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学看台176 | 文红之旅49:陆丰篇·古风犹存大楼村【马格庄海君蔡赞生沈建浩钟锦烽吴志跃吴春红】

2017-02-22 汕尾日报 海陆物语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文化之旅46:海丰篇·三个猛男看两个美女泡温泉【马格石磊罗素丽蔡秋胜陈瑞绒】

文化之旅7:陆丰篇(吴志跃+夜行者+温水义+罗惠香+林凤燕+林进挺+庄海君)

文化之旅24:城区篇·龟龄岛捷胜采风(王万然+陈瑞绒+王诗彬+蔡赞生+沈洛羊)

文化之旅38:陆河篇·梅赋【王万然+彭玉娇+庄海君+沈建浩+林丹华】

钟锦烽《王婆的敬老院生活》~PK~李济超《酒后的男人》

吴志跃:养花记事

文化之旅39:陆丰篇·深入博社村【罗惠香+陆端华+吴春红+彭玉娇+夜行者】

古风犹存大楼村

●马格

 

南方多雨,日以继夜地下着,下得毫无节制,房舍、山峦和道路,都蒙着一片潮湿迷离的情绪。路旁生长着碧草和绿树,空气中飘浮着馥郁青葱的植物气息。一马平川的田亩,田水漫漫,禾苗涟涟,几个面目模糊的村民站在田里,站成雨天的扉页,站成大地的封底。

漫无边际的雨,一直下到大楼村。大楼村位于陆丰市潭西镇,过去称“善庆楼”,村落不远处是法留山。几百年前,老祖宗从福建莆田跋涉而来,为一个姓氏的一小截根须能长出新绿,避开官道,远离府衙,选择了这块面南背北的风水宝地。俯瞰村落,房屋一间间相互挨着,左右相照,井然有序,就像五匹马拉动着一辆大轿车,系独特的“五马拖车”建筑风格。远山日暮,鸡鸣枕上,姓氏的根须于此茁壮成长、开枝散叶,一代代子孙于此生息劳作。这里虽看不到京城的晨曦,也看不到省会的夜色,但是山水钟灵毓秀,村里人才辈出,村前空地上曾经是旗杆夹矗矗的景象。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笑语衡门前。”村民敦厚热情,冒雨招待我们,为我们介绍村庄的来龙去脉,介绍村庄的贤人、古碑记和古牌匾,又带着我们参观主门上端用于消防的设计巧妙的螺旋下水口。

村庄的屋舍呈现一种包围式的整体,四面相通,遥相呼应。雨水潸然,鹧鸪念经,打着雨伞在村里随意徘徊。巷道略显狭窄,只能容得一担柴薪经过,仿佛怕巷陌大了,会揳进别的东西把村民相连的血脉阻隔。一堵矮墙上,一丛青翠的方骨苦楝在雨中摇晃着,在迷濛的时空里独自存在。把双手按在粗糙坚实的灰墙上,感觉到溪沙、红坭、糯米和红糖等夯成的墙体的脉搏。脉搏中跳动着当年的夯声,脉络里渗透着红坭的温湿、分泌着糯米的黏稠。此刻,雨水滴在墟落,穷巷没有牛羊,只有路过的客人,来敲扣一座村庄的门环。

“襟德堂”是村民祭祀先祖的地方,略有破败的迹象,但基本保存完好。雨水嘀嘀答答,越下越大。坐在厅堂的屋檐下,看到四角的灰暗低沉的天空,倾斜的屋顶上,瓦楞整齐排列,瓦片密集铺叠,都已发黑,长满青苔。雨水顺着长长的瓦槽流淌下来,形成声势浩大的檐滴,哗哗啦啦的在天井里溅起朵朵水花。雨声填满了一个人的听觉,就会感到时间在身上慢了下来;老屋收留了一个人的目光,就会感到尘嚣在心里静了下来。有人这么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也许是的,繁华和孤独,纷争和倾轧,终归要成为内心的沉淀,成为眉宇间的一缕忧伤,成为街道拐角处的一个回眸。一个人活着活着,就会开始喜欢古旧的事物,开始追求简单的生活,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村庄后面有两棵古老的树,一棵是龙眼树,一棵是香樟树。雨势渐缓,空气微凉。古龙眼树在细雨中静默着,根须深深扎进土地,树干粗硕苍劲,树冠如盖,一片片狭长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望着这棵生存了近500年的古树,想起了王小妮的诗句:也许有一天,我要漫不经心地出门/直接搬到名叫龙眼的这棵树上去/亲手捉住他的真相。香樟树和龙眼树隔了一射之地,树身赤褐粗壮,枝叶密密匝匝。听说香樟树有香气,并且这种香气永久保持,俯近树身,果有暗香扑入鼻息。400多年过去,香樟树依然旺盛不衰,同行的文友悄悄捡起一片飘落的香樟树叶放进包包,许是要带回家去吧。每个人生命里都会有一些难以割舍的人和事,对于许多人来说,最能牵动内心的故乡之物,也许就是生长在村庄某个角落的古树了。古树是土地的灵魂,也是游子望乡时的归所,就像《乱世佳人》中陶乐园里的大树,总会让离乱中的孩子梦萦魂牵。曾有树贩子把一些村庄里的古树连根刨起贩卖到城市里去,希望大楼村这两棵古树能够得到永久的保护。

雨水一直没有停歇,一直笼罩着自成方圆的大楼村。雨中的大楼村,倚靠着后山的青树翠蔓,揽抱着村前的水池和沃野,一种古风犹存的气息洋溢其间,一份幽谧宁静的情怀挥之不去。一个美丽的村落历经几百年风雨而依旧保存着古老的风貌,就像为日渐消褪的传统文化保留下一个珍贵的标本,这实在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大楼村

●庄海君


楼上有风,它们总是向上

吹着,以树的形状生长

再近些,就能牵出一个姓氏

五匹马拖着车,在云层深处

选择红色的远方,行走

在每个路口,种上村里的梦

与清时的夜,月色正浓

一壶壶的鸟鸣落进古井

一窗一墙影, 一门一往事

 

路过的声音都在回廊处

相遇成旧时光,或描摹成

半城烟雨,老屋还在

村口的树影已旧

晃动着历史的声音

在碑上,写满生锈的岁月

打磨着日子的表情


大楼村写意

●蔡赞生

 

由来已久的雨水点染了出行的情趣

沿着324国道潭西路, 我们奔向

最美古村落的美名,以思慕的方式

铺展我们颂扬的诗句

 

无比荣耀的贤乡

五马拖车的神迹

用溪沙、红坭、糥米、红糖、殻灰

合成的夯墙体

坚硬完好。在流年的斑驳里

完成彼此,一次次抽象的交流

 

五百年古龙眼树,在雨中打着蕊儿

昔时漉漉混夹黄泥的蓑衣

早已更换了命途。熟悉的乡音里

停驻着让人向往的守护,让它

成为永远留存的爱与

尘世。


烟雨大楼村

●沈建浩


山风搬动着石头,命运的褶皱里,珍藏晶莹的诗句

烟雨濛濛,流动着朴素的气息,流动着葱茏

 

荷叶露出喜悦,露出不可磨灭的往事

一棵榕树的影子,穿越简单的乡音,回到古村落的心灵

 

一些祈祷飘散,一些眼泪沉淀,鸟飞过一片苍茫

香火遗失心跳,时光摇曳的想象,不再苍白

一棵树需要赞美,一些细小的感动,需要抚摸

屋檐荡漾的年轮,将记忆安放在一曲老歌深处

 

我的手指,翩飞回忆的流年,烟雨弯曲宿命的树叶

寂静,缓缓迁徙,像梦境轻轻凋落在远方

天籁的弦歌,带来了圆满与神圣

 

多少清澈被铭记,多少观照不再迷茫

我喜欢烟雨下的旋律与景致,村庄守着老歌

曲曲折折的词语,温情地皈依自然

古楼,古楼

●钟锦烽


曾经踏足好几个古村落去访寻古寨古楼,本以为古寨古楼并没什么大不同:久远的年代,钢筋水泥时代难得一见的土墙灰瓦。直到这次有缘探访大楼村,我的想法才悄然发生改变。刚到大楼村,眼前的情境给我不小的震撼。这种冲击绝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更多的则犹如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明清时期,与前人摩肩擦踵,吟诗诵词,仿若置身其中。

大楼村历史上称作“善庆楼”。楼前偌大的半圆形池塘用花岗岩栏杆围起,凭栏府视,水深鱼闲游,边上的古树倒影摇曳其中;在丝丝细雨里,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不禁想象待到天晴时分,在古树的荫庇下,席地而坐,手棒书香,吟咏着前人所咏叹。一字一句,一诗一词洒落在池塘,沉淀成一池沃土,滋养大楼村的后人。

雨点在伞上滑落,跟着前人的脚印,穿过占地两千多平方米的楼前空旷地,便到善庆楼正门,跨过门槛,紧接着是一道绘有国画的屏门。大楼村后人郑重道,屏门的中门只有在迎接重要贵宾和客人时才会打开,这让我受宠若惊。驻足前厅朝里望去,天井两边各有二巷道直进,据介绍,这里面的房屋有70间,119个门。如此大的规模,足以和中国大部分古村落媲美,采用古建筑里典型的轴对称结构,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五马拖车”的布局,更好地阐释了儒家文化的中庸和谐。

到了会客厅,椽柱上的明清牌匾写满历史的辉煌。“贡元”、“文魁”足见大楼人的文韬武略,“大雅风骚祖秀才父举人子进士”是最好的赞誉;“五代同堂”更可见大楼人懂得养生之道,互相和睦相处,人人敬孝老人,爱护子孙;“惠及乡邻”、“望重干城”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大楼人百年前“禁谷济饥”,兴修水利的义举。端坐厅中,品茗听雨,眼前人影绰绰,似乎听到来自远方的一片锣响,夹杂着清脆的马蹄声,还有报子的欣喜。

会客厅再经过天井便是祭祀先祖的“襟德堂”,用镂空雕花的屏风修饰尽显古朴美。令人注目的是“襟德堂”后高两层、七间房屋连在一起的“大车”式建筑。

撑着伞,走过细碎零散的红砖铺就的巷子,刚到“大车”建筑正门外,屋内的文友们催促我快快入内。一脸诧异的我刚走进屋里,正门上端便哗地一声如倒挂的喷泉喷出美丽的水幕,如此神奇的门框令人咂舌。村里人介绍说这是为防贼人放火烧门而特制的消防门框。凝视漂漂洒洒的水幕,穿过时空的雨帘,一个石匠,也许是一群石匠正挥着锤,在一块条形石块上用凿子一下、又一下地凿出一个螺旋出水口,巧妙的设计,精湛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屋内顺着木制楼梯而上便是第二层,咯噔咯噔的脚步扰乱清修的古梦。我靠近不受叨扰的内墙壁,红糖与糯米掺杂的甜味丝丝缕缕,还有屋后400年古樟树的香味,时隐时现。

400岁的樟树,500岁的龙眼树,俨然如两尊者,守护见证着大楼村的兴盛发达。如果可以,化身一只小鸟,或者一只蝙蝠,隐匿在“时敬堂”两层屋顶中间,一起吟诗诵词,一起细细品味古楼的人文变迁!

在某个花开落雨的日子,我们一起前往:古楼,古楼!

汉京村走笔

●吴志跃


4月24日,“汕尾文化之旅”再次走进陆丰,我们沿着风光秀丽的螺河两岸开始了一天的愉快采风活动。春天的螺河两岸,莺飞草长、百花盛开,田野一派翠绿。

汉京村是当日文化之族的第二站,这是西南镇溪云村乡贤吴远溪出资1200多万元兴建的别墅群,共3排24座,每座占地100多平方米,钢混三层,全部统一面积、统一设计、统一装修,整齐划一,非常壮观。装修完工后无偿送给24户乡亲居住,总投资1200多万元,2013年竣工交付使用,村名取自吴远溪兄弟在深圳的一家公司——汉京公司。作家们惊叹汉京村的气派和美丽,更赞扬吴远溪热爱家乡的仁心善举!据介绍,吴远溪早年参军,退伍后就去深圳创业,依靠诚信和勤奋,商海扬帆,多有建树,现在是陆丰政协副主席。据两年前一次不完全的统计,他捐献给社会的各项善款就已达1.7亿元!为当地百姓建桥修路、围筑河堤、兴办学校、兴建医院、敬老院、文化广场等诸多公益事业,回报社会,造福乡梓是他的人生信念。

在汉京村西南方不远的老村中有一座古祠“壬侯堂”,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谒壬侯堂,追溯溪云吴姓一族的历史,是很有教益的。

明嘉靖年间,溪云吴姓的开基祖吴兴荣从福建樟州迁徙至此,他一路走来留下一首忠孝的诗篇。

吴兴荣一家原是福建樟州石头湾乡的望族,那个时候已有近千男丁。嘉靖年间,福建盗贼蜂起,嘉靖四十年十一月丁亥朔,巡按福建御史李廷龙奏:七月至九月,广东之程乡贼、三饶贼、塘下南安之倭贼及各路之流贼出没诸郡,无日不报警。次年的正月十五元宵夜,三饶贼围乡,兴荣的大兄兴政率众兄弟、乡兵与围乡的匪贼奋战,与第三、四、五子战死,乡破。危急中,兴荣偕母侯氏及侥幸逃生的兄长兴政的两个儿子廷尊、廷宾落荒而逃,一路向南,避居于广东潮阳和平里。若干年后,两个侄儿已长大成人,且家业渐丰,吴兴荣遂将平和的家业留给两个侄儿,自己偕母亲至陆邑。在逃生的路上,兴荣默记下父辈以上的七代祖宗的名讳和忌日,并写下来交给侄儿,这就是传说的壬侯堂“七代香火”的来历。族谱上寥寥数笔的记载,却为后人勾画出吴兴荣集忠孝于一身的伟大形象!举家与匪贼殊死搏斗,忠也!战败而逃,上背年老母亲、下携年幼侄儿,孝悌也!人生在世,在逃生路上能做到这两样,堪赞!兴荣在溪云村定居后着手兴建壬侯堂,把祖历、家训记下来,教育儿孙我们的根在石头湾,潮阳还有你们的兄弟。把忠君爱国、博爱明礼、孝悌仁慈的美德代代传下来。五百年过后,2012年,溪云吴氏族人按照祖训留下的线索,七次去福建寻根,终于在福建樟洲找到石头湾,村址只剩瓦砾,在村前的大山脚下矗立着一块长满青苔的大石,上刻“石头湾”三个大字。500年前的根寻到了!

溪云吴氏后人慎守祖训,勤奋创业,忠厚待人。商海扬帆,回报社会。成为远近闻名的望族!美丽的汉京村仅是溪云吴氏族人回报乡梓的一朵小花。


静美大楼

●吴春红


午饭后没多久,天色开始变得阴沉,一场大雨,浇湿了来时的路,一扫上午的闷热。在这场雨中,我们走进了陆丰市潭西镇的大楼村。安静而古朴的村子,与脑海中古村落的印象正好吻合。第一眼的感觉,我喜欢这里。

我们一进入村子,就受到了村人热情的款待。伴着雨水落在瓦片上的哗哗声,吃着香甜可口的水果,大楼村人向我们娓娓讲述了村庄的历史。这一刻的时光,静美而那么不真实。

潭阳林氏乃福建“九牧”分派,自始祖在明朝年间来此建基立业已过六百年。大楼村的建筑风格是独具儒家文化内涵的“五马拖车”造型,子午正线分金,建于明朝万历21年(即1594年),是七世祖举人花了九年时间建成,并由其子和其孙不断修建完善,才有了我们今日所见到的规模,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时间。大楼村素有文乡之称,历来非常重视礼仪文化教育和文韬武略。在明清两朝科举考试中,大楼人是出类拔萃的,清朝嘉庆年间,仅有200多人口的村子,曾经取得了“一举两贡十八秀”的优异成绩。从村人的口中,我可以听出那份骄傲,也可以想像“五马拖车”前的空地,曾经旗杆夹矗立的辉煌景象。

我们围坐的襟德堂,整个屋顶都挂满了牌匾,有明清的“文魁”匾,也有“绩著凝香”“贡元”等,每一块匾额都能看出时光的印记,每一块匾额都真实记载着大楼人曾经的努力与村庄曾经的繁荣。听着故事,看着手中的林氏家训,我心里有些感慨。“立心贵正志宜专,制行无亏事勿荒。董业治家勤与俭,持躬待物严与宽。纲常伦理加详察,世故人情仔细观。莫道庸言无足法,一生体此可常欢。”,以此作为自己立身于世的标杆,人生何愁闯不出自己的一片蓝天?其实,人生所有的成功都不会是偶然。这一处背有山,前沃原,远依法留山,面照大德领的风水宝地,之所以是宝地,是因为出了这么多的人才。但是,到底是宝地育了人才,还是人才衬了宝地,那就不得而知了。

我最感兴趣的是大楼村“五马拖车”的造型,一再询问身边的人,也想像不出个所以然。看到了模型之后才知道,村落主建筑是一个包围式的整体,从正大门进入是一个宽敞的天井,二进就是会客厅,天井隔开,三进是林家祭祀祖先的“襟德堂”,襟德堂后面有一座两层楼。正大门天井左右两边各有二巷道直进后面的高楼,巷道两边也有房间和通往中间会客厅及襟德堂的门。会客厅,襟德堂,二层楼组成“轿车”,正大门,左右各有两条巷道边建筑的房屋,这便是“五马”,五只马,一前二左二右,浩浩荡荡的拖着“轿车”,把居所缜密地包围在保护圈内,又互为照应。

我们撑着花伞,穿过巷道,走近了后面的二层楼。说是二层,其实比我们现在居住的三层楼房还高,楼房的外墙,用溪沙、红泥、糯米、红糖、壳灰筑夯而成。四百多年后的今天,虽有些地方有残损,可是整体还是保存得坚硬完好的。这个依然巍峨而坚固的建筑,我们对它的每一句议论,都是仰视和慨叹。但是,最绝的还不是这个,而是这座楼设置的消防设施,这是我们在以往的古村落里不曾见过的。楼房的主门上端,一个杯口大小的孔,很难引起别人的注意。开始看到时,对于它的消防作用其实并不看好。看到演示才知道,这是一个螺旋下水口,连接楼上一个蓄满水的大水缸,上面的水阀打开,水便从这口里流出,而且水是旋转而下,冲刷的面积不小。有了这个装置,遇上紧急情况的时候,这扇主门就不会轻易被攻破了。

当大家还在研究那个螺旋口的时候,我又走进了雨中。想去看一眼生长了几百年的龙眼树和香樟树。和同伴正在门口询问该往哪边走时,有个大哥热心地说:“我带你们去。”一行六个人,我们沿着村落的小道漫步到后山。

龙眼树的主干直径近两米,并没有太多旁错的枝节,树冠张开,翠绿而华美,我在树下徘徊张望,怎么看也看不出这棵树有四五百岁,倒似一个梳着“凤凰于飞”发髻的亭亭少女。据说这棵龙眼树至今还是年年结果,且果实又大又脆又甜,引得我垂涎不已。龙眼树过去不远就是香樟树,四百多年的香樟树,与大楼村的历史相当,正种在二层楼房后面的斜坡上。斜坡不高,却满是湿滑的落叶,好不容易上去了,发现这主干直径也有近二米。我用手触摸枝干,嗅着香樟树特有的香气,笑着跟同伴打招呼:“帮我拍张照片。”。于是,雨中的树和我,便定格成了风景。

再绕回楼前,大家正准备离开。雨还在下着,走远了回望,大楼村依然是我们来时那安静而古朴的模样,我们这一瞬的停留,并没有给她留下印记。但是我知道,在以后漫长的时光中,我在不经意间,会想起这个有雨有树有笑的下午,想起这个穿越了四百多年时光,韵味悠长的古村落。

转自:汕尾日报16.05.08

善为网:http://www.shanweinews.net/


拉到底部,有赞赏


百鱼图谱大全【买鱼不会受骗】


中国1~3

诗词4~6

大会7~9

决赛10

蒋述卓:诗词最忌“有古典之衣而无古典之神”(评论)



你可能会读

拆字做人——太精辟

治疗感冒只要一分钟

千万不要在手机里存放这几张照片

如何三折套被套?【图解、动漫、视频一起上】

隔夜茶毒如蛇?央视实验揭晓答案

隔夜茶竟然是良药

作家何苦要难为自己

一个塑料瓶搞定膝盖疼痛!赶紧给爸妈看看吧!

文学就是好玩

住宾馆几个安全措施及生活小窍门

打破体温计会致汞中毒? 专家称需小心处理

当你无法包容别人时,看看这个故事



您想要免费推广文学书画作品吗,请点击进入!

省作协主席蒋述卓:汕尾四日

人民日报:退步原来是向前

文学看台175 | 文化之旅48:陆丰篇·六个猛男在“三西”:邂逅美丽【陈辚温水义吕珠满王万然庄海君蔡赞生】

文学看台174 | 庄爱娟:岁月静好总相宜(随笔)

文学看台173 | 丘惠谊:用自己的青春和容颜与岁月作一场搏斗

文学看台172 | 文化之旅47:海丰篇·两猛男跟两美女上水底山【郑新派+吕珠满+吴春红+罗素丽】

文学看台171 | 蒋述卓:诗词最忌“有古典之衣而无古典之神”(评论)

文学看台170 | 海魂:梦平诗歌艺术杂谈(评论)

文学看台169 | 文化之旅46:海丰篇·四大美女雨天九龙潭牧羊记(王映婵彭玉娇沈洛羊丘惠谊洪天丽)

文学看台168 | 戴运辉:喝酒不仅要有酒胆,还要有酒劲【小说】

文学看台167 | 文化之旅45:陆河篇·梅在一片雪上舞蹈【丘惠谊宋秀玲王晓忠罗素丽杨国欣王雯索黄细娜林丹华】

文学看台166 | 南方日报发《盐》(外一首),请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