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他受邀走进中南海,汇报了与供销社合作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
2016年,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中,安徽省供销合作社再次获得省级优胜单位最高奖项一等奖,连续十年稳居省级社第一方阵。特别是在构建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无论传统经营领域,还是新兴业态;无论省社还是市级社、县级社,安徽三个层级的供销合作社都培育出了行业标杆的上市企业,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中,可谓首屈一指。对于地处内陆经济并不发达的省份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显然离不开持续不断的改革。
本期的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巡礼来到了安徽站,看看这个地处内陆的省份如何通过自身改革在全国突围?如何摆脱体制机制壁垒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如何服务不同的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农业现代化?
本轮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安徽虽然不是试点省份,但是系统上下推进改革的决心却没有丝毫懈怠。为稳妥推进改革,按照中发﹝2015﹞11号文件的要求,安徽省社领导多次强调,不要求各市县社在改革中面面俱到,也不追求一步到位,但是各地一定要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找准发力点,在点的改革上实现实质性突破,探索出为农服务创新发展的新道路,实现助农增收上出实效。再借助系统优势,将相关做法在全县、全市乃至全省进行复制推广,确保改革积极稳妥、有序有效推进。
助农增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带着责任和荣耀,2017年1月16日,黟县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海波,作为黄山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一员,凭借从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创新经验,受邀走进中南海,当面向总理报告,为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
由徐海波牵头的农友合作社,通过农户土地入股、企业现金入股、村集体管理入股、供销合作社项目资金入股的方式组建而成,在黟县山区发展2000多户社员,实行全程机械化操作和全产业链经营的方式发展现代农业。
起步阶段的合作社,会计信息、经营信息几乎完全空白,因此几乎没有可能从传统金融部门获得贷款。为破解这一难题,徐海波的合作社加入了由黄山市供销合作社牵头成立的农业生产资金互助社。有了互助社的支持,徐海波的资金难题便迎刃而解。再借助供销合作社农资、植保服务体系的支持,农友合作社不仅大大节约了统防统治的成本,种植的产出也明显提高。
1月下旬,从北京回到家乡后不久,徐海波就用行动兑现了供销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助农增收的承诺,对入股合作社的农民进行分红,仅水稻一项,村民们每股分红就有600多元。
按照省社的部署和要求,安徽省各市县社在改革中,也都像黄山市社一样,将发展现代农业切实助农增收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
对此,含山县种粮大户李永龙的感受格外深刻。2016年,由于麦收时节遭遇持续阴雨天气,又缺少烘干设备,李永龙的小麦只卖到了0.49元/斤,不足收储价格的一半。
今年则大不相同了。在马鞍山市社和含山县社组织下,李永龙和几个种粮大户联合成立了一家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含山县绿野供销合作社,投资1600万元建起了粮食烘干、仓储设施。有了烘干设备的护航,尽管麦收时节雨水还是没少,李永龙家的小麦却都按照国家收储价全部卖出了。
为提高生产效益,增加种粮农户的收入,现在绿野供销合作社又在着手做两件事,一是尽快创建自己的粮油品牌,获取更高的附加值;二是试点成立劳务合作社。
“如果无事可干,没有稳定的收入,返乡农民工可能会对农村社会稳定造成冲击。”含山县供销合作社主任贺邦贵觉得,如果换个思路来看,这些返乡农民又将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宝贵力量。一头是大量返乡农民工待业,另一头是务农劳动力短缺,如果成立劳务合作社,把合适的劳动力吸收到现代农业的生产中来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经过精心筹划和宣传,绿野供销合作社吸引了周边数十位返乡农民的关注,准备以劳动力的形式入股,一个全新的劳务专业合作社正呼之欲出。在这个全新的劳务合作社中,种植所需的种子、农资等各项投入全部由种植大户来负担,返乡农民所要投入的只有劳动力,用心做好田间日常管理。
农户用心了,种粮大户们就省心了,就能有更多精力试种新品种,开拓市场打品牌。
打造团队,提升系统价值
今年4月26日,黄山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第一次代表大会顺利召开,与之相应的理事会、监事会管理架构也正式建立。
“供销社历史进程中不同阶段状态的好与不好,根本上来看,都是制度安排决定的。”黄山市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刘邦铸认为,现在国家从顶层设计上,对供销合作社改革进行了制度性安排,省里又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只要抓住机遇,破除原有套路,顺应形势发展需要推进改革,供销合作社系统就一定能有更大的作为。
因此,在本轮改革中,黄山市社破除体制机制壁垒,以市场化为导向,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推进供销合作社机关企业化改革,实现用人机制市场化,彻底取消供销合作社事业单位编制、取消供销合作社干部的参公身份、取消人员工资的财政供给,实行全员聘用制,以企业盈利水平和市场人才标准按劳取酬。
2016年8月,黄山市社正式组建黄山供销集团。市供销合作社和供销集团公司实行管理体制、内设机构、运行机制一体化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全面试点探索职业经理人引进、薪酬待遇、成员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一系列市场化手段。
通过制度建设和管理团队打造,黄山市社投融资水平已由改革前年融资能力不足2亿元,达到了现在年融资能力超过6亿元。黄山供销集团以不足10亿元的社有资本,控制了超过30亿元的企业资产,并保持着持续盈利能力。集团将企业利润的40%用于开展为农服务,60%留存企业用于扩大生产做大做强。
为引领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发展,提升为农服务水平,黄山市社发起成立黄山市供销农副产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所辖三区四县联合系统内种养大户和农产品经纪人,发起成立了7个县(区)供销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资金互助业务,推出“茶农借”“林农借”等地方特色服务产品11个。截至2017年4月底,全市发展社员6.6万余人,互助金吸收余额4.1亿元,互助金借款余额3.3亿元,累计发放互助金借款7.7亿元,户均借款25万元,扶持农业项目2000余个,成为供销系统上下联合牵头开展农村合作金融的新亮点。
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要求,从团队的打造开始,寻找改革的突破点,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大变革,却也能像修建铁路一样,调动起了各地分段建设的积极性,再在上级社的协调之下,实现各层级社间产权、资本和业务联结,逐渐连成一条条线路,并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组成四通八达的网络,发挥出系统的强大力量,实现改革的全面突破。
(作者:王勇 于璐娜 白琦瑛)
记者手记
探寻和集聚综合改革的动力
王勇
采访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改革的过程中,令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那些供销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精神面貌。那是对生活工作状态深感满意的会心一笑,是对自己身为供销人的真心自豪,是对改革和未来充满了信心的坚毅眼神。
从2003年开始,安徽省社就拉开了一轮改革的大幕,省社本级企业在改革中逐渐发展壮大,培育出辉隆股份和新力金融两家上市公司,无论是营收能力还是为农服务能力,在全国各省级社中都堪称一流。社有企业职工的收入水平也因此获得大幅提升。省社领导真改革、懂管理、出成绩的改革示范效应近在眼前,也让全省系统各级干部职工对本轮改革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毋庸讳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经济团体、团体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其自身的合理利益追求,供销合作社作为社团组织自然也不例外,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同样也不能例外。
改革如果能够让一部分团体、个人受益,那么,这部分团体和个人自然会拥护改革,积极参与和推动改革。反过来说,要让改革达到预定目标,就一定要找到激发人们参与和推动改革的内生动力,满足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合理关切。
采访中记者发现,新成立的基层供销合作社中,主事的人几乎都是年轻的大学生。年轻人往往是具情怀、不世故的人群,但是他们也并非来自世外桃源,反而面临着更大的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如果说一个人不求回报投身到农村奉献青春,或许还可以用情怀来解释,但是一批人,自发地要涌向农村,就一定不止情怀那么简单了。
含山县社正是诚心实意拿出资源和资金,搭建平台,支持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们借助供销合作社的系统优势来创业,才吸引了一大批有知识有志向的年轻人加入供销合作社的队伍,打造为农服务团队,在完善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体系中,获取回报,实现个人价值。供销合作社平台上的事业和一片光明的未来就是他们投身改革的强大动力。
同样地,黄山市社推进企业化改革,取消机关干部参公管理,破除铁饭碗,如果干部职工不能获得更高的收入,怎么可能推动得了呢?事实证明,市场化改革不仅让干部职工增加了收入,也让黄山市社的社有企业的收益水平大幅提升,赋予了干部职工强烈的责任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社有企业投资收益到账额为1432万元,而改革之前的去年同期,却只有226万元。
安徽社有企业发展得好大家有目共睹。企业发展的好坏,主要还是要靠市场竞争能力来说话。安徽辉隆集团瑞美福植保公司,数年来,通过植保服务,市场销售持续保持近30%的年增长率。其秘诀只有一条,向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了提高竞争力,企业上下从飞防服务到植保技术培训,总是在不断改进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能力,一线员工异常辛苦。当然,企业和员工的收入也要远高于同行。此时,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强大动力,也自然成了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强大动力。
尽管社会工作离不开情怀和奉献,但是抓经济则非得落实到切实可行的制度层面和具体的工作措施上不可。如果不能建立起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动力源的制度,那么所有的情怀最终都只能沦为空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让改革出实效,安徽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我们必须要依靠制度的力量,探寻和集聚改革的动力,充分调动起各方面的改革意愿,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真正破旧立新,干出成绩,改出实效来。
想了解更多关于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改革试点的精彩内容嘛?请关注2017年6月20日《中华合作时报》A4版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