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读懂宣城农批的生意经,你也能做到年交易额超过60亿元!

2017-01-16 黄汉光 中华合作时报

本期编辑 | 任智超 杨舒婷


安徽宣城,文房四宝之乡。

宣城

  在这片孕育着灿烂文化与智慧之光的皖南大地上,有这样一家供销合作社的企业,通过6年的辛勤耕耘,实现了快速崛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

 

  2014年试运行时,有人戏称:这里是只有一个人、一条狗、一群麻雀的市场。现如今这家市场年交易额已突破60亿元。


市场

  听名字你一定会觉得这就是一家普普通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但这家市场却先后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经贸领域中央投资项目、供销合作社系统“新网工程”重点扶持项目和安徽省“861”重点工程项目等多个重点项目的支持,成为了全国4000多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的佼佼者,宣城的一张商业名片。

  这家企业就是安徽宣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一个以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勇于开拓的精神,以强农惠农富农为已任的农副产品市场,在宣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树立起了一面写满“供销情”的旗帜!

宣城农批是如何取得成功的?有哪些宝贵的经验与经营策略值得借鉴?今天中合小编就带您一起读一读宣城农批的生意经。

生意经之创业篇

内联外合 共享共赢

  宣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014年刚刚试运营时,因距离城区较远,整个市场门庭冷落。占地近300亩的市场空空如也,没有商户入驻、没有顾客光临。此外,更让人挠头的是,购置了铺面的业主见市场迟迟没有开业,又聚集起来闹事。

 

  当中农批总公司委派王泽光担任市场总经理的时候,他可谓是个“光杆司令”。面对着眼前的种种困难与难题,这位退伍军人没有退缩,他深知重担在肩,绝不能气馁,更不能打退堂鼓。他执笔疾书,写下了一首诗:铮铮铁骨硬汉,浓浓供销深情。纵有千难万险,义无反顾前行!

“内”

就是要吸纳本地商户。他看到宣州九洲水果批发市场及农贸市场、蔬菜摊档等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秩序混乱、食品安全问题突出,这与人们对生活质量提高的追求形成了强烈反差。他精心部署搬迁方案,与市委、市政府领导进行了一番又一番的沟通洽谈,最终达成了九洲水果市场、农贸市场整体搬迁到宣城农批市场的协议。



  搬迁协议虽然达成了,但搬迁过程却一波三折,一直在艰难中前行。当时,有一个原在九洲水果市场姓窦的商户,认为搬迁到宣城农批市场是砸自己饭碗,“罪魁祸首”就是王泽光。他挑来一张凳子,连续3天吃完饭便坐在公司楼下,手敲着铜锣,肆无忌惮谩骂着王泽光,引来了一大群围观者。王泽光并没有回避,见围观者众多,觉得可以借此机会宣传农批市场的服务宗旨。于是,他从九洲水果市场发展的局限,谈到宣城农批的未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那天,姓窦的商户口服心服,带头搬进了宣城农批市场。经过这件事情,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作为供销合作社一员的宣城农批市场,并非是为了盈利,而是实实在在做到了为农、务农、姓农!

“外”

就是要招揽外地商户。为了将其他地区的优质农副产品吸引进来,王泽光不辞辛苦,东奔西走,四处拜访商户。2016年初冬,为了引进山东苹果商户,他顶着凛冽的寒风,千里迢迢来到山东招远等地,走访果农、拜访果商,冻得直打寒噤。可是他依然饱含激情地与他们沟通,最终山东的苹果如愿以偿直销宣城农批市场。这种去中间化的流通模式,大大地降低了成本,不仅拓宽了市场的产品架构,也形成了价格洼地,使市场由下游市场逐渐成为上游市场,吸引了更多商户入驻。

  在招商过程中,王泽光和他的团队制定了以招商带动销售、以招商促进管理、以招商消化矛盾的方针,启动全员招商模式。这使得招商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而市场原有商户也逐渐从抵触到合作再到受益,业态和品种的联动作用得到充分体现。现如今,整个市场车水马龙,已成为华中地区核心标杆市场。


生意经之管理篇

细节决定成败 思路决定出路

  宣城农批进入发展快车道后,遇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管理”。随着规模的扩大,已有上千家商户入驻,原来的粗放式管理已不再适合,继续下去势必会影响农批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王泽光此时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塑造管理人员的良好形象,把宣城农批打造成一个供销合作社人才基地!进一步把宣城农批做强、做大、做旺!

  他时常到市场与管理人员沟通,检查谁的衣服穿得不整齐、检查谁的头发长了,一点一滴,慢慢地改变……而清晰的工作内容、明确的责任区域、标准统一的管理要求,让这些人得以快速的成长。除了拥有崭新的精神风貌,管理技巧也越来越炉火纯青。

加强

管理

统一

标准


  在做好人才培养的同时,王泽光还从“软硬件”两方面加强管理。他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百姓的健康,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在王泽光的带领下,该市场先后建立了产地准入制度、产品追溯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了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现在,宣城农批市场已获得宣州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徽安全工程”的授牌,在流通环节给百姓吃上了“定心丸”。


生意经之服务篇

传承使命 弘扬精神

  “建一个市场,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这是中国农批的初衷。宣城农批在建设、开发、运营步入正轨之后,以造福百姓作为供销合作社人的光荣使命,在服务社会方面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宣城百姓一定忘不了2015年春天在宣城农批举行的“年货节”!那时商户如潮,顾客人山人海。琳琅满目的年货,质优价廉,令消费者目不暇接。他们穿梭于各参展摊档选购物品,无不赞誉宣城农批让他们过上了一个欢庆愉悦的节日。宣城百姓更是记得在举办“年货节”的同时,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批我捐”的大型公益活动也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所得款项悉数资助了“宣城好人”。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弘扬社会的正气,也凸显了供销社企业的社会责任。

  宣城百姓更忘不了2016年夏季宣城洪涝灾害期间,宣城农批的义举!连续半个月,宣城农批员工为附近受灾乡镇送菜、送米、送钱。那一车车马铃薯、洋葱、冬瓜等蔬菜分装打包,挨家挨户送到灾民家中……连续半个月,宣城农批在市场受浸情况下,为了保障灾区人民的供给,工作人员奔波于宣城灾区那满是泥泞和渍水的马路上,选址、搭建、铺设水电线路,顶着高达38度的气温连续奋战,千方百计从各地调运蔬菜食品,在烟雨路搭建起一个长达500米的临时市场,帮助灾区人民渡过了难关。第一批赈灾物资、第一个捐款企业、第一个民间自发捐款、第一个灾后复市企业,创造了数个“第一”的中国农批,让中国供销的旗帜高高飘扬……

  “为农、务农、姓农”,初心永不改。宣城农批人发扬供销合作社系统“扁担精神”“背篓精神”,把一腔热血抛洒在皖南大地上,在平凡的农批市场上不断开拓、勇于进取、敢于担当,谱写出了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安徽宣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不一样的合作体验




主编 | 于璐娜 张帆首席编辑 | 李彩琴投稿邮箱 | gxwtg@126.com中华合作时报新闻中心&总社信息中心新媒体部荣誉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