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任开讲啦】成效显著!这个省在综合改革中抓住了三个关键字

2017-07-26 吴晓光 中华合作时报

 本期编辑 | 杨舒婷


  2016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主任开讲啦

本期主题

如何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


授课人:吴晓光

吉林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




  供销合作社是重要涉农部门,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宗旨就是为农服务,通过几年的改革发展,吉林省供销合作社正逐步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的桥梁纽带,成为党和政府关键时刻用得上、农民增收致富信得过的为农服务的国家队。

  

  一、适应发展现代农业要求,组织引导生产健康有机产品,体现一个“绿”字

绿


  组织引导生产绿色、有机产品。一是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基地调整种养结构,生产大豆、水稻、杂粮杂豆、蔬菜瓜果、食用菌、中药材、蜂产业、花卉苗木和特色畜禽等产品,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二是适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安全健康的需求,生产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

  

  实施品牌战略。吉林省地处中温带,自然生态良好,昼夜温差大,大部分农作物一年一季,生长期长,粮油土特产品质量优良,受国内国际市场欢迎。但品牌杂乱,内部恶性竞争,形不成优势。


  在省十一届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指出,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引导企业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增强产品竞争力,形成独有的比较优势,培育更多的“吉林名牌”、“百年老店”。


  因此,吉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引导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破狭隘的小农意识,放宽眼界,联合起来,注重品牌的培育与注册,在某一品种或某一品类形成区域和省域优势,培育申请注册省、全国名牌或著名商标,形成拳头,提高知名度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也是一项重要举措,吉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依托县级供销合作社、乡镇基层社,特别是乡镇综合服务中心、村级综合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态环境好、有旅游资源优势的地方,利用江湖、山川、乡村餐饮、苗木花卉、生态园、果蔬、渔业、民俗等资源,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休闲服务中心,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创办果蔬采摘园,探索养生养老业。

  

二、适应经济转型升级要求,提高经营服务品质,体现一个“优”字

 

  培育龙头企业,增强带动作用。吉林省农产品生产、经营都比较分散。供销合作社经营农产品的企业,在市场过渡阶段生存下来的更少,经营规模很小,带动能力很弱。

  对此,吉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利用现有的资产、信誉等条件,借鉴蛟河永丰食品、公主岭吉星肥业成功经验,通过招商引资、开放办企业,把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做大办强,培育龙头,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进行精细挑选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吉林省的农产品品质优良,但大部分没经过挑选和精细加工,包装粗放,以原材料形式售出,农民卖不到好价钱,企业赚不到好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油等农产品需求量逐步减小,需要购买携带方便、储存期短、随用随买的产品,对小包装、质量优的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

  因此,吉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引导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精细挑选、加工、包装,提高产品附加值,把产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调整化肥等农资供应方向,满足农业生产多层次需求。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把化学品过量投入减下来,化肥、农药要实现零增长、减量化。随着我国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连年丰收的现状,农产品由一个时期供求偏紧,转变为总量平衡与品种失衡、品质失衡并存。吉林省在玉米这一大品种上表现尤为明显,国家补贴过多,产量过剩,加上国际市场价格低廉的冲击,致使玉米收购价格大幅下滑,农民种植积极性明显下降,玉米种植面积大幅调减已成定局。农业生产需要的化肥、农药等在总量和结构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因此,吉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应该在总量上要把控好,不能产生过剩、积压;在质量上要组织优质、高效品种;在结构上要突出专用,减少对玉米的肥药供应,适当增加对其他农经作物的肥药供应。同时,要学习永吉县供销合作社的做法,融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立农资物流中心和为农服务中心,发挥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作用,促进传统农资流通网点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综合服务。

  

三、适应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创新为农服务方式,体现一个“新”字

  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和手段,大力开展土地托管或流转。当前国家支持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玉米收购价格大幅下跌,土地流转成本下降,给开展托管和流转带来机遇。


  吉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借鉴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经验,学习双阳、前郭、公主岭等地做法,联合村“两委”,采取龙头企业带动,以基层社为依托,成立专业合作社或联合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组织引导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提升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能力和规模。

  

  创新商品流通方式,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目前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吉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起步较慢,平台利用不够,交易量较小。


  为适应农业供给侧改革需要,要主动与全国总社“供销e家”以及国内其他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对接,实现农产品“线上”与“线下”双线出口。促进基层网点进行信息化改造,实现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积极开展农产品线下体验,终端配送,扩大网上招商、网上广告、网上会展等业务,实现多向开拓。

  

  创新农村合作金融途径,解决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条件的供销合作社,由供销合作社组织、引导、创办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按照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发展农村资金互助;有条件的供销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利用农民社员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作为抵押,探索组织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与保险企业合作,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开发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探索建立农产品收入保险业务。

  

  创新为农服务体制,积极探索“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是在党委、政府主导下,整合供销合作社、涉农金融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社会资源,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建立完善“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农民合作基金”两项制度,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生产、经营、信用等服务,从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结合吉林省实际,对有基础条件的供销合作社,可借鉴浙江的成功经验,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大力推进“三位一体”运行模式;条件不成熟的供销合作社可借鉴贵州省的做法,依托供销合作社领办、创办的农民合作社及其联合社,拓展生产和资金互助功能,内生性发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



主编 | 于璐娜 张帆首席编辑 | 李彩琴投稿邮箱 | gxwtg@126.com中华合作时报新闻中心&总社信息中心新媒体部荣誉出品53 28869 53 15534 0 0 2737 0 0:00:10 0:00:05 0:00:05 283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