界是吃在中国,而中国是吃在广东,广东呢?当然算粤东了。汕头的菜肴很精致,是潮菜的典范,而原汁原味的海鲜算汕尾好吃,汕尾呢,哪个地方排第一?别的不说,碣石的厨师最出色,碣石酒楼的菜色基本是家庭主妇的手艺,配料、火候都非常讲究。碣石人在家办喜酒,菜是自家买的,但单单请橱子每桌工钱300元。这里要特别提醒去碣石吃喜酒的朋友,在家里摆的喜酒(喜宴)比酒楼的贵,因为菜还没上,配套的每桌先付出3000元以上。陈辚一号召,就有人相应,碣石施良壮和温水义列了一天行程以待客人。

2015年11月8日,是周日,也是“立冬”,还是记者节。空着肚子的十几位作家从市区、海丰及陆丰博美、甲子到碣石玄武山下集中,然后到北关小学对面老车站品尝久负盛名的碣石瓮糜。十几年前,不知谁率先在汕尾市区开了一家碣石“宴‘(米+某)’”大排档,忽如一夜春风来,大街小巷都有“碣石宴‘(米+某)’”,以西小区为最,一家接着一家。所谓“碣石宴‘米+某’”,其实就是“碣石瓮糜”。可能是不知道“瓮”字怎么写,便用近似音“宴”代替,更没有几个汕尾人知道糜字还有稀饭的意思,便生造了一个“米+某”的字,左边是意,右边是借“煤”的音。一下子,所有的人都知道了这种美食,也认准了这两个字。其实,糜在普通话有两种读音,糜烂的糜大家都懂,但是作为稀饭的糜,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作为稀饭的糜字,普通话读“煤”,河洛话读moi5。

我在家里喝了一杯豆浆,走到新埔尾老车站边,他们十几个人正在楼沿吃瓮糜。我叫大家去问问瓮糜是怎么做的。老板也没说什么,只说要用好“谛脯”。“谛”是一种比目鱼,有可能是鲽鱼,曝脯后炒熟剁碎作配料很香。瓮糜是一定要下“谛脯”的。瓮糜的产生与过去的生活环境有关。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四乡六里的人要进碣石卫城做生意,五更早就要起床出门。走到土地岭的时候,天刚亮,肚子开始饿。碣石便有人挑一担早糜到土地岭卖。为了保温,便把加了“谛脯”的稀饭倒进两个瓮,上面盖着用厚布料包裹的木塞。卖的时候,稀饭上面再加卤肉,一碗香喷喷的瓮糜最适合路人做早餐。传说有个叫妈稳的人卖糜,路人问多少钱有多少,他答“添就知。”碣石土话“添”与“天”书面语按照古汉语不同音,而土话同音。“添”的碣石话是添加和舀的意思,舀稀饭的大勺就叫“糜添”。因而,“妈稳卖糜天就知”成了碣石人的俗语。现在的瓮糜的配料已经丰富了,除了卤肉,还有咸海味。

吃了瓮糜,回到锦江路迎恩楼前面开车到望海楼进山石路。迎恩楼位于新铺尾,在老车站后面,往前是桂林村。迎恩楼就是为了迎接圣旨而建的城外门楼。望海楼是古名,在玄武山下,说明望海楼前面在明朝的时候是海。山石路右边有个院子,是碣石老干部活动中心,上去就是小山头,即城坝。城坝碣石人叫“城倍”,这个“倍”字究竟该怎么写,我以为是“背”,但本地字义、读音都有别;施良壮认为是“坝”,说是城外的墙坝,即城坝。我暂时认同他的说法。那么,城坝就是把城池外围屏障的几座山头用泥石连接起来的外城墙了,因为像大坝,故叫城坝。在这城坝上存有两三块巨石,其中最大的上刻“万世太平”,即“太平石”,读初中的时候来过,但忘记了方位。相传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都御史吴桂芳调兵六万,由总兵俞大猷挂帅,提兵至碣石卫,先安抚收编沿海义军“花腰蜂”部500多人为前锋,诱逼倭寇入海丰大德港,激战数昼夜,全歼倭寇2000余人。回城后俞大猷在卫城北郊一处巨形大石上镌刻“万世太平”四个大字,此石称为“太平石”。而今,“太平石”下的城墙和山头已被严重破坏,《汕尾日报》曾刊登了《古城垣屡遭破坏,谁来保护它?》,指出“碣石明代古城垣是碣石镇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重要支撑元素,也是目前汕尾的珍贵历史遗存。古城垣原全长约3600米,宽约27米。 现在,整个城垣仅存1300米左右,宽约13米,而且满目疮痍、面目全非。”陆丰市长邱晋雄获悉后交代碣石党政保护,汕尾市文化部门也去考察。但是,今日所见,“太平石”也不太平,楼房已经蚕食了山体,“太平石”高悬楼上,犹如一颗定时炸弹。

告别了“太平石”,穿小巷去城隍庙。城隍庙俗称“外城黄”,是外城隍的变音。这里曾经是碣北公社社址,笔者小时候去过多次。现在已经修葺一新,中间是军城隍庙,右手是庆福庵。明明是碣石卫城老的外城隍庙,为什么要加个“军”?解释是碣石卫是驻军的。碣石卫建于朱元璋时期,后来在卫城外再建一个土城,形成8字型。清朝的时候又在西边临海处新建卫城,也建了城隍庙,人称新城隍。外城隍左拐到了东门崎,也就是与“太平石”同一条城坝的东门,这段古城垣保存还不错。

然后又往新铺尾方向走,去石洲。石洲是李实的字,原是孤岛。岛上有座小庙,叫“南关”。小时候笔者以为是关卡的关,原来是关帝庙的简称。碣石有四个关帝庙,分别为东、南、西、北关。进南关的左边现在建了不少房子,原本是碣石中学的盐田,我读初一的时候就参加挖海泥、跳石子建盐田。南关前面是一座堂皇的新庙,但我熟门熟路直奔旧庙,发现碣石已故的当代名人王镇江题写的“南关古庙”牌匾不在了。后来才看到在门口下面靠在壁上。古庙很小,大概几平方米,石刻对联“东汉英风流碣石,南关灵地作荆州”。除了案几,就剩下前面一张席子的地方,李实就在这里苦读三年,于嘉靖四年中举、八年金榜题名,授翰林院庶吉士,30岁左右升迁南京监察御史,人称李察院。后来被诬谋反,砍头送京,乡人为他做了金头“圆身”,怕给人发觉盗墓,便效曹操七十二疑冢的做法,造了9处“察院墓”。《答友人》一诗是他在南关写的:“何处人能识淡交,肯垂青眼到蓬茅。苍苔露湿和烟踏,白板云封带月敲。汲水欲烹茶灶冷,提壶去买酒钱高。知君斟破斯文味,空口闲谈过此遭。”

回程我提议到南门口走走,一是参观内城隍和“皇宫”,二是品尝小吃。南门口正对十一孔(碣南大桥)的楼房,原是清朝碣石卫城总兵衙署,后来是镇政府,现在已经改建他用了。老政府左边前面是马路,路边有城隍庙,叫“内城隍”,左手也有个观音庙。因为正在修建,不便进去。往前是皇宫小学。为什么碣石有“皇宫”的地名,没人知道所以然,只能解释是当年放圣旨的地方。

午餐地点在玄武山下、望海楼前的酒楼,陈辚他们点菜基本以小吃美食为主。他认为味道比不上在路边摆的。

饭后原路倒回过了十一孔,直奔浅澳。浅澳妈祖庙里面也有林则徐题写的“水德灵长”匾额,与玄武山一样,大家估计可能是一个题匾多处用。庙右侧是浅澳小学,小学大门外有一堵破旧的围墙,大概有七八十公分厚,这就是浅澳炮台的城墙,中间开有观察孔。围墙连接到山上,因为杂树阻隔,要从学校后面绕过去才能上山。浅澳炮台与红海湾的遮浪炮台对望形成犄角,扼守碣石湾。浅澳村前面的沙滩开阔,不少人在游泳。左边的山头伸向海里,30多年前,我和好友戴友亮、王鹏三人一起上山,山上有废弃的营房和嘹望房,我们在山那边的礁石上游泳。当时以为是田尾山,现在想起应该是虎狮湖,读初中的时候全班同学过来部队参观。海湾那头才是田尾山,现在成为陆丰核电所在地。可惜,在深圳的王鹏49岁本命年的时候走了。

又回到新铺尾去吃甜面猴。这里的面猴特别好吃,面硬,加上葱油花,很香甜又有内涵,中午一点多才出来摆。我们去的时候没有卖,便直走到北斗树脚,恰好有人卖面猴、油麻糊等,他们美味了面猴,甜到“索心”。回程有人说要吃石灰膏。到了新铺尾,发现又是甜面猴,他们品尝后觉得比前面的好吃。等这帮吃货们觉得该走了,我们便按照计划到桂林。首先在东风门停歇。东风门正对玄武山,是解放后一个教师设计的,三门四柱,很雄伟,中间两柱是圆的,旁边两柱是方形的,适合贴春联。大门正中央上方是一个圆圈,里面是个五角星,再上插一面五星红旗,下面是用彩色玻璃碎片黏贴的“东风门”三字,是本村陈肃写的。两侧四方柱的对联“东栽金桂;门接琼林”是笔者撰写的。老同事林文镜老师生前曾说,小时候去拜玄山佛祖,看到东风门,很惊讶:怎么有这么大的门。因村内有人基建和办丧事的“借中道”,小车过不了,我们只能退出来,往下壆村方向行驶,在与赖厝村交界的地方,停车从小巷穿过新建的民居,到达桂林石。从巷口转出,有个一人多高的石头,上刻两个鲜红大字:桂林。落款已经剥落不清,但史料记载是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中大夫陈谠宦游至石桥场(碣石建卫之前,唐元和末年在这置石桥盐场,由官方配盐,商人贩运)书“桂林”二字。我跟施良壮说,这才是真正的桂林石。这石头后面,一个巨石横贯面前,高9.5米、长20米、宽15米,上刻“桂林耸秀”,那是清光绪十八年碣石最高军政长官邓万林写的,字大一米。桂林战略位置重要,光绪乙亥年春,陆丰土匪频发,势甚猖獗,始则焚劫金厢,继而扑攻陆丰县城。碣石卫城告急,邓万林派官员到桂林乡组织村民捍御匪寇,力保城池,平匪后,他奖赏村民,并亲书“深明大义”赏赐桂林乡。乡民镌刻“深明大义”石碑永世保存。

桂林村干部比较注重文物保护,除了把把邓万林书写的“深明大义”碑刻树立保护和在桂林石一带打造成村民休憩的小公园外,目前也把妈宫左侧和后面的几块巨石从民居中“解放出来”,建成小公园。这种拆房子保护文物的行动比起某些地方破坏文物建房子的行为值得肯定和推广。

日头落海前到汕尾八景之一的“金厢银滩”。这里碣石人叫观音堂岭,缘由是海边有个水月宫,奉祀观音。前面是一条古官道。汽车导航显示这里的浴场是“观音浴场”。海边巨石耸立,有“镇海石”、“天水相与永”、“龙石”等摩崖石刻,太阳刚刚接触海平线,金厢海域笼罩在金红色夕晖中。

晚餐在金厢镇享受海鲜。


最爱碣石行不足

●陈辚


尽管我旅行过许多风光秀丽的地方,但家乡碣石镇始终是一个我寄情最深最爱的地方。年少时,我留在家乡的足迹,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令我怀念,老家、亲人和乡情都与每一处我曾生活过的土地纠结在一起,成为记忆里一种最原始最美丽的情结,不知在梦中多少次出现过她的熟悉、厚重、温婉的模样。

碣石位于南海碣石湾畔,古称“锦江”,又名“石桥场”,文化历史悠久。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广东都指挥花茂建碣石卫城,2012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人们对家乡的深情总是难以割断。“灵声满道”的玄武山、城坝“太平石”、浅澳炮台、桂林村……每一寸土地,都是蛰伏在我心灵深处最美的地方。但自父母亲先后走后,我便很少回碣石老家去了,重走一次碣石这个令我梦萦魂牵的地方的念想也搁置起来,不免时有未尽之憾。今年11月初,汕尾日报社的端华对我说:“辚兄,我们来组织一次去碣石的‘美食之旅’活动。”我听后很高兴,让她去组织人员参加。活动得到汕尾日报社社长王万然的赞许,认为可作“汕尾文化之旅”的创新形式。11月8日上午,10多名男女作家未吃早餐,分别从汕尾、海城、东海、甲子等驱车前往玄武山门前的“碣石”汇集后,走入明清时卫城迎接朝廷圣旨的“迎恩楼”牌坊,绕过新铺尾的几条弯曲狭小巷道,在老车站北关路口的一间小食档吃碣石特色早餐“瓮糜"。“瓮糜"由糜和三层卤猪肉、卤鸡蛋、章鱼和剃鱼脯等配料组成,有润滑爽口、味道香甜的风味特点。作家们边吃“瓮糜"边“啧啧”赞誉。诗人天丽和作家瑞莲吃了几口香喷喷的“瓮糜"后,竟然比赛谁食得多,她俩哗啦啦地各自吃了5大碗,打成平手。离开小档时,天丽笑盈盈地对我说:“辚兄,‘瓮糜’真好吃!”

早饭后,原打算去碣石玄武山。万然兄说,到玄武山旅游区至少要一小时,留给下次“文化之旅”活动吧,这次大家不如去看望海村郊外城坝“太平石”。城坝“太平石”,我是熟悉的,每当谈及“武松打虎”、“唐僧西天取经”、“姜太公遇文王”、“桃园三结义”等故事,记忆里仍会中浮现小时候经常来这里听老人“讲古”的愉悦情景。从“迎恩楼”到北门城坝约5分钟车程,大家在碣石老干部活动中心门前下车后,向左拐向一条绿树掩映的石阶小径,拾阶蜿蜒而上,裸露的黄色古城夯土随处可见。几位少年在榕树下和石头上尽情玩耍,他们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主动引带我们来到一块巨大石头下面,指着巨石,说这就是“太平石”。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率领“俞家军”诱逼倭寇入海丰大德港,激战数昼夜,全歼倭寇2000多人。“夕阳影里归蓬近,背水阵奇战士功。”凯旋回碣石卫城后,俞大猷在城坝一巨石上题刻“万世太平”四个气势雄劲的楷书大字。这就是“太平石”的来历。站在城坝上,风从四面八方吹来,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在“太平石”上闪耀着缕缕光斑,“万世太平”四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我不觉心驰神往于“万世太平”所寄望的美好境界之中。

沐着暮秋暖阳,我们从“太平石”前往位于新酉村的城隍庙。城隍庙始建于洪武二十七年,主体建筑为三进两院落平面布局,面积5000多平方米。解放后,这里先为粮食仓库,后为碣北公社办公处。1990年始,当地民众集资一千多万元陆续对老城隍庙进行多次重建,现是陆丰市文物保护单位。时隔30年,故地重来,记忆里那些老房子消失的无影无踪,眼前面貌一新,气势雄伟、金煌辉碧的城隍庙,给我一种陌生的感觉。幸好庙宇正殿门前左侧那两棵弯曲盘虬、枝繁叶茂的老榕树仍在,提醒我曾经多次来过。庙宇正殿前有一个近千平方米的大院,对面是仿古戏台,我油然想起父亲在时经常来这里看大戏的事情,竟然突发异想,如若今天上演大戏,锣鼓喧天,也许父亲会在戏台下边抽烟边观赏演出呢!但戏台空无一人,只有母亲多年前在电话头里那一句“你父亲到新酉城隍庙看大戏”的声音,在脑海骤然回响,心思泛起了一丝淡淡的伤感。

走进庙宇正殿,参拜了城隍大老爷后,到庙理事会办公室喝了几杯茶,拿了十多本城隍庙重建纪念册,又跟大家去参观卫城东段城坝的东门崎。年少时东门崎是一个偏僻荒凉、荆榛满目的地方,目前已大不一样了,城镇化的触角已伸延至城坝脚下土地,建筑工地上有几台挖土机伸着长臂在挖土,新鲜的黄土格外让我揪心,仿佛它们每挖掘一次的机器震动声,都是古城坝呼吁的声音,但我无能为力,只是徒劳地用手机拍几张照片。但愿此去经年,彼此之间都能安好。

石州是碣石一处历史人物景点,原是海上一个无名孤岛。明代碣石文化名人李实,字石洲,曾在岛上发愤苦读三年,后考取嘉靖四年乙酉科举人,嘉靖八年(1529年)已丑科进士,官至南京御史。岛也因李实字冠名。参观石州,大家说要沾沾李御史的文气。确实,碣石后人对李实的聪明才智是极为崇拜的,尤其是对他刻苦读书的精神。清代兵部主事碣石人卢恩称赞李实:“位列乌台寒棘木,诗传海国老松楸。文章事业推前辈,后学谁为踵石州。”开车进到石洲,古人所描绘的“芳草萋萋景色幽”仍然映入我们的眼帘,令人心情舒畅。大家在榕树下停留片刻后,兴致勃勃地参观李实曾经读书、休息的南关古庙。庙旁石柱刻有一副"东汉英魂来碣石,南关此地即荆州”的对联,据传是李实手书。漫步低徊,观赏岛色海景,我的心思不禁神游起来,渴望走走停停之中,能倾听到李实朗朗读书声从光阴隧道中传来,明媚灿烂。

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南门口内城隍庙,离石州只有5分钟的路程,我们到达时,因该庙正在修建,便去参观庙旁昔日放置皇帝圣旨的皇宫学校。由于校内古迹已毁,大家拍了几张相片后,缓步南门口街道,品尝两旁小店摆卖的猪脚豆仁糖、芝麻糊,并到榕树下吃甜面猴。然后,大家转到东风酒家吃午饭,我和水义特意点了碣石特色小食:甜烧膏芋白果、煎蠔辣、芋头菜头圆、南瓜饼,蚌煎饭、青油菜和海参汤。每一款特色美食,都让作家们对“舌尖上的碣石”赞誉不已,表示要分工为各种美食“立传”。

午饭后,大家稍作休息,前往浅澳炮台遗址参观。浅澳炮台位于碣石浅澳村西侧“城仔山”顶,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开车过碣南大桥时,看到堤坝的石头,不觉想起“炸塔建桥”的旧事。1971年1月26日,为了建造碣南大桥,当地政府炸掉玄武山福星塔,塔石用于垒砌大桥海堤。经过20分钟后,我们来到“城仔山”下的浅澳小学,校大门外有一堵约10米、厚约0.8米的浅澳炮台的破旧城墙。了望山上草木丛生,但因上山道路有铁门紧锁,大家便移步距旧城墙仅30米距离的浅澳妈祖天后宫。天后宫建于清道光年间,总面积约400平方米,宫宇琉璃瓦檐,富丽堂皇。宫内除了有道光十九年秋(1839)林则徐视察浅澳炮台时题赠的“水德灵长”匾额,还有清咸丰广东水师提督李阳升敬题的“苍海恩波”匾额及记载古炮台清官兵捐款建宫的石碑。站在宫前,浅澳海面舟楫影航,海鸟翱翔,碧波万倾,涛声阵阵,海天一色。了望“城仔山”上炮台遗址,草树杂乱,一片荒凉,引发思古幽情,任凭午后黄灿灿的阳光在脸上抚摸,期翼能穿越光阴隧道,聆听昔日古炮台的官士讲述1840年6月,击败前来侵犯的英国水军的那一场炮火硝烟、刀光剑影的海战。

“碣石的美景太多了,一天是走不完看不了的。”在浅澳海洁柔的沙滩上,一位女作家感叹地说。据《大清统一志》载,明碣石卫城“周围一千一百二十丈”,清朝的陆丰县城“周围三百二十一丈一尺。”

一路行程既当领队又兼导游的万然兄说:“去看看桂林村吧。”桂林是生我养我的村庄,曾被清碣石总兵邓万林称誉“深明大义”。如今,在进入桂林村十字路口中央上仍竖立着一块“深明大义”石碑,记载光绪已亥年(1899年),陆丰土匪袭犯碣石城,桂林乡民与清官兵合力作战,力保碣石城池不失,并一举荡平匪寇的事迹。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碣石总兵邓万林亲书“深明大义”匾额,而且“厚赏赐语褒嘉”桂林乡村。

“近乡情更怯。”桂林,也称“西篮”,是一个至少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村落,也是我的出生地。这里的每一条巷道,每一块土地,一花一草,一池一石都已融入我的血脉,闭眼都能想象出她们亲切的形状。比如,村头的红色“东风门”,环绕村周围的大小池塘,桂林石及村头的老榕树等等,这些伴我成长、留在我记忆里的影印,不管是消失的池塘、古树,还是存在的桂林石,都没有因家乡日新月异的面貌离开过我的记忆,总会不时浮现于我的心海,令我动容怀念。

“桂林石”位于桂林村西北侧的旧糖铺处,是本村地标性历史符号。从浅澳开车途经30米大道时,大家又在新铺尾路口买了几碗甜面猴分吃,才心满意足地直往桂林村,参观了该村雄伟壮观的东风门后,再绕弯村外公路去看“桂林石”。车子停放在路旁我的一位亲戚小店铺门前,作家们绕走几条弯弯曲曲的村道后,见到一个宽敞的广场,场边有许多石头。其中较小一块题刻“桂林”两个字径40厘米的楷书,端庄苍劲,为北宋祥符(1010年)中大夫陈谠游至石桥场所书,为目前海陆丰发现的最早石刻。一块巨石镌题“桂林耸秀”四个字径60厘米的行书,浑圆雄强,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夏月镇碣使者邓万林所书。自此,石称“桂林石”,村更名“桂林”。带着一份怀旧心思,我特意攀登上巨大的“桂林石”,重温小时经常到石上玩耍的旧情。石面上有一的仙人脚印,传说仙人曾来这里品茗,观赏碣石八景之一“桂林夜月照星斗”的美景。从石下来后,见文友们还在摆设各种姿势,与“桂林石”合照或为背景拍照留念,纪录自己曾经来过。

最爱碣石行不足。“斜阳照墟落”,作别“桂林石”,内心禁不住有一种难舍难分的感觉。一阵凉风吹过,石头旁的榕树摇下了三、二片树叶,在日光里翻了几个跟斗,飘落到附近田野去。二只黄牛,一群鸡鸭进入我的视线,那些最熟悉不过的厚重与温婉的乡情在心中霎忽飘摇起来,构成一幅古朴、明丽的画卷在我跟“桂林石”挥手中徐徐舒展,掩饰了到家门未能回家看看之憾,让心灵舒畅、轻盈起来,生出了一份淡定、明媚的心情,只要家乡太平无恙,社会繁荣发展,还有什么不可以重来的?



拉到底部,有赞赏



转自:汕尾日报15.12.06

善为网:http://www.shanweinews.net/


你可能会读

拆字做人——太精辟了

作家何苦要难为自己

潮惠高速全线通车,深汕高速不再大堵车

文学就是好玩

海陆丰明代城池

广东航拍图,从粤A飞到粤Z,看到汕尾惊呆了!

这才是真正的笔,平时咱们用的都是刷子

住宾馆几个安全措施及生活小窍门

打破体温计会致汞中毒? 专家称需小心处理

当你无法包容别人时,看看这个故事


您想要免费推广文学书画作品吗,请点击进入!

省作协主席蒋述卓:汕尾四日


文学看台133 | 罗惠香:冷战(小说)

文学看台132 | 文化之旅31:海丰行·北部山区采风(王万然+石磊+庄海君+沈建浩+郑新派)

文学看台131 | 叶勤海:母爱是一条静静流淌的河(散文)

文学看台130 | 文化之旅30:城区篇·红草马宫行(马格+陈辚+黄本长+刘洁瑜+丘惠谊)

文学看台129 | 林进挺的时光pk刘秀春的生命pk柯宜超的春联

文学看台128 | 文化之旅29:城区篇·长沙夜雨雨沙沙【王万然+黄俊杰+罗惠香+温水义】

文学看台127 | 戴运辉考察郑新派钓鱼(小说)

文学看台126 | 文化之旅28——城区篇·龟龄岛采风【洪天丽pk陈辚】

文学看台125 | 文化之旅27——海丰篇【王万然+冯晓霞+陈泗伟】

文学看台124 | 武松爱“性骚扰”【三位美女pk三位男士,四篇散文pk诗词杂文(叶勤海+罗琼花+陈健+一茗+彭伟栋+翁烈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